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物業上市班車 融創服務創物管上市公司融資規模最高

2020-12-07 GPLP

作者:王琪驥

2020年11月19日,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服務」,股票代碼 01516.HK)正式登陸香港主板。

作為物管百強企業中增速第一的龍頭企業,融創服務的發行獲得了機構投資者的多倍強勁認購,得到騰訊、IDG資本、高瓴資本及雪湖資本四大豪華基石投資者鼎力支持,最終公司定價11.6港元,綠鞋後融資規模將達到92億港元,創下目前物管上市公司融資規模新高,這顯示出擁有強大母公司優勢、具備行業整合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仍然獲得投資者長期看好。

上市首日,融創服務開盤價11.6港元,開後穩步上升,盤中最高漲幅達22.76%,股價最高漲至14.24港元,最終以14.14港元收盤,漲21.90%,截至收盤,融創服務市值424.2億港元,在物業板塊中位居前三。

據融創服務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融創服務營業收入分別為11.12億、18.42億和28.27億,年複合增長率59.5%;同期利潤分別為0.43億、0.98億和2.70億,年複合增長率為150.7%。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續高增長趨勢,營業收入17.9億,同比增長52.9%;同期利潤2.51億,同比上漲367.6%。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2019年融創服務的整體增長率(按在管建築面積、合約面積、收入及利潤的平均年增長率計算)為94.1%,位列大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第一。

在物業公司赴港上市的潮流當中,融創服務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對此,融創服務行政總裁曹鴻玲表示,「感謝投資者一直以來對融創服務的支持與認可。融創服務將以上市為新起點,在持續夯實、提升高品質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深耕已有核心城市,擴大規模、提升密度和在非住服務業態上進一步發展,打造智慧社區、物業運營管理、客戶生活服務一體化的線上服務平臺,快速發展『線上+線下』的客戶運營能力。」

被疫情提速的物業公司紛紛赴港上市

國信證券早前發布研報指出,物業板塊高估值具有三大支持:

第一,物業管理行業續租率高,相當於「坐地收租」,這是高估值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短期內,預計物業板塊營收增長,以此計算的動態市盈率會稍微低一些,刺激股價繼續上升;

第三,物管公司客服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加上地產存量龐大,意味著有更強的「收租」能力,帶來板塊想像空間。

2020年,尤其是在疫情帶動下,物業公司的價值更是進一步凸顯。

「在抗疫大戰中,因為國家需要、人民需要、社區需要、業主需要,物業人挺身而出成為逆行者,用我們的專業精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守住了全國人民的平安和健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彰顯了物業服務的專業價值。」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沈建忠表示說。

據沈建忠會長介紹,中國的物業管理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存量為主、服務為王的時代,服務成為關鍵性的增值因素,這次疫情也是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的一個契機。

與此同時,據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物業企業發展還是應以市場化為導向,不能僅局限於開發商自己內部物業業務,因為開發商內部物業往往受到很多約束,而通過收購其他物業後定價才會更清晰,更有利於獨立運營。」

在物業公司轉型發展的過程當中,物業服務公司作為一個獨立平臺上市做大做強成為一種必然選擇,於是,2020年下半年,物業公司開始逐步升溫,頭部物業公司開始紛紛加速發展,而赴港上市則是其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物管板塊平均增幅卻達到了37%。

資料顯示,2020年10月20日,世茂集團拆分出的世茂服務在港交所招股,計劃募集101.2億港元;

2020年10月19日,由合景泰富拆分出的合景悠活開始招股,計劃募資31.2億港元。

大批物業服務公司都集中選擇赴港上市。

在這種背景下,包括融創服務在內的多個物業公司上市並不奇怪。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看到了物業公司的發展空間,融創服務開始通過外拓提速發展:

2019年11月,融創服務收購了成都環球世紀;

2020年5月,融創服務併購了業內知名的開元物業;

2020年6月,融創服務與陽光郡置地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合約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未來將通過資源共享在物業服務領域開展更加全面且深度的合作。

2020年8月,融創服務還與南昌市政公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江西融政,融創服務持股51%。合資公司還降重點關注並接觸物業體量較大、管理業態豐富、區域競爭力較強的知名物業管理服務企業。

在外拓推動下,截至2020年9月30日,融創服務合約建築面積2.47億平方米;在管建築面積1.16億平方米。

對此,融創服務表示,看好物業服務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分拆上市可使融創服務擁有獨立的融資平臺,為其未來發展提供資金。融創服務上市申請材料也顯示,主要募資用途是戰略性投資及併購。

融創服務等物業公司的估值溢價能否持續?

