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老物件】鞋拔子

2021-02-07 撫順晚報

鞋拔子,又稱鞋拔、鞋溜子。是民間穿鞋時所用的一種輔助工具。鞋拔子形似「牛舌」,為上窄下寬的光滑板狀物,下端弧形,上端為手把,柄長短不一,柄的頂端有眼可穿繩懸掛,下部仿腳跟形,向內稍凹有弧度。有的鞋拔子頂端處雕刻成鹿首、佛首或孔雀形狀,寓意吉祥如意。鞋拔子表面光滑,一般是按著人的腳後跟的形狀而設計製造的,藉助它來穿鞋,避免了雙手直接接觸鞋子,既方便又衛生。使用時,腳掌前部伸入鞋內,將鞋拔子插入鞋後跟和腳後跟之間,把腳順勢一蹬,就可以輕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然後把鞋拔子抽出即可。現在人們很少使用「鞋拔子」了,它成了民俗收藏品。

鞋拔子伴隨著鞋業的發展而出現,屬於「鞋文化」範疇。鞋拔子的材質有多種,形態各異。我曾參觀過一個「鞋拔子」展覽,較貴重的有象牙的、玉的、瑪瑙的、金的、銀的、紅木的、檀木的、牛角的、獸骨的……常見的有銅質、鐵質、鋁質及合金質等普通金屬的,還有普通木製的、塑料的。貴重材料的鞋拔子是奢侈品,自然少見。民間老百姓使用的大多由黃銅製作,長約12-16釐米,寬約4釐米,也有微型的,長僅5釐米,可出門攜帶,超長加杆的則有1米左右,可免除彎腰之累。鞋拔子除常見的直板型外,還有摺疊式,方便存放或攜帶。此外,尚有芭蕉葉形、如意形、葫蘆形、魚形等異型品種。

過去農村人們大都穿自家做的布鞋,新鞋鞋幫又緊又硬,穿時多需要鞋拔子來幫忙。鞋拔子作為提鞋物件,因其發音的緣故,可以理解為「拔除邪惡」。「驅邪、鎮邪」心理,是造就鞋拔子成為民俗吉物和民俗藝術品的最主要動因,所以從前各式各樣的鞋拔子才能夠那樣精美、高雅,妙趣橫生。

在農村還有一種幫著穿鞋的「鞋拽把兒」,是與鞋連為一體的,縫製在鞋後幫上用以提鞋入腳用的小帶兒,俗稱「小耳朵」,它便利隨時提鞋,同時也是鞋子本身的一種裝飾。說起來,這「鞋拽把兒」恰可謂「鞋拔子」的雛形。

筆者童年使用的這個鞋拔子長14釐米,上寬2釐米,下寬4釐米(見圖)。只是多年來它被束之高閣,歲月蒙塵,斑斑駁駁的鏽跡掩飾了曾經的光滑潤澤。鞋拔子,一個普通的提鞋物件,本是民間的實用小工具,經過工匠們的精心打造,又承載了百姓們寄託的「和諧」「邪拔」等多重寓意,於是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工藝品,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別具一番鑑賞和收藏價值。伴隨我長大的鞋拔子,不僅讓我領略了舊時的民風民俗,更使我體會了收藏的樂趣。(白國斌)

