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2020-12-14 騰訊網

本周熱點AUTO--REVIEW

3月2日,《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發布。報告公布了2019年13家企業在京開展自動駕駛路測的情況。其中,百度Apollo以52輛測試車以及75.4萬公裡新增測試裡程成為年度所有測試企業中投入測試車數量最多、測試裡程最長的企業。

在測試規模上,2019年百度Apollo的路測車輛達到52臺,佔北京市總投入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的71%,2019年百度Apollo測試裡程達到75.4萬公裡,佔當年北京市測試總裡程的85%,而累積測試裡程已達89.39萬公裡。在技術實力上,2019年7月,百度Apollo獲得首批全國最高技術等級的T4級別道路測試牌照,且到目前為止是唯一一家獲得T4級別牌照的測試企業。在安全水平上,百度Apollo已先後取得包括 ISO 26262、ASPICE 以及 IATF 16949 在內的國際主流的汽車行業標準認證。

本·周·目·錄

國內動態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百度獲頭名

●長三角「5G+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項目籤約

●長安「智能座艙」入圍工信部創新單位

●長安UNI-T搭載「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

●廣汽研究院與中科創達成立軟體中心

●廣汽新能源Aion LX將配可應用高精地圖

●吉利啟動衛星項目,計劃年內完成發射

●比亞迪與西門子合作推進企業數位化

●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上汽大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項目落地

●奔馳與360合作填補安全漏洞防禦攻擊

●小鵬汽車OTA升級,推出高溫抑菌功能

●新特汽車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

●百度聯手黑莓升級Apollo平臺整合QNX

●特斯拉國內推賽道模式V2提升駕駛樂趣

●銀基安全完成億元級融資發力車聯網安全

●智能車聯與美團發起無人配送實驗室計劃

●慧拓獲超億元輪融資推進礦區無人化運輸

國際動態

福特推「開門警告」功能防止下車撞人

福特將推自動駕駛計程車,情境可視化

本田採用3D列印技術造零部件減重30%

新奔馳E級推電容方向盤減少開車分心

捷豹I-PACE車隊集結路測探查範圍500米

斯堪尼亞推新型側面探測系統避免碰撞

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3月底將更新

特斯拉改進後將實現"反向召喚"功能

小馬智行與美政府合作自動駕駛出行

全日空與比亞迪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巴士

Waymo完成首輪外部融資獲22.5億美元

Waymo公布第五代自動駕駛技術細節

優步公布自動駕駛原型開發工具VerCD

現代摩比斯首推HUD匹配捷尼賽思GV80

日本電產與滑鐵盧大學合作研發傳感器

日本科學家用慢光研發低成本3D傳感器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新太赫茲波雷達設計

NeoPhotonics開發SOA和NLW-DFB雷射器

ACEINNA推高精度GNSS/INS定位方案

Swift合作德國電信提供精確定位技術

IpVenture推出定向聲音技術無需耳機

芬蘭創企融資5000萬研發自動駕駛軟體

西北大學分布式算法保障自動駕駛行駛

美國研究人員機器學習法準確識別物體

國內動態

北京發布自動駕駛路測報告,百度獲頭名

3月2日,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第三方服務機構「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對外發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2019年)》。報告公布了2019年13家企業在京開展自動駕駛路測的情況。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有13家企業,涵蓋6家網際網路企業、6家主機廠、1家地圖廠商共計77輛車,參與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一般性道路測試,路測裡程達104萬公裡,增長577%。申請企業數、車輛數、路測裡程均位居全國第一。其中,2019年度,有12家企業,73輛車參與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一般性道路測試,並首次為百度公司40輛車,發放了允許載人測試的聯席審查意見。

長三角「5G+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項目籤約

日前,浙江省舉行了推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大會,大會籤約項目12個,總投資595億元。大會籤約的項目包括長三角無人智能裝備基地項目、長三角「5G+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院項目、長三角服務中小企業金融創新區項目等。其中,長三角「5G+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院項目,由長三角「5G+智能駕駛」協同創新聯盟、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與浙江嘉興市嘉善縣三方共建。據悉,該項目將推進「5G+智能駕駛產業研究院」、「5G智能駕駛創新谷」、「長三角國際工程師學院」等方面的建設,未來嘉善縣將成為智能駕駛示範應用和人才聚集的創新高低。在「5G+智能駕駛」示範應用方面,項目要求設立長三角「5G+智能駕駛」產業投資基金以及制定配套的產業政策等「5G+智能駕駛」工作,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長安「智能座艙」入圍工信部創新單位

