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依託收併購等手段,物業企業的規模之戰愈演愈烈。在5月14日結束的第十三屆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家峰會上,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仍為收併購大年,上市潮持續。從目前來看,部分物業企業在藉助兄弟開發企業擴張,還有物業企業通過收併購延伸產業鏈條,拓展非住宅等多元化領域。
近八成百強企業藉助兄弟開發企業擴張
物業企業因為多元化擴張策略,迎來管理規模的新一輪增長。上述峰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百強物業企業市場份額擴大至43.61%,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企業管理項目數量均值為212個,同比增長10.42%,管理面積均值達4278.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08%。
具體表現在物業企業承接兄弟公司獨立開發的項目,每年獲得管理面積的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在兄弟公司合作開發的項目中積極爭取物業管理權,進一步擴大覆蓋面積。
此外,物業企業採取跟隨戰略,追隨兄弟公司擴張步伐,藉助開發企業和自身品牌優勢,在兄弟公司開發項目的周邊進一步延伸,拓寬物業服務半徑。
與此同時,高品質收併購也成為最直接、最有效擴充規模的途徑。2019年,行業內併購案頻頻發生。2019年,物業企業併購活動不僅發生在百強企業之間,而且延伸到細分業態。物業企業通過併購科技、教育、電梯、保險等業務領域的專業公司,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延伸產業鏈條。
非住宅業態上升至31.12%,仍有待開發
從規模擴張的領域看,物業企業正在抓住非住宅物業領域機遇,拓寬服務邊界。隨著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進一步深化,以及在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領域等政策引導下,物業企業開始承接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相關物業管理服務,順勢切入體育場館、交通樞紐等公共服務領域,開闢外拓新渠道。
報告顯示,2019年百強企業的在管項目中,非住宅業態的面積佔比由2018年的26.06%上升至31.12%,實現進一步提升。
因為非住宅業態具有較高的門檻,企業想要步入相關領域需要一定的品牌與實力。目前在物業企業中,涉足學校物業、公眾物業和醫院物業的企業較少。從整體來看,非住宅物業市場還有待於百強企業進一步開發。
對此,北京鴻坤瑞邦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卿表示,目前鴻坤物業住宅物業和非住宅物業的比例4:1。未來將採取縱向產業鏈+橫向多元化的發展策略,縱向產業鏈主要還是固守兄弟公司住宅及非住宅的業務,整合鴻坤集團的資本、文旅、地產各個板塊產業協同,深度融合。而橫向多元化主要是進行市場拓展和收併購,進行市場的延伸,比如2020年計劃併購一到兩家合適的上下遊關聯的物業企業,提高市場佔有率。
而據建業新生活副總裁、物業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汪維清介紹,建業新生活在拓展非住宅物業方面表現在收併購非住宅業態相關的物業公司。
今年仍是上市大年,募集資金助推擴張
物業企業在規模高速增長的背後是企業上市進程加速。截至目前,港股主板上市的物業服務企業已達23家。
據各公司年報、上市公告信息披露,截至目前,這23家上市企業自上市以來,融資淨額共計超237億元。而從募集資金的已使用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的主要資金用途為擴規模。
從2019年新上市物業服務企業募集資金用途來看,擬用於收併購及戰略投資的資金比例較之前上市企業的50%-60%提高至約60%-70%,這勢必將推動行業集中度的加速提升。
此外,上市物業服務企業重視智能化系統和社區平臺建設,擬將約10%-20%的資金用於建設社區生態,擬將約10%-15%的資金用於增值服務拓展或員工發展,其餘資金用於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從目前來看,報告顯示,港股物業板塊的總市值從2019年初的736.59億增長至2020年5月7日的3080.21億元,增長超3倍。物業板塊平均市盈率達33.37,遠高於港股主板的市盈率9.68,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物業管理行業的認可。
眾所周知,2020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在資本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上市物業服務企業表現強勁,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道風景線。
時代鄰裡控股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兼城市發展中心總經理鄭南書預計,2020年物管公司上市的熱潮在繼續,考慮到物業行業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行業整合持續加劇,2020年還是收併購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