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書」與「大憲章」的對決,映照了英國王權的增強與衰落

2020-12-23 史家評

前言

中世紀時期英國王權的變化和法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兩國有著截然不同的國情以及當時王權所面臨的地方形勢。法王權力的加強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期,從加佩王朝的建立者加佩開始一直到公元1305年法王發動"阿維農之囚"最終實現了法王權力在世俗和宗教方面至高無上的地位,這期間大致經過了近300多年,並且法王權力的發展趨勢是一直在不斷增強的。

而英國王權的發展則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從諾曼人實現對英格蘭的徵服之後,英國王權在一開始是十分強大的,但是隨著英國地方封建主以及宗教勢力的不斷壯大,王權居然開始出現了衰落的軌跡。英國王權的衰落一直到公元1215年約翰國王被迫籤署"大憲章"跌入了谷底,而此時法王的權力卻處在如日中天的空前加強當中,兩國王權的發展軌跡出現了不同,究竟是什麼原因嗯?

諾曼海盜

這事還要從公元9世紀至10世紀來自北歐地區諾曼人的擴張說起,英格蘭的位置比較靠近歐洲北部因此最先受到了諾曼人的進攻。與此同時,英格蘭當地的盎格魯薩克遜人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仍然不能阻擋諾曼人在英格蘭建立起殖民地,在雙方長期的生活交流中,逐漸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公元11世紀初期,當時的丹麥王率領軍隊幾乎徵服了整個英格蘭地區,並且建立起了帝國。

諾曼人在入侵法國的過程中使得法王查理三世開始妥協,公元911年查理三世將法國內部的塞納河口地區送給了諾曼海盜,之後大批諾曼人來此定居,逐漸成為了諾曼公爵領。公元1066年,諾曼公爵威廉實現了對英格蘭的徵服並建立起了政權,因此威廉作為入侵者擔任國王,其權力是非常強大的。這也是和法蘭西建立之初法王權力衰落的最大不同,英國王權的發展從此開始了一個高開低走的過程。

諾曼公爵威廉

諾曼徵服後英國初期王權的空前強大

英格蘭地區在公元5世紀時期被盎格魯薩克遜人入侵並且建立起了諸多小國,這些小國也一直處於相互徵伐的戰爭當中。公元8世紀末期來自北歐的諾曼人一支丹麥人不斷騷擾當時英格蘭地區的東海岸,並且時常有一些諾曼海盜進行登陸。公元9世紀中期以後,這些丹麥人在長期的入侵活動中逐漸改變了方式,他們開始在英格蘭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長期定居下來。

公元11世紀初期丹麥人徵服了整個英格蘭地區並建立了帝國之後,其統治並沒有穩固多久又被盎格魯撒克遜人推翻,英格蘭繼續掌控在薩克遜人手中。隨著諾曼人在法國得到了國王的承認之後,獲取了諾曼公爵領的地盤,公元1066年諾曼公爵威廉徵服英國建立起了統治,由此開始了英國中世紀階段的發展。由此可見,英國初期王權是掌握在入侵者諾曼人的手中,因此英王的權力很大。

諾曼徵服

不僅如此,原來英格蘭地區的統治者盎格魯撒克遜人在長期反抗諾曼人入侵的戰爭中損失慘重,尤其是貴族更是所剩無幾。威廉成為國王之後,整個英格蘭地區的土地基本上都掌握在英王手中,僅有8%的土地被原來的盎格魯撒克遜貴族控制,此外,威廉還兼任著法國諾曼公爵領的公爵,因此英王的勢力和權力非常強大,這是和法王初期權力嚴重衰落的顯著不同。

隨著中世紀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不斷發展,英國內部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封臣潮流。英王威廉成為了至高無上的最高一級封君,並且他將自己所掌握的土地進行大量分封,由此在自己下面形成了龐大的封臣群體和騎士階層,他們對於英王權力的保護和鞏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威廉在英國初期王權空前集中且非常強大的時候開始了進一步的統治改革。

英王威廉商議國事

英王威廉的"末日審判書"以及亨利二世時期的改革

威廉時期的英國有著強大的王權,並且在經過其對於全國範圍內的封土之後,形成了一個以國王為絕對統治核心,王權至高無上的封建統治。與此同時威廉向全國各地的大封建主宣布要求他們向國王進行宣示效忠,保證在今後對於英王的絕對服從和尊重,與此同時為了加強英王對於全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控制,威廉也進行了全方面的登記造冊舉措。

從公元1086年起,威廉便下令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土地清查和登記,並且將土地的主人、身份以及面貌特徵等等都要詳細記錄,這也凸顯了威廉作為英王想要對全國進行有效封建統治的政治願望。威廉施行的這一舉措被稱為"末日審判書",這也是研究中世紀英國的社會形態以及王權政治的重要參考資料。威廉也通過"末日審判書"的舉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末日審判書"