在物業公司扎堆赴港上市過程當中,物業公司的估值也開始水漲船高。

截至2020年10月23日,在物業板塊中,已有6家公司市值突破百億港元,包括碧桂園服務、雅生活、保利物業、綠城服務、中海物業、卓越商企。

3月12日,燁星集團公布招股結果,公司香港公開發售獲得約1948倍超額認購,晉身今年的新任「超購王」,將於3月13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前不到一周,興業物聯的公開發售獲得逾1400倍超額認購

2020年8月,恆大物業擬上市前夕也同樣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注意,據悉,在恆大物業的14家戰投機構包括華人置業執行董事陳凱韻投資45億港元,持股比例5.373%;雲峰基金認購15億港元,持股比例1.791%;騰訊認購12億港元,持股比例1.433%;集團副主席、總裁夏海鈞認購5.5億港元,持股0.657%;周大福創始人鄭家純家族認購5億港元,持股比例0.597%。

那麼,為何物業公司會在2020年的資本市場獲得高度認可呢?

一般而言,在資本市場當中,物企的外拓能力往往被投資者視為盈利性、成長性和想像空間的考量指標或價值研判標準。

物業公司的成長性毋庸置疑。

從營利性來講,物業公司現金流穩定等特徵也是吸引了眾多投資人。

對此,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曾表示,物業公司大多具有業務防守性強、現金流穩定等特點。

融創服務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據融創服務的招股書顯示,在2017年、2018年及2019年,融創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1.11億元、18.41億元及28.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59.5%;近三年利潤分別為4300萬元、9830萬元及2.6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50.7%。

從區域來看,融創服務聚焦核心城市,深耕多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融創服務經營範圍覆蓋中國2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127個城市;集團旗下在管物業中有86.1%位於中國的一線及二線城市。

從成長性來看,融創服務的合約建築面積由2017年12月31日的 574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0年6月30日的2.321億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74.9%;在管建築面積則由2017年12月31日的200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0 年6月30日的1.054億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94.5%。

截止到2020年5月8日,融創服務的合約面積2.3億方,在管635個物業,總計面積1億方,合約面積/在管面積2.3,比例是目前已上市物業公司最高前三。如果包括土儲鎖定面積,總的潛在面積3.8億平方,行業最高之一。

從物業服務最重要的口碑度來講,滿意度高,口碑好,品牌強,非常有利於融創服務的定價以及發力外拓,建立龍頭優勢——據中指院報告,位列「2019年中國物業服務質量領先品牌TOP3」,並榮獲了「2019年中國物業服務專業化運營領先品牌企業」、「2018年中國物業服務特色品牌企業-高端物業服務」等;根據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賽惟諮詢的報告,2019年客戶滿意度高達90分,遠高於行業平均73分,達行業標杆水平。

此外,融創集團多元業務也成為融創服務持續增長的動力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最大的文旅運營商,也是國內最大的會議會展運營商之一,融創服務有很多康養醫養和特色小鎮等,自身有非常豐富的業態布局,再加上行業前幾的土儲,管理面積的增長潛力很大。

而除了融創集團自身的生態可以給融創服務提供發展空間之外,融創集團共同開發地產項目的400 多個合作夥伴,以及融創集團此前與大量的合作夥伴和地方政府建立的良好關係,也可以為融創服務的外拓+併購發展提供大量機遇。

