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琴 方精雲:關於加大在中低產田發展草牧業的思考

2020-12-13 騰訊網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2期

專題:科技領航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高質量發展

高樹琴1王竑晟2段瑞2景海春1,3方精雲1,3*

1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生態草牧業工程實驗室

2 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

3 中國科學院大學

隨著居民對營養健康的要求不斷提升,我國牛羊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養殖需求帶動我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用作飼料糧,畜牧業所需飼草料缺口巨大,進而導致近 10 年來我國牛羊肉和飼草料的進口量逐年攀升。我國耕地超七成為中低產田,種植傳統作物存在產量低而不穩、生產效益較差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和對營養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肉、蛋、奶在膳食結構中的比例不斷增加。

1985—2017 年,我國居民年人均口糧從 233.8 kg 降至 130.1 kg,口糧消費總量在糧食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從 71.9% 大幅下降至 27.3%;與此同時,居民對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年消費量從人均 15.2 kg 增加至 57.7 kg,翻了 3.8 倍,加上我國人口增長的因素,居民對肉、蛋、奶消費總量的需求急劇增加。而在居民對肉類的消費結構中,耗糧型的豬肉類消費比例從 83% 下降至 62%,而牛羊肉等草食家畜產品的消費比例則從 7.8% 增加至 9.9%。

我國農業過去一直以糧食作物生產為主,儘管畜牧業發展有所提升,但傳統作物生產仍佔絕對主導地位,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例不到 30%。因此,草食家畜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國內供給不足問題凸顯。

近幾年,我國牛羊肉、液態奶和奶粉等畜產品的進口量逐年攀升,居高不下;與此同時,苜蓿、燕麥、大豆等飼草料進口量也在不斷增加。中美經貿摩擦及其帶來的世界性貿易爭端極大地增加了我國從國際市場尋求進口飼草料和乳肉產品的不確定性。

自 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以來,中央及多個部委陸續出臺了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原農業部、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糧改飼試點工作的通知》(農財金函〔2015〕39 號);原農業部出臺《關於「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15〕4 號),要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大豆、優質飼草和生態功能型植物等;原農業部印發《關於促進草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農辦牧〔2016〕22 號),並在河北等 12 個省份的 37 個縣(團、場)組織開展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

各項政策的制定和出臺,表明我國農業結構調整中越來越重視「草」的作用,草牧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1

我國牛羊產品需求量不斷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對營養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由於牛羊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且富含許多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及其他重要的礦物質,牛羊肉在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例不斷增加。

1980—2018 年,我國肉類總產量從 1 205 萬噸/年增加至 8 517 萬噸/年,增加了 7.1 倍;牛羊肉的總產量從 71.4 萬噸/年增加至 1 119 萬噸/年,增加了15.7 倍,增速遠高於肉類總產量的增速。同時,牛奶的產量也迅速增加,2018 年牛奶產量是 1980 年的 28 倍(圖 1)。

圖 1 1980—2018 年我國肉類和牛奶產量

數據來源:歷年中國統計年鑑

肉類總產量中,豬肉產量的佔比從 94% 下降至 63.4%,牛羊肉產量的佔比從 6% 增加至 13%。儘管如此,牛羊肉的產量仍然無法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

近 10 年,我國進口牛羊肉和液態奶的數量持續增加(圖 2):2018 年進口牛羊肉 135.8 萬噸,是 2009 年進口量的 17 倍;進口液態奶 70 萬噸,是 2009 年的 58 倍。

圖 2 2009—2018 年我國牛羊肉和液態奶進口量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網站

參照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牛羊肉消費發展規律,我國牛羊肉未來消費需求潛力巨大。預計到 2030 年,我國牛羊肉的消費量將達到 1 987 萬噸。按照當前國內的牛羊養殖生產水平,未來牛羊肉自我供給的缺口將進一步加大。

據測算,當前我國種植業與草牧業的產值比約為 2∶1;預計到 2030 年,我國以糧棉油生產為主的種植業和以畜產品生產為主的草牧業的產值比將達到 1∶1;到 2050 年,草牧業的產值將超過種植業的產值。由此可見,草牧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牛、羊等畜產品產量的增加勢必帶動牛羊養殖數量的快速增加。截至 2018 年,我國牛、羊年底存欄數總計為 7.5 億羊單位。牛、羊都是以吃草為主的草食家畜,按照每個羊單位每天需要消耗 1.8 kg 乾草計算 ,相當於我國每年需要乾草 5 億噸;而我國天然草地每年的乾草產量約為 3 億噸,飼草缺口巨大。

