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郭林氣功如何入靜,請看這裡(值得收藏)

2021-02-12 癌友不怕

松靜站立, 靜是練好郭林氣功的核心關鍵之一。

要如何做到呢?  請聽我慢慢道來.

    所謂入靜,是指思維活動相對單一化,雜念減少,即在氣功鍛鍊過程中,在意念集中鍛鍊的基礎之上,而出現的一種練功者在清醒的狀態下,與外界中斷聯絡,高度安靜,輕鬆舒適的狀態。

在入靜狀態下,人體肌肉鬆弛舒適,不緊張,呼吸平穩輕緩,大腦皮層處於主動的、積極的自我抑制狀態,從而有利於調節體內植物神經的功能,同時也有助於諧調和恢復大腦及內臟之間的正常關係,而且對外界有害刺激能產生保護作用。

氣理精典《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這句話明確指出,入靜是人體內在抗病真氣集聚增強之際。因此說入靜是氣功鍛鍊的重要環節之一。   

    一、入靜的三個階段

    入靜一般是在對功法掌握的較好,練功的質量較高的情況下出現,是通過長期練功實踐得來的,也就是說它是在有意識的鍛鍊過程中,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而產生的。

入靜程度取決於功夫的深淺,入靜在主觀感覺上常呈現出「恬淡虛無」的境界,入靜境況往往隨著氣功功夫的進展而步步深入,大致可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1、初級階段姿勢自然舒適,呼吸柔和,心平氣緩,情緒逐漸的穩定下來,精神集中,主動地抑制各種雜念的產生,思維活動基本集中於體內呼吸和意守內容,大腦基本不起反應,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也有所減弱,初步形成了「意氣相合」,會感到體內氣脈通暢,頭腦清醒,精神安寧,此時即進入了排除雜念,集中思想的初步入靜階段。    

2、中級階段在雜念排除,思想集中的基礎上,入靜漸漸深入,思緒更加淨化,主觀上僅有一絲相息,綿綿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寧淨,意念專一。

在此階段裡,經常出現各種變化的異常感覺,諸如:蟻行感,觸電感,氣溫感,溫熱感,寒涼感,以及自覺全身或一部分肢體變得很大或很小;四肢發脹感或象要溶合在一起;也有時候好象身輕如鴻毛,若飄浮在空中或在水面上遊蕩,有時候則身重如大山,此外還有耳鳴微汗,肌肉跳動,肢體無意中顫動等。這些現象都是入靜進入中級階段的表現,即進入了感覺和幻覺階段。   

 3、高級階段在中級階段的基礎上,入靜達到了更深的階次,外界幹擾已不起反映,對於極靜中的任何微小聲音聽見了都不加分析。

此刻,呼吸綿綿深長,若有若無;用意自如,若存若亡,氣息與血脈好象全身貫通,整個機體狀若虛架,輕鬆飄浮,頭腦清晰愉快,自覺恬靜虛無,靜若止水,或覺輕飄飄如縷縷青煙,或覺遊蕩蕩似騰雲架霧,其美感可以心領意會,而難以言表,這是一種最好的狀態,是內抑制範圍最大的時候,即進入了輕鬆虛無的高級入靜階段。    

 二、入靜後有哪些感覺

    在練功過程中,由於呼吸和意守,即調息和調心的鍛鍊,對體內經絡、氣血、腑臟等組織都有一定的影響,使得機體內部或體表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生理變化,這就是入靜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感覺的原因。那麼入靜後都會產生哪些感覺呢?入靜後的感覺,上文基本已說清了,古人稱之為八觸,即:一動、二癢、三涼、四暖、五輕、六重、七澀、八滑。也有人將八觸稱之為:一掉、二猗、三冷、四熱、五浮、六沉、七堅、八軟。上述景象的出現,皆屬正常現象,對此一不要追求,二不必恐懼,可順其自然。

如果被感覺所吸引,必然會中斷入靜狀態,因為原來入靜的抑制狀態,被新出現的興奮點所排擠、破壞,而弄巧成拙。比如暖的感覺,是一種良性刺激,會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因而練功者往往就被其吸引而追求,意的追求可以導致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增強,這樣就破壞了入靜。

