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陳列方式受陳列道具的影響很明顯,
如果注意觀察你會發現,
業績好的門店是非常注意蔬果陳列方式的!
1、莖排型
將蔥等長形的商品朝一定的方向排列時,邊面的地方就會形成一條直線。這種陳列的形態稱之為「莖排型」。
陳列順序:
決定商品的根或葉子的排列方向後,就可以整整齊齊地緊密堆起來。
陳列時要注意讓商品互相重疊。邊面的部分若擺得整齊,商品就可保持一定的長度。
2、圓積型
適用於葡萄、柚、蘋果等圓形的水果陳列,像高麗菜、萵苣等蔬菜也可用圓積型陳列。
陳列順序:
首先要決定最下層的前面部分,接下來排邊面,而後再排中央面第一層的部分。
第二層要排在第一層商品與商品的中心點。同理再排第三層、第四層。
3、交叉型
用於陳列像山芹菜、蔥這種形體較長但厚度不同的商品。
陳列順序:
一層根(較粗的部分)、一層葉(較細的部分)地交互堆積。如每一層都以相同的反向的交叉方式排列,所出來的效果會很完美。
4、圓排型
在並排或堆積圓形的蔬菜和水果時,可用隔物板等來支撐鄰接的商品,將容易松垮的圓形商品陳列成不容易松垮的。
陳列順序:
適用於鳳梨、萵苣、高麗菜等的陳列,經常陳列成梯形。
因為有隔物板等固定邊面,所以商品與商品間不需留有空間。
註:鳳梨的葉子要朝內側,高麗菜、萵苣的芯要朝下。
5、格子型
精包裝或裝入袋子裡的商品,組合成像格子的陳列形態稱為「格子型」。
陳列順序:
先決定好第一層商品的排列方向,來陳列底面的部分,接著排上面和邊面的部分。
排第二層商品時,要與第一層的商品保持對齊,做成格子狀。
水果或蔬菜,要將根或葉子部分保持同一方向,堆積成格子狀或井字狀。
6、段積型
商品陳列完成後,頂面的線會呈現階梯狀的一種陳列。
陳列順序:
決定好前面和底面後,接著排中央面的部分,做好第一層陳列。
陳列第二層的商品時,要比第一層的商品後退約1個或1/2個,從前面的部分陳列起(隨著商品軟硬程度的不同,第二層以上的位置也會隨著改變)。
7、投入型
比較小的商品(如辣椒)或形狀不一致的商品(如四季豆、豆芽菜),利用其他關聯商品或隔物板將前面及邊面固定後,就可將此類商品按順序投入,這種陳列形態稱為「投入性」。
陳列順序:
以其他商品來固定周圍時,商品放入到不會高出其他商品為止。
四季豆等比較長的變形商品,多裝入一些也不容易鬆散。
8、並立型
利用板架等,讓商品呈站立式的並排陳列,稱為「並立型」。陳列大白菜、菜花、芹菜時,為了使陳列多富變化,可採用此種。
陳列順序:
先排好前面的部分,然後將商品以呈直角或稍微向後傾斜的方式排列。
商品若稍微倒向板架(階梯式的臺子),在整理時較容易進行。
9、堆積型
將包裝過的商品、袋裝的商品或變形的商品、長形的商品等非圓形的商品先排好前面和邊面的部分,然後往上堆到一定的程度,即為「堆積型」。
陳列順序:
前面的部分要排列整齊,邊面的部分則可利用隔物板或商品本身來固定、堆積。
變形的商品,則可將上層的商品擺在下層商品本身的凹處或商品之間的間隙中。
10、植入型
將葉菜類商品陳列得宛如栽種在田裡的形態,即為「植入型」。
陳列順序:
葉子朝前,根或莖朝內,排好前面的部分,由最前面陳列起。
從前面看只看到葉子的部分,可堆放多層。
比較大的商品堆積3層以上,會給人一種宛如層層山丘的感覺。
11、散置型
比如香蕉等,只要把前面和底面的部分排列整齊即可,至於中央面的部分,則可任意排列,謂之「散置型」。
陳列順序:
在底面的前面部分排好商品,接著再排邊面的部分。
在陳列第二、三層時,前面和邊面的部分都要注意到商品的面必須排列整齊。
中央面的部分,不論在上段或底面,只要沒有不必要的空間,就可任意堆積。
12、莖積型
將根莖類商品的面排列整齊,堆積起來,就成為「莖積型」的陳列形態。請勿與「莖排型」混淆。
全心全意為超市服務
開店、整改、內訓我只認超市幫
超市整改首選品牌---超市幫
戰略合作夥伴:
相關連結:
營運微課131:這家店的陳列實在是需要反思-零售微視
分享:永輝超市蔬菜培訓課件(內含乾貨)-零售微視
好書推薦:
《新零售下打造賣場必學的3本套裝書》(讀這3本書,讓你不出國門,學習到日本零售業經營管理的精髓!)購買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