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笑貧不笑娼」,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讀後長見識了

2020-12-07 國學大觀園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其中有很多文學經典得以保留,其中一部分傳統文化就和俗語有關。俗語文化,其實從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種民間的語錄,這些語錄和歇後語有著關聯,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

俗語的語言讀起來其實沒有詩詞歌賦那麼高雅,甚至還有一點簡陋粗糙的意味,但是俗語背後所隱藏的智慧,卻是深刻的,能夠引人深思,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國的俗語數以萬計,有很多俗語我們也是如數家珍,信口拈來。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老牛吃嫩草」,還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再比如形容一個人特別的倔,也會說他「不見棺材不掉淚」等等,這些都屬於俗語文化的範疇之內。

事實上,俗語有很多智慧,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的是觀察天文星象,以此來歸納出很多養生的知識。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就是「笑貧不笑娼」。那麼這句俗語到底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它的下半句更加精彩。

首先我們來看俗語的上半句「笑貧不笑娼」。這裡面的關鍵還是取決於「笑」這個字,笑的含義在這裡不僅僅指的是嘲笑,其實更多的意思指的是看不起。

眾所周知,古人把社會地位分為上九流和下九流,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其實下九流指的是:衙差、梆、時妖、打狗、腳夫、高臺、吹、馬戲、娼妓,其中排在最後一項的就是娼妓了。而娼妓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含義,這裡一定要區別對待。

妓這個詞一般都是那種風花雪月的場所裡,女子做一些彈琴聊天的工作。一般的名流雅士來這種場所,一般都是簡單的聊天,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其實要經常的前來,在裡面扔大把的銀子。而且如果本身沒有什麼文化,那麼就會被人恥笑。

而娼就不同了,多是為了錢財從事某種出賣靈魂的行為。所以妓要比娼高級的很多,所以這句俗語才說「笑貧不笑娼」。

但是「笑貧不笑娼」其實是揭露了人性的醜惡,普通人認為,一個人貧窮才是最讓人瞧不起的地方,而那些從事「娼」工作的人,雖然被人看不起,但是總比那些窮酸秀才強多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扭曲的,價值觀也是很讓人費解的,在人人崇拜金錢的時候,這種「笑貧不笑娼」的觀點反而大行其道,的確引人深思。

其實「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那就是「救急不救窮」。這句話太有智慧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人只有當十分著急的時候,才去借他錢,遠遠比窮的時候幫他收穫要大得多。

很多人貧窮,但還想過上好日子,和比別人攀比名牌,於是就向別人借錢,一旦我們為了滿足對方的虛榮心而借錢給他,就開啟了怨恨的大門。當有一天我們救濟了一個人,對方也會習慣了這種幫助,也不會再次心存感激。

其實幫一個人還是要在他十分危急的時候幫忙,對方也會因此感恩戴德。如果只是救窮,就會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淡,借別人的錢反而借出了怨恨和毛病,我們是何苦呢?