日前,長安汽車透露,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入圍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單位」,將作為揭榜單位開展「智能駕駛艙域控制系統」項目技術攻關。「智能座艙域控制系統」涵蓋中控、儀表、HUD抬頭顯示單元、空調座椅控制等功能模塊。長安汽車「智能駕駛艙域控制系統」項目,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多學科交叉上位機系統,包括數據平臺+計算平臺+3個開放的容器,從而最終構建智能全場景出行生態,滿足用戶個性化體驗的需求。

長安UNI-T搭載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

日前,長安汽車全新序列「引力」的首款車型UNI-T通過線上發布會正式亮相,並將於2020年年中上市。該款車型搭載了由長安汽車和地平線共同開發的「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UNI-T成為第一款搭載國產AI晶片的智能汽車,地平線車規級晶片徵程二代也將實現首次前裝量產。據介紹,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基於徵程二代晶片打造,應用視覺和定向語音識別等前沿科技,可全方位實現車內場景化感知,並基於感知結果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智能推薦以及智能車控等服務。UNI-T的全新智能車機系統便是由智能駕駛艙NPU計算平臺提供底層技術支持,能給用戶提供主動化、個性化、沉浸式的車內人機互動。

廣汽研究院與中科創達成立軟體中心

3月4日,廣汽研究院與智能作業系統產品和技術供應商中科創達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廣汽研究院-中科創達智能汽車軟體技術聯合創新中心。雙方將共同研發智能網聯汽車平臺,打造智慧互聯汽車生態圈。雙方將圍繞智能汽車作業系統展開創新技術研究,並在信息娛樂、智能座艙、智能交互和安全駕駛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發。此外,雙方還將在研發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的智能汽車平臺。

廣汽新能源Aion LX將配可應用高精地圖

日前,廣汽新能源發布消息稱,Aion LX(埃安LX)將搭載可交付應用的高精地圖,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動駕駛功能。據悉,相比於傳統地圖,高精地圖定位精度可達釐米級,同時可識別三維立體事物,比如多層立交等。適用性方面,官方稱該系統可在中國全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使用。據悉,高精地圖專供自動駕駛系統,直接服務於智能駕駛決策控制器,而傳統地圖則是為駕駛員提供導航,二者性質不同。在定位精度方面,官方稱傳統地圖定位誤差為數米,而高精地圖精度可控制在10cm以內,為自動駕駛打下強大基礎。

吉利啟動衛星項目,計劃年內完成發射

3月3日,台州吉利衛星項目正式啟動。在啟動會上,吉利集團表示,在2018年戰略投資了航天科技公司時空道宇。目前,由時空道宇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由此,吉利成為中國首家自主研發低軌衛星的汽車企業,其業務範圍也拓展至汽車、衛星、自動駕駛、未來出行、無人機、重工機械等領域,「天地一體化」布局初步完成。

比亞迪與西門子合作推進企業數位化

西門子數位化工業軟體與中國汽車製造企業、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完整的西門子解決方案助力比亞迪構建數位化企業戰略,借用數字雙胞胎技術為其產品開發及生產運營決策等方面提供詳盡洞察。將貫穿產品生命周期(PLM)的數字線程與數字雙胞胎相連接,可以為比亞迪提供更快的開發速度及優化的製造能力,同時令其能夠在產品和工廠運營中獲得更好的洞察力和靈活性,進而提升未來的業務表現。

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建成無人駕駛物流線路

3月5日,上汽通用五菱對外宣布,以寶駿新能源無人物流車作為運輸載體,率先基於寶駿基地廠區建成了一條無人駕駛物流線路。據悉,這一無人駕駛物流線路是由上汽通用五菱與馭勢科技攜手打造,具體由無人物流車與雲端智能運營管理系統構成。其中,無人物流車搭載行業領先的L4級別無人駕駛系統,可通過融合部署在車身周圍的雷射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多類傳感器的感知數據,做到全方位實時環境感知,釐米級高精度定位,實現無人自主運輸。雲端智能運營管理系統則提供遠程控制、數據分析等服務,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及安全性。