其實在威廉統治時期,英國內部的民族矛盾就非常嚴重,盎格魯薩克孫人對於諾曼人的入侵並建立政權表示十分不滿,但是隨著雙方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不斷融合,到了亨利一世時期,雙方的矛盾已經緩和了許多。可此時英王的權力得到了空前加強以及專制主義的建立卻使得廣大地方封建主越來不滿,他們想要得到一些自由的統治空間,尤其是對於自己封地的統治,這些封建主不希望國王對其幹預。

亨利一世為了緩和與封建地主的緊張關係,他出臺了"盾牌錢"政策,這也是中世紀西歐封臣制發展的主要趨勢,大體內容就是原來需要向國王履行兵役義務的封臣和封建主們可以通過繳納一定數量的金錢來免除這項義務。亨利二世即位之後的改革使得國王與封建主的關係再度緊張起來,亨利二世大力限制地方封建主的司法權力,將國王法庭向全國推廣,這就引發了封建主的極大不滿,隨後開始了國王與封建主之間的鬥爭。

亨利二世

英王約翰時期的"大憲章"

亨利二世時期對於英國的司法改革嚴重侵犯了地方封建主的權力,並且使得原本已經在亨利一世時期稍顯緩和的雙方矛盾此刻再度尖銳起來。英王權力的擴張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地方封建主想要奪回自己封地內的一切統治權力就必然和英王的行為發生衝突。

英王對於世俗世界的控制在不斷加強之後,開始向英國教會的勢力進行滲透。首先在英國教會主教一職的人選方面英王約翰就和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出現了爭議,在當時教皇在西歐基督教世界的崇高地位,約翰和其進行爭論,必然會碰一鼻子灰。結果英王約翰逐漸喪失了英國教會主要教職人員的支持,與此同時羅馬教皇還處在當時法王的強大權勢威脅之下,非常可能會和法王聯合。

大憲章籤訂

而英國與法國之間的關係又非常緊張,雙方在公元12世紀中後期進行了頻繁的戰爭,英國幾乎失去了在歐洲大陸地區的全部領土,一旦因為英國主教人選問題和羅馬教皇關係弄僵之後,很可能會立即遭到法王的進攻。最終英王約翰選擇了向羅馬教皇妥協,並且俯首稱臣,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當時的英王權力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法王權力的不斷增強。

自威廉"末日審判書"的推行以及亨利二世對於全國的司法改革,雖然使得國王的權力在不斷增強,但是地方封建主的情緒卻十分牴觸,他們十分反感國王對於自己封地事務的強烈幹涉。而且英國又和法國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大大加重了這些地方封建主的兵役負擔,由此全國封建主開始向約翰施加壓力。公元1215年,約翰被迫籤署了大憲章,統一收縮國王權力,維護封君封臣關係原則,確保各大封建主的自治權。同時主動向英國教會妥協,宣布國王不再強力幹涉教會事務。

英諾森三世

評價

中世紀英國王權的變化其實是呈高開低走的發展形式進行的,諾曼人實現了對於英國的最終徵服之後,憑藉其高傲的入侵者姿態成功建立起了強大的王權政治。威廉作為法王妥協退讓封賞的諾曼公爵在成為諾曼人統治時期英國的第一任國王之後,開始在本已經十分強大的王權基礎上繼續推進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

"末日審判書"政策的推行充分表現出了威廉作為英國王權代表想要最大程度上掌控國家的一切,尤其是對於地方封建主勢力的控制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通過大規模的全國性封臣制度,使得王權得到了地方勢力的效忠和保護,英王的權力得到了空前鞏固。當然在那個封建經濟不斷發展的中世紀歐洲,王權的不斷擴張肯定會侵犯地方封建主的權力,也就非常容易使雙方產生矛盾。

亨利二世時期的司法改革可以說已經觸碰到了全國地方封建主忍耐的底線,威廉時期只是對於地方封建主的資產進行了相應和核查、登記,好讓中央能夠充分了解地方勢力的大小。但是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目的在於想要將王權勢力滲透到地方封建主的私人領地之內,本來享有充分自治權當封建主,當然自治權也是封君封臣關係得以維持的前提,卻被國王破壞了,雙方矛盾越來越尖銳。

到了約翰統治時期又開始和羅馬教皇、英國教會產生分歧,鑑於基督教的強大勢力以及當時英國所面對法國的攻勢,約翰最終選擇以打臉的方式表示妥協。長期以來國王與地方封建主之間的矛盾也給了約翰很大的壓力,最終為了保護王位和英國統治階層的穩定,約翰最終籤訂了極大程度上削弱王權的"大憲章"。自諾曼人統治英國之後的王權終於受到了阻礙,出現了衰落,"大憲章"作為限制國王權力的文件甚至在數百年之後的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重新被拿出來威脅王權。