今日話題:你對「笑貧不笑娼」是如何理解的,歡迎在下方寫出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起交流和探討。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
    說起俗語我們往往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就像這句「笑貧不笑娼」想必很多人都聽說多,但是應該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下半句是什麼吧!這句話不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詩句,也不是那本經典著作的「名句」,而是民間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但是後一句才是經典,別再做老實人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俗語雖然聽著簡單,但是卻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不過我漸漸發現,很多俗語隨著流傳,很多人往往只記住了前半句,把後半句給漏了,而其實後半句同樣也是直擊人心的經典句子。想必大家都聽過「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但是後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後半句有的人也知道,只不過沒和笑貧不笑娼連接起來,這句俗語是: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是老實人不被欺負的秘訣。
  • 俗語「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才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
    俗語「笑貧不笑娼」的下一句才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文/坐看歷史事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很多,特別是一些有深意的詩詞歌賦,很耐人尋味。只是在生活中用到的不多,一般是作為一種文化來品鑑。而現實生活中,老百姓更喜歡那些通俗易懂的趣味性語言,例如經過人們歷史經驗總結的俗語,就非常的接地氣。現在的社會,好多的目光都是一直往錢看,我們聽過一句俗語「笑貧不笑娼」,雖然意思可能不太好,但它的下一句卻是經典!更是保護自己的至理名言。我們一起來看看。俗語「笑貧不笑娼」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雖然說的是貧窮更可怕一點,甚至連娼妓都不如。
  • 俗語:「笑貧不笑娼」,它的下句才是經典,揭示了人生的5字秘訣
    古代留下來的俗語多得不計其數,但是我們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就是「笑貧不笑娼」,不過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下一句吧。  歷史上是沒有書籍記載這句話的,它是古代人對人生的一種經驗總結。
  • 老人言:「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忠告,早知早受益
    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智囊全集》中,馮夢龍寫的一句流傳至今的話「「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此話聽著像一句玩笑話,琢磨一下就能看清內在對於金錢的諷刺和物慾橫流社會的不滿。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蘊含深意,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 俗語:笑貧不笑娼,後半句發人深省,人生在世,這2種人儘量不幫
    老祖宗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留下了很多俗語供世人去學習體會。有些俗語比較直白易懂,而有些俗語則充滿了批判的意味。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上半句已經是經典了,但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俗語的上半句是:「笑貧不笑娼」這句話一開始讓人聽起來有點費解,為什麼我們可以嘲笑貧窮的人,卻不能嘲笑娼妓呢?
  • 古語有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更精闢,說透了人性
    和我們所知道的俗語一樣,其中也蘊含著祖先的智慧。在一些俗語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一些遠古人類的智慧或經驗,有些俗語也許只適用於日常生活,而有些俗語卻蘊涵著人生的道理。如古人云:「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才是經典之作,說透人性。首先我們來看看「笑窮不笑娼」這句話,其中的笑不僅僅是嘲笑,這笑更多的是一種歧視。
  • 俗語:笑貧不笑娼,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
    「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的意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如果你沒有錢的話,你就會被別人笑話的。而如果你有了錢,哪怕你這個錢是通過做娼妓得來的,別人也不會笑你。在舊社會,窮人窮得沒有飯吃,為了活下去,不少人只能是拋棄做人的尊嚴。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如何看待「笑貧不笑娼」?
    有戒友留言,怎麼看待現在社會,笑貧不笑娼的風氣? 這個要看古代和現代的區分。
  • 古代「妓」和「娼」意義大不同!「笑貧不笑娼」真正的含義你懂嗎
    古代「妓」和「娼」意義大不同!
  • 都知「笑貧不笑娼」,但下一句是什麼?這才是看透了人性的真理!
    都知「笑貧不笑娼」,但下一句是什麼?這才是看透了人性的真理!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笑貧不笑娼」,聽起來就是在諷刺人的,人們在物質的社會環境中,就只追求物慾橫流的物質社會,取笑貧賤 的人,卻不在乎人的錢都是怎麼賺的。
  • 古人云「笑貧不笑娼」,了解下半句,你才會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一句古語,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笑貧不笑娼」,眾所周知,在古代青樓女子也是一眾正當的職業,在很多人的理解是,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社會裡,很多人會看不起貧窮的人,但是對於青樓女子,卻是沒有過多的嘲諷,事實上,「笑貧不笑娼」這句古語中的「娼」並不是指的古代的青樓女子,而是那些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錢財的人。他們只會通過表面現象來區別自己該高看誰,或者巴結誰。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其實還有後半句,後半句才是重點
    但是,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而且後半句才是重點!自古至今,夫妻可以說是彼此之間最親近的人,也是那個能夠一起終老一生的人。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人能夠成為夫妻,那是有著莫大的緣分的。而「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句俗語,也恰恰很簡單明了的道出了夫妻關係以及情感態度。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他們雖然沒有什麼著作和論文發表,但是他們可以在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從這個角度來講,俗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文化知識。前幾天回老家,聽到村裡老人談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從表面上理解,可能很多人有疑問,但是深入分析一下,你就會明白了。對於人們來說,知道上半句的可能多一些,下半句少有人知。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術
    所以,很多人慣用「面相」來觀人,在這個過程中,便有這麼一個說法,在老一輩人當中,經常可以聽到——「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俗語,不過,在這後邊兒,還有一句更是經典,不過,這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了。「兩腮無肉不可交」這一句俗語的意思便是指,如若一個人的臉上,並沒有什麼肉(不是指單純地瘦),那麼,和這一個人還是不要有過多的交往。
  • 古人云: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本應是至理名言,卻有人不認同
    故古人云:「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這句話也是對於一些事實現象的反饋,本應是至理名言,但是卻有一些人卻不認同這個道理,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笑貧不笑娼」表面上看好像就是說相對於賣笑女子,人們更願意去嘲笑貧窮的人。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俗語「人無笑臉莫開店」,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讀懂了會化解尷尬
    俗語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處世經驗之談,讀懂俗語可以讓我們人生之路走得更加順利,從而規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陷阱和風險。有這樣一則俗語「人無笑臉莫開店」,說的是和做生意有關,其實這句俗語還有後半句,才是整句俗語的關鍵所在,短短7個字卻暗含了很多處世的哲學,堪稱是精華所在,讀懂了會化解很多尷尬。
  • 俗語「三思而後行」,其實後半句才是重點,世人誤解千年
    其實作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來說,我們對於自己國家的文明,感覺得可能不是很深刻,因為文化這種東西的影響,它是潛移默化的。我們在不經意間就受到了它的影響,但是我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尤其是俗語文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聽過長輩們這麼教誨自己:「老話說……」這裡的老話其實就是俗語,也就是過去的先人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加以提煉,總結出來的生活智慧,像我從小聽得比較多的一句老話就是「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