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問答】:事情太多,焦慮崩潰怎麼辦?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

2020-12-13 騰訊網

讀者提問】:

我這段時間的事情特別多,三門專業課要做ppt和計劃書,還要寫學分申請的材料,以及準備一篇論文,還有對考研,考教資的每日學習。事情多到感到崩潰,心理特別的慌張、焦慮,感覺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身上,學習效率降低。有的時候感覺心特別慌,無法靜下心來學習或者做事,然後感覺到自己學習不進去,就更焦慮慌張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對這樣的情況,我該如何調節我的心態呢?如何讓自己不要因為過度焦慮而無法進入學習狀態?

我的回答

你好,多任務帶來焦慮-焦慮帶來低效-低效顯得任務更多——這的確是一種惡性循環。從你的描述中,這種緊迫感撲面而來。也許你也曾告訴自己「一口吃不成胖子」、「越焦慮效果越差」,但卻收效甚微,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呢?今天我想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和你來一起探討。

1、焦慮的核心情緒:恐懼

我們都知道,焦慮指向【未來】——是對【還未發生的事情】產生的一種擔憂、無力勝任的感覺。也許你已經看到了,所謂焦慮,其背後的核心情緒是恐懼。

那麼,恐懼什麼呢?答案大概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完不成】,那麼【做不好和完不成】只是一個客觀描述,它為什麼如此可怕呢?或許這時候,答案呼之欲出:【懲罰】和【評判】。

所以把焦慮抽絲剝繭,我們會看到這樣一組鏈條:

焦慮恐懼擔心自己做不好、完不成如果做不好或者完不成,會遭遇可能的懲罰和評判

原來,懲罰和評判才是我們恐懼、焦慮的核心。

2、釐清:客觀與想像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想像當中可能會發生的【懲罰和評判】都是些什麼東西呢?我想它大概包括兩大類:

· 第一,真實的懲罰。比如考試成績不合格就會掛科;考研成績不夠,就意味著今年考研失敗等等。

· 第二,想像中的評判。比如成績不好=我無能=我不如別人=我是個廢柴

那麼真實的懲罰發生,我們會怎麼樣呢?從現實的角度考慮,掛科就去補考,今年考研失敗,就明年再考,或者選擇先工作就好。這麼看,面對懲罰,我們是【有方法應對】的,但是我想事情沒這麼簡單。因為也許我們根本不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才會焦慮。

不接受「被懲罰」的結果,也許根源還是在【評判】上。比如:考研失敗=我無能=我不行=我很差勁=我不如別人=我怎麼努力都還是個loser.....

說了這麼多,也許我們可以簡單粗暴的把【焦慮】和【評判】聯繫在一起。而也許你已經注意到了,這些【評判】的聲音,它們可能是來自於你內心當中,是你內心中根深蒂固的信念。而真正讓你恐懼的,不是做不完的ppt和論文,而是這些「想像中的聲音」。

我們把它叫做【內心的自我評判(自我否定)

3、根源:內化養育者的評判

如果你回憶一下,這些聲音是誰植入的?也許你的腦海中會出現幾個身影,比如你的父母或者其他養育者,嚴苛的老師,嘲笑過你的某某人等。一般來說,它來自你的撫養者。簡單說,如果你的撫養者認為「做不好一件事=丟人現眼=沒能力=被人嘲笑」,並且用這種方式對待你,那麼你就可能會將他們的思維方式植入自己體內,成為你的【內在父母】。

這個「內在父母」不斷的發出批判的聲音,像皮鞭一樣抽打在你的【內在小孩】身上,於是這個小孩瑟瑟發抖,恐懼和焦慮。

4、應對策略

也許你會疑惑:你希望知道怎麼應對焦慮,我給你說剛才這些有什麼用呢?其實我覺得是有意義的。因為只有真正從根源上看清了自己焦慮的來源,真正的認知了自己,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從源頭解決問題。接下來,我想談談具體的應對策略,給出我的一些小建議供你參考。

· 第一,把潛意識的內容意識化。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把我們從模糊的焦慮情緒中解放出來,變成清晰的意識。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內容,其實做的就是這部分工作——釐清焦慮的來源,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焦慮來自【自我苛責】的恐懼,當看清這一點,焦慮情緒水平就會下降一大半。

