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歪果仁喜歡的中國菜,
如果你還在想著北京烤鴨、
宮保雞丁、炒麵炒飯啥等等,
那你就Out了。
1972年尼克森訪華
讓北京烤鴨在西方國家一炮走紅;
如今各式各樣的中餐館
在國外如雨後春筍地開起來,
中餐已不是稀奇事兒!
▼
但是,
歪果仁心中的中餐與真正的中餐一樣嗎?
以往,國外的中餐館多是當地華人
為了迎合外國人口味而進行調整的,
例如,
備受美國人喜愛的Cheese wonton(芝士餛飩)
就是中餐與美餐的混血兒。
(好吧,小編承認自己確實沒吃過)
▼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歪果仁來我國工作學習,
以及國內小夥伴們不遺餘力地宣傳家鄉美食,
歪果仁們也開始思考人生了:
「我可能一直在吃假飯。」
雖然,CNN評論專欄甚至還有人
義憤填膺地站出來給陳皮雞(orange chicken)辯護,
認為美式中餐出自在美國居住的中國人之手,
所以不是假的!
▼
但是,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我國本土小吃已經開始走向世界,
純正的中國味兒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老外青睞,
這一點的確是毋庸置疑。
今天,小編就要在這裡介紹一下
那些網紅級別的本土中國小吃。
▼
今年新年,我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走出國門,一夜之間成為俄羅斯網紅,被俄羅斯人評為「新年最受歡迎的外國零食」。首次登陸聖彼得堡的冰糖葫蘆在新年市集竟然賣出了每天一千多串的銷量,這事兒還因此上了央視新聞。
冰糖葫蘆酸甜可口,賣相極佳,歷史悠久,也算是我國國寶級的甜品,我們帝都的哪個少男少女沒有過對它的遐思?
從宋朝開始。我國古人就開始吃冰糖葫蘆了。《燕京歲時記》記載:冰糖葫蘆,乃用竹籤,貫以山裡紅、海棠果、葡萄、麻山藥、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涼。如今冰糖葫蘆的做法也因時創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口味:香蕉冰糖葫蘆,桔子冰糖葫蘆,蜜棗冰糖葫蘆,腰果冰糖葫蘆,綠豆沙冰糖葫蘆,核桃冰糖葫蘆,朱古力冰糖葫蘆和鈣奶味冰糖葫蘆等。俄羅斯人本來就愛吃甜,我國的冰糖葫蘆在俄羅斯深受喜愛也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
▼
這可是神州大地上方便快捷、老少皆宜、家居旅遊必備的美食。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出門,買一個剛做好的熱乎乎的煎餅果子邊走邊吃,人生的意義和奮發動力也開始在血液中湧動了。
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早餐煎餅果子近日竟然也在紐約大街上火了。一位90後中國女孩是煎餅果子的死忠粉絲,和男友一起在紐約創業賣煎餅。一天的收入就超過2000美元。不僅成功帶火了中國煎餅,還創立了自己的品牌「飛天豬煎餅」,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為她打工。她還在網上眾籌,希望把她的創業經歷拍成一部網劇。這簡直就是煎餅界的「普拉達女王」啊。
中國人賣煎餅還不夠,歪果仁也加入了賣煎餅的行列。一位美國小夥在紐約時代廣場開的煎餅攤也火了,金伯亮(Brain Goldberg)今年38歲,人稱老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由於在中國留學時與北京2.5元一個的煎餅結下了深厚的情緣,老金便立志回美國開一家「全世界最好吃的煎餅」攤。據曼哈頓的華人說,這位老金雖是美國人,做出的煎餅卻是地道的中國北方口味兒。
▼
除了煎餅果子,大天朝的辣條也成功吸引了歪果仁的注意。從五毛一包開始農村包圍戰略的辣條,如今已經開始走向徵服世界的進程。
辣條現在不僅是中國年輕人最喜愛的零食之一,還是80後、90後以及00後的零食記憶;而且一些辣條的死忠粉甚至在網絡上發起了「讓外教吃辣條」運動,他們熱衷於上傳讓外教吃辣條的圖片,立志讓中國界零食之王辣條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你看看下面這位小哥的眼神,是否告訴我們,他正在懷疑自己沒吃過辣條前的那段不堪回首的灰暗人生。
事實證明,辣條在歪果仁眼中也別有一番魅力的,在國外的ebay, Amazon等網上商城上,辣條的價格水漲船高,在國內幾元錢一包一翻身漲到10美元+,簡直可以說是「農奴翻身把歌唱」啊!