參考文獻:《貝奧武甫》等。

相關焦點

  • 英國歷史:都鐸王朝——上院的衰落和下院的增強(上)
    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英國歷史:都鐸王朝——上院的衰落和下院的增強。都鐸王朝年間專制王權的擴充、宗教改革的進行,以及「議會至上」的萌芽和「王在議會」原則的形成,不僅提高了議會的政治地位,擴大了它的特權,而且還改變了兩院的成分、關係和作用,顯露出上院的衰落和下院權力的增強.
  • 「王權」與「教權」的鬥爭,佩王朝統治時期王權如何加強王權?
    加佩為了改變這種王權不斷衰落的狀況,開始了加強王權的改革,並且之後加佩王朝的繼承者在與法國教會和羅馬教皇的鬥爭中也逐漸佔據了上風。查理曼帝國的分裂加佩統治時期法王權力的增強從原來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的法蘭西地區在經過加佩王室的短暫統治之後,進入了加佩王朝近350年的統治時期。
  • 《最強蝸牛》自由大憲章屬性是什麼 自由大憲章屬性介紹
    最強蝸牛中自由大憲章是怎麼樣的?自由大憲章是遊戲中的一個AA品質的人氣類貴重品。我們應該怎麼獲得他呢?他的光環和鑲嵌技能又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最強蝸牛自由大憲章介紹 一、光環技能 每兌換5次星幣,蝸牛生命+160 每兌換5次星幣,蝸牛攻擊+16 當前共兌換0/100次星幣
  • 留下這些文明和罪行的,為什麼是英國人?
    此後《大憲章》雖經多次修改,但其限制君權、保障民權的基本原則始終被保留下來。  中世紀結束時,《大憲章》的條款基本上已經過時,但它作為統治者自我約束、不任意濫權的象徵,卻固定下來。到維多利亞時代,有人宣稱英國的政治史,就是對於《大憲章》的再詮釋。邱吉爾認為《大憲章》是國王受法律約束的開始,是英國法治的開端。
  • 英國的封建制度由法國移植而來 為何成為歐洲議會的起源
    英國的封建制度由法國移植而來,始於威廉一世。威廉一世通過徵服獲得了英國的所有土地。隨著歐洲第一部憲法的頒布實施,在他統治期間的英國王權開始受到限制。而更有諷刺意味的是,《自由大憲章》至今也沒有這位國王的籤字。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英國革命並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其更像是一場資產階級的向本國君主階層的「奪權內戰」,還帶有點宗教色彩。議會軍隊大都信仰清教,王黨君主勢力大都信仰天主教。 這一點可以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上找到答案。1640年,英國下院的資產階級勢力要求限制王權,此舉被國王拒絕。議會和國王走向分裂。
  • 高考複習《英國的制度創新》學習,英國首創君主立憲制
    ;後者加強了君主專制,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與社會進步解說: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原因:歷史傳統:《大憲章》形成有限君主傳統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政治保障:「光榮革命」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理論基礎:
  • 為什麼英國的激進自由派標榜民族主義
    來源:經濟觀察報為什麼英國的激進自由派標榜民族主義柳展雄為什麼近代立憲政體首先在英國產生?這是學界的長盛不衰話題,最常見的解釋是經濟因素,不列顛早早開展圈地運動海外殖民,新興資產階級發達。17世紀內戰,資產階級面對神聖不可侵犯的王權,祭出了「諾曼之軛」的旗幟,認定議會和普通法比王權更加古老,對抗查理一世的專橫統治,並且把他送上斷頭臺。詩人喬治·威瑟(GeorgeWither)目睹國王之死的場景,興奮地寫下:「這一刻,我們受諾曼人奴役的枷鎖首次被打破了;英格蘭衝破了枷鎖,獲得了自由。」
  • 英國 | 王朝編年史
    都鐸君主能主動維護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如亨利七世實行獎勵出口、增加關稅政策,規定英國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裝運;鼓勵海外探險,開闢新市場。全方位開拓海外市場:西方:美洲市場,紐芬蘭島——漁業區,維吉尼亞——墾殖區,最後發展成英國的工業原料基地和商品銷售市場;北方:與俄羅斯建立商業貿易聯繫,開闢中亞市場,瑪麗女王批准正式建立「莫斯科公司」,專營俄羅斯、中亞、波斯的貿易,又創立「東方公司」專營波羅的海地區的貿易,迫使漢薩同盟分權讓利;南方:與北非、西非國家發展商業往來,伊莉莎白上臺後,1585年成立「摩洛哥公司」,1588年成立
