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恨你」,當孩子說狠話的時候,家長的反應決定孩子一生

2020-12-13 米雪媽咪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就跟個小怪物似的胡言亂語。有時候像小大人似的,說出的話經常把父母逗得開懷大笑。對於孩子說的話,作為大人並不會跟他們認真,因為我們都知道童言無忌。

但是當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我們會發現孩子會說出一些語出驚人,讓人意想不到的話,甚至會對父母放狠話,出言詛咒父母,有些狠話出自孩子的口中,經常把父母嚇得不輕。

案例:孩子說狠話,媽媽愣在原地

同學小麗一直是個工作狂,到了34歲才要了第1胎,小麗的第1胎是個女兒。每次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都發現小麗對女兒非常寵愛。但是就在最近,小麗跟我們抱怨道,女兒慢慢變得陌生了,開始對她惡語相向,有的時候聽到女兒說出的一些狠話,讓小麗心中非常傷心。

我們都不敢相信,小麗的女兒今年才6歲,能說出什麼樣的狠話呢?小麗表示:有次帶女兒去超市,女兒看到芭比娃娃就不肯離開,但是家裡面的芭比娃娃已經有五、六個了,於是小麗並不打算給女兒買。

這時女兒就開始衝小麗撒起嬌來,大有不給她買她就不走了的陣勢,但是小麗卻無動於衷。誰知道女兒看到媽媽心意已決的樣子,立馬變了個表情,衝小麗喊道:你不給我買芭比娃娃,你就是壞媽媽,我恨你!

聽到女兒的話小麗當時就愣在那裡,不知該做出什麼反應。現在小麗表示,當聽到女兒說出這樣的狠話時,她覺得和女兒越來越陌生了,然而卻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說狠話」的習慣。

孩子說「狠話」時,家長不同的反應,養出不同的孩子。

1、衝動易怒的家長。

大部分家長聽到孩子放狠話的時候都會暴怒,尤其是父親。在中國,孩子與家長的關係往往更傾向於上下級,很少有家庭會培養出敢武逆父母的孩子。所以大部分家長直接上去責罵孩子,甚至動手教訓孩子。這樣的處理方式看似能夠立馬解決問題,但是很容易滋生孩子心理的暴力因素。

2、理智冷靜的家長

對於理智冷靜的家長來說,他們明白孩子放狠話,並不是真正的想要咒罵或者是詛咒父母,因為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還搞不懂狠話裡面的含義,只是想通過這些狠話來表達自己不滿意的情緒。

所以理智冷靜的家長能夠正確的處理孩子情緒問題,這樣的反應能夠使孩子的情緒得到良好的控制,並能夠給孩子做出控制情緒的榜樣。

3、不知所措的家長

還有一部分家長面對孩子放狠話,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就像案例中的小麗一樣,聽到孩子咒罵自己,竟然愣住了。如果小麗總是這樣不知所措,面對孩子放狠話時不應對,只會助長孩子說狠話的風氣,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敢違背家長。

孩子對父母放狠話時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討厭父母,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父母的應對方式非常重要。記住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真正的仇恨,只有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切莫用錯了方式,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孩子說狠話的時候,家長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什麼?

1、淨化不良語言環境。

有的時候孩子說狠話時裡面,會夾雜很多粗魯的詞彙,要知道,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說髒話的,他是通過後天的模仿學習才會的。所以父母要淨化孩子身邊的語言環境,首先父母就要控制好自己,不在家中講髒話,也要告訴親戚朋友,儘量不要講髒話來影響到孩子。

2、通過共情引導

孩子罵人說髒話時,只是希望能夠表達出自己不滿的情緒。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與孩子進行耐心、交心的溝通,告訴孩子講髒話的壞處,讓孩子合理的發洩不良情緒。

3、提高孩子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會對父母放狠話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不滿,從而引發了他們情緒上的不痛快。每個人都有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孩子情緒差時也要有相應的發洩方式,但是孩子選擇了放狠話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對的,所以父母就要提高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教會孩子如何適當的發洩情緒。