再如涼的感覺,足一種不良性刺激,會使感到不舒服,因而就會被其影響,使練功者產生不應有的顧慮,這顧慮也可以激起神經細胞的興奮性增強,也一樣破壞了入靜。所以迫求和懼怕兩個極端方法都足對入靜不利的,只有保持原來的狀態,堅持意守,心神穩定,意不外馳,才能達到預想的練功門的。   

 三、入靜不是昏沉

    入靜與昏沉是兩種不同情況的狀態,兩者的生理基礎不同,效應也不同,因此必須將其區分清楚。入靜,乃是人腦皮腰處於氣功特有的活動時象,此時主觀意識培養起來的良性興奮灶佔據優勢地位,其它部位在意識作用下處於抑制活動,從而使大腦呈現有序化的活動狀態。

入靜後,練功者自覺頭腦清晰,雜念減少,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停功之後,自覺全身舒暢,精神倍增。昏沉,則是大腦皮層由清醒向睡眠狀態發展過渡的階段,大腦皮層以蒙受廣泛範圍的抑制活動為其根本特徵。

表現為頭腦昏昏,意識時清時濁,有時表現雜念減少,有時出現短暫夢景,好象是入靜的特徵,但卻與入靜有著本質的不同。停功之後,自覺精神疲憊,全身酸懶。    

四、入靜與情緒的關係

    練功前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一般練功就易於入靜,如果是精神不舒,心情不穩,這種紊亂的精神因素,即可以引起大腦皮層劇烈的興奮活動,從而妨礙入靜。

一個沒有思想負擔的人,比有思想負擔的人容易入靜,因為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大腦皮層因刺激而引起興奮,這些興奮的增強,對抑制的形成造成困難,所以在練功期間一定要放棄一切不必要的思想負擔,否則不但影響入靜,而且會產生練功偏差。   

 五、入靜與環境的關係

    練功時所處的環境安靜與否直接關係到練功能否入靜問題。練功場所最好是整潔安靜,如在室外要有足夠的光線,但不宜過強,如在室內則要求通風條件好,但不能當風練功。

幽美的環境,可以增加愉快的心情,練功者居於其中,會感覺到一種異常清靜舒適的感覺。但是,外界的幹擾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尤其是練功入靜的時候,外界的聲響極易覺察到。

因此,練功者應該鍛鍊「鬧中取靜」的功夫。環境對練功者來說,是客觀的,是可以逐漸適應的。只要經過長時間的不懈鍛鍊,就可以在比較不安寧的環境中安靜地練好功,達到入靜的日的。    

六、入靜與姿勢的關係

    練功時,姿勢一定要處在舒適自然的狀態,不可違反生活與生理規律。正確的、自然舒適的姿勢和全身肌肉的最大放鬆,將會減低大腦皮層的興奮而有利於入靜。

放鬆法,是調整姿勢的有效方法,對於促進入靜,提高練功效果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放鬆法包括部位放鬆法和三線放鬆法,現將具體練法介紹如下。   

 1、部位放鬆法練功時,擺好姿勢,由頭部到腳部逐』·部位放鬆。其順序是:頭部放鬆,頸部放鬆,胸部(包括上臂在內)放鬆,腹部(包括前宙和手掌在內)放鬆,大腿放鬆,小腿放鬆,腳部放鬆。也就是說,從頭到腳,依次緩慢地一點點放鬆。   

2、三線放鬆法練功時,擺好姿勢,使情緒平靜下來,精神集中,將身體分成三線依次放鬆。

第一線(兩側):頭部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關節—兩前臂—兩腕關節—兩手—十指。

第二線(前面):頭頂—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兩膝—兩小腿—兩踝關節—兩腳掌—十趾。

第三線(後面):頭部—後頸—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部—兩腿膕窩—兩小腿後部—腳根—腳底。    

