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南懷瑾:哪怕是信佛之人,也不一定真正明白

2020-12-22 千面略懂先生

估計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什麼是佛?」但是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領悟到這個境界。

其實佛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概念,甚至大部分人會帶著迷信的眼鏡去看待信佛,認為佛是法力無邊的存在,認為依靠佛法可以憑空產生自己想要的財富和物質。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認識。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佛」呢?著名的佛學家南懷瑾先生就對「什麼是佛」有自己的見解。

南懷瑾先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和佛學大師,從小就熟讀各種經典,在佛學上的造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先生認為:「信佛的人,也不一定明白什麼是佛。」

先生說:

佛不是民間有些固執的人認為的神仙,他沒有法力,只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

而這些特徵似乎還是不能準確的看出來真正的佛是什麼樣子的。

南懷瑾先生在認真研究了佛學經典後得出,佛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01一臉佛氣絕非佛

因為受到了電視劇裡和現實中佛像的影響,人們往往覺得面容寬厚、目慈耳明的人就有佛氣,認為這樣的人具有佛的特點,是將來能成佛的人。

這樣的人還有一些習慣:他們喜歡穿戴佛教飾品,說話滿嘴佛語,動不動就是念一句佛號。家裡到處供奉著佛像。這就是他們認為的「信佛」和「成佛」,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一臉佛氣。

然而南懷瑾先生說:「《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也只是一個平凡人,他也跟平常人一樣有衣食住行這些生活瑣事。所以不要把自己搞得一臉佛氣,平淡才是真正的佛法。」

學佛信佛但是不要被佛法禁錮,佛法也從來沒有要求禁錮人的言行,因此,有的學佛的人學到最後變得滿臉佛氣、滿嘴佛語、滿腦佛學,等到了這樣的狀態,也就離真正的「佛」越來越遠了。

先生認為真正的佛法講求人要追求平實,大道就在平實中,佛法也在平實中,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所以真正的佛是平凡人,真正的佛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正如弘一法師說的:「我視眾人皆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

02神仙也要凡人做

社會上有一些人,認為佛是神仙,法力無邊,因此可以拯救蒼生。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佛學不是迷信,佛也不是恩施法力來普度眾生,佛學是平凡人的學問,佛也是平凡人。

