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2020-12-21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如果說今年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特點是圍繞商業化落地做文章,那麼,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絕對是熱詞。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表示,北汽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及L5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

  加速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集體目標。作為自動駕駛賽道重要的「賽點」,車企能否借L4自動駕駛車型實現「彎道超車」?

  ►車企量產時間大比拼

  今年下半年以來,不少車企都陸續透露了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同樣是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談及長安汽車自動駕駛規劃時指出,長安汽車將在2022年前逐步實現L4、L5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就在今年,總投資10億元的長安汽車L4自動駕駛運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計劃2025年完成,建成後可生產超過50萬輛L1~L4自動駕駛車型。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指出,高精地圖的率先應用,標誌著廣汽新能源已經進入了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的融合發展階段。廣汽新能源將基於5G技術車載應用的優勢,爭取在2022年推出L4自動駕駛車型,並有望讓中國車企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實現又一次引領。

  造車新勢力因與網際網路科技的深度融合而受到廣泛關注,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也紛紛給出時間表。威馬汽車在「2020百度世界大會」上,發布了其與百度共同開發的AVP自主泊車技術,並亮相了首款搭載AVP自主泊車技術的全新量產車型。新車是威馬汽車聯合百度Apollo平臺深度定製開發的首款智能純電動SUV,可實現在特定場景下具備L4自動駕駛能力,預計在2021年量產。日前,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理想汽車的自動駕駛戰略規劃,該公司計劃在2021到2022年實現NOA功能(根據地圖導航輔助駕駛),到2023年推出全新車型X01,標配支持L4自動駕駛能力的硬體,預計2024年將會開始通過OTA的方式讓旗下車型具備L4自動駕駛能力。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就有車企發布了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量產時間表。在2018百度世界大會上,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與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一同宣布了紅旗L4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計劃:2019年小批量生產,2020年全面量產。不過這一目標也隨著實際情況有所推遲。今年10月,中國一汽舉辦的產品戰略發布會上,中國一汽副總經理王國強介紹,紅旗品牌2021年將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整車創新,零部件先行。近日,在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進一步重磅發布了高級別智能駕駛解決方案ANP。百度副總裁李震宇表示,ANP是基於目前國內惟一的L4純視覺自動駕駛技術Apollo Lite,是L4自動駕駛技術降維釋放到輔助駕駛領域的產品。不同於行業方案僅支持高速和城市環線,ANP還可以在城市道路使用。「這主要是響應市場需求,為用戶提供更適合、更輕量化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李震宇對記者說。

  突破還是噱頭?

  眾所周知,智能汽車在L3級別規模化商用的道路上出現遲滯,主要是因為「人車接管時機」悖論問題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問題,不少企業放棄L3,直接轉向L2與L4技術研發。從目前很多整車企業量產計劃的時間表中可以看出,不少企業計劃在2025年之前量產L4自動駕駛車型,甚至有企業認為明年就有望量產L4自動駕駛車型。如此加速度,到底是由於車企實現了技術突破還是製造噱頭呢?

  「除了封閉園區等特定場景,乘用車全場景的L4等高級別自動駕駛很難短期內大規模量產。」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鹿文亮對記者說。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也持類似看法。在他看來,L4、L5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還面臨一定挑戰,目前產業鏈正在嘗試不同技術路線。就技術本身來說也存在一定瓶頸,比如雷射雷達的成本,高清地圖的應用,人工智慧學習的積累。「此外政策與大環境也需要跟上,這不是幾家企業就能夠做到的,需要整個生態產業鏈一起推動。」

