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 | Clever Coffee Dripper 聰明杯衝煮原理&用法

2021-02-17 咖啡

 

聰明濾杯的前身是衝茶器,因為衝煮的咖啡風味表現優秀,且大大降低衝煮咖啡的難度,後面用來衝咖啡其實應該稱為「傻瓜杯」、「菜鳥杯」比較合適,因為真的連菜鳥都可以輕易上手。

聰明杯衝煮原理:設計關鍵在於濾杯底部的活塞閥,開水注入濾杯後,水壓會使活塞閥自動密合止水,咖啡粉即可充分浸泡於其中;待完成浸泡後,將濾杯置於馬克杯上,底盤受到按壓促使活塞閥開啟,咖啡即會緩緩流入杯中。

聰明杯以浸泡的方式萃取,因為下面有一個活塞,只要把它放在容器上面活塞就會被頂上去,咖啡液自然就會往下流了,把【聰明杯】移走活塞就會往下放,所以咖啡液不會繼續往下流。

  

聰明杯,秘訣就是在杯底有一個活塞,中間平時處於下潛狀態(下面有四隻腳,讓他懸空地呆著)倒入水後在壓力作用下封閉,活塞便牢牢地擋住了水流,當放在容器上時下面的活塞被頂起,咖啡就流出來了。

聰明杯的衝煮方法與建議:

聰明杯的衝煮方式和手衝相似。

聰明杯操作方法:

 

1. 在聰明杯中加入梯形濾紙,然後用熱水把濾紙打溼,使濾紙和濾紙貼合併把濾杯溫熱,把水倒掉;

2. 然後加入咖啡粉,直接注水;

3. 開始浸泡,等到預設的時間就把濾杯放在分享壺上濾出,見粉床後移走。

4. 這樣一杯美味的咖啡就做好了。

簡單來說,磨粉,裝粉到濾杯的1/3位置,倒水,悶蒸,最後加水浸泡數分鐘,出品!

水粉比依舊是1:13--1:18之間,水溫、悶蒸時長根據豆子來變化,研磨度依舊是中度研磨,與白砂糖粗細無異,濾紙使用專門針對聰明杯的濾紙,首選Melita的濾紙。

建議:

1、粉量到達濾杯的1/3處。

2、除注水時,悶蒸以及悶蒸過後都需要蓋上蓋子浸泡。

3、注水不需要太滿,上部留一英寸空間。

如果一時難以熟練地掌握穩定的水流,又接受不了法式壓的細粉,那麼聰明杯不失為一個容易操作,也能兼顧風味的選擇,因為聰明杯衝煮的咖啡品質比較穩定,基本不會出現失敗情況,非常容易操作。 

