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陽客戶端通訊員 郭蓉
12月14日一早,赫山區會龍山街道大河坪村村支書李建偉冒著寒風,來到村裡的艾草育苗繁殖基地查看,防範新種植的10畝艾苗被寒潮凍傷。
大河坪村歷來以水稻種植為主,村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今年11月開始建設的艾草種植基地,寄託了全村人致富的新希望。
大河坪村曾是省級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11戶313人。2018年,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然而,受土壤、水利等條件的限制,村裡一直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結構單一,產業化程度不高,村民人均收入增長相對較慢。
2020年,赫山區政府在全區試點種植艾草,大河坪村是試點村之一,規劃建立基地種植10畝艾草。
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大河坪村荒山荒土多,適宜種植對土壤要求不高的艾草。艾草市場前景廣闊,每畝種植利潤差不多是水稻的兩倍。
在該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新飛農業合作社組織下,耕地、修溝,短短幾天就完成了艾草種植的前期準備工作。村支兩委向村民廣泛徵集艾苗,通知發出的第二天,村民王定昌就將從自家山上挖來的艾苗,50株一捆,整整齊齊送到了村委。諶雲昌、莫麗軍等人也相繼送來艾苗,大家一個比一個踴躍。
政府部門也積極支持。項目啟動之初,政府就撥款3萬元,還配備農技專家到田裡現場指導種植技術。為更好地支持項目建設,11月13日,會龍山街道的主題黨日活動特意安排在了大河坪村艾草育苗繁殖基地。
12月3日,大河坪村的艾苗基地通過赫山區農業農村局的驗收。10畝艾草基地成了村民致富的新希望,很多人有空就要去看看,向專家學習種植技術。
目前,大河坪村已向政府申報建立艾草種植半成品加工項目,計劃明年下半年將艾草種植擴大到1000畝。在此基礎上,引進技術,把艾草加工成半成品,供應市場。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