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卷詩書穿越500春秋

2021-01-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與丘濬、海瑞、張嶽崧齊名的「海南古代四大才子」之一——王佐,以詩文見長,一生著作甚豐,其著作計有《雞肋集》《瓊臺外紀》《經籍目略》《家塾原教》《金川玉屑集》《庚申錄》《珠崖錄》等多種。其中,《雞肋集》為其詩文匯集,也是其代表作,為同輩方家及後輩學者推認為「當比擬唐宋諸大家」。近代日本學者小葉田淳在《海南島史》一書中也認為:「以詩文論,在海南人士中首先推王佐。」

  今年7月,在海南省王佐文化研究會的不懈努力下,一本通俗本——《〈雞肋集〉譯註》,在海口首發面世。

  明代臨高舉人王佐,由於為官時地位並不算高,又因其剛直不阿的性格,為汙吏所厭惡,其著作未能實現官方鏤刻,自行刊印,又困於財力,因此,年深日久,原本「足以藏之名山,傳之後世」的著作也難逃脫沉銷的厄運。

  歷經500餘年風風雨雨,《雞肋集》能夠流傳至今實屬不易。

  著書自樂,詩文傳世

  要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一下王佐其人。

  王佐,字汝學,號桐鄉,明宣德三年(1428年)生於海南島臨高縣透灘村。他比內閣大學士丘濬小8歲,幼年在瓊山讀書,曾師從唐舟、丘濬等當地文化名人,深得丘濬喜愛。

  弱冠之年,王佐以禮經魁鄉試考中舉人,進入國子監讀書,「每試居第一」,為祭酒吳節、司業閻禹錫等人所稱許,廷譽於內閣,宰相李賢十分器重,期盼日後有大用。可惜,因忤逆權貴,最終並沒有考中進士。成化二年(1466年)開始,先後赴福建邵武府、江西臨江府等地任同知,遊宦20餘年之後告老還鄉。

  歸鄉後,王佐常與密友談論詩文,優遊山林,養花種草,著書自樂。在七旬高齡時,還曾跋涉瓊州各地,遍訪風土人物,廣搜民俗掌故,修成《瓊臺外紀》一書。可惜的是,這部書很早便散佚,沒能夠流傳下來。

  《雞肋集》是王佐所寫詩文的匯集,收集有詩302首,雜文82篇,是其著作中的精華。這些詩文多屬激濁揚清、藏否人物之佳作,也有描繪、吟誦山林泉石、地方風物民情的詩篇,狀物寫景刻畫入微,懷古抒情清新雋永,有愛國憂民之情懷。

  例如其中之名作《天南星》:「夫何生海南,而能濟饑飽。八月風颼颼,閭閻菜色憂。南星就根發,累累滿筐收……海外此美產,中原知味否?」饑荒時節,海南百姓迫不得已採集天南星充飢,時有中毒事件發生。王佐也無能為力,只能以「含淚的微笑」來收束全篇。

  另一篇《鴨腳粟》,也是王佐關心人民疾苦的表現,有異曲同工之妙。

  1963年,茅盾來海南調研,曾對王佐這兩首詩充分肯定。

  刊印流傳,命運多舛

  後人研究認為,王佐將詩文集命名為「雞肋」取其「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意,實則是作者自謙。清末臨高知縣李熙說:「味之腴者,人固咀嚼不厭,即淡如太羹元醴,其中亦自有真味也,雞肋云乎哉!」意思是:味道豐美,人們固然咀嚼不厭,即使淡得像祭祀用的原汁湯水和甜酒,也自有它的真味,這就是雞肋說的意思吧。

  王佐在世時,其詩文並未付梓刊印,但他的學生兼同鄉——唐胄,一直有收藏他留下的手稿。王佐去世20多年後,時任廣西提學的唐胄在管理學政之餘,將王佐的詩文拿出來整理編輯,名曰《摘稿》,但並未刻印刊行。

  又100多年後,清朝初年,樊庶到臨高任知縣,尋訪散失的書,沒有找到原刻本,於是採用殘本,廣為搜羅,重新加以補充編輯,編成10卷,拿到廣州刻印。可惜沒多久又散失了,瓊州藏書家都沒有這個集子。

  不過,樊庶知縣收集整理《雞肋集》的事情,讓王氏後人王光謨十分感動,他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明府一遊宦耳,猶珍重吾族祖手澤,若是散失不傳,謨曷辭其責?」樊庶知縣是外來做官的,尚如此珍重我們家族祖上的遺墨,若是任它散失不傳,我又怎麼能推卸責任呢?幸而,王光謨的外祖父馮蓮溪也是一個有心之人,這套瓊州罕見的集子,他竟用心手抄了一份藏於家中。外祖父去世後,王光謨得到這份珍貴的手抄本,「視如性命」,藏在私密的小箱子裡,遇時局動蕩,全家出逃時,其他都可以不帶,單單這卷冊子終不離身,沒有丟失。1916年,王光謨將手抄本校對後付梓刊印。