相關焦點

  • 圖說老物件:鞋拔子
    鞋拔子,又稱鞋拔、鞋溜子。是民間穿鞋時所用的一種輔助工具。鞋拔子形似「牛舌」,為上窄下寬的光滑板狀物,下端弧形,上端為手把,柄長短不一,柄的頂端有眼可穿繩懸掛,下部仿腳跟形,向內稍凹有弧度。
  • 閒話鞋拔子
    意思是說做的鞋子要鬆緊適度才便於行走,但再好的鞋子,不把鞋後跟提起,腳跟會留在鞋子的外面的。沒有人會因為穿鞋把腳跟削掉。鞋拔子僅憑一角扶搖之力,就可讓雙腳順力穿入鞋中,他日青雲得志之時,且莫忘記當初鞋拔子的提攜之意。其實,這首詩內涵很深,鞋子好穿,但並不意味著很順利地就能穿進去,好比官場,看似職位輕鬆可入,但恰恰此時逢遇人生難以逾越的「瓶頸」,幾番求索毫無進展。
  • 媽勒個「鞋拔子」,原來你是這樣嬸兒滴…
    鞋子要鬆緊適度才便於行走,但再好的鞋子,不把鞋後跟提起,腳跟會留在鞋子的外面,沒有人會因為穿鞋把腳跟削掉。據說,古時無論男女只要裹了腳,穿鞋就變得不容易,於是人們就發明了鞋拔子。也就是說,這種與鞋的本體連為一體、顯然是用來「提鞋的物件」,在現存漢語歷史文獻中,直到明代才見到文字表述,那就是「鞋拽靶兒」,今所見之不與鞋的本體連為一體、專門用來「提鞋的物件」——「鞋拔子」,顯然是從「鞋拽靶兒」演化而來。其間質的變化的關鍵環節,則在於是否與鞋的本體連為一體。
  • 鞋拔子
    (銅鞋拔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家裡有個老物件——黃銅做的鞋拔子。
  • 鞋拔子收藏者二三事
    揭開神秘面紗,了解舊時民俗痕跡鞋拔,又稱「鞋拔子」、「鞋溜子」等,是民間穿鞋時所用的一種輔助用具。為了避免睹物思人,朱剛逐漸轉移收藏方向,他在收藏網站瀏覽收藏品種時,發現鞋拔隨著時代變遷仍有韻味和收藏價值,遂萌發收藏鞋拔子的念頭。據他介紹,古代民間都穿布鞋、繡花鞋,差不多家家戶戶都要用到鞋拔。同時,鞋拔還是姑娘出嫁不可缺少的陪嫁品。
  • 鞋拔子,你見過嗎?這位東臺藏友收藏了700多件
    你知道什麼是「鞋拔子」麼?想必年輕一代的人,大多都會搖搖頭,年長者則應該會有印象。所謂鞋拔子就是幫助穿鞋子的一種用具,把它放入鞋後跟,輕輕踩一下,就可以輕易快速地穿好鞋子。如今,舊時的鞋拔子早已不多見,成了頗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近日,在安豐鎮居民徐健家中,記者就見到了數件舊時的鞋拔子。「瞧,這些黃銅做的小物件兒就是過去的鞋拔子了,上面窄,是手把,頂端有眼可穿繩懸掛,下部為仿鞋跟形,向內稍凹有弧度。」在徐健家,他指著展示櫃裡一排長約15釐米的鞋拔子向記者介紹道。
  • 新東方:「鞋拔子」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新東方:「鞋拔子」用英語怎麼說? 2015-11-05 16:28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謝昕呈   鞋拔子是中國特有的產物嗎?西方國家有鞋拔子嗎?如果有,用英語怎麼說?鞋拔子臉又是什麼樣子的?鞋拔子臉是美還是醜?今天我們來看個究竟。   其實西方國家還真有鞋拔子!
  • 鞋拔子臉或許是他刻意為之!
    對於朱元璋的長相,傳世的有兩個版本,一個圓臉俊俏,一個卻是鞋拔子臉,在他流傳下來的13副畫像中,鞋拔子臉有11副之多,看起來似乎確實鞋拔子無疑了,但如果仔細想想,似乎不太準確,其實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主要跟古人的傳統思想有關。
  • 朱元璋真的是鞋拔子臉嗎 還是說另有隱情
    我們今天看到的朱元璋畫像有兩種,一種是圓臉,雖然並不是很好看,但是好歹是正常人模樣,另外一種是長臉,就是教科書上的那張鞋拔子臉,其實圓臉畫像才是官方的,有個故事記載:明朝有一個官員在武英殿值班,看到了朱元璋畫像,深深感慨: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相大不類。這裡說的奇異之相就是流傳的鞋拔子臉。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朱元璋的模樣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官方和民間的差異。
  • 【春節宅家】舊物回憶第三波兒 | 更久遠的年代,每個老物件兒都有故事
    哦,這裡還有奶奶另外一副眼鏡,似乎比剛才那副新一些,可摺疊款的。用的時間久了,塑料會開裂,裡面的紙張也會開線。這個小本子裡記著爸媽結婚時的各項收支、還有他倆旅行結婚的各項開銷。出生在80年代,那會兒留下的東西也能勉強算是老物件了吧……☺我的獎狀怎麼覺得我小時候的獎狀還沒我爸的好看呢……現在看來,當時老師自己印的獎狀多半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至於究竟有沒有進步和優秀,那都不重要。
  • 一件古代鞋拔子中蘊含的科舉文化
    上個月偶得一件鋁製鞋拔子,雖不珍貴,其中蘊含的傳統吉祥價值觀仍可圈可點。這件鞋拔子質地為鋁質,下端弧狀,上端外收為柄,中孔用以穿繩懸掛。
  • 母親的老物件
