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藝術,總能用很簡單的材料創作出令人驚嘆、震懾靈魂的作品,縱觀當代繪畫、雕塑、行為、裝置藝術等,優秀的藝術作品總是恰到好處的把握住了人們心中那最敏感的情感,對生命的思考,對宇宙的試探……藝術家們以自己的藝術形式和觀念態度,向世人展現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傳達自己的意識情感,而當我們在觀看這些作品時,突然感受到的某種不可言喻的感觸,便是觀賞者與畫作與藝術家之間產生了生命的、靈魂的、情感的強烈共鳴。
在20世紀的日本談論藝術家,鹽田千春女士必定是少不了的。鹽田千春於1972年出生在大阪,1996年從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油畫系畢業,隨後她搬到德國,師從著名的「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開始探索行為、裝置藝術。
早期的鹽田千春,嘗試過把紅色的顏料潑滿全身,將自己與身後的白色畫布融合成為一幅作品;把泥漿淋在頭上,將自己與泥土融合在一起。這些作品都通過攝影的方式記錄了下來,這是她開始探索自我藝術形式的最初表現,儘管作品大面積的紅色與白色給人一種瘋狂、恐怖的感覺;儘管挾雜著草石小蟲的泥漬給人一種髒亂、不舒適的感受,但都無疑是十分大膽的嘗試,鹽田千春通過這種方式努力探索著生命意識,並以此來表現她當時的迷茫、矛盾與痛苦。
說起鹽田千春的經典作品,那絕對是由一根根線條構建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用蘊含著藝術家對生命、宇宙的思考的絲線,結合現實物品的靈魂點綴,在固定的空間場所裡建構出了令人戰慄的強大場域。紅色的線連接著人生命中的記憶,黑色的線是對恐懼的釋放與展現,白色線是靈魂的永恆,生命的永生。
·《與DNA的對話》
鹽田千春將紅色紗線與鞋子、紙片結合,建構了一個關於記憶、死亡的藝術意境,捆綁在400多隻鞋子上的紅繩向後聚集為一點,鞋內放置有不同內容的手寫紙片,就好像承載著記憶的生命在不斷向前邁進,每雙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但最終它們都將回歸到在其身後的同一個終點。大面積的紅線和鞋子在視覺上使人震驚,鹽田千春通過布置壯觀、複雜的場景使人身臨其境,極大增強了源自作者主觀思想情感的感染力。
·《整合—尋找目的地》
這件作品以數根紅線纏繞並懸吊400多個手提箱構成,像人生前走過的道路,也像人死後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天梯。作品的盡頭,即箱子的截止處,到底還有著什麼?在那裡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我們總是習慣向著遠方奔跑,生死瞬間,那遙遠的地方我們何時才能到達?
·《手中的鑰匙》
當我第一次見到這件作品時,就立刻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宏大的場景,醒目的紅色,生鏽的破船,以及懸掛在空間中的舊鑰匙,那在時光飛速流逝下,生命最後的遺留與喘息,緊緊地扼住了我跳動的心。這件作品是鹽田千春在2015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時展現於世人的,她親自從世界各地的人們手中收集鑰匙,並用紅線將這些帶著珍貴記憶的鑰匙一把一把的懸掛在空中,遠遠望去,這些記憶好似人的靈魂一般,在複雜和神秘的時空中上升、下沉、旋轉、擺動。下方的舊船就像新海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動畫中,另一個世界「雅戈泰」的神靈,裝滿了世間萬物的靈魂在「第二世界」的空中漂浮著,帶著觀者追尋著遠方的聲音。
·《在沉睡中》
這件作品鹽田千春以黑線作為主要的表現材料,將24張躺著白衣女人的白色之床交叉纏繞,在整個黑沉沉的一片雜亂絲線中,隱隱透露出一塊塊被割斷的白色,整件作品流露著恐懼、壓抑、消極和死亡,使人看著心生不安、焦慮害怕。在人情緒情感上的強烈撼動也正是這件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不得不說,鹽田千春是一位敏感、真實且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家。
·《在沉默中》
同樣令人感到壓抑和恐懼的還有這件,被黑線纏繞的鋼琴與凳子的裝置藝術品,說實話,這件作品比《在沉睡中》更令我害怕。
·《我們要去哪裡?》
這件作品由近300000 碼的白紗編織而成,位於法國的樂蓬馬歇百貨中心,鹽田千春用白色絲線將一百多艘小船固定在該建築的內部空間中,它潔白、安靜,與繁亂的現實生活形成對比,象徵著生命的純潔、永恆。
從生到死是如此快速的過程,鹽田千春將它們的瞬間轉化以藝術作品的形式長久地呈現在觀者面前,使我們在感受視覺震撼的同時,能探究人的本身,思考生命的意義,觀察世界的真實。
看完這篇文章,不知各位小夥伴有什麼感觸呢?可以在下方留言
(聲明:內容為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果喜歡,歡迎點讚、收藏、關注和分享!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