南懷瑾先生曾經引用過一首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雲裡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首詩就是在說,神仙也是凡人,佛更是如此。佛也不是神仙,佛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信佛的人越來越多
    一個真正信佛之人肯定是有顆善良之心,但是一個有善良之心的人不一定是信佛之人,這點不衝突。每個人都對佛教文化都有自己理解,有人甚至把信佛和封建迷信混為一談,這是對佛教文化的曲解。像什麼;「過陰」、「跳大神」、「請神醫病」等這是些是封建迷信活動,要堅決抵製取締,封建迷信害人害己。
  • 這3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有沒有你?
    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我們大家都知道,佛菩薩慈悲為懷,廣度無量無邊眾生,那為什麼還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樣的人算是是與佛無緣之人呢?佛陀曾說過,大地一切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行,皆可作佛,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
  • 佛教:如果你信佛,千萬不要傷害這4種人,果報很大!
    佛是什麼?不是什麼神秘力量,佛是覺悟的人。佛雖然有無量神通,但佛從不以神通示人,也勸人不要執著迷信神通。信佛,其實就是教我們信因果,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不可不敬畏因果。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人或事。
  • 信佛真的有用嗎?別再愚痴了!
    佛是什麼?佛是覺悟的人,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過去的人,人是未來的佛。佛陀釋迦牟尼佛,他在出家前本是王宮裡的太子,但看到太多的生死無常,毅然決然選擇出家苦修,尋找解脫之路。而後經過六年苦修,得成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佛果。佛是福慧兩足尊、大徹大悟的人,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堪作佛。
  • 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也度不了他,看看有你嗎?
    佛菩薩雖然要度盡一切眾生,但這世間有三種人,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佛也度不了他,希望不要有你。這三種人就算虔誠信仰佛教,佛菩薩也無法度化他們,因為這三種人與佛無緣。佛家常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南懷瑾的點撥:《金剛經》只講3個字,真正悟透,功德無量
    佛學大師鳩摩羅什花費了極大的精力翻譯了《金剛經》中的「善護念」三個字,其後多少虔誠的佛學信徒花了畢生的精力領悟這三個字,而真正悟透的人實在是少數。信佛之人都明白,佛教的觀點就是善惡都在一念之間,護念要守護念頭的真誠與善良,按佛法勸人向善的根本來照應念頭。對此,南懷瑾先生提出:「『善護念』悟成道則有大惠,生活可見其三。」
  • 佛魔?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對於南懷瑾老先生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當代的詩文家、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佛學家,雖然現如今他老人家已經不在了,但很多學者都會去看他老人家的生前的教學影像,南懷瑾老先生說,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就是佛魔,他們總是裝作一副很佛的樣子,已經忘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 生活中做好這2件「小事」等同供佛,往往會功德圓滿
    然而世人在供佛的同時,也一定不要盲目注重儀式感的華麗與否,不要打著「禮佛」的幌子來賄賂神明,與佛菩薩進行交易。要明白其背後的本質,才能真正做到與佛菩薩心心相印,福緣自來。就好比如一個人信佛拜佛條件受阻,環境有限,但如果能夠切身做好下面的這兩件「小事」,哪怕不用皈依佛門,不用每日在佛前行叩首之禮,也照樣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其功德與「供佛」無異,別不信,且看下文分析。
  • 「原創」信佛的十種人超出你想像!
    這類人信佛學佛的目的,初發心只是為了避難,求的可能並不是終極解脫,但隨著學習的深入,真正放下了對世間塵緣的執著心,看到世間苦,生起渴求徹底解脫之心,也是可以契入正法的。但世間塵緣並不容易斬斷,心中往往還會留下傷疤,這個傷疤也是執著心,這個執著心何時能修沒,是需要下大功夫的。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信佛之人,身上出現這3大「徵兆」,說明你走對了路!
    由信佛開始,再經過師父及同參的指導,不斷薰習正法,斷惡向善,這就是修行。再者,佛法的修學包括四步,即信、解、行、證,信為入道之門。由此可見,「信」在修行中的重要性,所謂「寧肯千年不開悟,不可一朝走錯路」,亦是說明此理。作為信佛之人,假如你身上出現下文的三大徵兆,那麼隨喜讚嘆你,說明你走對了路。第一,追求智慧。
  • 問:您信仰什麼?南懷瑾:我信仰睡覺(看似戲言,實為高見)
    南懷瑾先生是一位學貫古今、富有學養的老者。從少年時期開始,他就遍讀諸子百家,兼及拳術、劍道等多種功夫,同時研習文學書法、詩詞曲賦、天文曆法諸學。後來辭去教職,遍歷名山大川,尋訪高僧奇士,在名寺閉關研修佛學,得多位著名高僧、活佛傳授。有人曾問他信什麼教?南懷瑾回復,「我說我信的一個教,你們不曉得知道否?「眾人搶答:「儒教!「」佛教!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不饒人!
    如果你真信佛,但請敬畏因果、不造惡業,不傷他人、不結惡緣。有句話大家應該經常聽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決定人命運的不是上天,而是自身的德行,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風水」,心好命就好,心壞命就壞。
  • 你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你知道什麼是佛性嗎?
    佛為什麼有這樣的容貌呢?「佛性」使然。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動人;心裡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樂。貪慾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樂之源。待人要有平等心,對己要有平常心。積善可以得福,積德可以增壽。《無常經》說: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
  • 南懷瑾老師:人總想變聰明,不一定是好事,真正高級的人是這種
    最近在讀曾仕強老師講解的《胡雪巖的啟示》,書裡曾仕強老師說:「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試想一個人從小學到步入社會,書讀得自然不少,但是做人的道理都學會了嗎?老子說做人的最高級智慧,是「大智若愚」,於是很多人追求這一做人境界。但真正在生活中實行時,會發現一個人要想做到「大智若愚」其實挺難。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恰恰是自媒體在吹捧、拔高了「南師」,真正的權威學術機構和官方媒體,是不屑於評論南懷瑾的,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的水平到底怎麼樣。不是說南懷瑾沒有文化,而是說其水平很差,到處都是錯誤。只不過由於南懷瑾的實踐是「修行」,而修行必然涉及神秘主義和唯心主義,用大白話說,「越是荒謬的知識,越是受到修行者的歡迎」,所以南懷瑾也好,他的眾多玄學粉絲也好,其崇拜的其實並不是真正有價值的傳統文化,而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即神秘主義玄學文化。一個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人,是不可能崇拜南懷瑾的。
  • 「佛教」的本質是什麼,有些人一生信佛為何難有修為?
    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與其他宗教不同的是佛教裡並沒有各類條條框框的規定來教你怎樣做人,佛教講究的是「悟」,「悟」的方法有兩種:一是依靠自己的人生經歷,根據自己過往的經歷悟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年紀大的人越能看透一些事情,因為他們經歷的多了,悟出的道理也就更多
  • 如何在佛前「許願」和「還願」?不是真懂佛的人,多半會弄錯
    有句話說:「未知苦處,不信神佛。」意思就是說,沒有經歷過難以承受的苦楚,就不會把希望寄託給神佛。佛說:「世人皆苦。」古往今來,總有不少信佛之人前去寺廟燒香拜佛,將心中所願所求告訴佛祖,祈求佛祖能夠應允。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稱為「祈願」,而我們普羅大眾習慣稱之為「許願」。相信很多朋友曾經聽過身邊的人這樣恐嚇道:「在佛祖面前許願,千萬別說自己要如何如何還願,如果你沒做到,佛祖會怪罪你、降臨災禍給你!」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相信許多人應該聽過這句話: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障深慧淺、佛緣淺薄,他是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易生詆毀情緒,那就造業了。什麼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業障深重、不明因果、善根不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