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作者 |野桐編輯 |肖函
就在日前,百度第二屆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黃埔區正式召開。同期,百度Apollo的首份多場景自動駕駛運營報告《奔赴無人之境:Apollo GO 2020運營報告》(簡稱《報告》)發布。
《報告》顯示,當前,Apollo的無人計程車已在長沙、滄州、北京三個城市對公眾全面開放,共設置乘客上下車點620個,單城日訂單峰值是2703單,服務超10萬人次(加上Robobus,服務人數則超過了21萬),95%的乘客給乘車體驗打了五星好評。可以認為,百度無人計程車已得到了乘客的一致好評。
在大會現場,百度自動駕駛技術部總經理王雲鵬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那就是在湖南長沙有一位百度無人計程車(robotaxi)的鐵桿粉絲。迄今,這名鐵粉——長沙市民陳先生已乘坐百度無人車525次。
自百度在國內帶起無人計程車落地潮之後,有很多人都體驗過。但坐五百多次,全國可能還真就此一位,堪稱自動駕駛「頭號乘客」。
更重要的是,這種打車頻率意味著無人計程車已經成為這位乘客的日常出行方式,更說明了無人計程車在技術成熟度、乘坐舒適性、站點覆蓋率等關鍵問題上都取得了突破。
只待政策和市場成熟,這一未來出行方式即可快速落地。
那麼這位「頭號乘客」到底有著怎樣的出行故事?真的把無人計程車當成日常首選出行方式了嗎?他本人對於無人計程車又如何評價呢?
帶著這些問題,車東西在會後立即聯繫了這位長沙小哥——陳先生,對其選乘無人車的原因、乘車體驗展開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對話之後,車東西發現百度無人車已經成為其上下班通勤的首選出行方式。而因為打車比較便利,所以他在出門遊玩時也會考慮無人車。除此之外,這位小哥還表示無人車如今已進化成一個老司機,上路表現越來越自信。
無人計程車「飛入尋常百姓家」,服務於人們的日常出行,這一天或許將比預想的會更快到來。
一、百度Apollo再秀成果 「頭號乘客」引關注
自2013年開始布局自動駕駛,經過多年發展,百度Apollo現已形成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三大板塊協同並進的一種業務格局。
而就在這兩天,百度Apollo又通過召開生態大會、發布首份多場景自動駕駛運營報告等形式,對其新近成果做了一次集中的展示。
憑藉在AI、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多年技術積累,百度Apollo先是在日前舉辦的生態大會上面發布了一系列拳頭產品。具體包括:針對汽車智能化的樂高式解決方案,該方案由「智駕、智艙、智圖、智雲」四個系列產品構成;採用純視覺技術方案,支持高速、城市環線、城市道路等環境使用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
▲百度發布ANP解決方案
百度Apollo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智能交通引擎」已在國內近20個城市展開落地實踐。
再聚焦到無人計程車上面,過去一段時間中,百度Apollo在技術和運營兩個方面都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在技術上,Apollo剛剛獲得了北京無人駕駛測試許可,並由此成為迄今唯一一家在北京獲得該許可的企業。據悉,截至目前,Apollo在北京和長沙兩個城市的無人駕駛測試裡程已經超過5.2萬公裡。
而在運營上,無人計程車目前在長沙、滄州、北京三個城市對公眾全面開放,一共設置上下車站點620個。同時,統計數據顯示,無人計程車受到了乘客的普遍歡迎:單城日訂單峰值為2703單,服務共超過10萬人次(倘若加上Robobus,服務人數則超過了21萬),乘客滿意度達到了95%,也就是說有95%的乘客給了Apollo無人計程車五星好評。
▲乘客的整體滿意度達到了4.92分
按照百度Apollo的小目標,未來3年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將會擴展至國內30個城市,進一步表明Apollo擁有強大的快速部署能力。
不過,在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遍地開花的同時,也難免會讓人好奇,這種服務能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嗎?
