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猴王」李涵情定海南

2021-01-17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4月14日,「李涵國畫展」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開幕,展出畫家李涵創作的50餘幅國畫作品。這些作品畫風醇樸,取法自然,尤以潑墨大寫意引人矚目,吸引了不少海南美術愛好者的關注。

  現年78歲的李涵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是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作品取材廣泛,灑脫中透出豪放,蒼勁間含著渾厚,花鳥走獸、人物、山水無不涉及,此次來瓊舉辦畫展,讓海南觀眾一睹李涵先生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採。

  傳奇拜師經歷

  「我走上繪畫之路,有很大的偶然性。」李涵自幼喜歡畫畫,小時候沒有教材,模板是年畫,臨摹三英戰呂布與獅子老虎,最喜歡花鳥畫,後考入河北交河中學,仍是痴迷畫畫。「學習期間我功課一般,只是畫畫在班上突出,我抽空就畫畫,就覺得畫畫有意思。將來不以畫畫為職業,活著都沒意思了。」

  1957年暑假,從河北老家來到北京。一日,李涵在北京東安市場閒逛,路過中央美院,在門口看到教學樓門前有葉淺予畫展的展標,信步入內卻被傳達室的工友攔住,問他找誰,李涵脫口而出說找李苦禪。

  「當時我知道的畫家除徐悲鴻已過世,還有一位不可能在美院的齊白石,再知道的就是郭乃忠老師告訴過我的李苦禪先生了。」沒想到門房師傅順手一指,說前面煤渣胡同六號,李涵走了一百多米,幾分鐘之後就到了李苦禪先生的家裡。

  當年李苦禪先生58歲,他和藹可親,十分健談。李涵說他非常喜歡畫畫,將來要畫一輩子,希望能拜苦禪先生為師,李苦禪先生笑著答應了,並告訴他畫畫要用生宣紙,同時拿出幾幅畫讓他看,使年少的李涵大開眼界。

  「記得有一幅是兩條大魚,一幅竹雞,苦老說這是竹雞、鵪鶉之類的,還有一幅鯰魚,上方有下垂的柳條。用筆豪放,是大線條,如畫的大魚,其輪廓都是長線條勾出,後者以淡墨抹擦,大氣磅礴,有一股豪氣咄咄逼人。」雖然當時的李涵尚不具備理解畫的能力,但這次相遇像一顆種子種在他的心田,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

  「猴王」美譽

  除了李苦禪先生,李涵還得到了郭味蕖、田世光、蕭淑芳、李斛等名師的指點,後來又受教於藝術大師吳作人先生,逐步形成了「灑脫中透出豪放,蒼勁間含著渾厚」的藝術風格。

  他的作品取材廣泛,尤以大寫意引人矚目,被書畫及評論界認為是當今中國寫意花鳥畫壇的代表性人物。要知道,在吃水性很強的生宣紙上,自如地駕馭筆墨,畫出那麼一兩種形神兼備的動物形象,往往要經過反覆的提煉過程,花費巨大的心血。

  「面翠背金」四個字,便是吳作人先生對李涵筆下的金絲猴那細膩傳神的刻畫的概括。從《小熊貓》《松鷹》《蜘蛛猴》《紫藤金魚》《雄踞圖》等眾多作品中可以看出:畫珍稀動物,尤其是猴,是李涵最為偏愛和擅長的。

  那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留下了他的無數心血;金絲猴、獼猴、蜘蛛猴等的造型、線條和個性,化作數千幅素寫稿深入他的骨髓之中。尤其是他創作的36米的《百猱圖》,畫中有一百多隻猴子,或追逐嬉戲,或搔癢捉蝨,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本次展覽的策展人馬良說,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金魚、李涵在寫意花鳥畫家群中,有「猴王」的美名。一提起「猴王」,人們就會想起六小齡童。沒錯,六小齡童在舞臺上、螢屏裡將「美猴王」孫悟空扮演得活靈活現;而在宣紙上,李涵先生則將各式各樣的猴子刻畫得栩栩如生。

  有些觀眾可能會有疑惑:為什麼大寫意畫家都是畫花鳥畫的?並且大多只是「各善一節」,畫動物一般只是那麼一兩種畫得最好?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大寫意畫法只適於畫花鳥畫。山水畫是以精選的環境塑造美,樹石、山水、房船、人物等等都需要營造出來。大寫意的粗筆大墨表現不了這麼多的內容。」李涵在海口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此次展覽大部分作品為花鳥和山水,其中也不乏人物畫,題材廣泛,都具有濃鬱的中國傳統風格,而且李涵的運筆極為洗鍊,筆墨蒼潤,勾畫輪廓都是一筆到位,絕不拖泥帶水,顯示了深厚的藝術功底。