· 第二,釐清不合理信念。

前文提到,我們內心當中的自我評判,尤其是否定性的自我評判,其背後有一些不合理信念支撐,這些不合理信念大部分來源於【想像】而非【現實】。

比如:考研失敗=我無能=我不行=我很差勁=我不如別人=我怎麼努力都還是個loser,這是一個內心信念,這個信念中,把「一次考研失敗」的【單一事件】,上升到了【我這個人】身上,把一件事的失敗,上升到我這個人的失敗。

從事出發,泛化到人,再泛化到整個人生的失敗——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模式,這種認知很顯然來自於我們頭腦中的想像,而非客觀現實——因為在現實中,考研失敗這件事並不會決定我自己這個人的價值,也不會因此而影響我一生的命運。

· 第三,覺察自己的「死能量」

焦慮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信念:這件事達成我的希望(想像中的目標),我就能活,否則,就會死。這裡所說的生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著和死亡,而是弗洛伊德所說的【生本能】與【死本能】,簡單說,焦慮是指向死本能的情緒感受

所以,焦慮的人大多缺少耐性,都有「急於知道結果,必須獲得自己滿意的結果」這樣的信念,否則就像自己「被殺死」一樣難受。

我們可以深度的覺察一下自己缺少耐心的特徵,然後回到現實問問自己:如果沒有立刻、馬上達成我的目標,我是真的會死嗎?還是我感覺會死?如果是後者,那麼即使這種感覺無比難受,我們也需要在意識層面反覆告知自己:這種感覺雖然讓我們感覺身臨其境,但本質上它卻是「假」的,它來自我們的自戀,是一種【我執】。

其實這仍然是將潛意識的內容意識化的範疇。是在另一個層面的意識化。

· 第四,攻擊【匱乏感】,覺察內心的【貪婪】

焦慮大多數和【】有關,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放不下,所以不能取捨,任務太多就會產生無力感。而貪是一個評判性詞彙,其背後,是安全感的部分,即內心深處的匱乏感。就像一個乞丐,看到滿桌子山珍海味,就恨不得什麼都塞進嘴裡。

對於自己內心當中的匱乏感,你可以深度覺察一下。自己是不是缺少安全感,是不是很需要【確定】的東西來滿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比如掌握很多知識,被很多人喜歡和認可、考很高的成績....就能填滿自己匱乏的自我價值庫?

如果對自己的匱乏感毫無覺察,其實所有的填塞活動,都只是在做無用功——就像你一鏟一鏟的把物料填進一個填不滿的大坑一樣,這個大坑如果不被「看見」,它就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

· 第五,列出最小清單。

我剛才給出的建議,多數是建立在覺察的基礎上,因為「覺察即療愈」,而這部分,我談的是方法。當你有了覺察,有了一定的分辨【想像、感受】與【現實、客觀】的能力時,我們就可以開展下一步具體的工作了。這其中,列出最必要清單,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般人會說,焦慮來源於欲望太多。其實用心理學的解釋,就是我們把【渴望】和【需要】弄混了。簡單說,渴望就是我們的欲望,而需要,是我們必須要有的東西。比如我們需要一杯水一個饅頭就能活,這是需要,而我想要可樂、包子、饕餮盛宴,這是渴望。所以,所有的斷舍離和任務清單,都必須建立在這個概念的釐清的基礎上。

具體到你,你列舉了一連串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在你的潛意識裡,這些都是必須完成的,「不完成就會死」的。但是我相信即使它們都很重要,你依然能夠找到其中「最重要」的幾個。我認為衡量「最重要」有幾個標準:

· 對你長久的成長最具建設性、最有意義

· 對你當下的利益(純客觀,不受他人影響)最緊急

· 最能增加你的自我效能感的任務

以上三個方面綜合考量,建議你選擇三個任務作為每天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三個任務涵蓋了對你長期發展有益(也許短期看不到效果)的任務、解除你當下焦慮的任務以及能夠帶給你正向積極體驗的任務。

當你把每天必要的任務減少到三個以內。相信你的焦慮感會大幅減少。人在過多選擇面前會產生巨大的焦慮感,但是當我們能把任務清單講到最低,而且確保這份任務清單是我們的【需要】,我們的焦慮就會減輕很多。

每天輕鬆完成清單任務,再多的,是賺的。

最後】其實解決焦慮的情緒還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論,比如正念練習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不管哪一種,其實歸根到底都是要解決你的感受與真實之間的距離。就像託馬斯 摩爾所說:治療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拉近ta與真實的距離

