什麼叫迷信呢?一般人都隨便說人迷信。凡是宗教,知識分子就說是迷信。還有社會的一般人,碰到算命啊!看相啊!卜卦啊!就說是迷信。打坐哇!迷信!我說你懂不懂這些玩意?他說不懂,我說你才迷信,怎麼迷信?你不懂還以為自己懂,這是大迷信。什麼叫迷信呢?迷信就是迷掉了,亂相信。我說那個大便可以吃飽,你信不信?你不信。因為你清楚嘛!你看到了,你也知道。
有時有些年輕的學者來,我問他,你結婚了沒有?沒有結婚。那我給你介紹一個太太,世界上第一等美女,你信不信?你信了就是迷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你沒有經驗過,沒有親自摸過,沒有看過,就隨便下個肯定的結論,都是迷信。
現代人更可憐,最大的迷信是什麼?迷信科學,認為科學可以拯救人類。狗屁!科學拯救了什麼?科學發達以後,只是給人類帶來了無比的便利,但是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因為科學所帶來物質文明的發達,造成人類更多的痛苦。這是科學的反面。
現在,尤其是中國人,動不動就科學,什麼叫科學?到底懂不懂科學?據我的統計,一百個裡面,有九十九個不懂科學。中國人喜歡科學、原子。你看!前幾年街上有原子理髮店、原子冰淇淋店,這就是中國人的科學。亂搞!聽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起《易經》來,《易經》也是相對論,亂七八糟!
佛法不是迷信,不是盲目的相信,所謂《大智度論》,是大智慧的成就。這是真話,一點都沒有騙你們。
——《習禪錄影》
《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最重要的。但是信這個中間差別很大哦,哪個才是正信?哪個樣子才算正信?除了正信以外,一切的信都屬於迷信。所以我們要知道,現在講到一個「信」的問題,要多了解一下。
我們普通經常聽到批評宗教的,這個迷信、那個迷信。迷信有兩種意義,廣義地呢,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迷信的,全體都在迷信。所謂一件事情不可知、沒有經驗過的,理論也不知道、事實也沒有經驗過,都是迷信。
譬如我現在這一杯子裡頭我告訴大家:「我這一杯子裡頭泡的是毒藥。」你們一定不相信。假使我說我這一杯子裡泡的是杭州的龍井茶,你一定會相信,因為有許多朋友會送我茶喝。你如果這樣相信你就是迷信——你也沒有喝過,你怎麼曉得不是毒藥?你怎麼曉得是龍井茶呢?天下事情,尤其你們青年人特別注意,不要隨便講一句這樣迷信、那樣迷信,很難!
天下的事情,我經常說幾句話,你們注意啊:「有其理」,學理、理論上我們承認;「無其事」,沒有經驗過,那麼我們一定說這個是迷信——不然!「有其事,無其理」,有這樣一件事,理論我們找不出來,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有其理」,在理論上我們有建立,事實沒有看見過,是經驗不夠。
所以啊,做學問做人最好是孔子的態度,孔子在《論語》上講一句話:「多聞闕疑」。知識要淵博,學問也越好。越是真淵博、越有學問的人,一切不輕易下斷語,不懂的事就保留一個問題,「多聞闕疑」,不懂的,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不像我們一般人,動不動這樣就迷信、那樣就迷信。
我常常碰到很多朋友說,譬如說算命、看相,講什麼……「迷信!」我說:「哎,你懂不懂啊?你會不會算命?會不會看相?」「我不懂。」「那你怎麼講人家迷信啊?你不懂的事。」譬如我們現在知識分子最迷信的是科學,沒有一個人懂科學!在座的人不曉得幾個學科學的,我看很少。我曉得他是學科學的,沒有幾個學科學的。而學科學的他懂了這一門,別一門不懂。可是我們現在最時髦的就是科學。
我說中國人的科學是什麼?街上的「原子理髮店」——科學!隨便都加上一個科學名稱。所以結論下來:越是不懂科學的人拼命嘴裡叫科學;真懂了科學的不敢談科學。
還有呢,知識分子最迷信。你看許多人講人家迷信的人,像我以前測驗了很多人,學問很好,一談,「這個是迷信。」我說:「對啊,你不要聽,那些人迷信,都像你老兄一樣的有幾個呢!」哎,高興了!「不過你最近好像精神不大好啊?」「是啊!」哦,上當了,他又迷信了!我這樣逗他一下,他就迷信起來:「哎!你看怎麼樣?你看怎麼樣?」我說:「有點問題!有點問題!再研究!再研究!」「哎!我下次再來找你啊!」他迷信了!統統在迷信。
——《唯識與中觀》
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我常常跟朋友們講,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得很平常、很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我們看平劇裡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發生的事情來。這就是把那很複雜的道理,予以簡化,所以叫做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無時不變,儘管變的法則極其複雜,不管宇宙萬事萬物如何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易經雜說》東方出版社
我們有一個原則要把握,也就是我常常說的,天地間有許多事情找不出道理來,這種事情很多。有時有些道理在理論上成立的,事實上行不通。你說理論跟事實應該是兩回事,不是的,是一回事。比方牛頓發現了地心引力,蘋果不是為了牛頓而掉下來,早就掉下來了,不過因為他的靈感才發現地心引力的。同樣道理,看燒開水就發明了蒸汽機,燒開水的蒸汽不是為了他要發明蒸汽機才有的。所以有其事不懂其理,是我們的學問不夠,沒有到。有其理而沒有這件事,是我們的經驗不夠,姑且保留,不要隨便下斷語。這就是科學精神,儘量保持一點存疑態度,再來求證。現在他是用我們舊的科學與哲學理論說的,先把這個知識保留。
——《我說參同契》東方出版社
現在是文化戰爭,也就是思想戰爭的階段。思想文化上現在流行的是什麼?就是大家迷信科學。當然我不是學科學的,不應該講這個話。大家嘴裡都講科學,口口聲聲講科學,我一聽就頭大了。等於幾十年前,原子彈發明了,在臺灣、香港街頭看到原子理髮店、原子冰淇淋。我說不能吃哦,吃了要爆炸的。也不懂什麼是原子,就隨便講原子理髮店、原子冰淇淋。
現在科學到了必須要跟哲學碰頭的時候了,這是全人類文化的趨勢,我現在提出來告訴大家。科學原來與哲學分開了,但是科學最後的結論靠哲學。
——《南懷瑾講演錄》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