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大腿又疼又麻,有時串到小腿,是坐骨神經痛麼?

2021-01-13 骨事匯

說到坐骨神經痛,過去是中老年人和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人群的一種常見病,但是現在,它已成為都市白領的高發疾病。很多人為此飽受困擾,生活工作受到很大影響。

Part1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因為坐骨神經受壓或發炎而引起的疼痛症狀。脊神經根受壓或炎症引起的疼痛稱為神經根病,也會引起坐骨神經性疼痛。

Part2坐骨神經痛是指哪裡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一條神經,它起始於腰骶部,終止於足部,管理支配下肢肌肉的感覺和運動。因此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主要產生於坐骨神經途經的部位,包括腰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

Part3坐骨神經痛有哪些症狀?

放射痛: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等擴張的放射性疼痛,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按壓痛:腰部、臀部、踝部等處按壓可產生疼痛的感覺。腰部疼痛:腰痛,腰部酸脹、怕冷。這種腰痛多在活動後出現,休息後消失。以後腰痛逐漸加重,轉化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後加劇。雙腿麻木:患肢小腿外側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覺減退,臀肌張力鬆弛,伸拇及屈拇肌力減弱,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活動能力下降:隨著疼痛症狀的加重和肢體麻木感增強,臀部以下肌肉逐步萎縮,導致活動能力下降。Part4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哪些?

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又叫坐骨神經炎,目前發病原因不明,臨床上也比較少見,大部分出現症狀的人群是以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為主,其中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引起繼發性坐骨神經痛的最常見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椎管狹窄、腰椎滑脫、梨狀肌症候群等。

Part5坐骨神經痛怎麼治?

有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坐骨神經痛患者,約1/3的患者在兩周內得到緩解,3/4的患者在3個月內得到緩解。多數情況下,坐骨神經痛可經非手術治療得到緩解或治癒。

休息:疼痛時臥床休息;藥物治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和B族維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腰背痛和坐骨神經痛;物理治療:電療法、紫外線療法、紅外線療法等;牽引療法:牽引是通過外力把椎體之間的空隙擴大促進椎間盤納回,減少神經根受壓;封閉療法:急性期可採用此方法,即直接把藥物注射到椎管內或神經根周圍,局部麻醉以達到止痛效果;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解除或舒緩坐骨神經受壓。Part6學會兩個小動作,遠離坐骨神經痛

俯臥挺身

動作要領:

雙手撐地,緩慢抬起上半身,要放鬆腰部、背部和臀部肌肉,保持動作2秒鐘,然後慢慢下降到俯臥位,重複10次。

伸展梨狀肌

動作要領:

仰臥位,左膝彎曲把右腿放到左大腿的位置,用雙手抱住左大腿並慢慢拉向胸口,感覺到大腿後側和臀部有牽拉的感覺,保持這個動作10秒後放鬆,重複5次,左右替換練習。

本文審稿醫生:北京德爾康尼骨科醫院 邢斌、王鳳文

相關焦點

  • 民間偏方,坐骨神經痛、臀部、大腿、小腿都痛、簡單不復發!
    久坐會悄無聲息地引起慢性重症疾病骨盆處於一種「窩屈」的狀態,阻礙了血液的順暢流通,產生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描述的是腿部疼痛的症狀——可能是刺痛、麻木或虛弱——起源於下背部,穿過臀部,沿著每條腿後部的坐骨神經下行。坐骨神經痛可能是持續的,也可能只是偶爾發生一次,但一旦感覺到,你會想盡一切辦法治療它。
  • 坐骨神經——不要痛
    (自己感覺很嚴肅)坐骨神經痛並不是一種病,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多種症狀表現症候群,臨床上非常常見,很多都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的,患者經常體驗到一種貫穿臀部並向下延伸到腿部後方的疼痛感。然額,坐骨神經痛並不一定起源於腰椎,骨盆或臀部受傷、坐骨神經受到直接的壓力,都會引發坐骨神經痛。這種疼痛或輕微,或嚴重,有時會引起腿部發麻,行動不便,甚至嚴重到下不了床!
  • 這種腰腿臀麻痛,其實就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身體最長最粗大的神經它的起源在腰部的神經根由腰脊椎的第四五條神經根及骶椎第一二三條神經根組成坐骨神經在臀部肌肉的深層處通過一直沿大腿後方下行至膕窩也就是膝蓋的後面在這裡分為兩條脛神經和腓總神經一條支配小腿前外方和足背
  • 藍鯨骨科——腰腿臀麻痛,警惕「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在臀部肌肉的深層處通過,一直沿大腿後方下行至膕窩,也就是膝蓋的後面,在這裡分為兩條脛神經和腓總神經,「一條支配小腿前外方和足背」、「一條支配小腿後方和足底」。當坐骨神經的神經根或者神經纖維被擠壓或者刺激時,疼痛就出現了!前面講的神經分支所到之處,俊傑感覺到疼痛。如下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腳。坐骨神經痛之所以廣為人知,又離不開多年來各種形式的廣告,其中不乏有泛濫的現象,在這裡要強調一下,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 坐骨神經痛 小心是梨狀肌症
    坐骨神經痛 小心是梨狀肌症小廷是熱愛跑步的大學生,有一天覺得臀部劇烈疼痛,且感覺小腿後側有刺麻感,原以為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經過幾個月的腰部牽引都無效,最後才發現是「梨狀肌症後群」。梨狀肌是臀部深層的肌肉,由於坐骨神經會由梨狀肌旁通過到下肢,如果梨狀肌過度使用或拉扯受傷,就會引起腫脹壓迫到坐骨神經。
  • 正確認識坐骨神經疼(整理篇)
    1、「坐骨神經痛」疾病概述:「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
  • 坐骨神經痛中西醫的治療
    1、「坐骨神經痛」疾病概述:「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2、「坐骨神經痛」病因病理:坐骨神經由腰5~骶3神經根組成。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膕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病員為避免神經牽拉、受壓,常取特殊的減痛姿勢,如睡時臥向健側,髖、膝關屈曲,站立時著力於健側,日久造成脊柱側彎,多彎向健側,坐位進臀部向健側傾斜,以減輕神經根的受壓。牽拉坐骨神經皆可誘發疼痛,或疼痛加劇,如Kernig徵陽性(病員仰臥,先屈髖及膝成直角,再將小腿上抬。
  • 正確認識坐骨神經疼,內附解決方案!
    >疾病概述:「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坐骨神經分布區包括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其疼痛多在夜晚明顯,可以是陣發性疼痛,也可以是持續性疼痛,疼痛多從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外側放射。站立、咳嗽可使疼痛加劇。屈膝屈髖或側臥休息疼痛可以減輕。
  • 坐骨神經痛之「痛」的診斷及治療
    坐骨神經由腰五、骶一、骶二、骶骨三這些位置的四根神經根匯合而成,是人體最粗大的一組神經線,它的粗細和個體小手指的粗細差不多,雖然腰四的神經根也有一部分參與了坐骨神經的構成,但是腰四神經受到刺激後更多的表現為股神經痛,而不是坐骨神經痛,疼痛的位置有明顯的區別。
  •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我們該如何預防?
    1、根性坐骨神經痛:起病隨病因不同而異。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烈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後,_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
  • 坐骨神經痛之康復訓練
    坐骨神經線由腰椎開始,經過臀部的梨狀肌(piriformis muscle)沿著大腿後方一直伸延至小腿及足底部。它是由腰椎第四、五條神經根及椎第一、二及第三條神經根匯聚而成。(圖二) 引致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有很多,通常與腰椎周圍的組織病變而壓著神經線有直接的關係;當中包括,腰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脊椎脫位、腰椎骨刺增生、脊椎間孔收窄、梨狀肌綜合症等等,需經過醫護人員的檢查及評估後,才可以作出淮確的診斷及治療。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通常會感到下肢出現痛楚,而痛楚的部位則視乎那一條神經根受壓,並伴隨麻痺的感覺。
  • 案例庫 | 骨傷科: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橫過閉孔內肌,上下孖(音同「抹」,雙、對的意思)肌及股方肌的後方,支配這些肌肉,並沿大收肌後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之間下降,途中發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經在到膕窩以前,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坐骨神經痛屬於中醫痺症範疇,可有風寒溼痺、氣血瘀滯、肝腎不足證型三類。
  • 臀部大腿根疼?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罪魁禍首竟然是它!
    生活中有不少朋友反應出這樣的問題:感覺到自己大腿根兒,或者是臀部的位置非常疼,以為是腰椎間盤突出,但是治療沒有效果,然後去醫院進行針對性的檢查,醫生給出的結果是:梨狀肌受到了損傷。梨狀肌是臀部一塊深層肌肉,其形狀有點像「梨」,故起名叫「梨狀肌」。它與坐骨神經一起穿過坐骨大孔。
  • 坐骨神經損傷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起始於腰骶部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
  • 屁股痛、腿麻,有塊肌肉受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合適的名字】但是,目前這塊重要的臀部肌肉,還是得叫「梨狀肌」。它就是本文的主角,是坐骨神經向下走行的必經之路,是屁股痛腿麻的「罪惡之源」。似乎,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更耳熟能詳,但是大家看一看梨狀肌和坐骨神經的關係,就知道誰才是更危險的隱患。
  • 坐骨神經痛大破解(值得收藏)
    其實在經過數十年大家對「坐骨神經痛」這個名詞的濫用後,現在的「坐骨神經痛」泛指一種症狀,而非診斷。只要是腰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側至腳底的神經痛,皆可用此名詞稱呼。腰椎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這是另一個常見的迷思。其實就解剖位置來說,椎間盤突出是壓迫到神經根,而非坐骨神經。
  • 坐骨神經痛的六大原因及功能訓練,做完舒服多了
    坐骨神經痛是什麼樣的 坐骨神經痛感覺一般多會從腰部沿著骶尾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的後外側,向足跟、足背放射性的疼痛。而如果壓迫的情況比較嚴重,可沿著坐骨神經方向,股部的後側、正中向大腿,小腿放射甚至可以引起麻木的症狀
  • 坐骨神經痛?預防很關鍵
    許多成年人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除了激烈運動造成的急性傷害之外,最常聽見的就是坐骨神經痛。      情況輕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酸背痛,而嚴重者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究竟是怎麼回事?坐骨神經由源自腰椎與骶椎部位的神經根相互融合而成。其位置大約從下背部經過臀部、大腿後側向下延伸,可以說下肢後側的感覺與運動功能幾乎都仰賴它支配。
  • 坐骨神經痛?你需要物理治療,中醫正骨
    壓迫到胯骨,放射到一條腿,疼起來的感覺節奏、有頻率。熱愛運動的人,居然被坐骨神經痛折磨成了「瘸腿美少年」,走路只能像老年人一樣平移...當然藥膏也有藥膏的好處,那就是相對於孕期準媽媽身體變得很敏感,寶寶重量加重,腰椎負荷變大,擠壓準媽媽的坐骨神經,孕後期開始腰痛,腿酸,坐骨神經痛,使得腰腿附近產生刺痛感;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造成下肢水腫,也會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疼痛。這種情況下,寶寶和媽媽最大,緩解大於治療,當務之急當然是止疼,無論是保健還是敷藥,都需要「綠色」止疼。
  • 坐骨神經痛中醫偏驗方
    坐骨神經痛是由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發生疼痛的一個綜合病症。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