  確實,針對不同應用場景的高級別自動駕駛車型的量產時間不同。某自主品牌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可以預見的L4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分為泊車系統(低速)的AVP,中速的Robotaxi,以及高速公路的HWP。其中低速的AVP由於車速較低,且使用場景不在公共道路上(不屬於交警管理範圍),需求的控制器算力要求不高(1.5-16Tops),需求的傳感器也是基於現有的傳感器,預計在2020年底2021年初即可量產,後續會逐漸迭代完善功能,也包括控制器算力的提升。中速(80km/h)的Robotaxi,目前眾多自動駕駛算法公司(包括Waymo、百度、Cruise等公司)都是採用工控機、車載伺服器作為控制器,算力可以達到上千Tops,以及機械式雷射雷達,而車規級的嵌入式域控制器(100~300Tops)預計在2021年中或者2022年中量產,固態、半固態雷射雷達預計在2022~2023年量產,屆時才具備中速Robotaxi量產條件。「高速(120km/h)自動駕駛,目前只有Waymo可以實現。它採用1000萬像素的攝像頭,目前沒有量產方案,且高速工況最為危險,短期內實現量產概率不大。」該人士說。

  如果廣義上的L4自動駕駛在技術與法規上仍存在眾多障礙,為何車企紛紛定製如此激進的時間表?

  「這主要是宣傳話術。有一家企業說要量產,其他企業的宣傳也必須要跟上。但車企內部技術研發對量產時間是很理性的。」採訪中,一位整車企業的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指出,2022年將是國內L4自動駕駛元年,因為國內涉及L4自動駕駛技術的雷達、雷射雷達等硬體彼時會實現大規模生產,同年L4自動駕駛也將開啟示範運行,但想要真正實現大批量生產L4自動駕駛車型,可能要到2025年、2026年之後。

  特定場景可先試先行

  近期,《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也給出了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時間表,到2025年左右,C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開始進入市場;到2030年左右,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到2035年以後,FA(完全自動駕駛)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

  與車企的量產時間表相比,《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目標計劃要保守得多。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乘用車L4自動駕駛量產仍需時日,但一些特定場景下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正在逐步走向商用,從消費者出行到貨物運輸,Robotaxi、AVP、BRT、幹線物流、無人配送、礦山卡車、港口物流等多種多樣的場景不斷湧現,一旦形成規模化發展,會給出行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文遠知行副總裁鍾華指出,商業運營需要政策的支持,中國自動駕駛發展有著獨特的優勢,比如:地方政府支持、巨大的出行配送需求、5G代表的新基建的快速發展等,同時複雜路況利於算法提升。「自動駕駛技術想要落地需要鐵三角的商業模式,實現本地化、可複製和可拓展。」鍾華說。

  「對於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我們一直堅持認為『高大上』不如『用得上』。」上汽通用五菱智能駕駛總工程師林智桂表示,「要通過技術落地,來促進技術的創新,從而實現汽車駕駛的無人化、自動化。」