隨著牛、羊等草食家畜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我國的飼草料缺口勢必進一步加劇。因此,如何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大人工種草面積以彌補養殖飼草料缺口,是我國草牧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2

我國中低產田土地資源和草牧業發展潛力

我國擁有耕地 18 億畝,糧食總產量連年增加,2018 年糧食總產量達到 6.5 億噸。然而,隨著居民膳食結構的改變,口糧消費佔糧食總產量的比例逐漸減少,而飼料糧消耗佔比則逐年增加。據統計,我國生產飼料用原糧已達到了糧食總產量的 50%,也就是 3 億多噸/年。可以說,我國糧食安全已經變成了飼料糧安全。

然而,由於作物籽粒不到作物地上生物量的 1/2,用糧食作為飼料,等於浪費了至少 1/2 的作物地上生物量,相當於浪費了生產秸稈部分所消耗的水土資源、化肥和農藥等;而且,部分無法利用的秸稈只能焚燒,進而帶來二次環境汙染。種植牧草則是以收穫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可以實現全株生物量的利用。

我國農區有著悠久的畜牧養殖歷史,但與草原牧區以放牧養殖草食家畜為主不同,農區在小農經濟條件下注重耕畜、豬和家禽的養殖。因此,歷史上我國農區牛羊飼養一直是副業,從未真正形成產業以提供優質的動物性蛋白食物。

傳統的養殖缺乏科學指導,多以粗放型養殖模式為主,牛羊飼養大多利用營養比較低的農作物秸稈。例如,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發生,其重要原因就是奶牛飼料中蛋白含量不足,導致產出的牛奶蛋白質含量不達標。如何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保障農區優質飼草料的充足供應,發展草牧業「種養加」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是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據原農業部《關於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的公報》統計,我國超七成耕地質量屬於中低產田,面積達 13.28 億畝,佔我國耕地總面積的 72.7%(表 1)。由於傳統農業作物種植以收穫籽粒為目的,農作物必須完成整個生育期,籽粒產量會在氣候上受到地域、季節等因素的較大制約。因此,中低產田發展農作物普遍面臨產量低且不穩、生產效益較差的問題。

總體來說,中低產田每年的糧食單產僅為高產田的 40%—60%。牧草種植則是以收穫莖葉等營養體為目的,對生長期內氣候和土地資源的時間匹配性要求相對不嚴,能更充分地利用氣候、土地和生物資源,使單位面積的生物量大幅度提高 。

自 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以來,我國加大了人工種草的面積。2017 年全國年末保留人工種草面積為 1.8 億畝;種植面積前 10 位的牧草包括紫花苜蓿、青貯玉米、多年生黑麥草、批鹼草、燕麥等,合計 1.42 億畝,佔我國人工種草面積的 78.7%。

其中,紫花苜蓿、青貯玉米、多年生黑麥草和檸條的種植面積都在 1 000 萬畝以上(圖 3)。由於我國北方和南方氣候、地形、土壤等條件不同,我國人工牧草種植在北方農區以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燕麥等為主,南方地區以種植多年生黑麥草和多花黑麥草為主。

圖 3 2017 年我國人工牧草主要種類和面積比例

我國中低產田中,7.46 億畝分布在東北、內蒙古、黃淮海、黃土高原等北方地區,5.82 億畝分布在長江中下遊、西南區、華南區等南方地區。假設採取草-田輪作制度,並設置 3 種輪作梯度,包括 6 年輪作制(即種植 5 年作物輪作 1 年牧草)、5 年輪作制(即種植 4 年作物輪作 1 年牧草)和 4 年輪作制(即種植 3 年作物輪作 1 年牧草),即分別相當於每年 17%、20% 和 25% 的中低產田用於發展人工牧草。

