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李涵國畫展」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開幕,展出畫家李涵創作的50餘幅國畫作品。這些作品畫風醇樸,取法自然,尤以潑墨大寫意引人矚目,吸引了不少海南美術愛好者的關注。
現年78歲的李涵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是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作品取材廣泛,灑脫中透出豪放,蒼勁間含著渾厚,花鳥走獸、人物、山水無不涉及,此次來瓊舉辦畫展,讓海南觀眾一睹李涵先生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採。
傳奇拜師經歷
「我走上繪畫之路,有很大的偶然性。」李涵自幼喜歡畫畫,小時候沒有教材,模板是年畫,臨摹三英戰呂布與獅子老虎,最喜歡花鳥畫,後考入河北交河中學,仍是痴迷畫畫。「學習期間我功課一般,只是畫畫在班上突出,我抽空就畫畫,就覺得畫畫有意思。將來不以畫畫為職業,活著都沒意思了。」
1957年暑假,從河北老家來到北京。一日,李涵在北京東安市場閒逛,路過中央美院,在門口看到教學樓門前有葉淺予畫展的展標,信步入內卻被傳達室的工友攔住,問他找誰,李涵脫口而出說找李苦禪。
「當時我知道的畫家除徐悲鴻已過世,還有一位不可能在美院的齊白石,再知道的就是郭乃忠老師告訴過我的李苦禪先生了。」沒想到門房師傅順手一指,說前面煤渣胡同六號,李涵走了一百多米,幾分鐘之後就到了李苦禪先生的家裡。
當年李苦禪先生58歲,他和藹可親,十分健談。李涵說他非常喜歡畫畫,將來要畫一輩子,希望能拜苦禪先生為師,李苦禪先生笑著答應了,並告訴他畫畫要用生宣紙,同時拿出幾幅畫讓他看,使年少的李涵大開眼界。
「記得有一幅是兩條大魚,一幅竹雞,苦老說這是竹雞、鵪鶉之類的,還有一幅鯰魚,上方有下垂的柳條。用筆豪放,是大線條,如畫的大魚,其輪廓都是長線條勾出,後者以淡墨抹擦,大氣磅礴,有一股豪氣咄咄逼人。」雖然當時的李涵尚不具備理解畫的能力,但這次相遇像一顆種子種在他的心田,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
「猴王」美譽
除了李苦禪先生,李涵還得到了郭味蕖、田世光、蕭淑芳、李斛等名師的指點,後來又受教於藝術大師吳作人先生,逐步形成了「灑脫中透出豪放,蒼勁間含著渾厚」的藝術風格。
他的作品取材廣泛,尤以大寫意引人矚目,被書畫及評論界認為是當今中國寫意花鳥畫壇的代表性人物。要知道,在吃水性很強的生宣紙上,自如地駕馭筆墨,畫出那麼一兩種形神兼備的動物形象,往往要經過反覆的提煉過程,花費巨大的心血。
「面翠背金」四個字,便是吳作人先生對李涵筆下的金絲猴那細膩傳神的刻畫的概括。從《小熊貓》《松鷹》《蜘蛛猴》《紫藤金魚》《雄踞圖》等眾多作品中可以看出:畫珍稀動物,尤其是猴,是李涵最為偏愛和擅長的。
那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留下了他的無數心血;金絲猴、獼猴、蜘蛛猴等的造型、線條和個性,化作數千幅素寫稿深入他的骨髓之中。尤其是他創作的36米的《百猱圖》,畫中有一百多隻猴子,或追逐嬉戲,或搔癢捉蝨,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馬良說,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金魚、李涵在寫意花鳥畫家群中,有「猴王」的美名。一提起「猴王」,人們就會想起六小齡童。沒錯,六小齡童在舞臺上、螢屏裡將「美猴王」孫悟空扮演得活靈活現;而在宣紙上,李涵先生則將各式各樣的猴子刻畫得栩栩如生。
有些觀眾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大寫意畫家都是畫花鳥畫的?並且大多只是「各善一節」,畫動物一般只是那麼一兩種畫得最好?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大寫意畫法只適於畫花鳥畫。山水畫是以精選的環境塑造美,樹石、山水、房船、人物等等都需要營造出來。大寫意的粗筆大墨表現不了這麼多的內容。」李涵在海口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此次展覽大部分作品為花鳥和山水,其中也不乏人物畫,題材廣泛,都具有濃鬱的中國傳統風格,而且李涵的運筆極為洗鍊,筆墨蒼潤,勾畫輪廓都是一筆到位,絕不拖泥帶水,顯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
與海南結緣20餘年
雖然大寫意只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只是出現得比較晚,和其他畫法,如工筆、小寫意等畫法,沒有高低之分。但在李涵看來,畫好大寫意是極難的。「李苦禪先生講,三年可以培養出一個工筆畫家,三十年不一定培養出一個寫意畫家來。」
「大寫意主要難在用筆上,是通過練字獲得的用筆功夫,練不同的字體,不同的主觀取向,不同的智慧、悟性、用功的深度,決定了繪畫的風格和水平。」李涵認為,要提高繪畫水平就必須練好書法。
李涵堅持每日臨帖,以各種書法筆觸入畫,筆力勁健磊落,筆墨傳神,充滿著生命的張力。
他說,藝術脫離不了人生,一個人在他生活裡追求的意境,肯定要折射到他的藝術裡;而他在每一幅畫裡營造的意境,又是他人生經歷的寫照。
「海南山美水美、人好景好,很適合寫生創作。」李涵是海南的老朋友了,本次展覽並不是李涵與海南的第一次結緣,早在2009年,他就在海南舉辦過國畫作品展。
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10周年,再到如今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李涵已與海南結緣20餘年。
畫展將持續到本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