七、入靜與呼吸的關係

    呼吸對入靜的影響也有很大關係,意守是入靜的主要方法,而意守丹田之初,多由意守呼吸開始,因此呼吸調整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意守的成敗與否,也直接關係到入靜的優劣。

一般入靜多採用自然呼吸法,

1、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是指以人們原來自然呼吸頻率和自然習慣進行呼吸的方法,每分鐘呼吸15至18次左右,適用於初學者或體弱多病者。   

2、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凹陷,這叫順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腹部凹陷,呼氣時腹部隆起,這叫逆腹式呼吸法。吸氣時,意想從腹腔中心點的脊後發出力量,直起腰杆,鬆開腹肌,大量吸氣入腹脘中,好象氣貼脊背向肛門送下去的樣子,邊吸邊向下擠壓,吸至小腹有向下壓實之感,感到小腹充實、飽滿、膨脹且舒適。吸氣後,要屏息片刻,然後慢慢呼氣。這是顧腹式呼吸法,皮之即謂逆腹式呼吸法。   

八、影響入靜的因素

    影響入靜的因素很多,但不外乎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兩類。練功中要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減少或儘量杜絕不利因素,以保證練功入靜的順利進展。    

1、有利因素幽靜的環境、柔和的光線能減少新異因子對大腦皮層的刺激,有利於練功入靜的形成。在溫度適宜,空氣新鮮的室內或戶外練功,常感到心曠神怡,頭腦清醒,對促進入靜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心情舒暢,情緒樂觀,能使心平氣和,心神安定,也有助於入靜。

正確掌握練功方法和理解動作要領,是入靜的必備條件。練功得法,可少走或不走彎路,而獲得預期的入靜效果。堅定信心是練好氣功的思想基礎。氣功療法是自我控制療法,必須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精心苦練,克制雜念的產生,才能順利入靜。    

2、不利因素思想負擔和精神壓力過重,常使心緒煩亂,雜念惡念叢生,不利於入靜。練功急於求成,用意過重,和有意追求某些景象或強求入靜,結果反而造成精神緊張,大腦興奮,有礙入靜。疾病痛苦,會給心神帶來不安,也會給機體造成痛苦,純系惡性刺激,自然要影響入靜。

此外,從一個人的修養看,修養好的,便易於入靜,修養差者,則不易入靜。從神經類型看,抑制型者,即所謂「內向者」,易於入靜,興奮型的外向者,便不易於入靜。其他諸如年齡,性別等對入靜也有一定影響。但不論怎樣,只要對練功有信心,認真掌握練功要領,逐漸排除雜念,隨著練功時間的延長,終會取得入靜最佳效果的。  (郭林氣功系統學習聯繫18621665678微信同號)  

九、無法入靜怎麼辦

    無法入靜,是指練功者思想散亂,精神不集中,不能進入安靜的境界而言的。 練功時,越想入靜,往往就越不能入靜,因為追求入靜的本身就是一種雜念活動,它同其它類型的雜念一樣,可造成大腦皮層緊張興奮。這就如同失眠症—樣,越想入睡,便越睡不著。

 達到入靜除要正確掌握方法外,還需經過相當—段時間的鍛鍊,亦即要下一定的功夫。初學者,一是功夫淺,練功時間短,再一是抱有急於求成的心態,因而雜念較多,難以入靜,此系正常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切不可心情急躁或求功過切,而應耐心練習,循序漸進,經過一段時間後,雜念自會減少,直至消失,達到入靜。對於那些練功有素的人,有時也會出現雜念繁多,無能入靜,甚至出現心煩意亂的情況,此時應暫停練功,仔細查找原因,諸如環境噪雜、練功場所溫度不適、精神負擔、疾病痛楚、飢腸飽腹、方法不當、拘泥姿勢、呼吸失調等等都可影響入靜,應針對原因,視情況,予以排除。    