  後來,海南書局以王光謨的刻本收入《海南叢書》第三卷第二集。1985年,海口市圖書館曾就這一版本影印過,但數量不多,傳世甚少,搜求不易,於是,王佐研究會委託王中柱先生將此書重新加以整理、校訂、標點和注釋,耗費兩年多時間,終於出版了新的《雞肋集》。

  「藏之名山,傳之後世」

  為進一步深入挖掘海南歷史人物資源,助力海南文化復興,2015年5月,海南省王佐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王業聰又萌生對王佐《雞肋集》作系統詮釋的想法。於是,在研究會顧問、海南大學教授王春煜教授的推薦下,由具有學術根底和寫作實力的山東大學教授耿建華開始撰寫《譯註》。

  最新出版的《譯註》參考了王中柱校注本的內容,又增補了10餘篇遺漏的詩文,保證了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和內容的翔實可信。王春煜認為,此書將有助於讀者進一步認識一個真實的王佐,了解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傑出的文學造詣。

  王業聰認為,王佐的價值首先在於,他以親身實踐,樹立了一種人格精神標準,這種精神可以用「正道直行、廉潔奉公」八字概括。王佐為官一任,惠政一方,「所居民愛,所去民思」,宦遊在外數十年,告老還鄉時,兩袖清風,棲身之處仍是三間茅屋。

  無疑,王佐為海南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雞肋集》便是其中無比珍貴的一部分。丘濬當年也是「每異其才,彼此師友相待」。時人張東百曾說:「吾於海南所可與者二人,謂文莊與佐也。」而以詩詞論,海南人士中首推王佐,已成定論,素享「吟絕」之譽。

  縱觀此書,內容異常豐富,描繪家鄉風土人情和山川風光的有之,反映明代海南社會經濟和民間疾苦的有之,抒發奮發有為之懷抱的亦有之,其中,關注和同情受苦的百姓,是王佐詩詞中最鮮明的主題。