  編輯:黃蓓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周報】京平高速擬開放測試;眾車企發布L3+自動駕駛量產...
    2 北汽、長安、本田等發布L3+自動駕駛量產時間表 在同日開幕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表示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級自動駕駛產品量產,及L5級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長安汽車表示將在2022年逐步開始量產L4;理想汽車透露公司正在和博世合作,到2022年推出L3以及能夠升級到L4的自動駕駛方案。
  • L3級別自動駕駛是個偽命題嗎?
    □河北日報記者 任國省 近日,長安汽車發布首個「量產」的L3級別自動駕駛系統。主打兩點:「L3」和「量產」。類似的宣傳語,上次出現是2017年奧迪新A8L首發。但受多方因素影響,這項功能並未給車主帶來預想中的便利。 長安十幾萬元的新車型靠譜嗎?
  • 發布L4級自動駕駛方案,Momenta打算如何賺錢?
    這個被業界視為「自動駕駛終極境界」的領域,曾因「無法在短期內落地」而飽受非議。過去一年間,不少企業在現金壓力下謀求新的營收方式。如何在短期內盈利,始終是所有RoboTaxi相關企業的思考重點。近日,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發布了「飛輪式」L4級自動駕駛的最新進展,以及其在RoboTaxi領域的落地規劃與盈利方面的思考。
  • 劉軒:L4以上自動駕駛汽車將在未來十年大規模量產
    「L4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25年開始快速擴大市場份額,未來10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預計到2040年,佔每年銷量50%的汽車數量都將配備L4以上級別自動駕駛功能。」9月14日晚,在《中國汽車報》與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運營中心聯合推出的「2020智能網聯汽車精品課」第25講中,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劉軒以「L4級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為主題,從自動駕駛分級、L4級自動駕駛落地應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介紹等方面,分析講解了L4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及應用狀況。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車載指紋方案首獲規模商用,搭載領克05 ●豐田與Momenta合作自動化地圖平臺 ●小米與蔚來合作將手錶打造成智能遙控器 ●百度中標重慶永川自動駕駛測試基建項目 ●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首次落地投入使用 ●四維圖新旗下傑發科技發布新款車規晶片
  • 「L5等級」完全無人駕駛離我們有多遠?_易車網
    無人駕駛產業布局現況1.行業布局現況:協同創新是趨勢無人駕駛作為汽車未來行業的一塊大蛋糕,全球有實力的相關企業紛紛布局。除了傳統車企外,像主流的科技巨頭和網際網路公司(谷歌、蘋果、英偉達、特斯拉以及國內的華為,百度)以及初創公司均積極布局無人駕駛,開發駕駛系統和算法。
  • 別再吹特斯拉了,國內的自動駕駛也不差
    而很多人以為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就真的可以在車上看手機、睡大覺,全然不顧。這是錯誤的觀點。這也恰恰解釋了為何特斯拉車禍事故頻發,主要是由於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技術存在誤解,而特斯拉官網中「自動駕駛」一詞,極容易引起歧義。儘管如此,馬斯克也堅持不改名,就叫「自動駕駛」。
  • 百度Apollo攜手德州儀器加速量產下一代自動駕駛產品
    百度Apollo宣布與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以下簡稱「TI」)合作,將TI的車規級處理器納入Apollo軟硬一體的自動駕駛產品設計中,為行業提供領先一代的汽車智能化產品。12月8日,Apollo2020生態大會上,百度剛剛發布了可量產的高階智能駕駛產品ANP,同時也對外展示了支持高階智能駕駛ANP和自主泊車AVP功能的計算平臺ACU「四喜」。TI是為Apollo ACU提供車規級晶片的主要半導體供應商。
  • 允許L3級自動駕駛車輛駛上高速,上海臨港新區發布新規劃
    ,除了車企、供應商本身的努力研發,積極推行,背後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態度。 自動駕駛的發展,除了車企、供應商本身的努力研發,積極推行,背後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態度。近日,我們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方處獲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了一份名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根據文件指示,上海臨港新片區將開放L3級自動駕駛的測試許可,允許車輛上高速行駛。作為目前上海市的自動駕駛主要測試地區,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在推行自動駕駛測試上可謂是用盡了心思。