按照我國中低產田種植糧食平均產量為 250 kg/畝計算,則相當於每年減少糧食產量約 0.55 億—0.83 億噸。根據我國北方農區主要種植牧草的種類和種植面積的比例,北方地區按照紫花苜蓿∶青貯玉米∶燕麥=5∶4∶1的種植面積進行計算,南方按照種植多花黑麥草進行計算,牧草單產參考全國的平均產量;根據 3 種輪作制度的預測,每年可生產牧草乾物質分別是 2.25 億噸、2.7 億噸和 3.37 億噸(表 2);按照 3 kg 牧草替代 1 kg 飼料糧計算,並扣除輪作減少的糧食產量,每年淨增加牧草乾物質為 0.59 億—0.88 億噸。

假設牧草乾物質對羊肉的轉化率是 10∶1,對牛肉的轉化率是 15∶1,按照當前我國牛、羊肉產量的比例約為 6∶4 計算,在上述 3 種輪作制度下,在中低產田發展人工牧草種植,產出的牧草相當於每年可生產牛羊肉 1 798 萬噸(6 年輪作制)、2 158 萬噸(5 年輪作制)、2 698 萬噸(4 年輪作制),分別是 2018 年牛羊肉總產量的 1.6 倍、1.9 倍和 2.4 倍。因此,在中低產田實施草-田輪作制度,通過發展草牧業,可以顯著提高我國牛羊肉的自我供給能力。

3

我國中低產田發展牧草種植的生態作用

我國中低產田在全國耕地中佔比超七成,因此對中低產田進行改良和修復是我國農業生產中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中低產田改良一般採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其中種植牧草改良中低產田是有效的生物措施之一。牧草具有很強的固土、涵養水分、培肥地力的功能,中低產田開展草-田輪作,特別是發展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對維護生態系統健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

改良鹽鹼地

種植牧草後,土壤總鹽含量比傳統種植作物的耕地顯著降低。例如,種植苜蓿2年後,0—20 cm 耕層內含鹽量由 0.22%—0.24% 下降到 0.05%—0.06%;種植 6 年苜蓿的鹽鹼地,在 0—60 cm 的耕層中,苜蓿地的全鹽含量比對照下降了 29.8%;種植田菁、蘇丹草、苜蓿、鹼蓬半年後,0—80 cm 土層的土壤脫鹽率達到 26%—35%。

2

提高土壤肥力

種植 6 年苜蓿的鹽鹼地,在 0—60 cm 的耕作層中,土壤有機質含量比對照提高了 4.5%,土壤速效氮比對照增加 10.7%;種植 4 年的苜蓿地,0—10 cm 土層中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均比傳統耕地高,有機質、全氮、全磷分別提高 47.7%、20.9%、23.7%。

3

提高土地生產力

種植苜蓿 5 年後輪作小麥,平均畝產比對照提高 67% 到 1 倍以上;此外,苜蓿後茬輪作棉花可增產 62%,輪作穀子增產87%,輪作玉米增產 7.4%。種植紫雲英或黑麥草後輪作水稻,比水稻連作增產 6.8%—9.2%。

4

改良土壤物理性質

4 年未翻耕的苜蓿地,0—60 cm 土壤容重下降 7.5%—7.9%,低於傳統耕地,而土壤孔隙度提高 8.8%—9.3%,高於傳統耕地;種植魯梅克斯草 3—4 年後,耕作層土壤容重降低0.14—0.21 g/cm3,總孔隙度增加 1.89%—7.93%。土壤水分的滲透性和通氣狀況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

5

減少病蟲害

耕地連作易導致土壤病蟲害,而草-田輪作則能使寄主植物種類單一及遷移能力差的病蟲大量死亡,有效控制傳染性作物疾病,減少農藥的使用。例如,在我國西藏農區,採用作物和箭筈豌豆輪作後,蠐螬和地老虎比麥類連作田分別下降 12.6% 和 18%,麥蚜和甘藍夜蛾比同類作物連作田分別減少 79.1% 和 73.6%。

通過開展草-田輪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單位耕地面積的生產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改良中低產田的作用,實現了生產和生態效益的雙提升。以中低產田種植苜蓿為例,河北黃驊鹽鹼地、河南鄭州黃河灘地、甘肅定西等地均有不少成功案例;在四川洪雅、山西朔州、雲南尋甸,通過中低產田種草養畜,顯著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4