    過年幫母親整理衣櫥,意外地發現兩個已經有點發黴的老物件。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會不會知道這玩意兒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水洗過的繡片有點變形,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觀,我從這繡片上,仿佛看到年輕時候的母親安靜地坐在那裡,專注於她的每一件作品。那個時代那個場景充滿畫面感,像是一場老電影在我頭腦中過來過去。
  • 老物件為您講述光陰的故事
    徐世昌用過的鎮尺、老式相機、糧票、小人書、篩面的籮、老羊骨……12月19日,居民們紛紛拿出自家老物件,來到六條社區「祖孫同趣 看老物件 共話傳承」活動,一起回憶舊時光。現場百餘件展品追憶老時光活動由六條社區思誠永繼胡同文化文保隊主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國忠出席活動,與7個社區百餘位居民一起觀賞老物件,體驗兒時遊戲。當天,共有50多位居民的近百個老物件在東四街道市民小劇場展出。糖罐、雙卡錄音機、迷你鋼琴、火柴、火鉗等老物件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不方便展出的展品如明代的衣櫃、老相機等,工作人員就列印成照片供大家欣賞。
  • 朱元璋真的長了一張鞋拔子臉嗎?真實面貌是這樣?
    那麼,朱元璋真的長了一張鞋拔子臉嗎,有何依據?其實,關於朱元璋的畫像,共有兩個版本,一個如我們所說,滿臉麻子、一張鞋拔子臉貫穿一生;另外一個,不僅不醜,還呈現出天庭飽滿、器宇軒昂的樣子。實際上,故宮中收藏的明朝官方畫像,就是這般。所以,第二個才比較符合事實!何況,朱元璋子孫後代也不少,個個都是天庭飽滿,一臉福相,頂多就是個國字臉而已,沒有出現過鞋拔子臉的情況。
  • 合川手藝人:讓殘缺老物件「妙手回春」 傳遞鄉愁
    9月5日,筆者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文峰古街一個名叫「德藝坊」的老物件展示廳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對一堆老物件進行修復。這堆老物件,是一些看上去有一定年代的「八仙」木雕,曹國舅、何仙姑、鐵拐李、呂洞賓等「八仙」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 佟麗婭點評鞋拔子臉素人長的像易烊千璽,是被迫要求還是低下審美?
    佟麗婭點評鞋拔子臉素人長的像易烊千璽,是被迫要求還是低下審美? 番茄臺的一檔綜藝《舞者》開播,因是素人嘉賓選拔優秀舞者的比賽,所以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不過擔任此次節目的嘉賓卻都是大牌明星。金星,佟麗婭,任嘉倫,朱正廷四位舞蹈領隊,選擇心儀的舞者加入自己的隊伍,類似也是選秀節目。
  • 我推薦 老物件,穿越時空而來
    對於任何一件老物件而言,無論幾經易手,任何一位曾擁有它的人,於它而言,都是一名過客。站在人的角度,是我們擁有了它;站在物的角度,則是它見證了我們。這真是一枚讓人愛不釋手的老物件。弟弟從小錦囊裡拿出它的那一刻,便讓我欣喜,竟似久違。 自從擁有了它,我時常拿在手裡細細觀賞,想像著它的故事——它一定是枚手工打造的物件,大約200年前,出自一位老匠人之手,在他的家庭作坊裡,在一個擺滿各種工具的操作臺上,老匠人戴著花鏡,一點點打磨,一點點鏨刻,一點點鑲嵌,讓它有了花紋,有了光芒,有了生命。
  •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
    即將消失的41個老物件,見過8樣說明你已經老了!曾經家裡被淘汰的老物件都不捨得扔總覺著還有感情不過如今還有幾個人能記得這些?1、壓水井老家的壓水井壓出來的水涼爽甘甜小時候渴了都爭著喝呢…...
  • 博山人的老物件一一立櫃帶皮箱
    筆者七十年代結婚時親手為女方做了一套,當時女方家中有木料,本人又會木工,待做好以後自已畫上花,再用大漆漆好,經過幾天的忙活,一套嶄薪漂亮的立櫃帶皮箱便做好了。這在當時是很有面子的。            時代不同了,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變化,一些民間老物件越來越少,有人珍惜,有人丟棄。老物件是歷史,老物件是記憶,老物件是過去生活的寫照,老物件是愛情的追憶,老物件記錄著人生的酸,甜,苦,辣,老物件見證了社會的變遷。        忘不了四十年前的婚禮,忘不了陪我度過四十年風雨人生的立櫃帶皮箱。
  • 從老式收音機到全國糧票……中學生「小手牽大手」尋找老物件講述...
    21日上海市教委等舉行的2019上海市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月系列活動展示上,老物件吸引不少參觀者駐足。這些老物件就像會講故事的老人,在高速運轉的信息化時代,老物件歷經風霜,歷久彌新,帶來諸多啟示。  老物件中,其實蘊含更多的是感情以及長輩對子女的愛。育才初級中學劉欣宇講述了外婆家院子裡的小板凳故事。據說,小板凳是曾祖輩那一代開始,代代相傳到現在。小板凳的外表嚴嚴實實地包著各種花色的舊布片,布片裡依稀能看到微微泛黑的木頭中的零星幾點木斑,凳子腿的下表面被磨得都能反光。「媽媽說,這個小板凳是她上學時坐的,外婆說小時候媽媽搬這個板凳時把門牙磕掉了,說話都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