  上世紀60年代初,國歌詞作者田漢到訪臨高時,就曾對文藝界同行說:「王桐鄉,為民請命之事,愛國惠民之詩,當堪弘揚。」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資訊廣場
    屯昌縣民政局  2020年9月28日    更正公告  海南鑫一拍賣有限公司於2020年  9月9日在海南日報A016版刊登「三土房(2016)字第3547號」現更正為「三土房(2006)字第3547號」特此更正。
  • 海南日報數字報-「猴王」李涵情定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4月14日,「李涵國畫展」在海口水巷口國新書苑開幕,展出畫家李涵創作的50餘幅國畫作品。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飛翔
    ■ 本報記者 郭萃  9月15日下午,兩場活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開展,這也意味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投入試運營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白沙「啦奧門」豐收節邀您來
    尤為讓人期待的是,2018白沙「啦奧門」豐收節將於11月10日至11日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民宗委、省扶貧辦支持,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和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以及中央12號文件精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全力謀劃白沙鄉村振興戰略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植物」辣木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能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2014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巴哈瓦那親切探望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時,以5公斤辣木種子作為贈禮,並強調中巴雙方將加強農業合作,提高農業水平,維護糧食安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服務「連軸轉」企業加油幹
    2月27日上午10時,在海口市龍華區政府的指導下,星華海德豪庭項目方採用「點對點」包車方式,往返500公裡,跨越海峽將83名工人接回,讓項目實現順利復工。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為了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海口市政府相關部門主動服務、精準施策,企業自我施壓、自主轉型,攜手解決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人員不足、資金短缺、物流不暢等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為經濟發展賦能增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麥青汁能排毒養顏?
    就此,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學專家徐超。  「大麥青汁含有不少黃酮類物質,因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抗炎性,但不少蔬菜都含有黃酮類物質,並非大麥青汁所獨有。」徐超表示,大麥青汁來自於綠色食物,含有較多維生素、纖維素以及礦物質,有一定的健康益處(不是功效)。畢竟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纖維素,對於吃肉多、吃菜少的人來說,增加一些膳食纖維確實是有利健康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統一管理原咪錶泊車位
    目前,這些停車位是如何管理的,車主在使用過程中又遇到了些什麼問題……10月24日,海南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市民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走訪,並採訪了海口市的相關部門。  當天下午,海南日報記者來到玉河路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現場的咪錶已全部關閉,路口有一塊由海口市交警支隊設立的公告牌,上面顯示「原停車位暫不撤銷,允許車輛免費停放。」在海甸四西路、義龍路等原咪錶泊車位路段的情況也都大致相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的天使 真正的英雄
    在抗疫任務結束返回海南前,海南各醫療隊將尚未用完的醫用物資,悉數留給了受援醫院,讓這份瓊鄂情誼持續發酵。  三級精準救治體系,成功將分散各地的海南醫療隊戰鬥力重新凝聚到一起。通過這個體系,海南醫療專家乃至全國更多專科專家,都可以為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救治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海南支援湖北醫療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  進入3月,湖北疫情漸漸得到控制,武漢方艙醫院陸續關閉,海南醫療隊員分批撤出病區,進入原地休整狀態,海南前方指揮部的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曲漁家傲唱不盡新變化
    為紀念新中國成立65周年,海南日報今起推出「走基層 看巨變——迎接國慶65周年特別報導」,派出多路記者深入城市社區,走進鄉村田間,用一戶戶人家、一個個村莊鄉鎮的嬗變,反映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的偉大變遷,進一步激發全省人民的愛國愛鄉情懷,激勵廣大幹部群眾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建設國際旅遊島而奮發圖強。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張便利貼 一道「防疫牆」
    該院睡眠心身醫學中心副主任王配配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患者在知道自己確診後,除了身體的疾病,情緒和精神上也可能出現問題,同樣需要關注。  「我也是醫護人員,自己也注意防護,怎麼就染上了呢?」2月8日下午,一位患者通過微信語音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進入隔離病房後,除了擔心自己的病情,也會倍感自責,擔心傳染給家人或是陌生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定安「爭鮮美食匯」今開席
    本報定城5月24日電 (記者鄧鈺 特約記者司玉)5月25日,2019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爭鮮美食匯」將在定安縣定城鎮海洲廣場熱鬧開街
  • 海南日報數字報-珠寶收藏興起時尚投資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中寶 鄧海寧  圖\海南日報記者 古月  星光熠熠的鑽石,高貴雍容的紅、藍寶石,神秘的貓眼,妖豔的祖母綠,柔媚的珍珠,翠綠欲滴的翡翠……珠寶作為一項傳統而持久的收藏,現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日前在海口舉行的一場珠寶鑑賞訂貨會,讓人從中窺見這一行業掩不住的風光和隱憂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安科技新城欲打造「海南中關村」
    這意味著美安科技新城未來十年將以打造「海南中關村」為目標,做強做優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  美安生態科技新城是我省和海口市重點項目。根據該規劃,美安新城未來10年的方向定位是:立足瓊北,引領海南,輻射華南,面向北部灣,影響東南亞,努力建成北部灣地區特色鮮明的創新型經濟新高地,我省具有引領帶動功能的強大增長極,海口中心城市功能整合提升的綜合承載區,體現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生態宜業新城區。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千方百計搶時間 想方設法追進度
    2月10日,該項目在三亞率先復工,從起初僅有40餘名工人施工,到如今5臺塔吊運轉,數十輛工程車來回穿梭,近500名建設者分別在9個區域加快施工。  「大家都卯足勁比著幹,千方百計搶時間,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落下的工程進度追回來。」大悅環球中心項目部生產經理鄭俊波介紹,項目部堅持「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手抓,咬住疫情防控不放鬆,確保建設者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施工。
  • 海南日報數字報-絞面,別開生面向生活
    文\海南日報記者 張期望 圖\特約記者 龍泉  9月10日早上7時,今年57歲的絞面娘林和姑帶著「行頭」從家裡準時出發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尚品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公告
    展示日期:自見報之日起至 2020年8月26日16:00止。競買保證金帳號:(戶名:海南尚品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開戶行:海口市美蘭區海聯農村信用合作社;帳號:1005891000000111)  聯繫電話:0898-66115918  18976212356
  • 海南日報數字報-「說走就走」來海南過大年
    本報海口1月19日訊(記者趙優)每年的冬季特別是春節黃金周,都是海南旅遊消費集中釋放的關鍵節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方三家鎮黃金百香果線上銷售遭搶購
    該種植基地負責人盧瑞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嶺村,成立了東方和氣生財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帶領嶺村20位貧困戶打造了200多畝的百香果扶貧種植基地。  受疫情影響,前段時間,種植基地的百香果出現滯銷。為了破解銷售難、幫助農戶增收,日前他在微信朋友圈發送百香果滯銷的信息,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 海南日報數字報-萬年火山雷虎嶺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通訊員 吳嶽貴  獨上高樓望帝京,  鳥飛猶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繞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