上汽大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項目落地

近日,上汽大通與南京江寧高新區達成合作,並舉行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基地項目「雲籤約」活動。此次上汽大通攜手江寧高新區,將實施新一代智能網聯架構汽車(MIFA)產業化建設項目,即立足現有生產資源實施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升級;按計劃、高質量完成上汽大通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的產品化與產業化建設;精益規劃,促進產業規模集聚。具體包括:2020年上半年啟動地塊及廠內建設;首期項目核心產品為智能網聯MPV,計劃於2021年廣州車展發布,並於2022年投放市場;後續還將陸續推出多款車型。據了解,全新的MIFA可生產包括橫置前驅/四驅和新能源車型,以及SUV、MPV、皮卡在內的多種類型產品。

奔馳與360合作填補安全漏洞防禦攻擊

日前,梅賽德斯-奔馳與360集團就智能汽車所帶來的安全風險與隱患進行了探討。由於無接觸等疫情防護手段的誕生,側面推動了政府與公眾對於自動駕駛汽車的需求,這意味著智能網聯技術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此外,奔馳還宣布與360進行深入合作,雙方將共同提高行業聯網汽車的信息安全能力。

小鵬汽車OTA升級,推出高溫抑菌功能

3月2日,小鵬汽車表示即日起,正式向G3用戶分批推送Xmart OS 1.7.1版本OTA升級軟體。升級完成後的小鵬G3全系將新增可進行車艙內淨化的「高溫抑菌」功能。該功能能夠確保車輛安全的情況下,對座艙內進行高溫淨化抑制病菌,車主在車外通過手機APP一鍵遠程操控即可。

新特汽車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

3月6日,新特汽車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吳江)的戰略籤約儀式正式舉行,雙方將在產品、技術、示範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包括開發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並開展相關方面的示範運營、建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實驗室進行技術研發等。

百度聯手黑莓升級Apollo平臺整合QNX

日前,黑莓與百度籤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致力於車載軟體的開發與應用。據悉,百度會將黑莓的QNX系統綁定到旗下Apollo自動駕駛汽車平臺中,未來黑莓還會研發更加成熟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將其整合到Apollo平臺中。

特斯拉國內推賽道模式V2提升駕駛樂趣

日前,特斯拉向國內車主正式推送2020.8.1最新版車機系統,新系統最重要的更新是為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帶來了全新升級的賽道模式V2版本,該版本能夠強化車主對車輛各零部件狀態的認知,並可以對驅動系統進行更個性化的調整,從而帶來更好的賽道表現以及駕駛樂趣。據了解,當激活新版本賽道模式後,用戶可以在自定義菜單自由調整車輛的驅動系統參數,例如前後輪動力分配(可設定完全前驅、後驅或者二者之間的任意動力輸出比例)、電子穩定系統調節、能量回收力度調節等。同時車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設置命名並保存。

銀基安全完成億元級融資發力車聯網安全

日前,車聯網及安全領域服務商銀基安全對外宣布已於2020年伊始完成人民幣億元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車聯網產業發展基金領投,A輪投資機構華登國際跟投。據銀基安全介紹,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車聯網安全、汽車數字鑰匙系統的研發,以及與CNCERT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上海分中心共同建設車聯網網絡安全實驗室及數據平臺。銀基安全方面認為,通過引入北京車聯網產業發展基金和華登國際的戰略投資,能夠幫助公司進一步夯實在信息安全產業、車聯網數字鑰匙領域的優勢地位。

智能車聯與美團發起無人配送實驗室計劃

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智能車聯」)與美團於近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起無人配送專項實驗室計劃,攜手推進以需求帶動研發的自動駕駛配送商業模式,合力推動以服務型電動自動行駛輪式車(以下簡稱「自動行駛輪式車」)為代表的自動駕駛產業應用發展。通過此次發起的無人配送實驗室計劃,智能車聯和美團號召行業各方力量都能夠參與進來,共同搭建行業發展所需的政策、標準、市場等多維度合作平臺。實驗室將聚焦無人配送場景的自動行駛輪式車道路測試和數據分析,進行無人配送運營和商業化探索,對無人配送領域進行深度行業分析,開展自動行駛輪式車的相關標準研製,積極支持各級政府部門出臺政策和相關研究工作。

慧拓獲超億元輪融資推進礦區無人化運輸

3月5日,礦區無人化運輸解決方案提供商慧拓宣布,完成上億元A2輪融資,由凱輝基金旗下汽車基金領投,山東省海創千峰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老股東方和資本和漢能創投跟投,漢能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悉,該筆融資主要用於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產品化、平臺化和系統化,推進「煤炭井下礦」無人化解決方案的落地,推進礦山無人化設備的量產交付。

