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腸鏡發現息肉就一刀切掉?千萬不要武斷!

2020-12-21 騰訊網

因為隨著我們醫學知識的普及,老百姓對於結腸鏡也是越來越接受,有一些高危人群,主動去做腸鏡的篩查,但是做腸鏡的過程中發現息肉了,到底是直接給它切掉好呢?還是取個活檢好呢?

其實這個我可以告訴大家,不能一概而論的。

一個要看你檢查的目的,另外一個看您檢查的機構,他有沒有具備切息肉的這個醫療技術。

切息肉它是一個有創性的操作,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如果這個息肉比較大,切深了就有可能切穿,造成穿孔,還有可能切的過程中出血等等,這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如果你要做腸鏡的話,一定要到一個有資質的醫院,有做息肉切除的這個技術條件的地方做的話,最好事先就跟醫生說好,如果發現一些小息肉,能當時切掉的儘量給我切掉。

如果你先決條件都沒有,你沒跟醫生事先說好如果發現息肉要切,並且這個機構的資質只是一個做腸鏡的地方,也沒有切息肉的條件,那怎麼辦?

出現這種狀況,你如果做腸鏡的過程中,發現息肉,如果是小的息肉,當然很簡單的就直接切掉,如果這個息肉稍微偏大,大夫也不敢給你做,你取個活檢以後,根據做一個病理檢查,明確是小息肉,明確是良性的息肉,那ok,你下一步再做腸鏡去切息肉也是可以的。

