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華蘭被婆婆欺壓十年才脫困,給現代女性3個婚姻啟示

2021-01-11 夢倩說情感

婆媳矛盾是個千古難題,很多女人都深受困擾。因為與婆婆沒有血緣關係,又不是同一代人,相處難免會有矛盾,而婆婆又不會像親媽那樣包容和疼愛自己,如果婆婆還是個不好相處的人,那麼日子真的會苦不堪言。

《知否》中的華蘭就是如此,她的婚姻本可以幸福美滿,卻偏偏遇到一個惡婆婆,讓她吃盡了苦頭。

但華蘭並不是尋常女子,她既不頂撞婆婆,也不跟老公鬧,而是靠著隱忍和智慧,擺脫了惡婆婆,過上了甜美的日子,也算是苦盡甘來。

那麼華蘭是如何逆襲的呢?從她的經歷可以看出,對惡婆婆不能硬來,只能智取。

01華蘭被惡婆婆欺壓,苦不堪言

華蘭是盛家的嫡長女,從小集千萬寵愛於一身,而且美麗大方,知書達禮,出嫁時有豐厚的嫁妝,可以說是天之驕女。

她的丈夫袁文紹是個人品好、有才幹的好男人,對華蘭十分體貼,只是有一點不好——愚孝。

他的母親袁夫人十分偏心,只疼愛大兒媳,因為大兒媳是外甥女,親上加親,而對外來的小兒媳華蘭十分刻薄。她見不得華蘭好,嫉妒華蘭得到丈夫和公公的喜歡,不想讓華蘭過得好,想盡辦法折磨她。

每當華蘭懷孕,婆婆就開始出么蛾子,先是給袁文紹塞很多通房丫頭,後又讓華蘭懷著孕管家,還不斷算計華蘭的嫁妝,甚至還抱走華蘭的兒子,又不好好照顧,導致小傢伙被燙傷。

總之袁夫人對華蘭做的惡事數不勝數,華蘭苦不堪言,可是丈夫愚孝,不懂得維護華蘭,只是一味順從母親,所以這一切苦楚,華蘭只能在心裡忍著。

02華蘭智鬥惡婆婆,十年才脫困

當然華蘭也不是一味地隱忍,她知道對婆婆不能硬碰硬,畢竟不孝是個很大的罪名,也不能老跟丈夫哭訴,因為婆婆畢竟是他的親生母親,抱怨多了,丈夫不僅會厭煩,還會與她產生嫌隙,如果夫妻離心,日子就真沒有盼頭了。

所以華蘭只能忍,但她有自己的底線。比如婆婆在搜刮華蘭嫁妝的時候,要銀子她可以給,但是陪嫁的田莊堅決不給。因為這關係到盛家和忠勤伯府的顏面,於是她請求公公做主,後來婆婆被公公怒斥。

再比如華蘭懷孕後,婆婆給她丈夫塞了七八個通房,她都忍了,逼著自己喝下良藥,調理身子備孕,因為在那個年代,女子只有生下兒子才能站穩腳跟。但是當婆婆要給她丈夫納房側室的時候,她不能忍了,哭到公公面前,於是婆婆又被痛罵,公公不準她再插手兒子房裡的事。

可見華蘭小事不說,大事才捅出來,自然公公和丈夫都會站在她這邊,而且丈夫還因為心疼她,對她更好了。

因為華蘭的隱忍和智取,丈夫也逐漸看穿了母親的偏心,不再愚孝,開始維護自己的妻子。華蘭雖然攏住了丈夫的心,但這還是不夠的,因為婆婆對她的欺負不會消停。公公雖知道婆婆的不堪,但為了府中面子,也不會真的休妻,而丈夫因為孝順,也不忍心真的對婆婆不管不顧。所以想要徹底安生,還要想辦法。

後來明蘭給華蘭出了一個計謀,讓公公納妾,由公公的親姐壽山伯夫人出面,給他納一個良妾,婆婆不能隨意處置,而且這個良妾知書達禮,頗得公公歡心,還生下了兒子。這下婆婆後院失火,自顧不暇,只想著怎麼跟小妾鬥,自然沒有功夫再折騰華蘭了。

華蘭這才大獲全勝,沒有了婆婆的折磨,和丈夫過上了和和美美的小日子,真的是守得雲開見月明。

03處理婆媳矛盾,華蘭給現代女性3個婚姻啟示

華蘭最後雖然擺脫了惡婆婆,夫妻恩愛,婚姻幸福,但畢竟苦苦熬了十年,還是很讓人心疼。再說如果沒有明蘭支招,或者沒能扭轉丈夫的愚孝,也許華蘭還不能脫困。

所以處理婆媳矛盾,華蘭雖然做得不錯,但也有要改進的地方,她的經歷給現代女性三個婚姻啟示:

1、要忍耐,但不能軟弱

華蘭知道哪些事情可忍,哪些事情不能忍。比如婆婆搜刮銀子可以忍,但是田莊不能上交,塞通房可以忍,但是立側室不能忍,也就是說,影響自己根本利益的事情絕不能忍。

這就告訴我們,對於小矛盾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畢竟婆婆是長輩,要尊重和孝順,有包容之心。但是過分的事情,觸及到底線了就不能忍,但也不要鬧,而是與丈夫好好溝通,只要丈夫是個講理的人,自然會公正處理。

2、學會示弱,讓丈夫站在自己這邊

華蘭在示弱的時候,有自己的小心機,比如丈夫在官場上沒有錢打點,她典當了自己的首飾——盛家女兒個個都有的金項圈。平常的首飾沒了看不出來,可華蘭常常戴的金項圈沒了,丈夫一下子就發現了。丈夫心知肚明,華蘭如今只能靠典當來換銀子了,既心疼又慚愧,更加怨恨自己的母親了。

可見華蘭的示弱是有技巧的,不抱怨不聲張,而是讓丈夫自己發覺,進而扭轉他愚孝的心。男人雖然愚孝,但是看到妻子如此,對於母親所作所為也會感到心寒。

這就告訴我們,當婆媳之間有矛盾,抓住男人心是關鍵,只要丈夫與自己一條心,懂得維護自己,疼愛自己,那麼婚姻還是會幸福的。

3、懂得求助,對娘家不要報喜不報憂

華蘭是因為盛老太太為她尋了醫生調理身子,才成功懷上兒子,也是靠明蘭的支招,讓姑姑給公公納房妾室,才徹底逃出苦海。

而她一開始對娘家報喜不報憂,還是盛老太太發現的,如果早點說,家裡早點幫助她,她也不至於苦熬十年。

有親友的幫助,總比自己一個人忍氣吞聲強。有的女人在婆家受盡委屈,都快抑鬱了也不跟親友說,自己受罪,孩子也不會幸福,何苦呢?

盛老太太對華蘭說的話很有道理:「以後受了委屈,生了病,就該回來說才是,不要把書讀迂腐了,自己暢快了才是真。」

其實嫁出去的女兒並不是潑出去的水,娘家永遠都是自己的靠山和後援團,父母才是真心希望自己幸福的人。報喜不報憂雖然是懂事的表現,但也會苦了自己。

所以如果婆家欺人太甚,丈夫又不維護自己,那麼可以向娘家求助,父母和親友可以為你撐腰,或者為你出點子,總有辦法幫你度過難關。

04寫在最後

雖然現代女性遇到的婆婆,很少有華蘭婆婆那樣刻薄無情的,但是華蘭處理矛盾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鑑。