每一個孩子最初降臨到這世界時,都是無比純淨的,但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有些孩子可能會滿嘴髒話、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傷了父母的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父母耐心合理地引導,孩子最終會擺脫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沒有說過類似的狠話呢?關於孩子放狠話,大家還有其他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孩子說「髒話」,說「狠話」,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這個時候,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以及對待孩子的反應,避免孩子養成這個壞習慣。很多孩子並不是故意說「髒話」的,在他們內心世界,這就是在學習語言而已。他們一開始接觸的髒話,大部分都是「打你」「你滾出來」「壞蛋」之類的。可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髒話的程度被升級了。他們不滿足於這些簡單的話語,在接觸了網絡之後,學習了被強化的髒話。
  • 「媽媽,你走開,我不要你」,當孩子突然開始說狠話,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原來他玩的機器人被另一個孩子搶走了。閨蜜趕緊拉住兒子:「好好說話,不許說髒話。」兒子卻使勁拍掉芳的手:「臭媽媽,我不要你,你走開。」芳氣壞了,卻也一臉無奈。從嫌棄賈靜雯的語言到推倒波妞的行動,她無時無刻都在表達:我要和你要求的不一樣,我要自己做決定,我要做個獨立的人了。
  • 「臭媽媽,我要打死你」,孩子說狠話,父母的回應盡顯高情商
    外婆跟我說,好幾次我不在家的時候兒子很兇地吼她。讓兒子把飯吃完,兒子大喊:不要你管……再說我要打死你!外婆有點慌地跟我說:他小小一個人兒,說起話來怎麼這麼狠?我跟她說,兒子最近在這個說狠話的階段,跟我也是一言不合就說「打死你」……給他讀個科學繪本,說地心引力會阻礙人們跳起來,兒子一邊捶地一邊喊著:「打死地心引力!」其實不光我兒子,很多小娃都會「說狠話」。
  • 「臭媽媽,我打死你!」孩子說髒話、狠話,父母怎麼辦?
    所以我們通常會發現:越呵斥孩子別說髒話,孩子說得越起勁。家長的反應越激烈,孩子越覺得說髒話好玩,就越想說。我更煩躁了,脫口而出「你敢打死我的電腦我就打你!」她的眼淚很快湧出來了,可依然倔強地說:「壞媽媽!我以後再也不陪你玩了!也不跟你親親了!也不跟你睡覺了!也不讓你吃我的零食了!也不……」
  • 「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孩子道歉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我錯了」,然後母子倆抱頭痛哭,哭完繼續犯錯。「每一次都是這樣,一批評就認錯,態度特別端正,看著心疼,但下次繼續犯同樣的錯誤,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網友的語氣仿佛自己都想哭了。於是,我問她,當孩子道歉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只是抱頭痛哭心疼娃嗎?她似乎才反應過來,反問不然呢?字裡行間都是疑惑。
  • 孩子發脾氣時,你的反應,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這幾天降溫厲害,孩子的喉嚨又有點發炎,咳嗽得厲害。我發現每次生病的時候,他的脾氣就有點大,做事也會磨蹭很多。比如一件很小的事,就會引起很大的情緒反應。你輕微地指責,也會讓他紅著眼眶看著你。 但能不能換位思考一下,孩子的這些行為,也許並不是針對你,而只是他們情緒的一種表達。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不高興。比如有一天中午,孩子推門進來就板著臉,不高興。我就納悶,這是怎麼了?
  • 「媽媽,能給我點錢嗎?」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小娜問了半天,淘淘也不肯說。在旁邊洗菜的奶奶聽到寶貝孫子要錢,二話不說就拿出來1000塊準備給淘淘。小娜很生氣,告訴淘淘的奶奶:「1000元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太多了,你要問清楚他拿錢去做什麼。」淘淘的奶奶反駁道:「他要錢肯定是有事情要做,有東西要買啊,你不給我給!」
  • 3歲半小女孩「我要把你打死」,孩子說狠話,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安安媽上周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留言,說最近遇到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事情。最近的安安在生氣的時候,會開始喜歡放出各種狠話。比如:「你這個大笨蛋」,「你這個臭粑粑」演變到後面就是「我要把你打死」。安安媽感到十分的困擾,自己家可愛的安安,是從哪裡學來了這些不好的語言呢?會不會以後就學壞了。其實安安媽不用擔心,安安只是到了詛咒敏感期了。什麼是詛咒敏感期呢?
  • 「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是分享還是爭取?你的態度決定孩子一生
