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事情,讓歪果仁一臉懵逼。
最近,外媒又發現了一件中國家長最喜歡對孩子嘮叨的事情——「小心上火(熱氣、yeet hay) 」!
「別吃這麼多薯條,有熱氣!」
「你是不是又喉嚨痛了?長痘了?一定是熱氣太旺盛上火了!」
沒錯,在大部分中國家長的心中,薯條、漢堡、烤肉、豬排、炸雞、披薩、火鍋、冒菜、酸菜魚、小龍蝦……任何炸的、煎的、辣的、(好吃的)食物都是有熱氣的!
此前,患有重度亞洲臉盲症的歪果仁還盤點了86種在茫茫人海找出中國人的方法,其中兩條就是:
你知道什麼是「熱氣」(yeet hay)。
當你生病了,你爸媽會禁止你吃炸和烤的食品,因為熱氣會導致症狀加重。
有熱氣,也就是說容易上火,咱們是挺好理解的……但具體熱氣是啥?
根據這篇文章的解釋,「『熱氣』一詞源於粵語,當人們因吃了太多薯條、漢堡、辣椒、咖喱等油炸、辣的食物而產生喉嚨痛、嘴巴長泡、臉上長痘、嗜睡,就被稱之為有『熱氣』」。
英國國菜也是中國人眼中的熱氣食物。
作者還用陰陽理論跟歪果仁科普了一把「熱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食物中具有陰和陽兩種能量,一冷一熱。當身體內『陽』太多時,身體便失去平衡,容易產生上述『熱氣』的症狀。」
除了煎、辣、炸,荔枝、榴槤、芒果、柑橘、羊肉、狗肉、鴿子、炒瓜子、餅乾、蛋糕、當歸、鹿茸、肉蓯蓉、熟地……也有熱氣!
「要治癒「熱氣」,就得多吃『陰能量』的食物,給身體降降火。一種常見的方式就是喝涼茶,有時,啤酒也是降火良方。」
「用西方的說法,『熱氣』大致相當於酸中毒(Acidosis ),一種因為身體酸度過高導致的基本,也就是說——酸鹼失衡。」
「有意思的是,中國人眼中熱氣的食物也是歪果仁眼中的酸性食物。」
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麼會熱氣上火的同時,中國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麼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人為什麼會熱氣上火。
難道全世界只有中國人上火?
早在2008年,就有人在外網論壇提問「當我流鼻血、長痘、燥熱、口腔潰瘍時,爸媽老說我上火了。有這些反應,我也會本能地知道自己有熱氣,於是不得不喝一些可怕的茶湯降火。在白人世界裡,和熱氣相對應的東西是什麼?」
雅虎上的『社會與文化』、『語言』板塊相關板塊,也有人提問「英文中的『yeet hay』是指啥?」
在知乎上,「為什麼飲食離不開煎烤炸的西方人卻似乎不會上火」的問答,截止查詢時,關注者5千多,被瀏覽48.5萬餘次!
上火/熱氣,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橫亙在中國人和歪果仁溝通之間一個跨文化交際炒雞難題。
下面這位同胞,是這樣跟歪果仁解釋的:
「I have too much fire in my body」(心中一把火,熊熊在燃燒)
……
然後
……
付出了巨大的面子代價:
好不容易,遇上了能意會熱氣的亞洲小夥伴,內心的無比激動的:
當被莫名邀請回答「外國人對於中國人上火這個中國特色怎麼看」時,他們是一臉懵逼的。
一位歪果girl分享道,因為在中國吃太多川菜上火看病時,曾懷疑自己遇上了可怕的怪醫生。
因為醫生告訴她,「you are hot ,you are on fire(大家意會一下吧……)」
終於搞清楚,上火的意思後,作為一個歪果仁,卻再也無法直視Adele的那首《Rolling in the deep》: There's a fire starting in my heart……「這分明就是一首講上火的歌」!
那麼同理可得,艾麗西亞·凱斯的《Girl On Fire》的「正確翻譯」應該是:上火的女孩。
無論是向歪果仁解釋yeet hay,還是歪果仁理解yeet hay,都是一件免不了yeet hay的事,你理解的yeet hay是什麼呢?
歡迎關注最懂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文/Liverange, 編輯/Yugi,
文章參考 Next Shark,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給大家推薦一個不錯的公眾號:
英倫匯(ID:UCEALondon)
一個有深度、有廣度、有態度的英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