針對這一點,百度Apollo在本屆生態大會上透露了一個猛看上去不起眼、但實際非常有趣的消息:有一名長沙乘客迄今已乘坐百度無人計程車超過525次。
要知道,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落地長沙也不過才一年有餘,525次的乘坐次數意味著這位長沙小哥幾乎能被認為是無人車的「重度用戶」了,說他是無人車「頭號乘客」也不為過。但更重要的還是,這麼多次的選乘實際上表明百度無人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當中。
得知到這個信息後,車東西也特地聯繫到了這名「頭號乘客」——長沙市民陳先生。在交流之後,車東西發現車開得好、打車方便、乘坐舒適體驗好,是讓其成為無人車回頭客的一些比較關鍵的因素。
而這三大要素,也是無人計程車能夠真正大規模量產落地的關鍵。
二、長沙街頭開得溜 百度無人車已成老司機
2019年9月26日,百度Apollo的無人計程車車隊在長沙正式開啟試運營。彼時,普通長沙市民可通過申請成為種子用戶,進行試乘。
然後到了今年的4月19日,百度Apollo在長沙的無人計程車服務向公眾全面開放。換句話說,不必再申請,直接通過百度地圖、百度APP小程序,任何人就可以在長沙街頭呼叫到一輛百度無人車了。
▲2019年9月26日當天,長沙市民代表試乘百度無人計程車
百度無人車「頭號乘客」陳先生對車東西表示,他的第一次乘坐便是發生在今年的4、5月份。
長沙市民陳先生是一名個體工商戶,手下負責了幾個門店,平時的工作地點就在嶽麓區。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科技愛好者,個人對汽車科技比較感興趣,還曾經從事過IT行業。
他告訴車東西,一開始體驗無人計程車就是因為好奇,「出於好奇,也想要體驗這種黑科技」。
他打了一輛紅旗EV,從六塔橋到文化藝術中心。而談及第一次乘坐的感受,他表示一開始時,自己其實比較緊張,所以基本就是按照車內測試員(當時車內還有一名坐在主駕的安全員和一名坐在副駕的測試員)的介紹去操作。不過好在,測試員的服務和態度都很好,關於注意事項、後排交互屏怎麼用等等,介紹得很詳細。
▲紅旗EV車內顯示屏
從第一次試乘到現在,陳先生已經呼叫百度無人車超過500次。在他看來,無人車上路的表現已經「越來越自信了」,換句話說,現如今百度無人車讓他感覺基本上就是一個老司機。
例如,如果說剛開始試乘時,百度無人車出於安全考量,面對前方車輛違停的情況還會選擇長時間停車、等待,但現在,根據他個人的體驗,無人車已經能處理得比較順暢了。此外,在行車速度、遇到紅綠燈和斑馬線時提前減速等方面,百度無人車現在也是表現越來越自然。
事實上,無人計程車大規模落地的第一道門檻,就是看它的技術是否過硬,這裡既包括安全性,也包括上路後無人車的駕駛表現。從這個角度看,百度無人車已經有了不錯的表現。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車在更多城市開跑,百度無人車也將獲取更多的「養料」,繼續不斷進化。
三、上下車便利 站點能夠滿足日常通勤
打車是不是足夠方便,是人們日常出行最能直觀感受到的一點。在部署無人計程車時,百度Apollo直接在挑選上下車站點階段就下了大功夫,把這一因素給考慮了進去。
當前,長沙、滄州、北京三個城市一共有620個無人計程車站點向公眾開放。而據了解,這其中的每一個站點,都是被精挑細選過的。
首先,百度會和當地交通、城管等部門交流溝通,制定嚴格的站點篩選標準。然後,結合百度地圖大數據的人口分析、出行需求分析、歷史交通擁堵分析、事故分析,最終選定一些滿足人們實際出行需求同時又安全可靠的站點。
▲百度無人車站點覆蓋圖+熱門路線圖(長沙)
站點選得好,足夠便利,也是長沙市民陳先生選乘百度無人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他告訴車東西,現在坐無人車多數情況下是為了自己上下班通勤。百度無人車的站點距離其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都比較近,同時隨著站點逐步增多,打車也在變得越來越便利。
「剛開始的時候站點距離工作的地方還得走個10來分鐘。基本上開了新站點後,幾分鐘就能走到。」陳先生對車東西說。
除了上下班的需求以外,因為在許多公園、商場附近也有百度無人車的站點,所以出去玩兒的時候,陳先生也會優先考慮乘坐無人車。相比於自己開車,坐無人車不需找停車位,同時也避免了開車的疲勞。
整體上看,不管是普通的網約車、由人類駕駛的計程車還是無人計程車,要想打動乘客的人都得在提升便利性上下功夫。就這一點而言,很顯然百度Apollo在部署無人計程車的時候,就已經提前考慮到了。
四、前裝量產就緒 乘坐舒適服務好
在長沙,百度Apollo運營的無人計程車採用的是與一汽紅旗共同打造的前裝量產L4級自動駕駛車型——紅旗EV。「頭號乘客」長沙市民陳先生乘坐的就是這款車型。
相比於百度Apollo此前使用過的改裝版奇瑞EQ、北汽EU260、比亞迪秦,以及很多自動駕駛企業正在使用的改裝版林肯MKZ,這款紅旗EV最大的特點是和改裝時代徹底說了再見。
除了實現了自動駕駛軟硬體、產線前裝量產能力、車內人機互動、安全冗餘保障以及雲端車隊管理的全方位升級優化,這款車還在最大程度上以前裝的方式整合了自動駕駛模塊和原來的整車架構。
