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方堂】艾灸後出的大汗,是臟腑、血液、和細胞裡藏著的濁水!

2021-02-22 博方堂

秋天天氣乾燥,人體很少有機會排汗,身體中的濁水便無法排出。

有的人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會大汗淋漓,溼透床單。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擔心如此出汗自己身體是否會虛脫?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其實,這種現象是艾灸改善體質、扶正祛邪的效果反應,正常情況下無須擔心,可以繼續施灸。

艾灸出汗,身體排出的是濁水、濁氣、廢血!而這種「濁水」又可以稱之為寒溼。這些陰寒溼邪長期潛伏在人體,會消耗人體陽氣,是阻塞經脈,是腫瘤、肌瘤、結塊的主因。

但是部分人由於灸量過大會出現艾灸上火或者傷陰的狀況,這時候就應該辯證看待。

除了艾灸出汗,部分人還會遇到艾灸後舊病復發的症狀。

灸後舊病復發其實屬於艾灸的排病反應。剛開始接觸艾灸的人對這種情況不了解,會誤以為調理出錯,心生恐慌,便放棄了艾灸。

  

這種情況可能是舊患病根被抑制了,還沒被除掉。艾灸之後,潛伏於人體內的病根可能會被引發出來,使舊病復發,這是排病反應之一!

出現這種排病反應是好事,因為舊患被抑制而不是被消滅,證明深入經絡的瘀堵沒有完全被排除,如果不及時解決,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此時,病根被及時揪出來,我們再用艾灸來對症調理,問題將更容易被解決。

排病反應是正邪相爭的表現,當調理方向正確,艾灸引導正氣驅逐邪氣,往往會出現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症狀。

在灸療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環境誘因,絕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種種排病反應,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1、艾灸後排風寒的反應

表現: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有的還會感覺從頭頂或者四肢末端向外冒涼氣,甚至覺得全身或半身發冷,量體溫還正常,這些反應持續時間多為1~2天或3~5 個月。

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陽虛的厲害。需要繼續艾灸,使寒邪儘快排出。

2、艾灸後排痰溼的反應

表現:咳吐、痰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洩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為主;出現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

繼續灸時,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有這種反應的,一般提示為胃腸、腎臟和泌尿系統、婦科方面會有問題。

3、艾灸後排火熱邪毒的反應

表現:瘡癢、癰腫、發燒、出現類似溼疹且伴有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過去患的膿包復發;大小便火燙灼熱等。

這些反應待火熱邪毒徹底的排除乾淨後,自然會消失。

4、艾灸後排鬱氣的反應

表現:煩躁易怒,感覺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同時還多伴有打呃逆,肛 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

最 好隨時隨地大哭一場,大聲喊叫,儘量將這種情緒發洩出去,直到心情舒暢為止。

5、艾灸排瘀血的反應

表現:

①在體表經絡中會以瘀斑的方式排出;

②在胃腸會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

③在心肺部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排出;

④在胞宮內則多隨經血排出,甚至裡面會出現組織包塊或爛肉;

⑤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暗深;

⑥婦科疾病患者艾灸後,會有褐色的分泌物、水樣分泌物、膿樣的分泌物。

6、艾灸後出現失眠反應

表現:渾身無力,嗜睡,連續失眠數天,失眠時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或失眠數天之後變得嗜睡,最 後睡眠恢復正常。

艾灸完以後機體會自我調節,不同的機體狀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原來陽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有睏倦感;原來陰氣偏虛的灸補陽氣後會更加精神。但是長期堅持艾灸後陰陽會歸於平衡。

如果出現失眠反應,連續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時,只要第2天體力精力無大變化,就不必強迫自己入睡,更不能吃安眠藥促進睡眠,應採取忍耐的態度。渡過反應期之後,睡眠會自然恢復正常,神經系統功能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首先要分析清楚症狀的起因,如果確定不是外界誘因誘發,純屬艾灸治療中出現的反應,則可以認定屬於排病反應。因此我們應採取忍耐和平靜、樂觀的心態順其自然地對待。

這個過程還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完成,對於過激烈的反應需要在醫 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2、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有健脾補脾的功 效。脾經是少氣多血的經絡,氣不足、血有餘,所以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經常艾灸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是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3、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其實,出汗是人體排洩和調節體溫的方式,正常的出汗有利於身體健康。而艾灸出的汗,其實是現代人洩熱、排寒溼的好方法!

