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天氣乾燥,人體很少有機會排汗,身體中的濁水便無法排出。
有的人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會大汗淋漓,溼透床單。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擔心如此出汗自己身體是否會虛脫?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其實,這種現象是艾灸改善體質、扶正祛邪的效果反應,正常情況下無須擔心,可以繼續施灸。
艾灸出汗,身體排出的是濁水、濁氣、廢血!而這種「濁水」又可以稱之為寒溼。這些陰寒溼邪長期潛伏在人體,會消耗人體陽氣,是阻塞經脈,是腫瘤、肌瘤、結塊的主因。
但是部分人由於灸量過大會出現艾灸上火或者傷陰的狀況,這時候就應該辯證看待。
除了艾灸出汗,部分人還會遇到艾灸後舊病復發的症狀。
灸後舊病復發其實屬於艾灸的排病反應。剛開始接觸艾灸的人對這種情況不了解,會誤以為調理出錯,心生恐慌,便放棄了艾灸。
這種情況可能是舊患病根被抑制了,還沒被除掉。艾灸之後,潛伏於人體內的病根可能會被引發出來,使舊病復發,這是排病反應之一!
出現這種排病反應是好事,因為舊患被抑制而不是被消滅,證明深入經絡的瘀堵沒有完全被排除,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此時,病根被及時揪出來,我們再用艾灸來對症調理,問題將更容易被解決。
排病反應是正邪相爭的表現,當調理方向正確,艾灸引導正氣驅逐邪氣,往往會出現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症狀。
在灸療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環境誘因,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種種排病反應,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艾灸後排風寒的反應
表現: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有的還會感覺從頭頂或者四肢末端向外冒涼氣,甚至覺得全身或半身發冷,量體溫還正常,這些反應持續時間多為1~2天或3~5 個月。
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使寒邪儘快排出。
2、艾灸後排痰溼的反應
表現:咳吐、痰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洩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為主;出現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繼續灸時,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有這種反應的,一般提示為胃腸、腎臟和泌尿系統、婦科方面會有問題。
3、艾灸後排火熱邪毒的反應
表現:瘡癢、癰腫、發燒、出現類似溼疹且伴有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過去患的膿包復發;大小便火燙灼熱等。
這些反應待火熱邪毒徹底的排除乾淨後,自然會消失。
4、艾灸後排鬱氣的反應
表現:煩躁易怒,感覺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同時還多伴有打呃逆,肛 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
最 好隨時隨地大哭一場,大聲喊叫,儘量將這種情緒發洩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
5、艾灸排瘀血的反應
表現:
①在體表經絡中會以瘀斑的方式排出;
②在胃腸會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
③在心肺部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排出;
④在胞宮內則多隨經血排出,甚至裡面會出現組織包塊或爛肉;
⑤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暗深;
⑥婦科疾病患者艾灸後,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水樣分泌物、膿樣的分泌物。
6、艾灸後出現失眠反應
表現:渾身無力,嗜睡,連續失眠數天,失眠時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或失眠數天之後變得嗜睡,最 後睡眠恢復正常。
艾灸完以後機體會自我調節,不同的機體狀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原來陽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有睏倦感;原來陰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更加精神。但是長期堅持艾灸後陰陽會歸於平衡。
如果出現失眠反應,連續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時,只要第2天體力精力無大變化,就不必強迫自己入睡,更不能吃安眠藥促進睡眠,應採取忍耐的態度。渡過反應期之後,睡眠會自然恢復正常,神經系統功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要分析清楚症狀的起因,如果確定不是外界誘因誘發,純屬艾灸治療中出現的反應,則可以認定屬於排病反應。因此我們應採取忍耐和平靜、樂觀的心態順其自然地對待。
這個過程還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完成,對於過激烈的反應需要在醫 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有健脾補脾的功 效。脾經是少氣多血的經絡,氣不足、血有餘,所以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經常艾灸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是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其實,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方式,正常的出汗有利於身體健康。而艾灸出的汗,其實是現代人洩熱、排寒溼的好方法!
博方堂中醫門診部
博方堂名稱源自於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原序》中所言的「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意在傳承前人之智慧,採集各家之所長,融會貫通服務大眾。
「方」是中醫精妙匯聚的外在體現,醫家的經驗與成果都以「藥方」的方式流傳後世。「方」還有有形和無形的不同,除了有形的處方作為載體外,它更體現了中醫人對人體和世界觀的哲學思想,是中醫關於健康的解決之道。
堂為融匯一堂,服務大眾。公司堅持以中醫之道積極幹預現代人的生活起居,傳播踐行中醫健康的養生文化,採取私人定製化的養生方式,治未病、調慢疾,控惡疾,增強人體的自身免疫力。在業內率先倡導並推行「多維辨證」、「保健處方」"順時調養"等創新性中醫服務,為全球人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下設博方堂中醫館、博方堂調理館、調理有方養生館三大品牌。
西門店:福州市鼓樓區湖濱路4號(西門公交總站正對面)
電話:0591-63331233
廣達店:福州市臺江區廣達路393號邊達大廈3號樓2層
電話:0591-63331222
金山店:福州市倉山區花溪南路18號紅樹林4-5號樓一層二層店面
電話:0591-8731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