遇到不好相處的婆婆,不要一味地順從,也不要全指望老公維護自己,而是要機智應對,學會忍耐、示弱和求助,並且儘量別跟婆婆住在一起,這樣日子才會越過越舒心。

-END-

今日話題:對於婆媳矛盾,你是怎麼處理的?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知否》華蘭十年艱辛,如蘭歷經磨難:高嫁低嫁都要學會經營婚姻
    《知否》盛家人品好的幾個蘭!《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盛家的幾個蘭各有各的性格,也各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方法,最終,日子過得都不算太差。這兩絲毫不相同的小姐妹,在婚姻中,卻各有各的緣法,姐姐的人生對妹妹的人生也起到了不少啟示的作用。她們的人生經歷,必然也能讓姑娘們學到一些經驗,增長自己的人生閱歷,過好自己的日子。
  • 《知否》:嫁給愚孝男有多慘?看看受婚姻之苦最深的華蘭就知道
    《知否》原著裡,華蘭的及笄禮,王氏辦得很氣派,及笄之後,父母就著手安排她的婚事,對於華蘭的婚事,盛紘和王氏都有自己的看法。盛紘說:「我不指著用華兒攀龍附鳳,只希望她能嫁個有擔當的男人,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將來生兒育女,一生平順。」
  • 《知否》原著:明蘭一招治好華蘭老公愚孝,婚姻裡門當戶對多重要
    華蘭公公老來得子,生了個將來要和袁文紹分家產的弟弟,可華蘭卻高興得要放鞭炮慶祝。原來那個庶子是華蘭公公和張姨娘生的孩子,張姨娘是明蘭看華蘭嫁到袁家後被婆婆欺負的苦不堪言時,給華蘭出的好主意——請袁文少的姑姑給華蘭公公納一個良妾。
  • 看了《知否》原著才知道,華蘭也曾算計過明蘭
    在《知否》原著中,顧廷燁出場很晚,他和長柏也並不認識。顧廷燁想要娶明蘭,找的人是華蘭的丈夫袁文紹。顧廷燁和袁文紹算是半個發小,顧廷燁曾經落魄混過江湖,再回到京城的時候,只有袁文紹對他以禮相待。等顧廷燁成了皇帝面前的紅人,想要娶親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袁文紹,希望他給自己介紹一門親事。
  • 知否知否華蘭墨蘭同時高嫁伯爵府,華蘭何以比墨蘭幸福?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知否知否華蘭墨蘭同時高嫁伯爵府,華蘭何以比墨蘭幸福?劇裡面的描寫真的太少了,所以按照小說的情節來說知否中女子的婚姻,都是與利益有關,說是結親,其本質就是雙方利益的互換。華蘭一個通判家的女兒是如何嫁進伯爵府袁家的呢?
  • 《知否》人物分析五:盛華蘭十年磨一劍,婚姻讓人羨
    今天分析《知否》裡面的盛華蘭,她長相嬌美討喜,是盛家六個孩子中得到父母關注最多的,她出生在王氏與盛紘新婚燕爾期間,這時還沒有林噙霜,家庭最和諧。盛紘很疼愛這個長女,只有華蘭小時候他是實實在在地抱過、哄過的。還有一段時間養在盛老太太膝下,作為嫡出的大小姐集千萬嬌寵於一身。
  • 盤點《知否》裡明蘭、如蘭、墨蘭、華蘭、淑蘭的婚姻
    盛明蘭作為男女主角,明蘭和顧廷燁的婚姻自然是上上佳選。明蘭在盛府的日子過得並不舒心,忍氣吞聲隱忍度日。是顧廷燁給了她安全感。敬哥哥雖然只是個窮舉子,但人樸實、學問好。連盛弘都對他讚譽有加。甚至敬哥哥本來就是盛弘給自己最偏愛的墨蘭定的女婿人選。可惜墨蘭看不到嚴文敬的好,一心想嫁高門。如蘭正妻生的嫡女,脾氣潑辣,豁達樂觀,眼界自然不是墨蘭可比的。所以如蘭傻人有傻福,嫁得佳婿。敬哥哥初看是有點老氣,彈幕說他像如蘭的爹,但你細看看,敬哥哥人長得端正正派,配小可愛如蘭還是很不錯的。
  • 《知否》華蘭總算熬出頭,公爹和相公都向著她,婆婆不敢造次
    《知否》電視劇裡,並未有正面提及盛家大女兒華蘭婆家的事,觀眾都是從側面,比如說從盛老太太或者王氏的談話中,得知華蘭在婆家的日子不好過。盛家雖是官宦人家,但比起袁家這個忠勤伯府,還是不夠看的,而且華蘭的婆婆還是出了名的難侍候。
  • 《知否》原著:人到中年開始撒嬌的華蘭告訴你,經營婚姻有多重要
    因此解除戒嚴之後,再度有孕的華蘭,由丈夫袁文紹護送著來澄園探望六妹妹。乍見明蘭一副枯黃瘦弱的模樣,華蘭就紅了眼眶,扶著門框哀聲道:「你個不省心的小冤家,怎麼這模樣了,若叫老太太瞧見,還不定多心疼呢!」明蘭晃了晃,險些歪倒在炕上。這等嬌嗔啼哭的做派,華蘭便是十幾歲時也不曾有過,一時適應不良。
  • 《知否》原著華蘭的隱忍與算計:幸福的生活總是需要更多的智慧
    《知否》雖然已經被重複刷了很多遍,卻每一次都依舊能夠從中找到最為打動自己的那些東西,無論是金尊玉貴的大家小姐,亦或者是為了一飯一蔬努力打拼的底層民眾,每一個人都是那樣的鮮活,活生生的就像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你、我、他。作為盛家的嫡出大小姐,光從成長經歷來說,華蘭無疑是極為幸福的。
  • 《知否》:華蘭丈夫愚孝、婆婆蠻橫,靠為公公納一良妾,成功翻身