國際動態

福特推「開門警告」功能防止下車撞人

福特汽車正在開發一種特殊的「開門警告」功能。一旦傳感器檢測到周邊可能會發生碰撞,就會通過視覺和聽覺向車內的人員發出警報信號,必要時還可以阻止車門完全打開。這項新技術使用了盲點信息系統(BLIS),可以自動檢測到騎車的人,並啟動緊急制動。除了在外部的後視鏡中會出現LED警告以外,新系統還會沿著汽車內門板安裝一條紅色的LED燈帶,當車門打開時,後方的騎行者可以直接看到這條燈帶,提前減速。工程師們還在測試一種新的車門結構,當檢測到有騎行者時可以暫時阻止車門完全打開;直到檢測到騎行者駛離,再允許安全打開車門。

福特將推自動駕駛計程車,情境可視化

日前,福特子公司Quantum Signal AI正在同步開展物理性測試與數位化測試,對福特自動駕駛汽車進行精密調節。現階段,Quantum Signal AI的研發與測試內容重點放在人們如何在自動駕駛汽車上體驗到與人類駕駛汽車時一般無二的駕乘感受。福特表示,提供舒適的自動駕駛體驗只是第一步,後續公司將推出各類自動駕駛計程車商業化服務並擴大車隊規模。

本田採用3D列印技術造零部件減重30%

日前,本田的研發部門與軟體公司Autodesk展開合作,雙方設計了一款曲柄軸部件並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樣品,從而實現車輛輕量化並提升發動機燃油經濟性。據悉,升級版的曲柄軸與傳統的曲柄軸差異較大,3D建模的設計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目前,產品還需完成測試,確保新的曲柄軸性能表現能夠媲美傳統曲柄軸,性能測試過程中的數據將被Autodesk採用,用於進一步改進零部件設計流程。

新奔馳E級推電容方向盤減少開車分心

3月3日,梅賽德斯-奔馳官方發布了新款E級車型,新車配備了L2級駕駛輔助功能。新款奔馳E級的方向盤採用了電容感應技術,可以比測量運動軌跡更加準確地感知駕駛員是否雙手握在方向盤上。根據判定,新款奔馳E級能夠靈活使用更多駕駛輔助功能,例如主動轉向輔助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以及主動制動輔助系統等。

捷豹I-PACE車隊路測探查範圍500米

日前,Waymo發布了公司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與前四代系統相比,新系統擁有更遠的視野,探查精度也更高,經過升級的傳感器能夠讓Waymo的車輛「看」得更遠。值得一提的是,新系統造價更低,因此,Waymo將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將更多自動駕駛汽車部署上路。Waymo為此組建了一支由捷豹I-PACE電動SUV組成的車隊,車輛將全部搭載本次發布的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該車隊預計將於2020年年底前上路。此前,Waymo與捷豹達成了一項採購協議,將從捷豹處採購2萬輛捷豹I-PACE,這些車輛未來將在美國鳳凰城郊區推出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斯堪尼亞推新型側面探測系統避免碰撞

據外媒報導,瑞典卡車製造商斯堪尼亞公司(Scania)引進了兩套信息側邊探測系統,旨在避免卡車與其他道路使用者發生接觸,或者減輕發生接觸的後果。這兩套系統為安裝在卡車兩側的盲點警告(BSW)系統以及安裝在乘客側的弱勢道路使用者碰撞警告系統(VRUCW)。BSW和VRUCW系統結合使用雷達、雷達傳感器和攝像頭,可在高速公路上,車速超過2 km/h時工作。不過,此類系統主要在城市環境內,車速高達36 km/h時使用。這兩個系統都可向駕駛員提供聲音和視覺警告,分三個級別依次升級。

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3月底將更新

日前,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指出,公司計劃在3月下旬發布更新完全自動駕駛功能,以擴展車輛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套件。據悉,特斯拉即將推出的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有兩項,一是識別交通信號燈及停車標識並作出響應,二是在城市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實際上,早在2019年這兩項功能在特斯拉官網上已經顯示「即將到來」,但很顯然,它們的上線時間明顯晚於原定計劃。馬斯克日前強調,這類功能很可能在3月下旬推出。