黃河三角洲發展草牧業的潛力分析

鹽鹼土是我國最主要的中低產土壤類型之一,其生產力水平與其質量狀況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尤其是利用生物措施,通過草-田輪作、種植耐鹽鹼的牧草等,在國外已有成功的經驗,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例如:美國種植狗牙根、草木樨、三葉草等混播草地;阿根廷種植羊茅、高冰草等;澳大利亞利用地膚屬、水牛草等改良鹽鹼土等。國內利用種植人工牧草改良鹽鹼土在山東、寧夏、新疆等地也均有許多實踐案例。

我國是世界上鹽鹼土較多的國家之一,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鹽鹼化、鹽漬化形勢十分嚴峻。其中,黃河三角洲地區有鹽鹼地 600 多萬畝,且該區地下水位高,土壤比較貧瘠,種植糧食作物的產量低 。

山東省是我國的養殖大省,2018 年牛羊肉總產量為 113.2 萬噸,佔全國牛羊肉總產量的 10%,排在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內蒙古自治區。而人工種草的面積,山東省為 228.4 萬畝,僅佔全國人工種草面積的 1%。山東省人工牧草種植面積和牛羊養殖規模的錯位,勢必導致養殖所需飼草料嚴重不足。因此,利用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鹽鹼地發展人工種草,不僅可以改良鹽鹼地,也將為山東省牛羊養殖提供飼草保障。

目前,山東省人工種草的種類主要是青貯玉米和紫花苜蓿,合計佔當地人工種草面積的 96.5%,其他零星種植的包括小黑麥、燕麥、青飼高粱和木本蛋白飼料等。參考目前青貯玉米和紫花苜蓿的種植面積,按照青貯玉米∶紫花苜蓿=9∶1的比例計算,鹽鹼地的牧草單產按照山東省平均單產的 80% 計算,也即青貯玉米單產為 850 kg/畝,紫花苜蓿單產為 334 kg/畝。假設將黃河三角洲鹽鹼地 50% 用於發展人工種草,每年可生產乾草 240 萬噸,折合成羊單位為 363 萬個羊單位;假設將 30% 鹽鹼地用於發展人工牧草,則相當於每年可生產乾草 144 萬噸,折合 218 萬個羊單位。

黃河三角洲兩大重點城市——東營市和濱州市 2018 年肉羊存欄數合計 121.9 萬隻。如果黃河三角洲 50% 鹽鹼地用於人工牧草種植,折合羊單位相當於現有東營市和濱州市肉羊存欄數的 3 倍;如果 30% 用於人工牧草種植,則相當於現有存欄數的 1.8 倍。

5

我國中低產田發展草牧業的建議

我國草牧業發展的基礎薄弱,在我國中低產田尤其是鹽鹼地發展草牧業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本文建議目前宜加強以下 3 個方面的工作。

1

加強耐鹽鹼的牧草品種選育

我國鹽生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可作為飼料用的鹽生植物種類很多,但是開發利用不足。1978—2018 年,我國的國審牧草品種共 559 個,而其中適宜在鹽鹼地種植的牧草品種卻不到 20 個。過去牧草品種選育多停留在基於經驗、表型或生物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缺乏系統布局。目前,分子模塊育種已經成功應用到水稻、玉米等農作物中。借鑑作物分子模塊育種的方法,建立牧草高通量分子選育技術,可加快牧草選育進度,實現牧草跨代馴化選育。

2

探索建立科學的草-田輪作體系

在不同地區開展的實驗證明,鹽鹼地種植牧草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分、培肥地力的功能,開展草-田輪作對維護生態系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議在鹽鹼地開展系統的草-田輪作體系的科學試驗,設計不同的牧草、作物品種組合及不同年限的輪作周期,從而探索出適宜當地種植的牧草品種和優化的草-田輪作模式,推動草-田輪作形成規範化和制度化。

3

構建科技支撐的鹽鹼地草牧業全產業鏈模式

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條件,通過科學合理的測算,統籌規劃其牲畜養殖規模和牧草種植面積,對種養結構及其空間布局進行優化,集成優良的耐鹽鹼品種、合理的草-田輪作體系、適宜不同牧草加工的微生物菌劑、家畜全生命周期日糧配方等技術,建立「糧-草-畜」為一體的草牧業全產業鏈,推動鹽鹼地改良和生態環境改善,實現鹽鹼地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