焦慮情緒是現代人普遍存在的情緒體驗,你可以嘗試一下以上這些方法,從覺知開始,最終知行合一。祝你成功。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動力學取向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多平臺的籤約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致力於心理學知識傳播的終生成長者。如果喜歡,請關注我,歡迎點讚,評論,打賞,各種互動。

如果你有什麼心理困惑,歡迎在後臺私信我。

我為自己寫作,希望遇到產生共鳴的「同路人」。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事情太多,焦慮崩潰怎麼辦?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
    【讀者提問】:我這段時間的事情特別多,三門專業課要做ppt和計劃書,還要寫學分申請的材料,以及準備一篇論文,還有對考研,考教資的每日學習。事情多到感到崩潰,心理特別的慌張、焦慮,感覺有巨大的壓力壓在身上,學習效率降低。
  •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時間:2020-12-02 18: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壓力大焦慮怎麼緩解你造嗎? 壓力大焦慮怎麼辦 為大家分享壓力大焦慮怎麼辦,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
  • 廣泛性焦慮症 得了焦慮該怎麼辦 調節就可以
    廣泛性焦慮症,得了焦慮該怎麼辦。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面對困難或危險時,就會有不良情緒的產生。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合理處置能使我們積極對抗不良事件,但是,當焦慮程度與持續的時間均超過承受範圍時,就會產生不好的現狀。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得了焦慮該怎麼辦。RSHWHO渡氧。有助於緩解情緒、促進睡眠,積極影響情緒並緩解焦慮狀況。
  • 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大,該如何調節焦慮情緒,資深班主任為大家支招
    所以,這也就讓他的情緒一直處於一種高度的焦慮狀態下,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去調節,高三的複習檢測,考試成績也是一次比一次低。 高三的壓力真的很大,學生真的是需要有一個好的調節焦慮情緒的方法,一個資深的班主任也是為大家的這種不良情緒進行了支招。
  • 關注「兩考」 | 面對考前焦慮 心態調節很重要
    關注「兩考」 | 面對考前焦慮 心態調節很重要 2020-06-20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宣洩才是調節心態的好方法:把心中的苦、焦慮、心事發洩出來!
    宣洩法就是把心中的苦、焦慮、心事通過一定的形式發洩出來、排除出去,從而減輕心理壓力,使自己的心態趨向平衡。宣洩法的種類很多,這裡我們談四種宣洩法第一種叫做傾訴法,就是考生把自己的心事、苦間向自己的親朋好友說出來,得到親朋好友的同情、關心,從而,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
  • 一直失眠怎麼辦,調節心態最重要
    02 那一直失眠怎麼辦呢? 很多人對一直失眠怎麼辦並不是很清楚,這就需要對這類問題進行認識,使得在改善的時候都是可以知道該如何進行,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下,讓失眠可以得到及時緩解。
  • 焦慮怎麼辦呢?學會自我調節
    焦慮症怎麼自我調節 對病人焦慮症狀發作時,可採用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緩解症狀。教會病人掌握"森田療法"的理論和方法,必要時可親自帶領病人去體驗。 鬆弛療法的應用對焦慮症狀有幫助。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明顯時應對症處理。 2、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的痛苦和自己的朋友說一下,這樣能夠有效地改善下焦慮。
  • 在壓抑和令人焦慮的環境中,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來信:來信:當你處在一個環境裡很焦慮,並且想儘快擺脫這個環境,可是短期內你又走不了。這時該怎麼調節自己的心態?比如你在當前公司過的無比壓抑與焦慮,因為手頭項目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你害怕完成不了。想離職,換一個公司或者城市工作和生活,然而公司必須讓你做完項目才能走。諮詢師回覆:你描述的這個情況聽上去的確是個困局。我們通常將自身所處的環境分為外在環境和內在環境。
  • 工作量巨大,焦慮、崩潰,辭職或不辭職都存在風險,該怎麼選擇?
    有網友問:工作量極大,事兒還雜,舊的沒幹完新的就來了,客戶像催命一樣催活兒,我就像欠高利貸似的,長期的壓力導致我極其焦慮,甚至崩潰,存在一些身體的小毛病,比如頭疼、耳悶、胸口疼。再三權衡,不辭職怕對懷孕有影響,辭職又怕已婚未育的女性不好找工作,該怎麼辦呢?我的看法是:如果能不辭職,就不要輕易辭職,看看自己是不是還能調整。可以嘗試把自己一個月的工作任務及時間分配情況列成一張時間表,看看究竟是自己工作方法的問題,還是上司安排的工作量的確過大。