特斯拉改進後將實現"反向召喚"功能

據外媒報導,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最近表示,希望完成對Autopilot核心基礎代碼以及3D標籤的改進工作,從而為車輛提供更好的功能。此外馬斯克還透露,「反向召喚」(Reverse Summon)功能有可能會在不久後推出。據媒體推測,反向召喚可能是特斯拉「智能召喚」的增強版,車主在停車場入口處下車,車輛或可自己尋找車位並完成停車。

小馬智行與美政府合作自動駕駛出行

近日,小馬智行官方發布消息,公司已與加州弗裡蒙特市政府達成合作,在當地對市政人員開放PonyPilot自動駕駛打車服務。該服務主要集中在弗裡蒙特市Amtrak-ACE車站至市政廳和市發展服務中心區域,以解決這一繁忙路段的出行需求。這次合作是小馬智行和弗裡蒙特市向構建智慧城市邁出的重要一步。通過PonyPilot應用程式,弗裡蒙特用戶可以隨手叫到一輛小馬智行的無人車。這些無人車搭載了小馬智行自行研發的全棧式自動駕駛系統,能輕鬆應對複雜的城市路況。

全日空與比亞迪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巴士

近日獲悉,全日空航空公司(ANA)與SB Drive,Advanced Smart Mobility和比亞迪等公司展開合作,在日本東京羽田國際機場測試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測試車輛均配備駕駛員,但駕駛員並未對車輛做出過多幹預,大多數路況以及突發情況均由自動駕駛系統判斷並完成。如果測試順利,全日空計劃在2020年底之前將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投入使用。早在2018年2月,全日空和SB Drive就宣布了其共同測試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的合作計劃,該計劃基於SB Drive公司的Dispatcher遠程監控系統,通過安裝在車輛內部和外部的攝像機採集圖像,結合車輛的位置和速度等數據,可以實現對車輛的實時監控和遠程操作。

Waymo完成首輪外部融資22.5億美元

據外媒報導,Waymo於3月2日宣布,該公司在其第一輪外部融資活動中獲得了22.5億美元的資金。該公司的這次融資也意味著,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是一項成本很高的工作。Waymo執行長John Krafcik在一篇博文中表示,這筆資金將會幫助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將自動駕駛車輛變為現實。

Waymo公布第五代自動駕駛技術細節

據外媒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公布了其第五代自動駕駛測試車的細節,該款測試車基於電動捷豹I-Pace車型而打造,稱為Waymo Driver,採用了Waymo最新的專有傳感器技術,能夠看清500米處的物體。

優步公布自動駕駛原型開發工具VerCD

優步一直未公開詳細討論其自動駕駛汽車平臺架構。然而,據外媒報導,近期優步公布了一項技術,能讓該公司高級技術小組(ATG)工程師測試、驗證並將AI模型部署到車輛中。這讓大眾大致了解到自動駕駛汽車開發的複雜性,或許更重要的是,可被視作衡量優步無人駕駛努力的標尺。在2018年5月亞利桑那州坦佩事故後,優步慘遭挫折。優步表示,ATG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VerCD,這是一套專門為自動駕駛汽車原型開發的工具和微服務。VerCD跟蹤開發中的各種代碼庫、數據集和AI模型之間的依賴關係,確保工作流程按照數據集提取、數據驗證、模型訓練、模型評估和模型服務的順序依次進行。

現代摩比斯推HUD匹配捷尼賽思GV80

據外媒報導,韓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近日宣布正式進入擋風玻璃抬頭顯示器(HUD)市場。實際上,HUD是一種在駕駛員座位前方擋風玻璃上顯示數據的系統,該功能最早應用於戰鬥機,方便飛行員在駕駛時武器瞄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功能,最近幾年開始陸陸續續在豪華車上普及。據悉,現代摩比斯研發的HUD產品首次安裝在最近上市的現代捷尼賽思(Genesis)GV80 SUV車型上。

日本電產與滑鐵盧大學合作研發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日本電產出行公司(Nidec Mobility)宣布正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合作,研發新技術,以提升車載雷達傳感器的性能,探測無人看管的孩子或動物。2019年3月,電產出行公司宣布與滑鐵盧大學籤訂合作研發協議,研發必要技術以提升車載雷達傳感器的性能。滑鐵盧大學在無線電波傳感領域的表現非常出色,在研發谷歌Pixel 4的運動傳感功能和其他技術方面一直表現良好。電產出行公司和滑鐵盧大學會合作利用先進的天線技術、能夠探測更大範圍的技術、優化性能驗證的「幻影技術」,通過利用人造人類模型提升再現真實場景的能力,以及其他有利於研發商業可行產品的技術,以研發更薄的傳感器頭。電產出行公司的目標是在2020年初研發一個概念認證原型,並展示給公司客戶。