相關焦點

  • 有腸息肉的人,身上出現3個異象,最好去做個腸鏡檢查,不要拖!
    結腸息肉是因為腸黏膜長時間受到炎症刺激所引起的增生,早期症狀並不是很明顯,當病情嚴重時才會出現間歇性便血或胸口悶脹。需了解結腸息肉相關的症狀,能快速做診斷和治療,防止發生癌變。所以適當的了解結腸息肉是很有必要的,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結腸息肉的發生呢?
  • 【杏林微科普】為什麼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去做腸鏡?
    為/什/麼/需/要/做/腸/鏡 大家有沒有發現 身邊做腸鏡的朋友越來越多 大家都在做的腸鏡到底是在查什麼
  • 發現腸息肉一定要切除嗎?不一定,這種息肉用藥就能好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必須有所警惕,它一般不會自行消失,如果長久存在於腸腔內,則有惡變的可能。因此,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檢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無須特殊處理,每隔1—2年做一次結腸鏡隨訪即可。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腫瘤,奉勸4類高危人群,無論如何要做一次
    「能這麼早發現,真的是非常幸運。」醫生說。51歲的好萊塢明星威爾·史密斯首次做腸鏡,便發現了體內的腸息肉,而腸息肉的病理結果顯示為癌前病變。
  • 腸鏡怎麼做?哪些情況需要做?有什麼注意事項?
    原創 曾哥每日科普 曾哥每日科普曾醫生,我肚子不舒服,需不需要做腸鏡?我經常拉肚子,要不要做腸鏡?我的大便有血,需不需要做腸鏡?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到底哪些情況需要做腸鏡。
  • 【溫馨提示】這樣做腸鏡,等於白花錢!
    相信很多公司為了員工的健康會定期安排體檢,還有的朋友或其家人,比較重健康就算公司不安排體檢也會去做檢查,除了每年的常規體檢項目之外,有的人還會去做無痛胃腸鏡檢查。有些員工不理解領導的良苦用心,單位免費給大家安排的胃腸鏡檢查也不來做,認為那些檢查太麻煩了。
  • 為什麼腸道會長息肉?醫生總結:可能與4個因素有關
    陳先生也並非沒有任何症狀,據他描述,自己在三個多月前就出現大便增多、便血等症狀,說完後,他拿出一份1999年的腸鏡檢查報告,報告顯示,他腸道內有一個直徑5mm的亞蒂直腸息肉,當時沒有做處理,而且其後陳先生也沒有再做檢查,這一等就是20年過去了。
  • 無論男女,過了40歲一定要做次腸鏡檢查!關鍵時刻能救命
    若是在癌變的早期做一次腸鏡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並切除異常組織,有效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數據顯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12%,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卻能達到 90%。小薇管家提醒一項腸鏡檢查,不僅能提早發現癌變信號,阻止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而且還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從12%到90%,差的只有一個早發現、一個腸鏡檢查。所以,不要一味地牴觸這項能「救命」的檢查。
  • 福州女子切除息肉後忘複查,再查發現患癌!
    最近,兩年前曾在腸鏡中切過腸息肉的李女士留了個心眼去醫院複查腸鏡結果發現患腸癌早期!!2年前,50多歲的李女士出現排血便的症狀,擔心自己得了腸癌,遂趕緊上醫院做腸鏡檢查。檢查只發現了結腸息肉,醫生當即在腸鏡下為她把息肉切除。術後,得知自己並非患癌,李女士鬆了口氣,將醫生叮囑定期複查腸鏡的話拋到腦後。
  • 人生第一次做腸鏡,最痛苦的居然是…
    做過很多關於腸息肉和腸鏡的科普,小編一直覺得還沒到篩查年齡的自己,距離腸鏡有些遠,沒想到因為便秘,我接受了腸鏡檢查!
  • 第一次做腸鏡,為啥有些人不覺得難受?
    以上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及時發現可疑病變,並進行治療。醫生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腸鏡的操作過程中,細緻地觀察、辨別患者的腸道健康情況。流程須知「能不能在就診當天就做腸鏡?」會這樣詢問的患者,就說明一點功課也沒做。
  • 於光教授-給自己做腸鏡
    我在去年四月份做過腸鏡下息肉切除
  • 不論是哪一種腸息肉,都會增加腸癌發病率,要及時處理
    腸鏡篩查可以降低癌症發生了和死亡率,因為腸鏡可以發現息肉,並且切除息肉。 很多朋友去體檢的時候,都可能被發現有腸息肉,醫生可能會告訴你,腸息肉切掉了就沒事了,但實際上可能並不是這樣的。
  • 做腸鏡很可怕?在這9種情況下,再怎麼硬著頭皮也要做
    而且在做腸鏡前,患者需要服用一些腹瀉的藥物,將糞便充分排出,不然腸道內的糞便,可能會遮擋住攝像頭,讓醫生無法清楚地觀察到腸道黏膜的狀況,這個過程也會帶來不適感。所以腸鏡檢查,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非常可怕。二、腸鏡能查什麼病?
  • 「羞羞」的檢查——腸鏡那些事兒
    鋇劑灌腸提示腸道狹窄、潰瘍、息肉、腫塊、憩室等病變,需要進一步明確者;13. 既往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炎症性腸病病史,需定期腸鏡隨訪者;14. 既往有結直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史,需定期複查腸鏡。根據息肉病理隨訪時間有所不同,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建議每3-6個月複查一次結腸鏡;增生性息肉、管狀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息肉建議一般每6~12個月複查。15. 既往結直腸Ca術後病史,需要長期行腸鏡複查,結直腸癌術後的患者一般每6個月至1年需要複查一次結腸鏡。
  • 做腸鏡是種什麼樣的感覺?有多痛?到底哪些人要做?
    要想做一個相對滿意的腸鏡檢查,了解以下的內容會對您有幫助。人們牴觸或畏懼腸鏡檢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早期纖維結腸鏡由於硬度大,病人痛苦大,併發症高,因此給腸鏡留下了不好的名聲。現在的電子腸鏡鏡身柔軟,舒適度高,醫生掌握技術也很快,因此,很多做過腸鏡的患者感覺是可以接受的。
  • 準備做腸鏡了?關於腸道準備你一定得知道
    準備做腸鏡了?簡單來說,腸道準備就是在腸鏡檢查前通過 口服聚乙二醇 或者其他一些藥物來清潔腸道。那什麼又是充分的腸道準備?通俗地講——就是腸道已經完全清洗乾淨了,就等著做腸鏡檢查了。標準的腸道準備狀態 ⚠️ 腸道準備至關重要!!!先想一想:你為什麼做腸鏡?
  • 哪些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
    腸鏡是一支細長可彎曲的醫學儀器,直徑大約1釐米,結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結腸鏡檢查是醫生用來檢查大腸及結腸內部病變的一種診斷方式。 原始腸鏡多用於檢疫,較現代腸鏡相比簡陋。現代腸鏡多帶攝像頭,且尺寸長,從而可以至更深處檢查病變等。
  • 大腸息肉的元兇找到了,腫瘤醫生提醒,兩種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
    大腸息肉的元兇找到了,腫瘤醫生提醒,兩種食物,再美味也不要吃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息肉,這種病實在太常見了,但不要小看大腸息肉,因為腺瘤性息肉有一定惡變的可能,大腸癌十有八九是這種腺瘤性息肉發展形成的,這個過程雖然很漫長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癌,醫生直言:3種情況的人,最好每年檢查一次
    再花費更多金錢進行腸鏡篩查,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做法。所以,聽到腸鏡篩查時,患者都會反覆諮詢醫生:能不能不做,能不能換一種檢查方式!想要知道醫生為何建議自己做腸鏡,首先就要了解腸鏡的功能!腸鏡其實就是一種細長和彎曲的醫學儀器,這種纖維軟化的直徑大約1釐米左右,在軟管的頂端有攝像頭連接,它和電腦屏幕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