十、入靜的具體方法    

1、意守法意守法是將意念完全集中到身體的某一部位,或意念默想身體某一經絡穴位,或默想某一景物等,即所謂以一念代萬念,將雜念排除達到入靜的方法。

意守時可以守體內某一特定的部位或穴位,常用的是意守丹田,因為丹田稱為生命之根,元氣聚集之所,內氣發動之源。這裡指的丹田是小腹中的下丹外,意守命門,因為命門為督脈、帶脈交會之處,亦為兩腎間氣機會合之處,有生命的門戶之稱,意守會陰,因為會陰位子前後陰之間,為任脈、衝脈、督脈發源與匯集之處,亦為精氣之根,意守湧泉,因為湧泉位於腳底心,為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以上這些稱為意守內景。

在意守過程中還要注意不可死守,死守即用意過濃,會造成「執著」或「走火」,應用意較輕,默默微思,似守非守,若有若無。

此外,還可以意守大自然某一特定的物體和景物,即意守外景。意守的景物必須是對心身健康有益的,美麗的景物,如青松、鮮花、海洋、雲空等,不要意守悽涼的景色和討厭的景物。在選擇意守部位和意守方式時,必須根據個人的神經類型,以及功種,病情的不同來選擇。

根據神經類型選擇:如果練功者是安靜型,在練習氣功時容易入靜的,宜選擇意守自身的某一點或某一部位,例如意守自身的丹田部位或湧泉穴、羶中穴。如果練功者是活潑型的,則宜選擇意守外景。 根據練功的功種選擇:練習氣功中的靜功,宜選擇自身的某一部位作為意守點,如果是練習動功或動靜結合功,便宜選擇外景作為意守點。例如,早晚在戶外散步或進行開眼站樁,行功時,多採用外守法。

另外,意守外景,主要應該在內守不適應,或內守後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下採用。 根據病種的不同來選擇:例如高血壓患者,意守點多採取身體的下部,象下丹田、湧泉穴等,以利於氣血下行,降低血壓。反之,低血壓或貧血患者,則應選擇身體中上部為意守點,以利氣血上升。根據病情的區別選擇:例如,上實下虛者,意守點多選擇身體的下部,而上虛下實者,意守點多選擇身體的中上部。   

 2、數息法 數息法是練功時,默數呼吸,連續計數的方法。我國古代著名醫家扁鵲,提出在練功時,應用計算呼吸的方法,是調息入靜的門徑。一般失眠的入宜用數息法幫助入睡。

因為思想集中在計數呼吸,其它的念頭便被排除出去,這樣全身就會逐漸進入安靜。輕鬆狀態。一般數息幾百次(一呼一吸為一次),待思想比較安靜下來,感到全身舒適以後,就不必再連續數息,而可改為隨息,即思想隨著呼吸而不想其它,讓身體進入到這種安靜舒適的狀態中去。採用這種方法,既有助於排除雜念,又可起到調整和鍛鍊呼吸的作用。   

 3、聽息法聽息法是指練功時,安靜下來,意念歸一,只聽鼻中呼吸之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莊子提出來的。莊子認為,開始練功時,意念要專一,不要雜念幹擾,即意念歸一,然後通過聽息,進入聽氣,聽神,這時的功夫漸漸進入混沌的境界,身中是神氣合一。這種神氣合一的境界是無知覺的,外表上看如同睡著了一樣,但身體內部的情況是不相同的,最後進入虛無的境界。    

4、默念法 默念法是用意默念詞句,不要念出聲的方法。默念詞句可選用具有良性含義的詞句或本功種的意守部位進行默念,如「松靜」、 「愉快」、 「健康」等詞句,或「丹外」、 「湧泉」等意守部位,幫助入靜。入靜後,常會自然忘卻默念活動,當雜念重來時,再以默念法淨化思緒。   

 5、止觀法即練功時用意念觀想,以眼觀鼻,以鼻觀臍,或以雙目內視臍部,並將眼,鼻,臍三者連成一線,通過這種內視止觀法,以誘導入靜。以上是筆者對氣功入靜問題的一些見解,談的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供廣大氣功愛好者參考,同時也歡迎有識之士不吝指正,共同探討。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

郭林新氣功簡介

抗癌健身功法(郭林新氣功):是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的唯一抗癌健身法。它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科學、簡單易學,不易出偏。通過練功來打通經絡、調節五臟六腑,改善內環境,增加體內含氧量,充分增強和發揮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

