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璧釵(揭陽市人民醫院)
各位,減肥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不是先吃飽飯_……而是判斷你「是不是真的肥」。因為我們要減的是脂肪,而不是純粹的體重。
如果你只是體重高一點,但體內的脂肪含量並不高,是可以不用減肥的。
比如籃球運動員邁克喬丹,他的體重是 88 公斤,比你重吧?但人家的體脂率據說只有 3%,比你瘦多了!
而很多人恰恰是反過來的——雖然體重看起來正常,但體脂率高,說明體內沒什麼肌肉,反而有一堆厚厚的脂肪……這也屬於肥胖,而且是隱形肥胖。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胖呢?
一、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 (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BMI =體重(kg)÷ 身高的平方(m )
表1. BMI-體質對照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例如,一位身高1米75、體重70公斤的男性,他的BMI就是:
70 ÷(1.75×1.75)= 22.86 kg/m ,屬於正常範圍。
2016年4月,哈佛、劍橋、牛津大學等多所高校研究者合作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匯集了 239 個前瞻性研究、涉及亞洲、歐美、澳洲等地共計 1062 萬人的 Meta 分析研究顯示:
在歐美人群當中,BMI 在 22.5~25 之間死亡率是最低的;而在東亞地區,BMI 在 20.0~22.5 之間的人死亡率最低。
也就是說,過瘦和過胖都可能折壽。
此前 2009 年英國牛津大學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認為「BMI 在 23~24 之間的人壽命最長;BMI 大於 40 的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的平均壽命要減 10 年」。但該研究絕大多數受試者來自及西歐和北美地區,缺乏對亞洲人群的參考。
然而 BMI 判斷肥胖的局限性在於:當兩個人的身高、體重、BMI 都相同時,他們的體型也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一個肌肉很結實的人 BMI 也會超重,你能說他/她「胖」嗎?
所以,我們還要結合腰臀比、腰圍和體脂率來綜合判斷是否肥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腰圍和腰臀比
腰圍和腰臀比是另一個反映肥胖程度的指標。
1、測量你的腰圍:
拿出皮尺,找到腰部最細的位置水平繞一圈。
在亞太地區,男性腰圍大於 90 釐米、女性腰圍大於 80 釐米就算肥胖。
2、測量你的臀圍:
找到臀部最翹的位置,用皮尺水平繞一圈。
然後再拿出計算器做個簡單除法:
腰臀比(WHR)= 腰圍(cm)/ 臀圍(cm)
男性 WHR 大於等於 0.9、女性 WHR 大於等於 0.85 屬於肥胖。
(1)腰圍偏大,說明腹部脂肪多,是三高、慢病的危險信號;
(2)而臀圍偏大,則說明下身肌肉發達,對人體健康有益。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我們所說的肥胖,主要指內臟脂肪堆積造成的向心性肥胖(也叫蘋果型肥胖、腹型肥胖)——通俗來說就是「將軍肚」「大肚腩」的人。
而我們減肥需要減的,也主要是肚子裡的脂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體脂率(BFP)
還有一個科學判斷肥胖的指標,叫做體脂率(簡稱BFP)。
體脂率(%)=身體脂肪總量(kg)÷體重(kg)
2016 版《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建議,成年女性體脂率(體脂肪量/體重)>30%、成年男性體脂率>25%屬於肥胖。
2016 年 4 月,發表在《Ann Intern Med》的一項來自加拿大的隊列研究,就將壽命和 BMI 及體脂率進行了綜合考量,結果顯示:低 BMI 和高體脂率分別與死亡率的增加獨立相關。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也就是說,過瘦(營養不良)或體脂肪過多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這其中不乏一些看上去纖瘦、但內臟脂肪超標的「隱形肥胖」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體脂率必須去到專業醫院、採用「雙能 X 線吸收測定法 (DXA)」才能準確測定。而很多人網購的體脂秤、健身房的人體成分分析儀,大多是生物電阻原理,檢測結果和真實結果相比誤差很大。
在過去,DXA 只用於測量中老年人骨密度,檢查是否有骨質疏鬆。而如今,它正迅速成為人體脂肪測量的新「金標準」。DXA 將人體組成分為全身礦物、無脂軟組織和脂肪組織三部分,並能精確計算脂肪在各部位的分布情況。
DXA 人體掃描儀使用的是很安全的低劑量 X 射線,整個過程大約需要 10~20 分鐘。
但鑑於目前雙能 X 線檢測設備並不普及,用生物電阻法檢測的結果供參考,主要還是要看 BMI 和腰圍。
如果你根據上述 3 項指標,測出自己屬於肥胖行列,就要好好選擇一個科學可行的方法去減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