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吃」文化,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而特色小吃是中國飲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成為中國飲食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由於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一些國人十分喜愛的菜品和食材,卻是一些歪果仁談之色變的,例如臭豆腐、皮蛋、雞爪、豆腐乳、動物血、動物內臟、毛蛋等等等等。
於是,食貨君在網上搜羅了一番,發現歪果仁不愛吃的中國美食還真不少。今天,咱們來八一八歪果仁不愛吃的中國美食有哪些。
松花皮蛋又稱皮蛋、變蛋、灰包蛋等,是一種中國傳統風味蛋製品。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製作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純鹼、食鹽、紅茶、植物灰。
2011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請自家網站記者評選他們吃過的最難吃的食物後將結果公布在網站上。中國的松花蛋位列全球「十大噁心食物」榜單之首。結果一出來,在祖國大陸和臺灣都引起了激烈的反應。雖然當時撰寫文章的Danny Holwerd當時發表聲明道歉,但輿論還是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
當時的臺灣視頻網紅「不要鬧工作室」就邀請歪果友人們品嘗了皮蛋,他們還貼心地為歪果仁準備了醬油和豆腐佐餐。然而每個國家的人,品嘗後的反應卻各有不同。
(這位小哥給自己加的戲份有點多噢)
在《跟著貝爾去冒險》的節目中
這位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也受不了皮蛋的味道
還說了句
「Every man has a limit.」
(看貝爺的表情,貌似真得到了他極限了)
其實皮蛋的做法有很多種,例如你看涼拌皮蛋,簡單爽口,懶癌患者的福音;皮蛋瘦肉粥,口感順滑好消化,深受國人喜愛,甚至還是KFC的熱銷早餐;雙椒肉末炒皮蛋,非常下飯.
臭豆腐是中國漢族特色小吃之一,流傳於大中華圈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發酵製品。臭豆腐的特點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外酥內嫩,鮮而多汁。
而在眾多臭豆腐當中,紹興的臭豆腐在明清時期,被皇宮御賜為「貢品」,其製作工藝別於其他任何製作方法,全部純手工製作一直流傳至今,成為非遺傳承產物,被吃過的人念念不忘。
德國專業美食雜誌《BEEF》還曾以「憋氣吃美食」為標題,介紹臺灣各種風味的臭豆腐,還形容麻辣臭豆腐鍋中的豆腐有歐洲起司的軟嫩。
還有下面這位哥們,形容得有點「可愛」
《天天向上》有一期節目介紹了長沙的火宮殿臭豆腐。節目中提及咱毛主席就愛吃火宮殿的臭豆腐,當年他一邊品嘗,一邊幽默的說:「火宮殿裡的臭豆腐,有三個特點:聞起來很臭,看起來很髒,吃起來很香。」
大部分歪果仁害怕吃動物血,認為將其做食材不可思議,又腥又噁心。
Buzzfeed上有一期節目,將毛血旺作為挑戰食物讓白人試吃,結果這些挑戰者都不愛吃豬血。
忍不住給樓上幾位的表現鼓掌
網友「@珵cici」說,「有一次我和一名奧地利同事交流『其實鴨血比豬血好吃』,結果他回答『我活了三十多年,第一次有人告訴我一種血比另一種好吃』……」
在知乎上有幾篇關於歪果仁不愛吃的中國食物文章裡均有提到動物血。其實有些歐美人也是吃動物血的,只是他們屠宰動物的時候不把血單獨排出來做為一種食物,他們宰雞一般都是悶死,然後脫毛冷藏,而普通人家不吃鮮活的雞也買不到鮮活雞。還有網友覺得澳洲買的雞肉吃起來口感不好的原因是他們宰雞不放血。事實上也有喜歡吃動物血的國家,例如西班牙就會在超市售賣豬血。
豆腐乳作為中國獨創的調味品,早在北魏時期就有生產工藝的記載,如今,在中國不少地方的餐桌上都可以看到腐乳的身影。但與皮蛋類似,腐乳由於製作方法和口味都特別,所以很多歪果仁不能接受,認為這是腐爛的食物,擔心吃了不衛生。
臺灣的《不要鬧工作室》節目中,邀請歪果仁試吃豆腐乳,他們被要求一口吃下一大塊豆腐乳,法國人當場變臉,掩面快哭出來,後來忍不住吐掉;德國人和美國人吃下後,也都作嘔吐掉;愛爾蘭人則有不同反應,覺得好吃。
在《歪果仁來玩兒啊》節目中,
來看看歪果友人試吃豆腐乳的反應
對此,許多網友表示歪果仁不能接受豆腐乳的原因是因為食用方式錯誤,豆腐乳是作為配菜作料的存在,直接食用的方式,連中國人也不一定接受。他們這樣就像是拿整瓶TOBASCO Sauce拿來當飲料喝一樣,當然會覺得難吃。事實上,豆腐乳除了可以單獨送飯,還可以做腐乳肉、酥炸椒鹽腐乳杏鮑菇、腐乳薯仔燜雞.
雞爪,是中國特色美食之一,多皮、筋,膠質大。雞爪在中國會被用各種方式做成脆嫩可口的菜品/零食:泡椒鳳爪、醬鳳爪、酸辣鳳爪、鹽焗雞爪、石鍋無骨雞爪、炭烤雞爪等等等等。
在英國每年有數百萬隻雞爪被扔進垃圾處理場。食貨君身邊的美國朋友告訴我,他們會覺得雞爪很髒,有些人還會因為雞爪長得很像人手之類的原因不敢吃,覺得有些可怕。
美國沒有食用動物內臟和其他一些部位的習慣,而中國則歷來有食用動物全身的文化(另一個有類似文化的國家可能是西班牙人)。在 2014 年 12 月之前,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總額超過 2.7 億美元的禽類產品,其中接近 11 萬噸的雞肉產品中,基本都是雞爪。然而很funny的是,2016年5月,美國政府向世貿組織(WTO)投訴中國,大概投訴的內容是「你們那麼喜愛雞爪,為什麼就不能降點關稅?」呵呵。
在歐洲國家中,法國人是吃雞爪,普遍的做法切成小段油炸。鄰國印度也很愛吃雞爪,吃法也和我們有點相似,她們燉雞爪裡普遍會放洋蔥,番茄,蒜,姜,青辣椒、咖喱粉、胡椒粉,辣椒粉,嗯,感覺無辣不歡。
豬大腸也叫肥腸,是豬的內臟器官,用於輸送和消化食物的,有很強的韌性,還有適量的脂肪。豬腸分為大腸、小腸和腸頭,它們的脂肪含量是不同的,小腸最瘦,腸頭最肥。豬大腸爆炒最為口味,湘菜一般喜歡爆炒做法,趁熱食用非常美味。
雖然豬腸的用處我們很清楚!但依舊無法阻擋國人追求美食的欲望。事實上,處理洗淨的豬大腸做出來是別有一番風味的,例如爆炒豬大腸、碳烤豬大腸、酸菜炒豬大腸、乾鍋肥腸.
歪果仁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麼吃這個,覺得難以置信。可以想像歪果仁初次看到豬大腸做成的菜,腦海中浮現的是有些重口味的畫面。
在《噢買噶中國菜》的節目中,當主持人告訴嘉賓試吃的是豬大腸的時候,看著女嘉賓那自然的反應,食貨君忍不住要為女嘉賓的反應以及五毛錢特效點讚。
因受地理環境及歷史因素等影響,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我們應該秉持一顆包容尊重的心來對待多元(guo)文(mei)化(shi)。
本期食貨編輯:西瓜
本期圖片來源:網絡素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