日本科學家用慢光研發低成本3D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日本橫濱國立大學(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他們利用慢光現象(是一種反常的物理現象,光脈衝或光的其他調變模式在介質中以相當低的群速度傳播)已經研發出一種緊湊且易於使用的3D傳感器。該方法製成的設備體積小,無需移動機械設備,為固態雷射雷達的研發奠定了基礎。此種設備不僅尺寸小、價格更便宜、更靈活,尤其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等移動應用領域。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新太赫茲波雷達設計

據外媒報導,日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與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NIC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太赫茲波雷達設計。該設計基於漏波相干層析成像技術,可能有助於解決現有波雷達的一些局限性。與毫米波相比,太赫茲波頻率更高,波長更短,有助於開發外型更小、解析度更高的雷達系統。然而,隨著波長變短,波衍射引起的衰減會迅速增加。

NeoPhotonics開發NLW-DFB雷射器

據外媒報導,高帶寬、超高速通信網絡光子集成電路模塊及子系統研發商和製造商NeoPhotonics(NeoPhotonics)推出了高功率半導體光放大器(SOA)和窄線寬(NLW)分布反饋雷射器(DFB)雷射,適用於汽車遠程雷射雷達應用。NeoPhotonics的SOA和NLW雷射器可在人眼安全的波長範圍內工作。SOA波長為1550nm,輸出功率大於24dBm(250mW),NLW-DFB 雷射器波長為1550nm,可使汽車雷射雷達系統探測距離超過200米,從而大大提高安全性。

ACEINNA推高精度GNSS/INS定位方案

據外媒報導,近日,ACEINNA宣布推出新款低成本、先進、高性能的三頻段RTK/GNSS(實時動態測量/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 - OpenRTK330L,內置三重冗餘慣性傳感器。該導航解決方案非常緊湊,經過設計旨在取代目前自動駕駛汽車中使用的昂貴且笨重的感知RTK/INS(實時動態測量/慣性導航)系統,可滿足汽車市場中高性能、高可靠性及成本要求,以及機器人、無人機、建築和農業系統的需求。ACEINNA的OpenRTK330L包括一個配備冗餘慣性傳感器陣列的三頻段RTK/GNSS接收器,可以提供釐米級別的精度、增強可靠性以及在GNSS中斷期間仍提供卓越性能。

Swift合作德國電信提供精確定位技術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2日,舊金山科技公司Swift Navigation宣布與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把Swift公司的Skylark Cloud Corrections(雲校正)精確定位服務引入至德國電信的綜合通信基礎設施,提供最新精確定位產品。目前,該精確定位(Precise Positioning)服務已經在美國和德國上市,並擴展至歐洲。Swift Navigation是一家為自動駕駛汽車重新定義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的公司,而德國電信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電信公司之一。

IpVenture推出定向聲音技術無需耳機

據外媒報導,日前,美國加州IpVenture公司打造出定向聲音技術,讓司機在不影響駕駛和其他乘客休息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享受個性化的音頻體驗。IpVenture利用超聲波和圖像識別技術,將聲波直接傳送至每位乘客的耳朵,這樣車內乘客之間也不會相互幹擾。此外,該系統利用圖像跟蹤技術,跟蹤用戶的動作,使每位乘客享受的音頻體驗始終如一。與耳機不同,IpVenture的定向聲音技術不會阻擋用戶周圍環境聲音,確保駕駛員在享受音頻體驗的同時,仍保持警覺。

芬蘭創企融資5000萬研自動駕駛軟體

據外媒報導,芬蘭自動駕駛汽車初創公司Sensible 4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700萬美元(約合4904.06萬人民幣)。此輪融資由NordicNinja VC(其資金由日本科技公司 提供)和日本伊藤忠商事(Itochu)領投。

西北大學分布式算法保障自動駕駛行駛

自動駕駛汽車要變成日常的交通工具,就需要安全、完美地在彼此之間行駛,而不會撞車或造成交通堵塞。據外媒報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分布式算法,能保證自動駕駛汽車順利行駛。研究人員利用1024個機器人和100個真實機器人集群,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對該算法進行了測試。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這些機器人可靠、安全、高效地聚集在一起,組成預定的隊形。

美國研究人員機器學習法準確識別物體

據外媒報導,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法國尼斯大學物理系(Institut de Physique de Nice)的工程師們研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微波識別物體,可以提高準確性,同時減少了相關的計算時間和功耗。該系統可以用於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掃描和運動傳感等關鍵領域,以改善物體識別,並提高物體識別速度。

(註: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鄭雪芹

《智能網聯周報》系列文章,快戳速進!