總之,在我國牛羊肉消費量快速增加,糧食產量的 50% 用作飼料糧的背景下,加快發展草牧業已成為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調整鹽鹼地等中低產田的種植結構,加大人工牧草種植的面積,利用牧草代替部分飼料糧來發展畜牧養殖,將為我國包含動物蛋白食品在內的「大糧食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高樹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草牧業理論與政策研究。

方精雲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植被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全球變化與陸地碳循環、生態遙感、生態草牧業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源自:

高樹琴,王竑晟,段瑞,景海春,方精雲.關於加大在中低產田發展草牧業的思考.中國科學院院刊, 2020, 35(2): 166-174.

總監製:楊柳春

責任編輯:張帆

助理編輯、校對:PAN

排版:江淼

一周科學看點回顧

2020-03-16

2020-03-09

2020-03-02

2020-02-24

2020-02-10

2020-01-26

2020-01-13

2020-01-06

相關焦點

  • 五段鎮萬畝中低產田實現旱澇保收
    五段鎮萬畝中低產田實現旱澇保收 2020-04-21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苦練內功 高築堡壘——關於推進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 福建三明市質監局調研組   三明地處閩西山區,農業資源豐富。以致於真正原產於夏茂鎮的黃酒不能稱之為「夏茂冬酒」,這樣不但損害了該地區其他生產者的利益,更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三明市一些地理標誌產品的使用管理中,重申報、輕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如建寧白蓮在獲批地理標誌保護後,雖然在質監部門的引導推動下,有12家企業申報並獲批使用專用標誌,但在實際使用中,使用地理標誌的產品不足5%。
  • 戴帥:關於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的發展與思考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規劃研究室主任 戴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規劃研究室主任戴帥發表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發展與相關思考》主題演講,重點分享了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發展情況和科技信息化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應用。以下為戴帥演講實錄:我今天主要講三方面的思考。
  • 毛光烈:關於工業設計的一個創意與幾點思考
    浙江省人大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浙江省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主任毛光烈在9月12日上午的2020寧波創新設計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一個創意與幾點思考另外,毛光烈還對工業設計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考:1、工業設計要以人為本工業設計要貫徹「客戶是上帝」「從真實需求痛點出發」的原則。尤其是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邊緣計算與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工業設計,要把以人為本、細分客戶市場的產品設計創意作為切入口。
  • 太倉財政加大民生人才引育投入 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推動太倉民生領域高質量發展,市財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優化民生人才發展生態,以人才匯聚推動民生事業跨越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將民生人才獎勵、資助、安家補貼、薪酬補貼等納入市人才開發專項資金預算,按照「專款專用、注重實效」原則,加強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管理,切實提升人才資金使用績效。二是完善制度管理,出臺《太倉市關於引育民生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引進與培養並舉、提質與增量並重、改革與創新同步的原則,構建更具競爭力的民生人才發展制度體系。
  • 關於思考:頂級心理學家反對人們做草率的思考,主要有三大危害!
    派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我已經開始拜讀第四部:在焦慮的年代獲得精神的成長,第一部分:反抗草率的思考,第一章:思考。關於思考,我們很容易陷入草率的思考中。是因為我們總是容易處在矛盾的選擇之中。而為了避免陷入矛盾,不確定性和焦慮,很多人慣常採取的應對方式就是隱瞞矛盾中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一方面,比如關於死亡,服從,獨立和痛苦。而只思考自己願意看到的另一方面,比如生存,自由,依賴和快樂。
  • 關於加快推進我市桂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根據市委關於「六大」活動的要求,從4月底至6月底,我帶領調研組走訪桂花基地和基層幹部群眾,考察桂花科研機構和加工企業,請教市內市外專家教授,通過深入調研,對推進我市桂花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初步分析思考。
  • 魏少軍教授: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
    打開APP 魏少軍教授: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2-24 15:16:16 峰會期間,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專家組總體組組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帶來了主題為《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的演講,從集成電路發展歷史到現狀,再到中國發展契機,囊括技術和產業。 筆者大致整理如下: 集成電路自誕生之日起,一直依靠創新驅動發展。計算也從人和物的交互,轉變為當下的機器與機器的交互,5G和AI在過去幾年對社會影響非常大。