  與海南結緣20餘年

  雖然大寫意只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只是出現得比較晚,和其他畫法,如工筆、小寫意等畫法,沒有高低之分。但在李涵看來,畫好大寫意是極難的。「李苦禪先生講,三年可以培養出一個工筆畫家,三十年不一定培養出一個寫意畫家來。」

  「大寫意主要難在用筆上,是通過練字獲得的用筆功夫,練不同的字體,不同的主觀取向,不同的智慧、悟性、用功的深度,決定了繪畫的風格和水平。」李涵認為,要提高繪畫水平就必須練好書法。

  李涵堅持每日臨帖,以各種書法筆觸入畫,筆力勁健磊落,筆墨傳神,充滿著生命的張力。

  他說,藝術脫離不了人生,一個人在他生活裡追求的意境,肯定要折射到他的藝術裡;而他在每一幅畫裡營造的意境,又是他人生經歷的寫照。

  「海南山美水美、人好景好,很適合寫生創作。」李涵是海南的老朋友了,本次展覽並不是李涵與海南的第一次結緣,早在2009年,他就在海南舉辦過國畫作品展。

  從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10周年,再到如今海南建省辦特區30周年,李涵已與海南結緣20餘年。

  畫展將持續到本月21日。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資訊廣場
    屯昌縣民政局  2020年9月28日    更正公告  海南鑫一拍賣有限公司於2020年  9月9日在海南日報A016版刊登「三土房(2016)字第3547號」現更正為「三土房(2006)字第3547號」特此更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植物」辣木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能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2014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巴哈瓦那親切探望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時,以5公斤辣木種子作為贈禮,並強調中巴雙方將加強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水平,維護糧食安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任務結束返回海南前,海南各醫療隊將尚未用完的醫用物資,悉數留給了受援醫院,讓這份瓊鄂情誼持續發酵。  三級精準救治體系,成功將分散各地的海南醫療隊戰鬥力重新凝聚到一起。通過這個體系,海南醫療專家乃至全國更多專科專家,都可以為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進入3月,湖北疫情漸漸得到控制,武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海南醫療隊員分批撤出病區,進入原地休整狀態,海南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 馬良:「猴性」不改、老者童心的畫家李涵
    ——李涵慶祝海南建省三十周年弘揚傳統——李涵國畫展海南三地巡迴展(海口站)開幕時間:2018年4月14日下午15:00展覽時間:2018年4月14日-21日指導單位: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主辦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李涵美術館、海口市美術家協會、新海岸雜誌社協辦單位:藝周刊承辦單位:
  • 李涵國畫作品展海口展出
    本報4月14日訊(記者彭桐)為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弘揚傳統——李涵國畫作品展今天下午在海口騎樓老街水巷口國新書苑開展,由此也拉開了李涵國畫海南三地巡迴展的序幕。    現場共展出李涵的猴系列、貓系列、家禽系列、歷史人物系列和其他動物、植物作品共50餘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安科技新城欲打造「海南中關村」
    這意味著美安科技新城未來十年將以打造「海南中關村」為目標,做強做優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  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是我省和海口市重點項目。根據該規劃,美安新城未來10年的方向定位是:立足瓊北,引領海南,輻射華南,面向北部灣,影響東南亞,努力建成北部灣地區特色鮮明的創新型經濟新高地,我省具有引領帶動功能的強大增長極,海口中心城市功能整合提升的綜合承載區,體現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生態宜業新城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飛翔
    ■ 本報記者 郭萃  9月15日下午,兩場活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開展,這也意味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投入試運營
  • 弘揚傳統——李涵國畫展(萬寧站)展出
    日前,弘揚傳統——李涵國畫展(海南三地巡迴展)萬寧站在興隆三才畫廊舉行。據了解,此次萬寧站是巡迴展的第二站,展覽由萬寧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央民族大學、李涵美術館、萬寧市文聯主辦,萬寧市美術家協會、文化萬寧研究會協辦,《藝周刊》提供全程媒體支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麥青汁能排毒養顏?
    就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學專家徐超。  「大麥青汁含有不少黃酮類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抗炎性,但不少蔬菜都含有黃酮類物質,並非大麥青汁所獨有。」徐超表示,大麥青汁來自於綠色食物,含有較多維生素、纖維素以及礦物質,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不是功效)。畢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對於吃肉多、吃菜少的人來說,增加一些膳食纖維確實是有利健康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統一管理原咪錶泊車位