郭林新氣功培訓每月開班,詳詢18621665678(微信同號)最近開班信息如下:

開班時間:3月21日~31日

授課類別:初級班

授課老師:費駿雄老師【肺癌康復14年】

報名老師:餘老師18621665678(同微信)

郭林新氣功簡單易學,只要能行走,就可以學練郭林新氣功,只要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下去,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相關焦點

  • 郭林氣功戰勝癌細胞的法寶講解(值得收藏)
    實驗組入靜狀態明顯好吐音後體溫明顯升高最多2.6oC何老師1.9oC平1.2oC收功後5分鐘還不下降說明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身體活躍且能持續一段時間。  對照組體溫升高不明顯最多0.5oC且停下後馬上下降。經清華大學聲學研究所測試證明在氣功狀態下的吐音與內臟的共振波提前出現波形強了很多。
  • 郭林新氣功——八種郭林按摩小氣功(很實用,值得收藏)
    【郭林退燒功】1、作用:退燒,預備功與收功與其它功相同;2、風池穴按摩: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指尖,平風府穴處。用劍指雙側同時按摩,向裡36次,向外36次,力量由輕到重按壓60次,然後三開合,反覆三輪;
  • 巨贊大師談氣功,佛教有沒有氣功?入靜的區別?
    他不僅對佛學造詣極深,而且精通中醫理論,對醫學氣功事業的發展極為關心。我們有幸與巨贊法師長談,聆聽了法師對氣功的見解與教誨。其中,有兩個學術問題有必要寫出來,供大家思考。其一,佛家是否有氣功?當我們提到這個問題時,巨贊大師侃侃而談。他認為佛教裡是沒有氣功的,也沒有氣功這個詞,但是佛學裡講修持,如坐禪、臥禪等。
  • 郭林新氣功按摩導引(7)膽經按摩
    【郭林日記】摘錄:
  • 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需要舌抵上顎嗎?
    練功中經常有習練者問及此事,如何理解舌抵上顎?舌抵上顎一般是指舌尖貼在上齒齦處,常在預備勢或特殊動作中提到,習練健身氣功·八段錦如有意為之會使意念過緊,反而成為負擔,且不便操作。只有當練功中身心能松靜下來,雜念不起且呼吸綿綿之時,舌尖才會出現這種上抵的狀態。
  • 我與健身氣功這四年
    抱著試試看的心裡,我在網上搜索到了國家體育總局推廣的健身氣功教學演練,被深深迷住了,邊看邊跟著學,開始時雖然挺費勁,可還是堅持學下來了。我一邊在網上學習,一邊研讀健身氣功叢書及健身氣功200問,並訂閱了健身氣功雜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學習了八段錦、易筋經、六字訣及五禽戲。習練健身氣功,不僅使我收到了健身的效果,更使我體會到了「修身」的益處。
  • 練氣功到底練什麼?| 三華聚頂
    前段,喜獲嚴新老師九大入靜講話,反覆閱讀和聆聽,突然有了新的感悟。一開始拿到老師九大入靜講話時,用耳朵仔細聽,用眼睛認真讀,每句話好像都明白,又好像不明白,可又說不出哪裡不明白,就像聽霍金演講,給他提問題的一般是聽懂的人,似懂非懂的人提不出問題,根本不懂的人會退場,我屬於第二類,提不出問題。       後來,堅持聽讀多遍後,漸漸知道那裡不明白了。
  • 如何放鬆、入靜?
    如何放鬆、入靜?佚名
  • 正確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
    但健身氣功的動作導引需在意識活動的參與下完成,而人的意識活動又很難放鬆,思想意識的「雜念」往往不易排除,甚至隨著動作強度的增大,還會不斷增強。那麼究竟如何把握健身氣功的意識活動呢,我們需要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什麼是雜念、意識、動作意識      雜,即混合;攙雜;多種多樣的,不單純的意思。念,即心中的想法;惦記;思念。
  • 全家習練暖意濃 健身氣功陪伴我們居家抗疫
    是啊,健身氣功不分年齡,不擇時地,老少皆宜,不正是我們居家鍛鍊,抗擊疫情的不二選擇嗎?於是我們積極響應,立即行動,把戶外晨練改為居家習練。每天上下午,堅持兩次習練健身氣功。從易筋經到五禽戲,從六字訣到八段錦,從大舞到馬王堆導引術,從十二功法到太極養生杖,每天八套功法,堅持不懈。練得有滋有味,練得熱汗津津。
