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之後,滿京城都知道,除了皇宮,當夜便是澄園「鬧賊」最厲害。弓箭大刀爬梯挑杆都用上了,更兼滾油潑大火燒,攻城略地不過如此,奉命守衛的屠家二位爺,連撒石灰包的江湖下三濫手段都祭出來了。
因此解除戒嚴之後,再度有孕的華蘭,由丈夫袁文紹護送著來澄園探望六妹妹。
乍見明蘭一副枯黃瘦弱的模樣,華蘭就紅了眼眶,扶著門框哀聲道:「你個不省心的小冤家,怎麼這模樣了,若叫老太太瞧見,還不定多心疼呢!」
明蘭晃了晃,險些歪倒在炕上。
這等嬌嗔啼哭的做派,華蘭便是十幾歲時也不曾有過,一時適應不良。
《知否》故事之初,華蘭已是及笄少女,明慧爽利,頗具長姐風範。對於她那位時不時冒失出位的母親大人,還常常能拉回到線內。
這樣的女兒,乖巧、貼心,唯獨不大會撒嬌。
高嫁入忠勤伯府的華蘭,趕上個惡婆婆,惡婆婆一味地偏心大兒子一房,既要華蘭當家,又不肯放手家產,只惦記著華蘭的嫁妝拿出來貼補開銷,還不停往華蘭屋裡塞通房。
偏偏丈夫袁文紹是個愚孝男,母親一鬧一病他就沒轍了,聽從了。
所以這段婚姻的起初幾年,華蘭很是吃過一些苦頭,更加不懂撒嬌了。
好在娘家日漸興盛,弟妹一個個的高娶高嫁,尤其六妹夫顧廷燁還是袁文紹的頂頭上司。
華蘭的腰杆子挺了不少,但她懂得守拙,在袁文紹面前盡情展示賢良,寧可自己穿半舊衣裳也要省出錢來供丈夫外出應酬。
十餘年苦心換得愚孝男開竅,袁文紹終於認識到:妻子才是自己要過一輩子的人,妻子和孩子才是需要自己呵護疼愛的一家人,而母親除了算計他們二房,真正放在心上的,是大哥那一房。
人到中年的華蘭,在愛情的滋潤之下,少女心泛濫,各種嬌嗔作派,無師自通。
比如自打懷了這胎,忽而多愁善感起來,見花謝就哽咽,見雛鳥離巢就含淚,風吹起幾篇落葉都要傷心一陣。偏生如今袁姐夫就愛捧她臭腳,夫妻倆自得肉麻有趣。
惹得明蘭痛心疾首,「你們就可勁兒的作吧!」
都說怕老婆的男人會發財,那愛老婆的男人想必會升官了。
袁姐夫便是如此。這回變亂,本是人人倒黴,袁姐夫卻時來運轉。
他在五城兵馬司中官職不低,卻未被叛方收買,對方正考慮是否該提前除掉他,誰知袁姐夫因惦記馬場生意,告假說要去口外,叛亂上司當即準假。
回家之後,忽聞華蘭又有孕,袁姐夫傻樂傻樂的死活不肯離開,便躲在家中陪老婆,結果趕上京城動亂——領著一幫兄弟猛然間殺出去,居然立下不小的功勞,升官指日可待。
所謂幸福,一定是自己爭取來的,那些打著「守住初心」旗幟不思進取不懂得經營婚姻的人,還指望幸福從天上掉下來嗎?
華蘭經營婚姻還有一招,她聽從明蘭指點,拜託袁家姑奶奶壽山伯夫人,為公公納了一個貴妾,從此惡婆婆就投入到無休無止的妻妾鬥爭中,不大有精力來折騰華蘭了。
而華蘭對公公心愛的張姨娘,明面上並無往來,暗地裡悄悄聯手。
就象這回口外送來的皮子,華蘭囑咐丫鬟:那些皮子各送一份給太太和大嫂,要明著送,樣子好看就成了。再送一份給張姨娘,別太顯眼,東西要實在好用的。
聰慧懂經營的女人,更容易擁有幸福的生活,擁有幸福生活的女人,撒嬌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而一直被生活冷酷對待的人,只會磨鍊出一副冷硬心腸。
人到中年終於學會撒嬌,是華蘭之幸,亦是袁文紹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