  • 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
    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焦慮:在你面臨一次重要的考試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約會之前,在你的老闆大發脾氣的時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種疾病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焦慮心跳快怎麼辦,急性焦慮症發作怎麼緩解?
  • 藝考前孩子焦慮怎麼緩解?破解孩子「考前綜合症」的三個奇招!
    臨近藝考,對於備考藝考的孩子來說,已經做好了考試的準備,但隨著考試時間接近,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出現,學習心態容易焦躁、慌張!到12月份衝刺備考時,有些孩子的情緒也不穩定,容易崩潰!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考前綜合症」。那麼,藝考前孩子焦慮怎麼緩解?
  • 擔心焦慮壓力大……孕期負面情緒該怎麼辦?
    只是太過火也是不行的,因為你的焦慮情緒也會傳達給胎寶寶,寶寶出生後可能容易缺乏安全感哦。 那怎麼辦呢?過來人給點小建議: 擔心很正常,但不要「腦補」太多,這時候真的不需要發散思維,否則只會一發不可收拾。
  • 考前焦慮,如何調整作息和心態?
    臨近考試,許多考生因為複習強度高、複習壓力大等原因,多多少少會出現焦慮緊張的情緒,甚至還有人緊張過度而失眠。不知道正在備考的你是否正為此焦慮不安?面對考試壓力,考生應該如何操作才能吃好睡好,保持應對考試的好狀態。今天就讓小編給你支幾招。我們要正視焦慮的情緒,焦慮是考生與環境鬥爭中發展出來的基本情緒,保持適當的焦慮,會讓考生在複習考試更有動力。
  • 21考研中後期是分分鐘崩潰!學會調整心態也很重要!快來緩解
    關於考研崩潰,遼小都聽得太多了,考研人到底要經歷幾次崩潰才能到達考場?大家可以結合自身的階段,看看遼小都總結的對不對:第一次崩潰或許是在擇校階段,你因為不知道該選哪個學校、哪個專業,不知道是不是該跨考,不知道作為二三本的學生到底該擁有怎樣的底氣才敢報名校,不知道一切的未知第二次崩潰或許是在一輪複習結束,要開啟暑期複習的時候,複習的疲憊期也隨之而來
  • 工作中感覺看不到前途,應該怎麼調節心態?
    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的工作得到肯定,希望自己的職場生涯可以取得成功,為此很多人工作都很拼命,加班通宵成為了職場的「常態」,但是,能夠取得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人,甚至在某一個職位上工作,可以看到成功的人都不會太多,更多的職場人士所處的狀態都是如此,工作看不到前途,今天就可以知道明天的狀態,猶如一個機器的部件
  • ...調整心態應對高考?海南心理專家:緊張時深呼吸,考後不要想太多
    有的人甚至會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那麼,考生該如何調整心態應對高考呢?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王新源表示,考前保持心態平和,不要太躁動;考試中緊張時可以深呼吸,考後不要關心分數,不要想太多。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睡眠心理科主任王新源。
  • 考前焦慮怎麼辦?這份心態調整攻略請收好
    高考在即,考生們都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不少同學出現不同程度焦慮症狀,如情緒煩躁、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厭食、失眠等……這都將嚴重影響考生正常發揮。 在這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保持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
  • 疫情期間宅太久,焦慮、煩躁怎麼辦?教你如何緩解
    儘管宅家的生活對於一些「宅男宅女」而言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部分人都由於長期沒有出門,進而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以及負面情緒,比如做事缺少樂趣、抑鬱、焦慮、煩躁等。那麼,為什麼長期宅在家裡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呢?疫情期間宅家,為什麼會感覺焦慮、煩躁?
  • 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如何來調節自己的心態做事情?
    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發現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明明同樣都是在加班,為什麼有的人就比自己工資拿得多呢?為什麼同一個大學畢業,自己努力做事情別人每天到處玩耍曬朋友圈,結果他比我的工資高出幾倍呢?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如何來調節自己的心態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