相關焦點

  • 無人駕駛計程車開到北京 商用還遠嗎?
    【TechWeb】9月14日,2017年李彥宏將百度無人駕駛車開上北京五環,並收到罰單。現在,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Apollo Robotaxi真的在北京開站營業了。9月10日,北京正式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身在北京的朋友都可以通過「百度地圖」或「 Apollo Go 官網」進行預約體驗。
  • 加州DMV最新自動駕駛報告出爐
    本日新聞2020讓我們一起對抗新冠肺炎全球資訊:1.加州最新自動駕駛報告出爐 前十名半數為中國團隊2.通用Cruise獲批在加州進行無人駕駛載客測試3.優步希望將Waymo無人駕駛汽車引入其計程車服務4.法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載客服務在美被叫停
  • 國內已發出101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百度佔據半壁江山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全國已頒發了共101張路測牌照,分別由網際網路公司、主機廠、共享出行平臺共32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從14座城市獲得。其中,百度以超50張的牌照數量佔據半壁江山,傳統車企則多在3張以內。在各個城市中,北京以56張牌照居首,排名二三位的重慶和上海分別拿到11張、7張牌照。獲得自動駕駛路測牌照,意味著企業可以進行實車測試。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同樣是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談及長安汽車自動駕駛規劃時指出,長安汽車將在2022年前逐步實現L4、L5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就在今年,總投資10億元的長安汽車L4自動駕駛運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2025年完成,建成後可生產超過50萬輛L1~L4自動駕駛車型。
  • 雲測數據:打造AI數據大腦,讓自動駕駛技術「耳聰目明」
    無人駕駛、出行大數據、智能交通、智慧物流......近幾年來,隨著高端傳感器、高端晶片、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以自動駕駛技術為特色的新興科技正在重塑我們的城市生活。據悉,在在標註工具方面,雲測數據自研了一套可以支持圖片、語音、文本等多品類的標註平臺,可滿足業內圖片通用拉框、車道線、DMS、3D點雲、2D/3D融合、全景語義分割等標註類型,支持自動駕駛、智能駕艙、自動泊車等場景數據標註。
  • 無人駕駛定位與感知技術及應用案例
    在自動駕駛裡比較糾結的就是成本和性能的矛盾,我們需要平衡它們。我們現在商業化落地的重點在無人物流。我們和五菱、一汽等主機廠物流有長期合作,此外也包括一些化工廠、食品廠等,他們廠區內部有很多運貨的車每天不分晝夜在跑,這些工作都是可以被無人駕駛取代來發揮作用的。無人駕駛現在還不能在公開道路上實現「無安全員」商業運營。但馭勢科技目前可以實現在機場、廠區內「無安全員」。
  • 【自動駕駛周報】京平高速擬開放測試;眾車企發布L3+自動駕駛量產...
    (來源:北京青年報11月16日) 延伸閱讀:高速公路作為道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動駕駛關鍵的實施場地和重要應用場所。開展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有利於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目前國內多數地區自動駕駛高速公路場景均處於封閉測試。 北京和海南對高速公路開放測試的態度較為前沿。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方向
    此後,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將自動駕駛汽車列為重點任務之一,並提出要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法規體系建設。今年3月,工信部發布了《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稿,並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個由官方發布的自動化等級標準。也意味著,我國自動駕駛相關產業全業態和價值鏈體系將迎來規範化發展。
  • 湖北國際物流機場將設無人駕駛擺渡車
    武漢晚報訊(記者張珺)近日,湖北國際物流機場發出無人駕駛方案獲獎通知書,深蘭科技分別獲得無人駕駛擺渡車組和無人駕駛清掃車組兩個第一名。    在自動駕駛領域,深蘭科技早在2018年就發布了熊貓智能公交車產品,該車具備自動駕駛、手脈識別系統等先進人工智慧技術,車輛可實現自動駕駛、避讓行人、自動進出站臺、自動監控駕駛員及乘客狀態、人機對話諮詢線路等,其手脈識別系統可實現乘客掃手購物。
  • 武漢觀察|「中國車都」加速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這是我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也是國內建成的首個基於大規模商用5G的車聯網,規劃開放測試道路159公裡,全域覆蓋「5G+北鬥」高精度定位系統,可實現遠程駕駛、車路協同,是5G真正進行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