博方堂中醫門診部

博方堂名稱源自於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原序》中所言的「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意在傳承前人之智慧,採集各家之所長,融會貫通服務大眾。


「方」是中醫精妙匯聚的外在體現,醫家的經驗與成果都以「藥方」的方式流傳後世。「方」還有有形和無形的不同,除了有形的處方作為載體外,它更體現了中醫人對人體和世界觀的哲學思想,是中醫關於健康的解決之道。


堂為融匯一堂,服務大眾。公司堅持以中醫之道積極幹預現代人的生活起居,傳播踐行中醫健康的養生文化,採取私人定製化的養生方式,治未病、調慢疾,控惡疾,增強人體的自身免疫力。在業內率先倡導並推行「多維辨證」、「保健處方」"順時調養"等創新性中醫服務,為全球人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下設博方堂中醫館、博方堂調理館、調理有方養生館三大品牌。

西門店:福州市鼓樓區湖濱路4號(西門公交總站正對面)

電話:0591-63331233

廣達店:福州市臺江區廣達路393號邊達大廈3號樓2層

電話:0591-63331222

金山店:福州市倉山區花溪南路18號紅樹林4-5號樓一層二層店面

電話:0591-87318557

相關焦點

  • 解答:艾灸後,寒氣和溼氣都去哪裡了?
    1溼氣藏在「大象腿」裡 好多人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腿還是比較修長的,到了中年後,「大象腿」就出來了,以為是發福了,其實是寒溼都積聚在了腿上。腿是一個儲藏的器官。年輕時儲藏血液。歲數大了,腿沒有充足的血液儲藏,就只能儲藏寒溼這些廢物了。
  • SMH金秋養生寶典:理療燻灸正當時,排出體內濁水,讓體內清如水,體外方能顏如玉!
    淑美華砭石遠紅外燻灸,借內置遠紅外光的溫和熱力及艾草精華,加上砭石的高能量、遠紅外線、超聲波功效來共同作用於人體病灶,透皮吸收,藥力透達快,由表及裡,達到溫經活絡,祛溼散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補陽固元,是一種新型方便實用的物理外治療法之一。燻灸就如同冬日暖陽照耀於身,用燻灸補陽是中華幾千年傳統養生的精華。
  • 艾灸出汗雖好,但是出這5種汗,千萬要小心!
    二、艾灸出汗=主動出汗為什麼說艾灸出汗等於主動出汗呢?這是由艾灸的火力和藥性所決定的!眾所周知,艾火具有超強的穿透力,其熱力會使燻烤部位的毛細血管迅速擴張,火力和藥性會迅速從穴位傳導進經絡,透達臟腑,傳經透骨。
  • 【臟腑推拿】肚子硬百病生
    醫裡有一句話「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那麼不管疾病如何變化多端,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盡在掌控之中。俗話說:「肚子軟綿綿,百病懶得纏」。肚子為什麼會硬?這都是內生之物---「濁氣、濁水、宿便」。濁氣從哪兒來?
  • 【博方堂】喝這三碗水,等於慢跑2小時,減肥效果一絕!
    ②鍋中倒入清水,放入山楂幹、荷葉和陳皮,用大火煮開後,改成小火煮10分鐘關火。③蓋蓋燜5分鐘,然後用漏網將將煮好的茶水潷出倒入壺中。④至茶溫降至50°左右,按口味加入適量蜂蜜,調勻後即可飲用。減肥原理:荷葉有理脾調胃和減肥的功效;山楂也有清脂和加速排解體內廢物的功能。
  • 艾灸的作用原理和功效大全
    第二,艾灸可給予皮膚輕微的燒傷,從而使細胞分泌出的特殊蛋白體被血液所吸收而循環於全身,更加強烈地作用於有病的部位,加快各種疾病的恢復。    第三,艾灸利用從艾草製取出的纖維給予皮膚輕微的燒傷。胃潰瘍、心臟病、高血壓、神經痛等疾病,多因疲勞和壓力引發,這是陰陽平衡被破壞所致。
  • 女人身上有個神奇部位,艾灸一年,年輕兩歲;艾灸三年,婦科病全消!
    中醫裡有一句話:治病但求其本。意思是說,只要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那麼不管疾病如何變化多端,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盡在掌控之中。俗話說:「肚子軟綿綿,百病懶得纏」。其實,這都是內生之物——「濁氣、濁水、宿便」。濁氣從哪兒來?
  • 艾灸肚子可以瘦腹嘛?
    艾灸肚臍眼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緻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可用於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可以瘦肚子嗎
  • 深圳龍華「艾灸能量床」綠景公館養生會所體驗點: 業務熱線:15816829378鄭小姐
    產品採用明火灸+古松木結合航空材質不易上火,傳承唐密藥師法門2338個灸孔透灸全身,舒適感受得到、灸後效果明顯看得到; 德國無煙技術不需管道排煙;且艾油清洗方便。    「艾灸能量床」主要作用是恢復並強大臟腑功能!
  • 什麼是艾灸後的正常反應?