    目前,這些停車位是如何管理的,車主在使用過程中又遇到了些什麼問題……10月24日,海南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走訪,並採訪了海口市的相關部門。  當天下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玉河路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現場的咪錶已全部關閉,路口有一塊由海口市交警支隊設立的公告牌,上面顯示「原停車位暫不撤銷,允許車輛免費停放。」在海甸四西路、義龍路等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的情況也都大致相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服務「連軸轉」企業加油幹
    海口免稅城項目部經理姚順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項目原有200多個工人,受疫情影響,春節後外地工人遲遲無法到崗。2月14日,「秀英區復工復產用工服務保障聯盟」正式成立,迅速搭建了網絡平臺,讓各企業、項目方把用工需求發布在平臺上。「在聯盟的幫助下,我們很快招到了30多名本地『共享工人』,實現了順利復工。」姚順民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卷詩書穿越500春秋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與丘濬、海瑞、張嶽崧齊名的「海南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王佐,以詩文見長,一生著作甚豐,其著作計有《雞肋集》《瓊臺外紀》《經籍目略》《家塾原教》《金川玉屑集》《庚申錄》《珠崖錄》等多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珠寶收藏興起時尚投資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中寶 鄧海寧  圖\海南日報記者 古月  星光熠熠的鑽石,高貴雍容的紅、藍寶石,神秘的貓眼,妖豔的祖母綠,柔媚的珍珠,翠綠欲滴的翡翠……珠寶作為一項傳統而持久的收藏,現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日前在海口舉行的一場珠寶鑑賞訂貨會,讓人從中窺見這一行業掩不住的風光和隱憂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定安「爭鮮美食匯」今開席
    本報定城5月24日電 (記者鄧鈺 特約記者司玉)5月25日,2019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爭鮮美食匯」將在定安縣定城鎮海洲廣場熱鬧開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西沙諾麗健康產業園在三亞啟用
    10月21日,海南西沙諾麗健康產業園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創意產業園啟用。該健康產業園為海南陸僑集團傾力打造,耗資2億元。
  • 瓊州老相館 丨70年,海南日報「成長相冊」●紀念海南解放七十周年...
    70年前的這一天,時為海南解放後的第7天,伴隨著人們歡慶解放的鑼鼓聲,《海南日報》的前身——《新海南報》創刊問世。自此,《海南日報》開啟了與海南共同成長的發展歷程。50年代,位於海口市新華南路的《海南日報》創刊舊址。海南日報資料圖50年代,海南日報製版工人手工勞作。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張便利貼 一道「防疫牆」
    該院睡眠心身醫學中心副主任王配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患者在知道自己確診後,除了身體的疾病,情緒和精神上也可能出現問題,同樣需要關注。  「我也是醫護人員,自己也注意防護,怎麼就染上了呢?」2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通過微信語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進入隔離病房後,除了擔心自己的病情,也會倍感自責,擔心傳染給家人或是陌生人。
  • 知名畫家李涵從北京攜50餘幅國畫作品到瓊展覽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4日電(記者張茜翼)為了紀念和祝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旅瓊藝術家李涵從北京攜帶50餘幅涉及花鳥走獸、人物山水等國畫作品14日在海口國新書苑舉辦展覽。觀李涵作品,用筆蒼勁、渾厚,生意盎然、饒有情趣。  李涵被書畫及評論界視為當代寫意花鳥畫壇的領軍人物。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美安打造海南國際醫藥創新平臺
    1月22日下午,海南國際醫藥創新平臺構建暨首輪招商匯報會在海口國家高新區(以下簡稱海口高新區)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海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召開。海口高新區入園企業海南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與印度凱普林實驗室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外企業籤署共同宣言,將在品種引進、海外人才引進及項目投資等方面展開合作,未來將攜手為海口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 海南日報數字報-「說走就走」來海南過大年
    本報海口1月19日訊(記者趙優)每年的冬季特別是春節黃金周,都是海南旅遊消費集中釋放的關鍵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