    你說,教孩子把玩具搶回來吧,又怕被人家說自己家的孩子小氣,同時也怕孩子搶不過導致受傷;但是你不教孩子搶回來,又怕孩子會越來越懦弱,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以後處處退讓,不懂競爭。然而,對比起教孩子如何做,其實我們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5種錯誤反應,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敏感力」
    朋友跟我吐槽,說三歲半的女兒現在太難搞了,脾氣大得要命,稍不順心就又哭又鬧,怎麼都哄不好,甚至還伸手打她和她老公,嘴裡還喊著「我不要你了」、「你走你走」。她說她也按照育兒理論去共情、去讓孩子發洩,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用,真是焦頭爛額。
  • 「媽媽,做你的孩子太累了」!孩子壓力大怎麼辦?家長應理解孩子
    最近一位寶媽諮詢我:「孩子因為壓力大離家出走怎麼辦」?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就在上個星期10歲的小沫(化名)突然離家出走了,在離家出走之前還給媽媽留下了一封信,小沫在信中對媽媽表示做你的孩子太累了,而且還特別強調希望媽媽別再找她!
  • 孩子,媽媽的心裡裝著一千個「我愛你」
    同為你的家長,你的父親因為你的殘疾選擇離去。同為你的家長,你的母親我因為捨不得而陪伴你。孩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恨過你,我恨你破壞了我的愛情;我恨你,讓我失去了終身的依靠;我恨你,讓我一個人把生活扛起。曾經,我打過你,罵過你,我把心頭的怨氣發洩在你小小的身體上。是你一聲又一聲「媽媽」喚醒了埋藏在我心底的母性,是你一滴又一滴眼淚,把我的愛從恨的下面拉了上來。我感謝上帝,感謝他保留了你可以說話的能力,感謝他讓你會用眼淚軟化媽媽的心。
  • 當別人說自己孩子「膽小」、「害羞」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當這些評價和標籤足夠多的時候,這些孩子會覺得「可能我就是這樣的人吧」,不知不覺就往這些人靠。在學校裡不敢舉手發言;參加活動時永遠是最後一個;去別人家做客時,只會坐在沙發上玩手機。標籤的心理破壞力有多大?
  • 「你去死吧」「我要殺了你」,孩子學會放狠話,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譬如說,你有時逗孩子「你真是個小傻瓜」,孩子感受到你的表情語氣,可能就會覺得,「傻瓜」這個詞,應該是個「挺可愛」的意思,於是下次他可能找個機會就瞎用,說「媽媽你就是個大傻瓜」。所以,回到案例裡,當孩子喜歡用「殺死」這個詞的時候,他可能不太明白「殺死」這個詞給人的感覺,也許孩子只是覺得,「殺死」就是個讓某個人某個物件消失掉的意思。
  • 「掉河裡我也不救你」,小學生絕交書句句是狠話,網友:由愛生恨
    孩子之所以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候他們過於「正式」和較真的做法,在成年人眼裡覺得很好笑。不知道該說成年人過於隨意,還是該說小孩子太過於計較。當年齡漸長,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消失不見了,面對任何人都是笑臉,卻不肯深交。孩子卻不這麼想,恨就是恨,愛就是愛。做不了朋友,我也要和你籤訂「絕交書」。
  • 家長的配合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一個人能不能很好的呼吸取決身體、環境的配合度,環境高度汙染你會發現無法生存。所以說人活著就是一場配合,今天你配合他,明天他配合你,配合恰當,其樂融融;配合不當,雞飛狗跳。
  • 家長給10歲孩子割雙眼皮,稱外形影響孩子一生,網友:不可思議
    有寶媽更是將美貌與一生關聯思考的長遠,對於整容連小孩子也不能放過!女孩10歲就割雙眼皮,寶媽說擔心外形影響一生前階段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一個採訪,對於孩子整容這件事情,家長持什麼態度,有點家長認為整了容就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感覺,不支持。
  • 孩子順手牽羊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路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女兒說:「當時我很想看這本書,但是他不給我看,後來我就把它裝進書包裡拿回家看。」 其實同事這個時候也是很生氣的,但他還是儘量努力克制住火氣,趕緊打電話給朋友,告訴他孩子的書在自己家。 好的東西,孩子都是想要的,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全世界。
  • 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這是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最悲傷的一個故事。茉莉在一個月前才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就是這樣一個成績優異的女孩選擇自殺。媽媽接受不了事實。媽媽在房間的衣櫃裡裝有一個很大的監控屏,可以看到茉莉和可莉姐妹倆在家的一舉一動。
  • 孩子發脾氣是災難嗎?家長科學應對,影響孩子的情商和一生幸福
    等到孩子不再發脾氣了,問他為什麼發脾氣,是因為不能出門玩嗎?孩子否認,但是又總是說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讓他那麼生氣。A疲憊的說:「我家孩子的脾氣簡直讓我筋疲力盡,太難搞了。」我自己也遇到過孩子發脾氣一直停不下來的情況,知道孩子情緒崩潰是一件非常複雜又難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