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兩場活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開展,這也意味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投入試運營。
此時,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項目負責人施志全站在北館主序廳門口,看著不遠處的大海和進進出出的工作人員,心中感慨萬千。1年10個月,他見證了這裡的變化。
海南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從遠處望去,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如一對披上灰色幕牆和玻璃「外衣」的「鋼鐵海鷗」,與相鄰的會展中心一期場館相呼應,展翅欲飛。
走進北區場館,潔白的框架四面環繞,透過玻璃幕牆向外望去不足百米便是碧海藍天。「北館一樓是5號展廳,總面積1.4萬平方米,頂部採用白色的穿孔鋁板,彎曲的弧度宛如一朵海浪;二樓是4000平方米的宴會廳,可容納5000人以上的大型會議,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分割成幾個小廳使用。」施志全邊走邊向記者介紹。
從北館5號展廳穿過,便來到南館4號展廳。施志全告訴記者,南館一樓設有4個展廳,每個展廳面積都在1萬平方米以上,南北館由地面廊橋連接,總建築面積約20.18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覽面積約7.5萬平方米,總投資26.03億元。地上為局部兩層建築,主要功能包含主序廳、前廳、展館、展館兼會議、會議中心、車庫及會展配套。
看著現在展翅欲飛的「鋼鐵海鷗」,施志全知道建設過程中的不容易。
會展二期南北跨度300多米,東西跨度200米,如此大的跨度和體量,要想給鋼結構嚴絲合縫戴上「帽子」實屬不易,「在39臺液壓提升器和數百根鋼絞線的牽拉下,歷經9個小時,我們順利完成屋面網架提升。」施志全說,施工除了要克服颱風、高溫,同時還要考慮海邊鹽度高,確保防腐蝕。
對此,會展二期在滿足基本功能、技術指標的前提下,創新運用環保、節能、抗風、抗震、防腐蝕等新技術、新材料,主體採用鋼結構形式,建築裝配率達到83.8%。「整個項目廣泛採用具有布藝質感的環保微孔吸音鋁板等新型材料,既保證了超大型多功能廳聲學的品質,又滿足了消防的要求。」施志全說。
為了保證工期進度,會展二期關鍵工序、重要施工節點採用24小時三班倒制,晝夜連續施工,「高峰期時有3000多名工人、500餘臺機械同時作業。」施志全說,海口市政府會展二期項目建設指揮部也多次組織政府相關部門實地調研、召開現場辦公會,及時幫助項目解決建設推進過程中的具體困難。「現在除了彩色瀝青鋪設、景觀植物等外圍工序還沒有完工,其他工序已基本完成。」
「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擴建項目建成後將與一期連接成為有機整體,互為補充,成為多功能複合型會展綜合體,可以承辦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國際大型展覽會,多功能國際會議功能也將更加完善,可以舉辦1萬人的會議和多種形式的節慶、晚會、宴會等活動。」海口市商務局局長蔡俏說,有了這個場館,可以吸引並承接一些以前由於場地受限而無法舉辦的會展活動,促進會展業發展的作用將逐漸發揮和顯現。
(本報海口9月1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