在成長性可以想像的前提下,融創服務獲得一定溢價的估值並不意外。

相關焦點

  • 萬億物管「藍海」大浪淘沙,融創服務順風行船
    11月19日,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融創服務)正式登陸港交所。最終,融創服務定價11.6港元,綠鞋後融資規模將達到92億港元,創造港交所物管上市公司融資額紀錄。之前,從8月6日遞表到10月26日通過聆訊,融創服務開創了今年物管企業港交所過會最短先河,僅用時81天。
  • 新年物業「上市潮」啟動,規模「迷你」的新希望服務赴港遞表
    以此計,新希望服務規模尚無法進入百強。回顧近來物業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破發、回調成為普遍現象。以1月14日收盤價計,除了建發物業外,2020年上市的17隻物業股中,有11隻股價累計下跌,、、等累計跌幅在40%左右。
  • 普漲時代已過上市潮仍洶湧物管公司的想像空間還有多大
    此前不久,金科服務、融創服務先後成功赴港上市……在這一片火熱景象前不久則是多隻物業新股接連破發,以及物業板塊的整體回調,而身為行業龍頭的保利物業也收到了首份負面評級報告。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行業已進入冷靜調整新周期,未來市場對物管行業的認知會進入到更合理的水平,從對行業的整體看好細化到對每家公司的考察。
  • 物管公司再掀赴港上市潮 能否逆轉物管股破發潮?
    原標題:境外IPO周報|物管公司再掀赴港上市潮,能否逆轉物管股破發潮?:2家物管公司通過聆訊   近日,港股新股市場迎來了一批物管公司上市潮,繼融創服務(01516.HK)、世茂服務(00873.HK)、
  • 物管公司高頻融資背後,搶佔地盤規模競賽升級
    12月11日早間,碧桂園服務(06098)發布配售公告,公司擬配股1.73億股,配售價45港元,較上一日收市價折讓9.46%,預計籌資77.5億港元。中金、大摩和瑞銀為配售代理。碧桂園服務是目前市值最高的物管企業。
  • 融創服務上市首日大漲21.9% 市值超424億港元
    來源:新浪港股11月19日,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服務」,股票代碼 01516.HK)正式登陸香港主板。在物業板塊近期整體承壓下行的情況下,融創服務上市首日行情大漲,早盤以11.6港元平開後穩步上升,盤中最高漲幅達22.76%,股價最高漲至14.24港元,最終以14.14港元收盤,漲21.9%。截至收盤,融創服務市值424.20億港元,在物業板塊中位居前三,凸顯行業龍頭效應。
  • 「物管動態」小型物管企業搭末班車,禹佳生活喜上眉梢?
    來源:財華網地產商禹洲集團(01628-HK)管理層在4個月前就有計劃分拆旗下物管板塊的禹佳生活服務(以下簡稱「禹佳生活」)跟隨潮流在香港上市。2020年即將過去,禹佳生活終於在12月11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申請書,試圖搭上末班車。
  • 最高暴漲近50%:600億巨頭今日上市 帶動整個物管股集體大漲
    不管是從在管面積還是從收入規模來看,華潤萬象生活都是中國領先的物業管理及商業運營服務提供商。對此,華潤萬象生活表示,毛利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業務規模擴大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而毛利率上升主要是由於商業運營及物業管理服務分部貢獻的收入增加。四季度再掀物管拆分上市潮卻頻現首日破發尷尬景象相較一片火熱的華潤萬象生活,同日上市的佳源服務則顯得有些慘澹。
  • 最高暴漲近50%!華潤萬象生活今日上市,帶動整個物管股集體大漲
    不管是從在管面積還是從收入規模來看,華潤萬象生活都是中國領先的物業管理及商業運營服務提供商。對此,華潤萬象生活表示,毛利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業務規模擴大及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而毛利率上升主要是由於商業運營及物業管理服務分部貢獻的收入增加。
  • 小型物管企業搭末班車 禹佳生活喜上眉梢?
    原標題:【物管動態】小型物管企業搭末班車 禹佳生活喜上眉梢? 來源:香港財華社地產商禹洲集團(01628-HK)管理層在4個月前就有計劃分拆旗下物管板塊的禹佳生活服務(以下簡稱「禹佳生活」)跟隨潮流在香港上市。
  • 分拆物業上市折射房企轉型動能
    自2014年房企分拆物業赴港上市第一股出現後,2018年下半年至今經歷了一波物業服務企業上市熱潮,並且受到資本市場熱捧。今年這種上市熱度進一步延續,並且出現多個龍頭房企的身影。有研究機構預計,2030年物業管理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2萬億元。同時,從需求端來看,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別是經歷了今年的疫情之後,物業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作用凸顯,更多人對品質物業需求強烈,也將此作為置業重要選項之一。在行業發展前景被看好的背景下,具備穩定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的物業服務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 資本圈|融創服務首日漲21.9% 恆大物業下周招股 福晟債務違約