  • 「玫瑰戰爭」: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十五世紀後期,英國再次爆發王位之爭,並由此引爆1455年-1485之間公開而持續的內戰。戰爭主要在以紅玫瑰為族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族徽的約克家族之間進行,故名「玫瑰戰爭」(Wars of Roses)。伴隨著這場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內戰的,則是在議會「憲政」光環的破滅下,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 二戰中的英國: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在近代,英國曾稱霸世界二百多年,是世界的老牌霸主。但在一戰後,英國開始走下坡路,到二戰前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霸主地位搖搖欲墜。二戰中,由於英國人表現得並不搶眼,所以人們總把他當成打醬油的角色。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可不弱,雖然嚴重衰落,但掉了毛的獅子也比狗厲害。二戰前,大英帝國仍然是世界老牌殖民霸主。英國是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殖民地遍及全球,統治著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英國人控制著世界的金融、航運、貿易等經濟命脈以及世界絕大部分的海上咽喉要道。
  • 號稱「日不落」的英國是怎麼衰落下來的?
    大英帝國的王朝建立了,挑戰隨處可見,在200年左右的時間浪潮中,英國先後打壓了3個國家,只是為了保住自家的輝煌。可謂是絞盡腦汁,在一戰二戰元氣大傷,被黃雀在後的美國趕超了。從此,英國也不再是大哥了,在美國當大哥是,英國也是在積極趕超。
  • 假面騎士王權蓋茨實力詳解 逢魔時王:誰給你的勇氣想打贏我
    假面騎士王權蓋茨放送後,對於王權蓋茨的實力究竟該給一個什麼樣的定位比較合適,究竟其能不能成為救世主打贏逢魔時王,這裡做一下詳細的分析說明,先定下一個結論就是肯定打不贏逢魔時王。介於時王外傳王權蓋茨片頭那個沒有結局的劇情,加上近期雜誌圖的因素,對於王權蓋茨的實力評判和設定有必要討論和說明一下,到底蓋茨有沒有能力挑戰逢魔時王。
  •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是怎麼衰落的
    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說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然而到了今天,英國早已經不復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 七國時代的民主希望,賢人會議和封君法庭是如何影響並制約王權?
    英國當時的政治體制和形態,賢人會議、封君法庭以及教會系統受到王權的影響。同時,王權的經濟實力,由國王的財力來體現,而最直觀的了解國王財力的多少,便是國王的遺囑。英格蘭七國時代王權的形成,受到賢人會議、封君法庭、教會系統等機構的制約,同時也受到其推崇。
  • 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恩怨之始,看「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影響
    沒有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就沒有英國——這話是一種誇張,但反過來說,英國歷史的發展,卻不能沒有威廉。在「諾曼徵服」以前,英國這個一度讓世人憧憬的以「英倫紳士」聞名的國家實質上卻像是一個未曾開化的蠻荒地帶,威廉給孤島英國帶去了文明,帶去了生機和活力,「諾曼徵服」對英國歷史的發展皆也因此可以說是奠定性的。
  • 英國議會:為剝奪國王權力而產生!強國源於改革而不是掠奪
    如此,英國議會制度才被稱為議會之母。議會的建立,我們可以追溯13世紀,到今天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在1258年,國王亨利為了幹預義大利的戰爭,不顧農業歉收和饑荒,要求貴族繳納1/3的收入,作為軍費,引發貴族的不滿,貴族隨即闖入皇宮,逼迫英國國王籤訂限制王權的條約《牛津條例》,國家權力由貴族控制的15人委員會掌握。
  • 英國人是如何看待貴族的?國人中可能有不少都理解錯了
    紳士這個詞應該是源於英國,貴族在英國的地位也是極其高貴的,那麼,英國人是如何理解貴族的呢?什麼樣的人在他們眼中才能稱得上是貴族呢?一起來看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培根論貴族。恰到好處的情況是:貴族強盛而不至凌駕於王權和國法之上,同時又保持著一定的地位和獨立,這樣當下民起鬨鬧事時,其矛頭在過早地直指君王的尊嚴之前,先有貴族抵擋。一國之中,貴族眾多則引致貧窮和困難,因為貴族從來不從事體力勞動,而且日常用度驚人,可以稱得上是一項負擔過度的開支;而且在另一方面,由於貴族中有許多人必然會衰落以至貧困,這就在名號尊貴與財富貧乏之間造成了一種極不相稱的情況。
  • 2077+巫師123+王權隕落等只要377元
    GOG平臺現在開啟了特賣活動,推出了Ultimate RED Collection,《賽博朋克2077》+《巫師3》+《巫師2》+《巫師》+《巫師:王權的隕落》+《巫師:冒險遊戲》六款CDPR大作只要3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