不少人在網上給差評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很想吃但是吃不到。。。」看到這裡,小編只想趕緊囤一百包辣條去發家致富!
▼
在美麗的西湖邊有一個「做包子的」。童啟華是杭州「甘其食」的掌門人,雖然掌管了杭州上百家分店,他卻喜歡自稱,「我就是一個做包子的。」
他將做包子視為一項藝術。在他心中,中華傳統美食包子不僅僅是包子,更是一種溫暖的寄託。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做好包子,讓吃包子的人感受到溫暖,讓做包子的人能夠受到尊敬。2016年6月,「甘其食」的第一家國外分店Tom’s BaoBao 開始營業。營業當天,顧客絡繹不絕。顧客坐在店裡可以一邊吃包子,一邊觀看包子是怎麼做出來的,體會中國傳統美食精緻的手藝。
更加令人感到驚訝的是,Tom’s BaoBao裡的廚師無一例外都是外國人。美國詹森威爾斯大學烹飪學院科班出身的Jhonny可能是全世界最早學會包子手藝的外國人。他主動加入Tom's BaoBao,甚至辭掉了美國連鎖餐廳的工作,3個半月後,Jhonny終於學成歸國。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加入其中。美國Tom's BaoBao現在有17個員工,全部來自美國。他們在正式上崗之前也必須要接受三個月的培訓。
對童啟華來說,做包子不只是一項生意,更是一種信念。他希望「Tom’s Baobao」能成為包子的代言人,而他,也將順理成章成為美國的「包子大王」。
▼
珍珠奶茶(Bubble tea),是一種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流傳於我國寶島臺灣的茶類飲料,將粉圓加入奶茶之後,就成為珍珠奶茶。由於口感特殊,所以相當受到青少年歡迎。珍珠奶茶早期僅有一種稱呼,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如今在美國,波霸已經成為粉圓的代名詞。
據英國BBC報導,現在不僅在倫敦,包括布裡斯託、格拉斯哥、樸茨茅斯等英國其它城市都能找到出售珍珠奶茶的商店。而在美國,奶茶店也越來越多了,我們比較熟悉的奶茶飲品連鎖店也都開始涉足美國了,包括快樂檸檬,都可和貢茶等。這幾家連鎖都是先在華人密度比較高的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城市開店,然後再進入其他區域。在美國一些亞裔較多的大學校園裡,奶茶鋪的生意甚至好過星巴克。
縱覽這些在國外走紅的中國小吃,想必中國人心中湧動自豪感(胃裡也起了化學反應吧)。事實上,美食從來都不僅僅是食品,更是一個民族身份的標誌。
美國飲食文化學者安德魯·科伊在他的專著《來份雜碎:中餐在美國的文化史》中細數了中餐在美國的發展過程。自1784年美國的「中國皇后號」商船帶著貿易代表團到達中國廣州起,中國的飲食文化便進入了美國人的眼帘。中餐在美國經歷了從「舶來食品、窮人食品、快餐食品」到「本土食品、精細食品、文化食品」的過程;與此對應的是,華人群體在美國也同時經歷了從「外來人、開荒人、邊緣人」到「華裔美國人、文明人」的過程。
幾十年前,
中餐在外國人眼中可能是新奇的,
帶有濃厚的異域風情,
而如今,
外國人已經將吃中餐看做是一種「時髦」。
中國美食的躥紅已經成為
中國不斷躍升的世界影響力的有力證明。
你能想像有一天,
走在異國街頭,
隨處是老外一手拿著煎餅,
一手拿著珍珠奶茶的場景嗎?
這畫面太美!
資料來源 | 網絡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