  • 萬連步代表:加快推廣生態種植模式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為促進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萬連步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涉農企業全方位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  建議適當給予涉農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將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涉農企業納入國家政策扶持的範圍,對於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服務和農業弱勢環節的服務,採取進一步的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
  • 關於「思考」的小說
    無論山下發展如何快,變化如何大,對山上的病人都沒有任何作用,他們遺忘了時間,或者被時間遺忘,在山上停滯不前,揮霍光陰,像一灘死水一樣一動不動。作者借用漢斯的話來說,「這個故事變成了他在山上的個人歷險記,從各方面來說,它也是一部『時間小說』。」《魔山》是一部關於時間的小說,也是一部關於疾病和死亡的小說,更是一部關於存在主義的小說。
  • 關於人民日報接連喊話社區團購的思考
    ,眾多新職業應運而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對此,不妨分享一些我的觀察和思考。不過我姑且說之,你姑且聽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一、要理解政府的立場,必須要先能理解一點更宏觀的背景有人可能知道,支持我們國家GDP增長和發展的,乃是「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
  • 上海出臺穩就業促發展26條 著力加大力度保市場主體
    中國網財經6月11日訊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發展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從加大力度保市場主體、開發更多就業崗位、拓寬渠道保居民就業等七方面共提出了二十六措施。
  • 源森生物:關於植物肉在中國發展的一些思考
    前言:經歷了「植物肉元年」的熙熙攘攘,2020年,我們需要些冷靜的思考,本文由植物肉行業內人士撰寫,文中所談,皆為筆者經過多次實踐與思考後對植物肉行業的真實觀點與感受。    一、為什麼我們有資格討論這個問題?   十月過半,源森生物做植物肉也整整一年了,這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開發產品中度過的。
  • 關於加快池州市優惠原產地證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文 / 榮飛自我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以來,建立自由貿易區是發展我國國際貿易的重要戰略。在這些已籤署並實施的區域性貿易協定中,與池州有貿易往來的自貿區協定有10個,分別為中國—秘魯自貿協定、亞太貿易協定、中國—東協自貿協定、中國—巴基斯坦自貿協定、中國—智利自貿協定、中國—紐西蘭自貿協定、中國—哥斯大黎加自貿協定、中國—瑞士自貿區、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協定以及中國—韓國自貿協定,這些自貿區協定對池州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得企業從自貿協定中獲得重大商機。
  • 關於加快我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建議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發企業自身主觀能動性和申報積極性。  四、探討多渠道投融資形式,鼓勵企業持續增強創新能力。  二、我市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主要舉措  (一)制定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我市先後制定了《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出臺了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政策,並抓好了相關政策的落實。
  • 英敏特洞察:關於防曬產品創新的再思考
    防曬品市場正在飛速發展,消費者們的需求正在從簡單查看SPF/PA係數,逐漸升級成追求由先進科技和高級成分帶來的強效防曬效果。英敏特洞察:關於防曬產品創新的再思考不過,由於今年全球的疫情挑選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防曬新品:太空防護細菌示意效果卓越英敏特洞察:關於防曬產品創新的再思考
  • 疫情解除後自駕遊房車露營旅遊發展的思考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與自駕遊相適應的服務,著力開發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產品。同時,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地方旅遊部門也加快制定適合本區域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
  • 關於「政務中臺」的幾點思考
    本文作者關於「政務中臺」有幾點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於「政務中臺」,有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一、中臺不是平臺,中臺只有一個很多客戶現在仍然在實踐數據中心+多個應用平臺的建設模式,由多個不同的企業分別規劃建設。這種模式很可能僅僅是一個過渡方案,只是把之前的幾百個已有的小煙囪,整合成十幾個大煙囪,或者新建一個大煙囪;並不真正在理念、技術、產品和組織上進行改變。
  • 新疆:加大棉花煤炭保障 助力各地經濟發展
    原標題:新疆:加大棉花煤炭保障 助力各地經濟發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之一,也是重要的煤炭基地,為加大各地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新疆不斷優化運輸通道,保證棉花、煤炭貨運量實現快速增長,助力各地企業加快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