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叫李博
他的作品充滿了壓抑、敏感,苦澀
他說
當代藝術是最好的表達自己的方式,
就像寫日記一樣。
只有親身體會的東西,
才能讓我去發掘它內在的東西。
🔽
一根根的氣管
控制每一根氣管吹出的空氣的強弱就會形成一個人的頭型
,因為吹出的空氣是流動著的,
所以每個人的感覺,
每一次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
鋼絲與空間之間的張力,
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
讓人直觀到兩者之間的對抗
⏬
他對不同形式的平衡的表現,
沒有絕對的平衡,
只有相對的平衡,
就看你用什麼方式,
什麼手段達到平衡了。
⏬
人不管是向上跳還是向下跳,
都會受到阻力和彈力的雙重約束,
還得不停旋轉保持平衡。
⏬
現代工業社會對人的異化,
旋轉的人成為前篇一律,
毫無個性。
⏬
強烈的視覺效果帶有哲學思考,
矛就是盾,
盾也是矛。
⏬
有些是他對社會關係的思考與呈現
作品讓人聯想到一系列的電話詐騙
和部門之間的相互推諉
圓形閉合結構象徵無始無終
⏬
對於宏觀社會問題,
李博用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來,
用判官的判筆組成虎皮的形狀,
對人民具有強大的威懾力,
讓人懷疑司法的公正性何在。
⏬
李博也很關心生態保護,
當資源被掠奪一空,
三隻木船孤零零的,
剩下的就是人類的滅亡。
⏬
五層沙網層,
每一層上放著不同礦石煤塊沙子等,
象徵地球上的資源正在一點點消失,
最終會給人類帶來災難,
也象徵社會勞動關係,
層層剝削,
到底層就幾乎什麼都沒有了。
⏬
出身農村的李博很關心農民問題,
這三幅圖都是關於底層農民生活問題。
農民需要的只是吃飽飯,
但是卻又如此艱難,
他們的生機被人掌控,
一樣的餐桌確實不一樣的生活,
壓迫和剝削無時無刻不在,
對食物的需求甚至成為自己的枷鎖。
⏬
最具有視覺效果的莫過於這個作品了,
打開了一扇門,
房間卻被磚頭充斥,
卻沒有自己的立足之處。
⏬
我說,你的作品都好壓抑,他說沒辦法,這就是我的生活。敏感、壓抑正是他隱秘生活體驗情思的視覺體現。其實,藝術創作是他生活唯一的出口。他曾經是普普通通的一個高中生,憧憬著大學生活的美好,2004年命運的殘酷降臨到他身上,高考前夕,19歲的李博從腎功能衰竭惡化為尿毒症,不得不退學治療。第二年,做了腎移植手術。
⏬
留住一位藝術家生命很難嗎?
▼
5年後,尿毒症復發,不得不靠透析維持生命,由於尿毒症併發症比較多,除了病患所帶來的各種不適(如噁心、嘔吐、頭暈、頭痛、少尿、厭食、失眠、呼吸困難等)之外,尿毒症患者還不能生氣,不能太累,不能感冒,不能熬夜,甚至不能吃鹹不能吃辣……這就是李博必須面對的生活。
⏬
最開始兩年,李博患上嚴重的失眠,每天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眠,心理壓力特別大,時常有恐慌症發作。現在一周兩次的透析,每次都像赴刑場一樣提心弔膽,生怕出現什麼意外。由於身患重病徘徊於生死之間,身體和心理上都出現了各種問題,身體上的不適,內心的焦慮,恐懼,難以融入社會又牽扯於社會之中,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都被無限放大,只感覺自己很無能為力,人基本處於崩潰的邊緣,腦子裡胡思亂想。在這種心理折磨下,他才開始在藝術創作中尋求安靜。
⏬
而那些敏感又壓抑的作品就是他內心長期病痛折磨的真實反映,正如這個作品,裝滿汽油的玻璃缸,熊熊的火焰在上面燃燒,透明的玻璃看得見裡面的安靜,但又隨時可能爆炸。
⏬
我問他,創作作品需要耗神費心,會不會對你身體有影響?他說,恰恰相反,「只有在創作的時候才能夠暫時的平靜,只有創作出新的方案才能夠讓自己高興,這也讓我唯一興奮的事情。只有親身體會的東西,才能讓我去發掘它內在的東西。如果不創作,心理壓力更大。」
⏬
(長期透析留下的疤)
心理的痛苦就是現實生活的困境的反應,當年腎移植手術,手術花費了近20萬元,因為當時並沒有醫保,所以手術費用全部自費。而吃抗排異的和併發症的治療的費用不在報銷範圍內,至今已經花費了70餘萬元。由於病情,李博必須控制飲水飲食,而且不能勞累,否則會導致心衰,這意味著李博只能靠家人養活。母親只能在家照顧他,現在的開銷都是靠年邁的父親在工地做工維持,去年與妻子離婚,兒子快10歲了,「現在的生活,於我,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考驗,一場接著一場的災難「,他的處境就像這個盤子裡的沙魚,奮起反抗層層的束縛,激起一圈圈血浪。
⏬
尿毒症者的平均壽命15年左右,李博從04年患病現在13年了,因為年輕,李博相信自己還能多活幾年,只是現在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卻無法外處工作,這正是命運的殘酷的地方。這是他第一次藉助眾籌,李博說,活著就是他唯一的目標。正如那個小沙魚,無論如何要反抗命運的束縛。
如果你也想幫助留住這位藝術家的生命
希望得到你的轉發
點擊閱讀原文,助力留住這位藝術家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