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2020-12-26 吳阿靜1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

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

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這句「笑貧不笑娼」不是整句話的經典,最重要的其實是在後半句「救急不救窮」。

這句話雖然不那麼好聽,但是卻道盡了人間真實。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五字秘訣。

「笑貧不笑娼」,告訴我們儘管一些人表面光鮮亮麗,背後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但是一般人並不會在意他們的錢從何而來,只要有錢都會禮讓三分。

而那些人品很好,卻沒有什麼錢的人,在場生活中卻常常遭到苛待。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但也是非常不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這句話下面那句:「救急不救窮」也是頗有意思。相比之下根據深意。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在借錢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原則。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一些什麼急事,當身邊的朋友遇到困難的時候,錢一下子周轉不開的時候,我們適當的幫助是可以的。

就比如說是孩子上學,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為了能夠讓孩子上成學,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有為青年,為社會多做貢獻,所以有人為了孩子上學借錢,這個也可以借。

還有像是借錢治病,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在做善事,多行善事,自會有好報的。所以如果是救命錢,這還是要借的。

而所謂的「不救窮」,並不是說不對窮人伸出援助之手。

而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採取用正確的方式去幫助他們,一時短暫的幫助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擺脫貧困。

人窮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窮還志短。這種「我窮我有理」的人是萬萬幫不得的。

因此助人為樂是美德,但是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底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因此「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最值得我們細細去品的還是後半句。

老祖宗總結下來的這些俗語,雖然短短幾字但是將自己花了半輩子的教訓精簡的總結出來。而這些道理成型與人類社會,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都與人心緊緊相隨。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就像我們翻閱古書的時候會發現,借古諷今這四個字如此真實,古代人有的毛病現代人一點也不缺少。

因此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對於比本書的要求不僅是要有故事的趣味性,更要有啟發性。

我們已經逃離或者說是即將離開象牙塔,在面對深不見底的社會時,最重要的還是修煉自己,相比於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撞撞南牆」,倒不如先看看古人經歷世事之後的處世智慧。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屍。

這本由明代馮夢龍所著的《智囊全集》值得我們一看。篇幅短小精悍,日積月累,頗益人心智!

該書是一本歷史故事集,好多書認為它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其實裡邊很多是作者從古代史書裡選裁的史實故事,然後按照不同的智慧類型,分類記之。

如果您對這本書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僅需79塊錢就能入手兩本書,一頓火鍋的錢就能將古人智慧納入囊中:

相關焦點

  • 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讀後長見識了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其中有很多文學經典得以保留,其中一部分傳統文化就和俗語有關。俗語文化,其實從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種民間的語錄,這些語錄和歇後語有著關聯,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就是「笑貧不笑娼」。那麼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它的下半句更加精彩。首先我們來看俗語的上半句「笑貧不笑娼」。這裡面的關鍵還是取決於「笑」這個字,笑的含義在這裡不僅僅指的是嘲笑,其實更多的意思指的是看不起。
  • 俗語:「笑貧不笑娼」,它的下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5字秘訣
    古代留下來的俗語多得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笑貧不笑娼」,不過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下一句吧。  歷史上是沒有書籍記載這句話的,它是古代人對人生的一種經驗總結。
  • 俗語「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才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
    俗語「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才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文/坐看歷史事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很多,特別是一些有深意的詩詞歌賦,很耐人尋味。只是在生活中用到的不多,一般是作為一種文化來品鑑。而現實生活中,老百姓更喜歡那些通俗易懂的趣味性語言,例如經過人們歷史經驗總結的俗語,就非常的接地氣。現在的社會,好多的目光都是一直往錢看,我們聽過一句俗語「笑貧不笑娼」,雖然意思可能不太好,但它的下一句卻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我們一起來看看。俗語「笑貧不笑娼」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雖然說的是貧窮更可怕一點,甚至連娼妓都不如。
  • 老人言:「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忠告,早知早受益
    但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智囊全集》中,馮夢龍寫的一句流傳至今的話「「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此話聽著像一句玩笑話,琢磨一下就能看清內在對於金錢的諷刺和物慾橫流社會的不滿。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蘊含深意,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但是後一句才是經典,別再做老實人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俗語雖然聽著簡單,但是卻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不過我漸漸發現,很多俗語隨著流傳,很多人往往只記住了前半句,把後半句給漏了,而其實後半句同樣也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想必大家都聽過「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但是後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後半句有的人也知道,只不過沒和笑貧不笑娼連接起來,這句俗語是: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是老實人不被欺負的秘訣。
  • 古語有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更精闢,說透了人性
    和我們所知道的俗語一樣,其中也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在一些俗語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一些遠古人類的智慧或經驗,有些俗語也許只適用於日常生活,而有些俗語卻蘊涵著人生的道理。如古人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之作,說透人性。首先我們來看看「笑窮不笑娼」這句話,其中的笑不僅僅是嘲笑,這笑更多的是一種歧視。
  • 俗語:笑貧不笑娼,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的意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如果你沒有錢的話,你就會被別人笑話的。而如果你有了錢,哪怕你這個錢是通過做娼妓得來的,別人也不會笑你。在舊社會,窮人窮得沒有飯吃,為了活下去,不少人只能是拋棄做人的尊嚴。
  • 俗語:笑貧不笑娼,後半句發人深省,人生在世,這2種人儘量不幫
    老祖宗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留下了很多俗語供世人去學習體會。有些俗語比較直白易懂,而有些俗語則充滿了批判的意味。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上半句已經是經典了,但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俗語的上半句是:「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一開始讓人聽起來有點費解,為什麼我們可以嘲笑貧窮的人,卻不能嘲笑娼妓呢?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古代「妓」和「娼」意義大不同!「笑貧不笑娼」真正的含義你懂嗎
    古代「妓」和「娼」意義大不同!
  • 如何看待「笑貧不笑娼」?
    有戒友留言,怎麼看待現在社會,笑貧不笑娼的風氣? 這個要看古代和現代的區分。
  • 都知「笑貧不笑娼」,但下一句是什麼?這才是看透了人性的真理!
    都知「笑貧不笑娼」,但下一句是什麼?這才是看透了人性的真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笑貧不笑娼」,聽起來就是在諷刺人的,人們在物質的社會環境中,就只追求物慾橫流的物質社會,取笑貧賤 的人,卻不在乎人的錢都是怎麼賺的。
  • 古人云「笑貧不笑娼」,了解下半句,你才會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一句古語,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笑貧不笑娼」,眾所周知,在古代青樓女子也是一眾正當的職業,在很多人的理解是,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社會裡,很多人會看不起貧窮的人,但是對於青樓女子,卻是沒有過多的嘲諷,事實上,「笑貧不笑娼」這句古語中的「娼」並不是指的古代的青樓女子,而是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錢財的人。他們只會通過表面現象來區別自己該高看誰,或者巴結誰。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他們雖然沒有什麼著作和論文發表,但是他們可以在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從這個角度來講,俗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文化知識。前幾天回老家,聽到村裡老人談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從表面上理解,可能很多人有疑問,但是深入分析一下,你就會明白了。對於人們來說,知道上半句的可能多一些,下半句少有人知。
  • 古人云: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本應是至理名言,卻有人不認同
    不僅在漫長的時間裡,我們失去了與外界文化交流的機會,還在完全封閉的環境下,將這種封建皇朝的體制鐫刻在了中國人的身上,影響了很多人。哪怕後來的袁世凱,都還懷揣著皇帝夢,可見人們是多麼渴望權力帶來的名利。在這樣的渴望之中,近代歷史的社會可以說是十分混亂,富貴之家酒肉臭,貧賤夫妻百事哀。故古人云:「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
  • 經典俗語:「逢人且說三分話」,下半句是什麼?
    民間俗語,雖說聽起來有些許的粗糙,但是往往凝集了古人的大智慧,畢竟那是人類幾千年來各類人等的智慧匯集,並經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所以說有些民間俗語雖然聽起來有些粗糙,但是話糙理不糙,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借鑑,很多很多的民間俗語都是如此。今天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條民間俗語。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才是重點
    但是,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而且後半句才是重點!自古至今,夫妻可以說是彼此之間最親近的人,也是那個能夠一起終老一生的人。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人能夠成為夫妻,那是有著莫大的緣分的。而「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句俗語,也恰恰很簡單明了的道出了夫妻關係以及情感態度。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才是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像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書籍和充滿智慧的俗語等等,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以「朋友妻不可欺」來解讀,雖然很直白,但放在現在也是很有道理的。
  •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說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