  • 談談健身氣功的「用意」
    健身氣功不同於一般的運動,不是單純的肌肉鍛鍊,而是用意、練氣、調形三結合的一種功法運動。調心、調息、調形(以下簡稱為「三調」),是習練健身氣功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調」概念的關鍵詞是「調」,為調整、調和之意,是主動用意念進行調整。由此而知,「三調」都需要意念活動,換言之,「三調」是在主動的意念條件下進行的或實施的。意,一般指的是意識、思想,即大腦的機能活動。
  • 健身氣功-五禽戲「虎戲」健身作用之我見
    健身氣功五禽戲是按照傳統五禽戲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編創而成的。它功法科學、動作規範、健康安全、簡便易學。
  • 靜以正己 穩中求健(2)
    這裡的神不外馳應有幾層意思:首先是開合張弛有度。 「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這裡所謂的蓄勁發勁,正是張與弛,即經常講的一開一合,在開合過程中身、形、息要柔和綿緩,不可無度地使猛勁。其次,開合鬆緊有度。習練健身氣功既然是一種運動,必然會有緊有松,只松不緊要躺下,只緊不松也要僵住,其理甚明。再次,開合用意不用力。全身鬆開的目的是「不致有分毫之拙勁」以便「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和「意之所致,氣即至焉」。
  • 【新氣功之功理】劉桂蘭老師講述:如何做到松、靜、修?
    5、如何松?(1)松腰:松就是關節靈活肌肉鬆馳。緊的話,組織壓迫經脈,就不能通。要使腰脊椎骨靈活,周圍肌肉靈活。郭林老師松腰,手放在她腰部會感覺腰的關節就象拉鎖,一個一個關節松下去。老師講這是練出來的。老師從小練手棍,手棍是練腰的主要功法,手棍給「松」創造條件,再練腰要在任何時候練,站著時就可活動腰。
  • 道家氣功怎樣入門?
    很多功友煉習道家氣功多年,卻是一直沒能收到應有的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入門,這裡其實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這裡,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道家氣功入門的方法和標準及注意事項等。供大家參考。道家氣功功法的特點是性命雙修,在性功和命功方面都有修有證,所以這裡我們把入門分為性功和命功兩部分來探討。 那麼,性功和命功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叫入門呢?
  • 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教學的五個環節
    健身氣功每種功法的預備勢在整套功法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據健身氣功易筋經一書中對健身氣功易筋經預備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該勢習練要領及教學方法作以下詳細講解,以期能為健身氣功教學和習練拋磚引玉。
  • 健身氣功——六字訣靜養時的意、氣
    根據多年習練健身氣功的實踐經驗,健身氣功的習練過程可以分為「雜思」、「專思」、「無思」三個階段,其中「雜思」分為初、中、後三個時期,「專思」、「無思」均分為初、後兩個時期。本文結合健身氣功六字訣預備勢、收勢,著重講述不同階段各個時期,靜養狀態下意、氣的運用。
  • 健身氣功中「提肛」「松肛」的含義
    會陰部位配合呼吸進行升降運動,就可以使人產生更多的元精,這是健身氣功功法的大機密,是古代一些養生家從來不外傳的養生秘訣。古代的傳統養生家的隱語「虛危」二字稱呼此處。而翻遍古醫書,也不會在人體經絡中找到這個「虛危」穴。所謂的虛危穴便是針灸經絡學上的會陰穴。它是任、督、衝三脈所起之處,所以此穴一動則諸脈皆通。這裡是使人長生久視的機要所在,為千古不傳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