    今天就給喜歡艾灸的人群普及一下,以下這些情況都屬於艾灸後的正常反應,不必太過擔心。因為艾灸的熱力進入體內,使血液流動加速,其產生的溫陽之氣逐漸祛除體內的寒邪,導致寒邪外發,從而引起身體某些部位的上火和炎症。出現這些症狀時,不必驚慌,也不要因此停止艾灸,可以在艾灸後適當喝一些溫水,並且繼續堅持施灸,直至症狀消失這說明體內的寒邪已基本排出體外。
  • 艾灸化瘀散結效果好,凡寒溼重必有「4淤」!灸通身上這4穴,可防全身結節!
    它在人體各個組織、臟器、血液之內,是我們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痰溼是由於身體裡的水液停滯不化了而導致痰和溼凝聚在一起,它有黏滯、重濁等特點。當人體臟腑陰陽失調,氣血津液運化失調,就容易形成痰溼。體內痰溼過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 痰濁=衰老的標誌,萬病不離它!要想年輕態、少生病,你得這麼做...
    首先,要和各位灸友說一下,今天講的「痰」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經過前文的分析中,我們能得出,痰濁的成因都不離臟腑經絡氣血的失常。而艾灸,就能以其純陽之氣,調理臟腑經絡,使其氣血調和,則邪去正復,痰濁自消,人也就不會那麼快衰老了。
  • 艾灸後的排病反應及注意事項,全在這裡了!
    嚴重的可以停灸,等這些症狀過去後,繼續艾灸。 7、發燒:此種症狀一般發生在初次艾灸者身上,沒有關係,多喝水,可以在督脈和膀胱經刮痧等處理方式,都會退熱,降火氣。 8、原有的慢性病會反覆:當艾灸後,身體裡淺層病邪最先排出體外,會有好轉現象。當繼續艾灸後,會將身體裡深層病邪趕到淺層,仿佛又有病情反覆情況發生。但實際上是深層病邪的外排。
  • 艾灸腿部有多重要?火往上走,寒往下沉,腿是寒氣的大本營
    2、心臟病 人體血液運行依靠動脈和靜脈。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而腿寒會影響小腿肌肉的收縮功能,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就難以經由毛細血管、小靜脈、靜脈回流到心臟,長此以往,會誘發心臟病。
  • 一切慢性病,從艾灸腹部開始!
    氣血又是構成人體的主要物質,尤其是氣,對五臟六腑更為重要,它是人體臟腑活動、血液循環,津液輸布,吐故納新,新陳代謝的動力。我們常說「人活一口氣」,人的生存一分一秒都離不開氣,離了氣生命便會終結,但「氣能益人,也能害人」。
  • 好消息,洪瀨安泰理療艾灸堂邀您免費體驗價值118元艾灸!
    日本《文庫名家漫筆》裡說,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要推薦幾位長壽老人從橋上走過,最先走過的是滿平及其一家三代老人。當問及滿平的長壽秘訣時,他答 道:「 無他妙法 , 惟我家自祖先相傳,灸三裡。其灸法為:每月自朔日灸,至八日止,年中逐月無間斷。」以上的歷史案例和故事,如果聽起來像是傳說,那我們來細數下艾灸的功效,這些功效是經過數千年的經驗累積,數千位醫學大家認可的,具體見下:
  • 揉臍法不僅是排「三濁 濁氣、 濁水、宿便",更是祛積調病!
    把濁氣推出來了,身體就基本完成了80%的任務,剩下的濁水和宿便就會順著濁氣一塊排出來。   您之前排不出來是因為濁氣在那堵著,新鮮血液下不去,所以濁水和宿便就沒有往下走的力量,因此大便不通暢,小便也不利。所以,拍三濁首先要排濁氣。   有人每天都放屁。放小屁、蔫屁、臭屁,放的是腸胃產生的獨氣,也就是食物發酵的產物,是脾胃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的症狀等。
  • 腿部的6條經絡,保養腿部就是保養臟腑
    人體血液運行依靠動脈和靜脈。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因此,把小腿照顧好,就等於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而腿寒會影響小腿肌肉的收縮功能,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就難以經由毛細血管、小靜脈、靜脈回流到心臟,長此以往,會誘發心臟病。中醫認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腳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腳根。
  • 神奇的泥療膏調理小兒咳嗽、肺炎,敷泥療膏15分鐘後......
    3,泥灸一般幾次見效,而艾灸相對見效較慢 4,泥灸如同大海寬廣,艾灸相對只是一條河流! 5,泥灸操作簡單,易複製,艾灸操作複雜,難複製!二、泥灸治療子宮肌瘤及囊腫的奇效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長這個東西,其實就是虛和瘀的問題,虛了,什麼虛,氣血虛了,久了就瘀了,虛瘀夾雜,或者是氣滯血瘀寒濁 溼熱瘀阻,這叫瘀,瘀久了也必虛。
  • 臟腑特性
    如果脾氣虧虛, 則水氣不運而生溼;反之, 溼邪外襲或水溼內聚都勢必阻礙脾的運化功能,所以明代吳昆《醫方考》說:「脾.喜燥而惡溼」。臨床上溼證也多歸重於脾。清·李用粹更說:「脾本喜燥惡溼者也…… 故治溼不知理脾,非其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