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陳燕燕 江宛秋
最近,朋友圈流傳一條消息「62歲老漢狂吃大蒜殺幽門螺桿菌、防胃癌,三個月後卻查出胃癌」,引起不少人恐慌。 目前,中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50%,感染人數高達7.68億。在朋友圈,不少人談「幽」色變,常曬出各種小偏方,號稱能對抗幽門螺桿菌。對此,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脾胃病科的葉渟渟醫生說,幽門螺桿菌可根除,極少數感染者才會發展為胃癌。一旦確診陽性,要及時進行規範治療,不要相信偏方。
說法一 大蒜是個寶, 能抑菌還能抗癌?沒用的
朋友圈流傳說,民間認為,大蒜含有「大蒜素」,有消炎作用,吃大蒜不用吃藥就可根治幽門螺桿菌,還能抗癌。
葉醫生說,研究顯示,能發揮抑菌和防癌作用的是大蒜素,新鮮大蒜中並不含大蒜素,而是含有大蒜素的前體——蒜氨酸。蒜氨酸受衝擊(切片或破碎)後,才能讓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大蒜素。簡單說,只有當大蒜被切開或搗碎後,細胞壁遭破壞,才能激活蒜酶,產生大蒜素。水煮、蒸製、油炸等,大蒜素容易被破壞,很難起到殺菌作用。
說法二 每天刷牙3分鐘, 能對「抗幽」?不靠譜
記者搜索網購平臺,發現不少網紅牙膏,號稱內含「天然抗生素」「特效抗抑菌」和一些功能性植物成分,可以「遠離幽門螺桿菌」「除口臭、祛幽螺」,一支就要數十元。
葉醫生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定植於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革蘭陰性菌,只有規範使用抗生素,才能達到根除效果。抗生素需要通過口服且胃腸道吸收,或靜脈輸液直接進入血液循環,才能達到抗菌效果,而「抗幽牙膏」的具體成分無從考究,就算牙膏含有抗生素,僅通過刷牙,也無法進入胃部及血液循環,不可能根除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可能藏在口腔中,很容易復發,除了規範地吃藥治療,大夥應積極治療牙齦炎、牙周炎,並定期潔牙,從源頭杜絕病菌反覆感染。
說法三 吃益生菌,可根治幽門螺桿菌?不可能
網帖稱,「幽門螺桿菌的天敵是益生菌」,使用益生菌可輔助或替代抗生素治療。
葉醫生說,益生菌並非抗生素,單用益生菌無法達到根治幽門螺桿菌的效果。根除幽門螺桿菌用的抗生素會導致短暫的腸道菌群失調,部分患者在治療幽門螺桿菌期間會出現腹脹、腹瀉、便秘等情況。益生菌可調節腸道菌群,臨床研究表明,在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中,聯合使用益生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酵母菌等)可減輕胃腸道症狀,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間接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
說法四 感染幽門螺桿菌,離胃癌就不遠了?很少見
朋友圈流傳的這句話,嚇壞了不少人。
葉醫生說,1994年,世衛組織與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幽門螺桿菌確定為胃癌I類致癌原,但從臨床來看,僅10%~15%感染者會發展為潰瘍病,極少數發展為胃癌,市民不必過於恐慌。
朋友圈流傳的62歲老漢查出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幽門螺桿菌陽性後,不願吃藥,常生吃大蒜、蒜泥拌菜、拌飯,三個月後被查出胃癌。葉醫生認為,這並不單純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她強調,胃癌的發生與不良飲食、遺傳、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即使確診幽門螺桿菌陽性,大夥也不用太恐慌。目前,國內外推薦的根除方案是四聯療法,不管病菌藏在胃腸中,還是口腔中,都可有效殺滅。有些人治療後復發,可能是根除不徹底,也可能是再次感染。如果患者不定時服藥、自行減少藥量,或根除的時機不當,都可能治療失敗。
說法五 所有感染者都必須治療?不需要
幽門螺桿菌傳播途徑廣泛,常出現「一人胃病,全家感染」現象,不少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家長擔心傳染孩子,著急帶孩子去檢查。「不是所有感染者都必須治療!」葉醫生說,目前,我國感染者眾多,不可能所有感染者都進行根除治療,也不推薦對14歲以下兒童做常規檢測。
有6種人應根除治療: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群;慢性活動性胃炎且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術後人群及其一級家屬;患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患有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的人群。對有感染但沒有明顯消化道症狀的人群,最好先進行胃鏡檢查,判斷胃黏膜損傷程度,再針對性用藥。
2016年底發布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指出,兒童感染者有一定的自發清除率,發生嚴重疾病的風險低,但根除治療的不利因素較多,根除後再感染率也高於成人。只有兩類兒童需要查幽門螺桿菌:直系親屬(父母等)有胃腫瘤病史的,患有反覆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的兒童,找不到病因時。老年人根除治療時,也應綜合評估,個體化處理。
編輯:悠客
【來源:海峽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