相關焦點

  • Clever Coffee Dripper 聰明杯衝煮原理&用法
    ▲ 聰明濾杯的前身是衝茶器,因為衝煮的咖啡風味表現優秀,且大大降低衝煮咖啡的難度,後面用來衝咖啡其實應該稱為「傻瓜杯」、「菜鳥杯」比較合適,因為真的連菜鳥都可以輕易上手。
  • 咖啡器具 | Clever Coffee Dripper 聰明杯衝煮原理&用法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聰明濾杯的前身是衝茶器
  • 手衝咖啡 |單品咖啡聰明杯衝煮記錄分享!
    聰明杯到底聰明在哪兒呢?您知道聰明濾杯是臺灣所研發的嗎?它堪稱咖啡器具界裡的「臺灣之光」,順勢搭上第三波的咖啡浪潮,流傳至歐美、日本。 顧名思義它絕對是一個「聰明」的咖啡器具,減少衝煮咖啡的諸多變因,不管是玩家或是新手都愛不釋手。聰明濾杯的前身是衝茶器,而不是拿來衝煮咖啡。
  • 咖啡衝煮器具對比 V60聰明杯卡麗塔衝煮哥斯大黎加咖啡風味區別
    手衝新手入門應該選擇什麼濾杯?不同的濾杯對咖啡的萃取有什麼影響?這次前街就來說說適合手衝新手使用了的三款濾杯:V60,聰明杯,Kalita,看看三種濾杯的萃取原理和萃取效果如何。聰明杯以浸泡的方式萃取,其實不需要太多技巧。如果一時難以熟練地掌握穩定的水流,又接受不了法式壓的細粉,那麼聰明杯不失為一個容易操作,其衝煮出來的咖啡風味飽滿圓潤,且兼顧了手衝濾杯的過濾功能,可將咖啡粉渣完全濾除避免幹擾口感。
  • 新手入門咖啡濾杯 聰明杯和手衝區別 聰明杯原理 V60濾杯特點
    關於手衝咖啡,前街表示這是一種能夠突出精品咖啡原始風味的衝煮方式。而對於剛入門的朋友來說,選擇一款合適的衝煮器具尤為重要。聰明杯無論是衝煮什麼處理法的咖啡,都能夠很好的hold住場面,衝煮出來的咖啡口感圓潤紮實。那麼聰明杯和我們常見的v60濾杯有什麼不一樣呢?
  • 咖啡師養成記 | 教你用聰明杯衝咖啡
    導讀聰明濾杯為手衝濾杯品種中之一種,不僅廣受國際肯定,也是許多精品咖啡店指定使用的衝煮器具。聰明杯因其簡易的操作方式,讓每位手衝初學者都能輕易上手,在家為自己衝杯好咖啡,使用後在清洗上也非常方便,儼然就是居家必備的咖啡衝煮器具之一。本期咖啡師養成記將介紹懶人利器——聰明杯的用法。
  • 衝煮工具大比拼 | Hario V60 vs Kalita Wave vs Clever Dripper
    告解完畢,我今晚也能睡得安穩,那現在可以談談Clever Dripper究竟是什麼:它其實是一個浸泡式的衝煮器,代表說,在整個咖啡衝煮的過程中,咖啡粉都是浸在水裡的,就像法壓或賽風壺一樣。 我不想花太多時間探討,澆注和浸泡方法的好與壞,畢竟這主要關乎個人喜好。
  • 學會用聰明杯衝咖啡吧
    聰明杯原理 設計關鍵在於濾杯底部的活塞閥,開水注入濾杯後,水壓會使活塞閥自動密合止水,咖啡粉即可充分浸泡於其中;待完成浸泡後,將濾杯置於馬克杯上,底盤受到按壓促使活塞閥開啟,咖啡即會緩緩流入杯中。
  • 手衝咖啡必備選擇「聰明杯」
    因為名稱中有「Clever」,又因杯子使用方便,「聰明杯」便成了它的代稱。原則上,只有這Mr. Clever 這一品牌的濾杯可稱為「聰明杯」,其他品牌類似的杯子都只能稱為「開關杯」或者「類聰明杯」。2、操作簡單:用浸泡式的萃取方式,則不太受注水及手法的影響,對於初入咖啡坑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控流和注水的朋友來講更加友好。只要固定好粉水比、研磨度、水溫、時間等參數,基本上就可以得到好喝且可複製的咖啡。現在比較常見的聰明杯主要有兩個:Mr. Clever(左);Bonavita 開關濾杯(右)
  • 江湖客 | 用聰明杯萃取咖啡
    前身是衝茶器,而不是拿來衝煮咖啡,後來聰明杯被應用在咖啡上,大大降低了衝煮咖啡的難度,且咖啡風味上也表現優秀,所以它就這樣火了。聰明杯傻瓜式的萃取法,說起來就像現在的手機攝像頭 ,怎麼拍怎麼美,特別適合咖啡新手和懶人。