    一段幸福的婚姻,光有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是遠遠不夠的。自古以來,婆媳問題都是千古難題,談之色變,無論是社會的那一層級,都難以避免。華蘭嫁給忠勤伯府二公子袁文紹,看著的確是十分體面,可這其中的委屈,也只能夠自己打碎了往肚子裡咽。
  • 《知否》:從盛家四姐妹的婚姻中,淺析什麼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家有四個蘭:華蘭,墨蘭,如蘭,明蘭。華蘭是四個蘭中最大家閨秀的一個人,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忠勤伯府的袁文紹,是大家心中門當戶對的婚姻。墨蘭一心只想飛入枝頭當鳳凰,於是自己設計,強行嫁於永昌侯府梁晗,屬於典型的高嫁。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四個女婿名字暗藏玄機,盛家姐妹結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四個女婿名字暗藏玄機,盛家姐妹結局早已暗示。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太讓人喜歡了,明蘭是永遠不會輸的女人,她活成了大多數人羨慕的樣子。母親從小就教育她,一個女人不靠丈夫和孩子也能抵擋千軍萬馬,明蘭深知這個道理靠誰也不如靠自己。這部劇不僅僅是在講宅鬥,更是一出有關教育,做人的家庭倫理大戲。
  • 《知否》原著:先婚後愛的華蘭讓明蘭感嘆,果然愛情使人做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我是榕凡盛華蘭,在《知否》原著中可以用苦盡甘來四個字形容。剛嫁給袁文紹時,華蘭受到了婆婆的重重「考驗」。不僅讓她站規矩,更是把雜事、難事統統都丟給了她。後來,在明蘭的幫助下,加上袁文紹認清了現實,華蘭的日子才慢慢好起來。隱忍十年,華蘭換來了新生活。
  • 《知否》原著中的四款婆婆,來到現代,對兒媳婦的殺傷力有多大?
    現代婆婆的地位直線下滑,這同現代女性的地位提高,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現代女性,自己讀書工作,自己掙錢,自己有婚前財產,婚後多半不願與公婆同住。既然不是依附於男人生活,自然不必把男人的媽當神供著。宅鬥作品《知否》中,婆婆款式眾多,挑選其中四款經典婆婆,讓她們來到現代世界,看她們與自己的兒媳,會怎樣過招?
  • 《知否》番外:華蘭的貼身丫環,以為華蘭不能生養,竟然提出為妾
    華蘭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貼身丫環,姓宋,本來是華蘭身邊最得意的人。華蘭嫁入袁家生了一個姑娘之後傷了身子,宋氏主動提出『要為主母分憂』,華蘭是看見過林小娘如何跋扈的,所以打心眼不相信什麼妻妾和睦的鬼話,所以最難的時候也沒想過給自己身邊的丫頭開臉怕傷了情分。
  • 《知否》隱藏劇情:盛華蘭嫁豪門卻受盡刁難?只因她有個奇葩婆婆
    在《知否》原著中,盛家嫡長女華蘭的婆婆——袁老夫人是全劇最奇葩、鬧心的婆婆;這位伯爵夫人集偏心、惡毒、事多兒於一身不說,還是個中年「扶弟魔」。華蘭嫁進門後,這位伯爵夫人更是「好戲連臺」鬧得小夫妻院裡烏煙瘴氣。
  • 「活得像個太陽」——《知否》帶給現代女性的四點婚姻和生活啟示
    《知否》在現在那些古裝劇和網絡劇裡都算是一部不錯的良心劇,其思想和價值觀也比很多宮鬥劇高出一籌,值得參考和學習。這部劇裡講了關於育兒、感情、婚姻、家庭以及成長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道理很多,若能引以為鑑,對於現代女性處理感情和生活問題,大有裨益。
  • 《知否》為何她能幫母奪回管家權,助夫事業高升,還能降服惡婆婆
    《知否》裡的華蘭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生於豪門貴族,還是盛府的嫡長女,身份尊貴。她一出生就在羅馬了。她在劇裡的戲份並不多,但是她卻活出了大女主的風範。由於從小養在祖母膝下,祖母是勇毅侯府的嫡女,通達明理,格局大,有遠見,見識廣,所以華蘭跟著祖母學了不少東西。
  • 《知否》中,明蘭給華蘭公公找的小妾,為什麼能輕鬆奪走管家權?
    盛家三個姑娘都是高嫁沒錯,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背地裡不知道暗地裡咽了多少委屈和眼淚。華蘭嫁到忠勤伯爵府後,與夫君袁文紹是和和美美,不料卻遇到一個不好打交道的婆婆。三天兩頭地立規矩不說,暗中不斷塞小妾到兒子房裡,讓華蘭苦不堪言,卻又無可奈何。眼見華蘭日漸消瘦,特別是到袁府見到袁夫人數落華蘭後,明蘭看不過去了,暗中幫華蘭想了一個法子,為公公納一房妾,最後成功的制住了惡婆婆。一個妾室何以能制服正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