    赴港上市首日 融創服務收盤漲21.9% 11月19日,融創服務正式登陸港交所,收盤報14.14港元,漲幅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融創服務是近段時間上市物業股內融資額最大及首日表現最佳的物業股。11月17日,金科服務開盤價為46.05港元,較此前發行價上漲3.02%,收盤價44.7港元,與發行價持平。
  • 遠洋服務正式掛牌 物管企業上市數量創新高
    12月17日,遠洋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洋服務」)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開盤價5.86港元,最終收跌0.51%,報5.85港元,市值約69.3億港元。這是12月以來第四家上市的物管企業。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物業管理企業上市數量達到16家,創下近六年新高,比2014年至2018年數量總和還多四家。
  • 物業企業借勢「兄弟」擴張 併購熱、上市潮仍持續
    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依託收併購等手段,物業企業的規模之戰愈演愈烈。在5月14日結束的第十三屆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家峰會上,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仍為收併購大年,上市潮持續。
  • 自身估值受限 地產公司頻頻分拆物業資產赴港上市
    東原澄方成立於2015年1月,是迪馬股份旗下的物業發展平臺,主要有「東原物業」這一品牌。去年以來,內地物業公司赴港上市已成為風潮。不過,也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大部分物業公司的盈利模式還都是依賴地產集團母公司,實際增值服務的空間也有待挖掘。
  • 頭部物管搶灘城市服務,萬科物業拓至10城待尋利潤空間
    今年以來,城市服務開始吸引更多龍頭物管企業的關注。在2020年內,萬科物業、碧桂園服務(HK:06098)等老面孔經過長時間的探索,項目落地的節奏開始加快,而包括融創服務、佳兆業美好(HK:02168)等新參與者也在快步入局,以圖在這片新藍海上儘快建立優勢。
  •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物業企業要發揮資本的正向作用...
    9月26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上,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長江以「資本添翼大物管時代」為主題,並以碧桂園服務為例,作了一場精彩的物業主題演講。李長江表示,為了迎接大物管的時代,物業企業要增強自身實力,上市則給物業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 在房地產市場的增速開始放緩時 物業服務正成為新的逐利風口
    具體如下圖:在去年的20起物業併購中,涉及非住宅業務的14例,這其中不少公司的業務既涉及住宅業務,也涉及非住宅業務。但今年,物業服務公司的收購的非住宅物業至少35例。比如融創服務的兩起併購面向非住宅物業。5月份時收購主營酒店管理業務的開元物業全部股權,8月又收購主營展覽中心業務的環球世紀物業95%股權。
  • 遠洋服務上市首日破發李明:分拆上市後將做強、做大
    對於募集資金用途方面,遠洋服務表示,募集資金中,約60%將用於把握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約20%用於升級智能化管理系統;約10%用於提升數位化水平及內部訊息技術基礎設施;剩下資金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今日,遠洋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明在上市儀式中表示:「遠洋服務分拆上市,是基於遠洋集團新發展理念的戰略考量。
  • 物業股觀察|一頭股價動蕩,一頭增持回購:物業進入「後高光時刻」
    比如,十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世茂服務與合景悠活在聯交所上市,但前者掛平後者破發。上市破發不是一個好現象,世貿服務也是尾盤的拉升才導致掛平,交易時間內也是綠色居多。更嚴重的是當天30家上市物業公司股價下跌。 一邊是,從九月份以來,多家物業公司管理層開始增持回購股票,似乎在有意穩定股價,增強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