  • 長安發布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自動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中國品牌提供了寶貴機會。編輯2020年3月10日,長安汽車在重慶正式發布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這臺搭載L3級量產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就是長安3月5日剛剛發布了UNI-T。長安汽車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覆蓋3個360度車外環境感知最大探 探測距離大於200米,測量精度可達10釐米,輕鬆實現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
  • 汽車之家對話餘軼南:渺小到偉大,是什麼在為自動駕駛保駕護航?
    特斯拉引領的汽車智能化變革已經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造車勢力都已提前布局智能汽車,紛紛推出各自的輔助駕駛系統,希望在多種駕駛場景下,解放人類駕駛員的雙手雙腳。但在自動駕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過程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這也是業內熱議不斷的話題。
  • 自動駕駛雷射雷達的顛覆者-Luminar|自動駕駛|雷射雷達|luminar|...
    隨著特斯拉FSD的測試版發布,是個大的突破性進展,自動駕駛離實際使用越來越近了。2021年應當是自動駕駛進入大眾生活的元年。汽車制動駕駛離不開雷射雷達,雖然Musk說不用雷射雷達,那是因為雷射雷達貴,如果雷射雷達能夠達到1000美元或是500美元,我相信會Musk也會用雷射雷達的。除了Musk之外,幾乎所有的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都在測試雷射雷達。
  • 德州儀器JacintoTM TDA4車規級處理器助力百度自動駕駛領先算法...
    12月22日,百度Apollo宣布與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以下簡稱"TI")合作,將TI的車規級處理器納入Apollo軟硬一體的自動駕駛產品設計中,為行業提供領先一代的汽車智能化產品。
  • 獨家試乘「飛輪式」L4自動駕駛 , Momenta還藏了哪些大招?
    這也是Momenta繼去年12月發布MSD(Momenta Self Driving)實車路測視頻後帶來的最新進展,包括首次公開的「飛輪式」L4自動駕駛完整架構與產品理念、基於「飛輪式」L4技術的商業應用場景之一Robotaxi的落地規劃。
  • vankri交易所平臺官網:自動駕駛下「雲端」
    vankri交易所平臺官網最新的消息是,vankri交易所平臺官網指出蔚來內部已經開始了L4級自動駕駛及時的研發,由高管任少卿負責,目前處於團隊組建、數據採集階段,前者直接向李斌匯報。作為國內新能源電車的領軍企業,蔚來代表自動駕駛的一個方向——即和傳統車企的循序漸進不同,其跨過自動駕駛的L2、L3,直接進軍L4、L5。
  • 燒錢的自動駕駛:2019年巨頭投入160億美元,卻頻頻翻車出事故
    因此,資本市場對於自動駕駛的追逐逐漸趨於理性,尤其是隨著Waymo估值的縮水,資本重新審視這一市場估值,導致許多公司融資困難。儘管如此,大洋彼岸的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卻表示,下周二將發布限量版全自動駕駛的測試版本提供給專業的測試人員。此前,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於上周四宣布,該公司在美國鳳凰城郊區向公眾開放完全無人駕駛叫車服務。
  • 在上海乘坐中智行自動駕駛汽車,是一種什麼感覺
    現在,沒有做過自動駕駛的科技公司,都不好意思被叫做「大廠」。2020年,「自動駕駛」成了新能源汽車之後極為火熱的一條賽道。除了頂尖車企,科技大廠和新能源汽車後起之秀們也紛紛壓下重注。日前,記者在上海奉賢體驗了中智行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成立於2018年6月的中智行,從南京出發,2019年6月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提出和實現從底層技術將5G和AI深度融合,以5G和AI驅動、以無人駕駛為基礎,致力於打造中國5GAI新一代、更安全的無人駕駛和智慧交通出行。
  • 分享自動駕駛秘籍加速商業部署步伐百度Apollo智駕系列閃耀2020...
    而此次大會發布的百度地圖汽車版2021,其核心能力包括融合定位、電動車出行服務化、場景出行服務化等,致力於讓用戶使用更貼心、駕駛更愉悅、出行更簡單。同時,面向車企,百度地圖汽車版2021提供了三橫一縱全方位地圖解決方案,讓車企量產更加簡單。
  • 武漢觀察|「中國車都」加速進入「自動駕駛」時代
    首款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量產下線沒有駕駛室、方向盤、油門與剎車,黑白相間的長方體車廂內,看不見駕駛員身影……近日,由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自主開發的國內首款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東風Sharing-VAN 1.0 Plus,在位於武漢開發區的東風公司技術中心試製車間正式量產下線。
  • 華為ADS 獲ASIL D 認證,新生意是打包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賣給車企?
    這是一個整合晶片、算法、數據等多層面能力的智能駕駛全面解決方案。它支持靈活的功能特性組合,滿足L2+~L4級不同自動駕駛級別需求。前不久,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在湖南長沙湘江智能網聯示範區等項目中商業落地,面向區域內的生態企業提供服務。 不難看出,如今華為的汽車產品矩陣已然形成,且逐漸都滿足車企的生產能力。但是,隨著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越來越完整,人們紛紛猜測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到底如何上車,是整體打包還是單獨對外出售傳感器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