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不通得百病

2021-02-22 脊祥萬歲

三焦理周身之氣,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首領。

經現代醫學研究,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是一個統管全身的大系統,通過氣血、經絡、體液密切相連,形成一個大循環。

三焦不通,是各種慢性病根源。也是情緒在體內留存的地方。所以不管那種情緒堆積的人,都會相應在不同身體部位表現出脂肪增多。身體會提醒我們,我們的體內留下來多餘的東西了。三焦通,百病無。

什麼是三焦?

三焦,是髒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稱。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為六腑之一,屬臟腑中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髒。主升降諸氣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屬火,其陰陽屬性為陽。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

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三焦

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

因為臟腑概念與解剖學的臟器概念不同,中醫學將三焦單獨列為一腑,並非僅僅是根據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據生理病理現象的聯繫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功能系統。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

1、通行元氣: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

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氣的功能,關係到整個人體的氣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氣也,……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上下左右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調內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也」(《中藏經》)。


2、疏通水道:「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能「通調水道」(《醫學三字經》),調控體內整個水液代謝過程,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人體水液代謝是由多個臟腑參與,共同完成的一個複雜生理過程。其中,上焦之肺,為水之上源,以宣發肅降而通調水道。

中焦之脾胃,運化並輸布津液於肺;下焦之腎、膀胱,蒸騰氣化,使水液上歸於脾肺,再參與體內代謝,下形成尿液排出體外。

三焦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氣治,則脈絡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謝過程中的協調平衡作用,稱之為「三焦氣化」。

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實際上是對肺、脾、腎等臟腑參與水液代謝功能的總括。


3、運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難經.三十一難》)。三焦具有運行水谷,協助輸布精微,排洩廢物的作用。

其中,「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肌,澤毛」(《靈樞.決氣》),有輸布精微之功;

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靈樞.營衛生會》),有消化吸收和轉輸之用;下焦則「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腸,循下焦而滲入膀胱」(《靈樞.營衛生會》),有排洩糞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運化水谷協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對脾胃、肝腎、心肺、大小腸等臟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與排洩的功能的概括。


三焦的作用

1、上焦如霧:上焦如霧是指上焦主宣發衛氣,敷布精微的作用。

上焦接受來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過心肺的宣發敷布,布散於全身,發揮其營養滋潤作用,若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因上焦接納精微而布散,故又稱「上焦主納」。


2、中焦如漚:中焦如漚是指脾胃運化水谷,化生氣血的作用。

胃受納腐熟水谷,由脾之運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氣血,並通過脾的升清轉輸作用,將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以濡養周身。

因為脾胃有腐熟水谷、運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為「中焦如漚」。因中焦運化水谷精微,故稱「中焦主化」。


3、下焦如瀆:下焦如瀆是指腎、膀胱、大小腸等臟腑主分別清濁,排洩廢物的作用。

下焦將飲食物的殘渣糟粕傳送到大腸,變成糞便,從肛門排出體外,並將體內剩餘的水液,通過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變成尿液,從尿道排出體外。

這種生理過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洩之勢,故稱「下焦如瀆」。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洩廢物,故又稱「下焦主出」。

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谷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洩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的通道,是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為「五臟六腑之總司」(《類經附翼.求正錄》)。

三焦不通  老病纏身

三焦理周身之氣,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首領,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三焦不通,是各種慢性病根源。

中老年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上焦不通:就會造成經絡淤堵,氣血凝滯,出現高血壓、高血脂、風溼骨病、頸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會造成腰肌勞損、腰部酸痛、椎間盤突出、女性產後風、老寒腰及老胃腸、便秘等症狀。

下焦不通:肝腎功能受阻,就會造成男性腎虛、前列腺疾病,女性氣虛血虧引起更年期綜合症以及婦科炎症。

三焦是個複雜系統,僅用單味或幾味藥物搭配,根本不能適用這個多樣的系統。對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頑固病的治療,必須融數方為一方,合數法為一法。