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走線方式、安裝配件的必要孔隙在設計階段就被已經納入考慮,與此同時汽車的各類重要接口處也做了防呆設計,從而避免了因為改裝、拆裝出現易鬆脫等等的問題。
▲百度無人計程車隊
對自動駕駛汽車更精細地打磨,反饋給到用戶的,會是更好的乘坐體驗。
坐了百度無人車500多次的陳先生向車東西表示,他很喜歡百度無人車的一點,正是因為車內非常乾淨、整潔。車內基本沒有改裝的痕跡或凌亂的線束,乘坐起來感覺很舒適。更有趣的是,也是通過乘坐百度無人車(紅旗EV),陳先生決定下一次換車,得把配備自動駕駛功能和新能源作為考慮因素。現在,他開得還是一輛SUV燃油車,上面也沒有搭載自動駕駛功能。
除此之外,陳先生還提到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坐車次數多了、時間長了,自己和車內的安全員(測試員)已經處成了朋友一樣的關係,時常聊一下科技方面的話題,對他來說其實也是一种放松。
五、多要素齊備未來出行並不遙遠
今年毫無疑問是無人計程車的落地之年。
廣州、上海、長沙、滄州、北京等城市已率先落地了面向公眾的無人計程車服務,重慶、武漢、杭州等地雖然節奏稍緩,但也發布了相關規劃,最近一兩年內便會實現。
與此同時,從科技公司百度到一眾自動駕駛創企,相關企業也在積極地開疆拓土。僅以百度為例,其在國內開放無人計程車服務的城市就有長沙、滄州和北京,接下來,百度無人計程車還將在廣州落地。
一方面是各種雄心勃勃的落地計劃,但另一方面,無人計程車畢竟是一個相對新興的事物,大範圍落地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比如有些輿論就認為無人計程車技術不夠成熟,難以在城市穿行;乘坐舒適度不如人類司機;運營範圍不夠大,難以滿足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出行場景;無人車的成本依然高昂,不具有價格競爭力。
上述各種質疑,本質上就是技術成熟度、站點覆蓋度和量產可能性三大問題。
通過和百度無人車的「頭號乘客」長沙市民陳先生交流過後,可以發現的是,無人車現在已經成為了他平日出行的選擇之一,某些情況下甚至還是首選。
這背後,正說明了百度無人計程車在上述三個方面已經做到了不錯的程度。
技術上,陳先生這500多次出行中,不僅沒有遇到一次事故,更是感受到無人車的駕駛技術日益趨近於老司機,比如在行車速度、遇到紅綠燈和斑馬線時提前減速等場景下,表現越來越自然。
事實上,就無人計程車的安全性來看,經過大量場景數據訓練的AI已經能應對常見的道路情況,對於某些長尾場景(如陳先生提到的無人車遇到違停車輛,可能會長時間等待)經過進一步學習,處理能力也會不斷優化。「頭號乘客」的500多次體驗,發現無人車開得越來越自然,正說明了這一點。
此外,相比於人類駕駛,無人計程車不會出現酒駕、疲勞駕駛等問題,從而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率。
就乘車便利性而言,在當前政策的推動下,無人計程車的行車環境和可設置、開放的站點範圍也會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滿足人們日常出行的需求。
在本文的這個案例中,陳先生不僅可以用無人計程車來實現日常通勤,在出去玩的時候,也首選了無人計程車,即說明了其上下車站點覆蓋度已經可以滿足初始用戶群體的需求,未來只是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
最後,無人計程車無需司機,在日常運營方面成本明顯低於有人駕駛的車輛。同時也因為沒有司機,無人計程車無需休息,甚至可以24小時運營,總的工作時長也更長。
這一切,都會讓無人計程車的收費低於有人駕駛的車輛,從而迅速獲得市場的認可。比如Waymo在美國實現落地的Waymo One服務,打車費用就低於Uber。
當然,現階段無人計程車使用的雷射雷達等傳感器仍然售價較高,但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在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努力下,雷射雷達的價格正在不斷下探。
車輛部分,像是百度已經和紅旗這樣的車企建立了前裝生產線,可以生產前裝的自動駕駛車輛,在安全性、使用便捷度上都與普通乘用車無異。
所以總結來看,長沙這位「頭號乘客」乘坐500次無人出租的經歷,即意味著無人計程車落地的三大因素都已經逐步完善,離大規模量產落地只有一步之遙。
就像百度在這次Apollo生態大會上說的那樣,3年後百度就計劃在國內部署3000臺無人計程車。對於部分城市來說,這個數量已經意味著自動駕駛走入日常生活之中。
而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作為自動駕駛國家隊和產業先行者,顯然已經走在了其他玩家的前列,之後也將進一步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相信未來,長沙、北京、廣州等城市,會出現更多的自動駕駛「頭號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