  • 谷歌無人車開始商用,自動駕駛時代到了
    至此,Waymo已經拿下了全球第一個開啟公開道路路測、全球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公開路測、全球第一個拿掉安全員的公開路測,以及全球第一個向公眾收費的自動駕駛系統等多個第一。作為對比,無人車界第二大玩家,通用Cruise的無人車,每2000公裡就要幹預一次。此外,Waymo還在發力商用車自動駕駛業務,正在研發無人駕駛卡車。
  • 原來他就是「AutoX無人汽車」的「主人」,還有一支自動駕駛載人...
    2016年,王景陽來到北京,先是參與了阿里的機器人(Robotics)項目,後又在美團實現了河北雄安新區無人配送與訂單系統結合技術落地。「如果機器人進入公共運輸,如果打開速度限制,如果與其他機器人建立關聯……」每天都有一連串的問號從王景陽腦袋裡迸發出來,Robotics打開了另外一個可能,自動駕駛汽車向他駛來。王景陽看到了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的巨大可能以及潛在的商業價值,2018年,他加入了AutoX公司,來到上海嘉定自動駕駛運營中心,負責自動駕駛車隊在上海嘉定的技術落地運行。
  • ...Robo-Bus 市民體驗線路在蘇發布,採用 L4 級自動駕駛小巴
    7 月 14 日消息,近日,在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智能駕駛產業對接會暨智能駕駛產業蘇州創新論壇上,由自動駕駛新銳企業輕舟智航部署的 Robo-Bus 示範應用項目正式宣布在蘇州啟動。此外,蘇州高鐵新城還對外發布了全球首條城市微循環 Robo-Bus 市民體驗線路,作為輕舟無人小巴在蘇州的首條示範應用線路。
  • 自動駕駛的2020:1000億資本瘋狂湧入
    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城市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用戶你可以隨時用手機呼叫一輛頭頂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汽車。在社區、校園、公司附近,自動駕駛物流車正在進行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在機場、園區,無人物流車實現7*24小時全天候、全流程、無人化作業。與此同時,強大的資本正推動著自動駕駛產業大步前進。
  • Apollo獲北京完全無人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無人測試裡程超5萬
    百度Apollo全面展示了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進展。Apollo三駕馬車齊飛,持續領跑中國交通與汽車智能化賽道,大步邁入商業化階段,引領全球出行產業革命。   在本次大會上,Apollo全新發布樂高式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攜廣州開闢數字交通運營商新模式,推出純視覺感知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產品,發布全球首個多場景自動駕駛運營報告,並公布其完全無人化技術進展。
  • 發力重卡自動駕駛賽道,這家公司想走一條和百度Waymo不同的路
    記者 | 佘曉晨 如果要從2020年的全球技術發展中挑出關鍵詞,「自動駕駛」一定是其中之一。根據瑞士銀行(UBS)發布的報告,到2030年,全球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
  • 百度發布2020年Q3財報:Apollo自動駕駛多城開跑 獲全國首張全無人...
    8月,Apollo中標「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面向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項目金額接近4.6億元,或成今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最大招標項目訂單。此外,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ACE交通引擎」,目前也已落地北京、長沙、滄州等近20個城市。憑藉領先的技術實力和落地規模,Apollo已成為智能交通新基建的頭號玩家。
  • 智慧賦能 東風無人駕駛車Sharing-VAN馳援抗疫一線
    近日,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提供的一輛東風Sharing-VAN無人駕駛車在「經開智造2045·創新谷」康復人員隔離點正式「上崗」。平穩行駛、自動避障,沿路噴灑消毒藥水,Sharing-VAN每天在該園區公共區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消毒作業,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貢獻東風力量。
  • 王志勤:車聯網支持實現無人駕駛的思考
    在單車智能無人駕駛方面,美國的谷歌Waymo、特斯拉和通用Cruise等已經開展了大量的測試,相應如Autopilot 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已經量產上映,並且逐步在加州鳳凰城等試驗載人無人駕駛計程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