只有選擇一種能科學、有效同時治多種疾病的療法,調理內分泌,平衡陰陽,補充元氣,這樣才能逐漸康復。

打通三焦的簡單方法

打通三焦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站著或者是坐著都可以。用左手從右邊肩膀開始,沿著胳膊外側的三焦經行走路線,往下拍打。動作快慢一樣,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達到真懂經絡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鐘往上,拍完之後再用食指按揉。陽池穴按摩三分鐘。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樣的方法。一定要堅持三個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還可以用中藥打通。梔子為藥引,加入黃芩,黃連,茯苓,澤瀉,白朮,薏苡,枳殼,桔梗,益母草,煎好後,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選用艾灸的方法來打通三焦經。平時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綠色蔬菜。

相關焦點

  • 「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經現代醫學研究,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是一個統管全身的大系統,通過氣血、經絡、體液密切相連,形成一個大循環。三焦不通,是各種慢性病根源。也是情緒在體內留存的地方。所以不管那種情緒堆積的人,都會相應在不同身體部位表現出脂肪增多。身體會提醒我們,我們的體內留下來多餘的東西了。三焦通,百病無。 什麼是三焦?
  • 三焦不通,百病纏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了沒?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三焦若通,百病不攻自破。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詳解為何三焦不通,百病易生!
    上圖為平素理解的「三焦」三焦的生理特性綜上所述,三焦關係到飲食水谷受納、消化吸收與輸布排洩的全部氣化過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的通道,是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綜合,為「五臟六腑之總司」(《類經附翼.求正錄》)。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一身之氣分布於三焦,在上焦為宗氣,上焦宗氣的失調與心肺之病有密切的關係。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氣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
  •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 兩個方法,打通三焦!
    個人認為上面三個焦字的解釋中,最後一個理解最形象,有益幫助我們來理解三焦。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人的五臟六腑中,三焦最大,至於三焦到底是不是有形的,這是一個迷。肝、腎、胞宮,這幾個對女性健康最重要的器官(女人以肝為先天,腎為生命元氣來源,胞宮為女性第二條命),都與三焦有關,可見三焦對女性的重要性!可以這麼說,三焦」不通,必定老病纏身!3、三焦有何作用?
  •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一個穴位,打通三焦!
    「三焦」二字,相信很多灸友都聽過,但是,具體什麼是三焦、三焦對我們有多重要,可能是很多灸友都不知道的,所以今天我們重點來討論一下。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是西醫所沒有的。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相當於人體的主電線,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氣的功能,關係到整個人體的氣化作用。「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三焦能「通調水道」,調控體內整個水液代謝過程,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相當於人體的主水管。
  • 三焦不通,該如何調?打通三焦經,中醫有4個簡便之法
    在地鐵上,妙姐無意間聽見一位女生和朋友聊天時說起「三焦」的問題。民間常說五臟六腑,可大多人掰著指頭數:心、肝、脾、肺、腎是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是五腑,那還有一腑去哪兒了呢?其實,這另外一腑就是三焦。三焦不通,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那麼,怎麼才能疏通三焦呢?
  • 三焦的專業知識!
    為何「三焦」不通,百病易生?
  • 豬板油,是現成的「通三焦」藥引子.大便不通、乳腺結節要常吃
