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摩擦和矛盾時有發生,意見不和甚至爭吵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過後各退一步自然能夠繼續海闊天空。然而有些人在矛盾中卻會被情緒所左右,最終展現出隱藏的黑暗面,釀成無法挽回的結局。
19歲的威廉·愛德華·希克曼是個帥氣的小夥子,他在一家銀行上班,平日裡生活也還算過得去。但不久之後,銀行老闆就因為其工作不力而辭退了他,讓他的生活一下子變得非常拮据,也由此產生了報復上司的想法。
1927年12月15日,希克曼來到了上司佩裡·帕克的雙胞胎女兒所在的學校,這兩個小女孩只有12歲大,姐姐叫瑪喬麗,妹妹叫瑪麗恩,非常懂事可愛。希克曼今天來到學校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綁架帕克的女兒,讓他為辭退自己的行為後悔終身。
希克曼謊稱帕克出了車禍,命在旦夕,希望能見小女兒瑪麗恩最後一面。由於他亮出了帕克銀行的工作證,表情又十分著急,瑪麗恩的老師沒有多想就讓他帶走了小女孩。
很快放學的時間到了,帕克夫人卻只等來了大女兒瑪喬麗,等她致電學校,老師們才意識到學生可能是被綁架了。帕克和妻子焦急無比,連忙撥打了報警電話,與此同時,一封來自綁匪的信件也送到了帕克手中。
信中說要帕克帶1500美金贖回瑪麗恩,並且只能獨身前往,信件的署名是「狐狸」,還用希臘語寫著「死亡」。這封信讓帕克一家人對瑪麗恩的安全非常擔憂,當時1500美元不是小數目,但比起錢,帕克更希望見到一個活生生的女兒。
第二天,帕克帶著錢到達了綁匪規定的地點,此時他還不知道綁架自己女兒的就是自己昔日的員工希克曼,他只能懇求著綁匪是圖財,而不會害命。很快,希克曼開著車子到達了約定地點的附近,但他很謹慎地沒有靠的太近,而帕克也遠遠看到了坐在副駕駛被嚇得一動不動的瑪麗恩。看到女兒的帕克鬆了一口氣,他示意綁匪自己已經將錢放在了指定的地方。
拿到錢以後,綁匪將瑪麗恩推出了車外,女孩就像被嚇壞了,渾身僵硬地倒在了路上,而綁匪的車呼嘯而去。帕克急忙衝到女兒面前想扶起她,可隨後映入眼帘的畫面卻讓他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瑪麗恩原本靈動的眼睛早已失去了神採,眼皮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針線痕跡,她的腹部被掏空,塞滿了棉花,讓她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人皮娃娃一般。
很明顯,希克曼就是想要報復帕克,錢財並不是他的目的。事情曝光後引起了洛杉磯所有民眾的憤慨,人們甚至展開了募捐活動來懸賞這個殘忍的兇手,誰都無法想像,兇手是如何冷心冷肺,以至於能夠對一個天真的小女孩下如此毒手。
在全城市民和警方的努力下,希克曼終於在不久後被捉拿歸案,他對自己虐殺瑪麗恩的事實供認不諱。最終希克曼在1928年被執行死刑,只因為一時的仇恨,他殺害了一個無辜的小女孩,也賠上了自己的一生,實在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