  • 聰明杯和手衝V60濾杯區別
    ,前街表示這是一種能夠突出精品咖啡原始風味的衝煮方式。而對於剛入門的朋友來說,選擇一款合適的衝煮器具尤為重要,這裡前街推薦聰明杯。推薦這款器具的原因在於它很容易上手,你不需要太多的衝煮手法和技巧,這對於新手來說非常的友好,無論是衝煮什麼處理法的咖啡,都能夠很好的hold住場面,衝煮出來的咖啡口感圓潤紮實。那麼聰明杯和我們常見的v60濾杯有什麼不一樣呢?
  • 乾貨 | 聰明杯手衝咖啡指南,最聰明的手衝器具
    Clever Coffee Dripper——聰明杯結合了法壓壺和手衝壺的優點,簡單,方便,易用。僅需兩分鐘的時間,不管你是咖啡達人,還是新手,都能輕鬆獲得一杯優質的好咖啡。Q2:聰明杯怎麼來的?臺灣同胞發明的。Q3:聰明杯的特點。
  • 咖啡師養成記 | 手把手教你用聰明杯衝手衝咖啡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
  • 國外烘焙商的咖啡衝煮建議.
    要分段還是一次衝?衝煮時間多久?我不是太講究衝煮手法的,更加專注於咖啡豆本身素質。我始終認為,咖啡好壞第一要訣就是烘焙商烘焙好壞。如果烘焙不好,不管你用什麼「冠軍方法」,大概也是「精確的錯誤」;如果烘焙有瑕疵,倒是能通過衝煮稍微修正一下(其實就是v60不行換kalita);如果豆子素質高,衝煮沒太大問題情況下(其實關鍵因素在水),so easy。
  • 咖啡硬貨 | 聰明杯的「聰明法則」
    下端會有一個圓柱形的凹槽,底部為一個可以上下活動的活塞,正常狀態活塞為閉合狀態,當把聰明杯放置在分享壺上,活塞會被頂起,咖啡即可從孔洞流入分享壺。所以衝煮時先要放置在吧檯上,然後浸泡到需要的時間後,轉移到分享壺或杯子上過濾。
  • 懶人衝啡系列 | 聰明杯的正確打開方式?怎樣用聰明杯做一杯咖啡?
    【研磨度選擇】所以花魁的甜度很高,帶有水果發酵氣息、酒香,但是衝煮時間萃取時間過長了,就會衝出苦味,所以在研磨度方面要注意,淺烘焙,我們會用到較中細研磨。【聰明杯衝煮】原理:設計關鍵在於濾杯底部的活塞閥,開水注入濾杯後,水壓會使活塞閥自動密合止水,咖啡粉即可充分浸泡於其中;待完成浸泡後,將濾杯置於馬克杯上,底盤受到按壓促使活塞閥開啟,咖啡即會緩緩流入杯中。
  • 分享一個超超超簡單的咖啡衝煮方案
    今天,我想向你們分享一套超級無敵簡單的衝煮方案,這套衝煮方案輕鬆上手、穩定性高、且適用對象廣,無論是咖啡愛好者、咖啡師、還是指定衝煮比賽的選手都適用(具體要根據需求,細調方案)。我一直都很喜歡聰明杯,因為浸泡式的萃取方式更容易保證萃取過程中的均勻性,同時還較為穩定。
  • 咖啡知識聰明杯的使用
    聰明杯( Clever Coffee Dripper )的原理相當於一個自帶過濾性能的法壓壺,相較於外形相似的手衝滴濾杯,聰明杯使用起來更便捷,
  • 咖啡衝煮方法對比:如何在家裡衝咖啡?
    你找到理想的衝煮裝備了嗎?每一種器具都有著獨特的風格與表現,難度更是各有不同,就如同找到一款你喜歡的咖啡豆一樣,你可能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比較,直至有一天,你能夠輕鬆地在自己家裡,衝出一杯令自己十分滿意的咖啡。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下目前主流的一些衝煮器具與設備,以及簡單的衝煮建議。
  • 日常衝煮 | 礦泉水與蒸餾水哪種衝咖啡最好喝?
    、烘焙,研磨,水溫,比例,衝煮方式,新鮮度,還有水質。(《water for coffee》中有提到);TDS值過低,水的穿透能力可能又不夠,造成萃取不足。衝煮數據:試驗咖啡豆:日曬90+燭芒(烘焙日期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