    最近一個想要減肥的朋友去看中醫,開的食療方,主打的就是「豬板油」,搞得她很不解;豬油可不只是肥油,它可以疏通身體的水道,通大便、小便。人體氣血、津液、精,貴在流通。三焦,是衛氣、水汽、津液環流全身上下、內外的通道。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 三焦 」 到底是什麼東西?中醫把它當作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中醫總是說「三焦不通」,三焦到底是指什麼?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三焦恰恰就承擔著這些作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維持臟腑各氣的平衡和水液的運行,使得機體上下疏通。三焦不通的危害也就顯而易見,身體內的水液和諸氣無法平衡,體內的毒素排洩不出去,溼氣、寒氣以及各種淤毒都無法代謝,各種病也就來了。其中危害最大的問題,就是中焦不通。中焦是脾胃所在,脾胃互為表裡,又相互作用。
  • 打通三焦最好的方子,清上焦,通中焦,利下焦,諸症自消
    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三焦作為六腑之一,可使各個臟腑間相互協調、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現代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現代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
  • 三焦
    下焦者, 當膀胱上口, 其治在臍下,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氣街。」考《靈樞》《難經》所說部位分野, 文字方面似略有出入和不同, 但大體並無多大分歧, 總的意思, 通說明三焦指上中下三個部位, 同時又和其他諸腑不同。所以, 三焦不能和其他諸腑等量齊觀, 因其他諸府, 都是位於一處, 不象三焦而有上中下三處。但, 三焦和其它諸腑的異同, 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這是首先須要搞清楚的。
  • 上焦、中焦、下焦,三焦專業知識這裡講全了
    三焦具有通行元氣、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谷的功能,可將水谷精微變化為營氣,還具有傳化糟粕的作用。三焦對水谷的作用有別: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
  • 血脈不通百病纏身!通經活脈法公開!(特簡單)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是一句古話。我們多麼希望自己一身的筋脈都通暢呢,這樣疾病才能消除呀!要說這個世界上誰的經絡最通暢,一定是練習舞蹈的藝術家了。為什麼這麼說呢?舞蹈家講的柔韌性就是普通人講的經絡通。壓腿、下腰都是普通的做法,也不適用於常人。實際上,為了表演效果,舞蹈家們還有自己私藏的通經絡的方法。
  • 經絡不通百病生,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時,還請及時疏通經絡!
    有些時候,都能夠身體出現了不適感,就會被認為體內經絡不通;俗話說得好,經絡不通百病生;所以經絡的重要性,對身體健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如今很多人都會出現經絡不通的情況,對此我們還是需要有所注意的。當身體出現這些異常表現,說明體內的經絡不通,還請及時調理!■經絡不通百病生,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時,還請及時疏通經絡!
  • 經絡不通百病纏!教你幾個方法,打通經絡不再「堵」
    想要疏通經絡,首先我們要找到原因,如何知道自己的經絡通不通呢?經絡不通的人,身體往往會存在一些共同點,如果這些測試你都能通過,恭喜你氣血平和。那麼,為什麼經絡會不通呢?找到原因是關鍵經絡不通,是因為體內的氣血不夠了。如果想要血液循環正常的運作,離不開氣與血的推動,就好像河流一樣,光有水不行,不然就成了死水了。
  • 上焦、中焦、下焦,三焦專業知識這裡講全了,(附疏通方法)
    三焦具有通行元氣、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谷的功能,可將水谷精微變化為營氣,還具有傳化糟粕的作用。三焦對水谷的作用有別:上焦主納,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別清濁、主出。三焦具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
  • 千古之秘三焦的秘密
    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其實和三焦經的經絡不通有直接的關係,比如三焦積熱型肥胖。唯獨三焦是一個概念,有經絡循環對應,但是三焦卻沒有實體器官對應,在這醫學上乃至道家等和人體修煉有關中,是千古的奧秘。三焦本無物,三焦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三焦顧名思義有三個部位,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 你經常聽說的「三焦」,到底是個啥?
    所以,古人主張有形者,有的把「三焦」作為六腑之一,有的從皮膚毫毛的情況來判斷「三焦」厚薄緩急的變化,如《內經》等;有的明確提出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如《靈樞·營衛生會》等;有的認為「三焦」是腹腔之油膜,如唐容川、張錫純等;有的認為是空腔,如薛生白、張景嶽、汪仞庵等;有的認為是淋巴系統,如章太炎、祝味菊、陸淵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