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薦 老物件,穿越時空而來

2022-01-15 中國婦女報


對於任何一件老物件而言,無論幾經易手,任何一位曾擁有它的人,於它而言,都是一名過客。站在人的角度,是我們擁有了它;站在物的角度,則是它見證了我們。 這是一枚古色古香的胸針——橢圓形的底盤上,嵌著玫瑰花朵,花瓣用極薄的金片錯落鑲成,枝葉上鏨刻著極細密的脈絡,花心和葉子綴著3顆米粒大小的歐泊。小古董店的主人告訴弟弟:「這是一枚維多利亞時代的胸針,距今大約200年。」 這枚胸針小巧、精緻、古樸。由於歲月久遠,上面已有了很厚的包漿,金子也收起本應有的燦爛,呈現著一種深沉的黃色,光芒內斂,古樸雅致。倒是3顆小歐泊,雖極小,但仍可見太陽光反射出的七色光彩。據說,歐泊主要產於澳洲,作為世界七大寶石之一,以輝映太陽光聞名,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太陽的光芒」。 這真是一枚讓人愛不釋手的老物件。弟弟從小錦囊裡拿出它的那一刻,便讓我欣喜,竟似久違。 自從擁有了它,我時常拿在手裡細細觀賞,想像著它的故事——它一定是枚手工打造的物件,大約200年前,出自一位老匠人之手,在他的家庭作坊裡,在一個擺滿各種工具的操作臺上,老匠人戴著花鏡,一點點打磨,一點點鏨刻,一點點鑲嵌,讓它有了花紋,有了光芒,有了生命。 我猜想,一定是位白人女子得到了它——她應該不太年輕,因為太年輕的女孩託不住它的端莊和凝重;但隨即又否定了這樣的想法,因為它的精緻和可愛,正好可以襯起少女的輕盈與姣好……不管她是誰,它一定是別在一件藍色的呢子外套上,像夜幕剛剛降臨時,綴在藍色夜空上的一顆星,藍色與黃色呼應著她的金髮碧眼,靜靜的,不張揚,伴著她走過拐角的街燈,走過街旁一個個小店鋪…… 沒有人能活200年,但一枚胸針卻可以存世200年。對於任何一件老物件而言,無論幾經易手,任何一位曾擁有它的人,於它而言,都是一名過客。站在人的角度,是我們擁有了它;站在物的角度,則是它見證了我們。 我還有一塊紅瑪瑙,是婆婆的婆婆年輕時綴在帽子上的帽花,古時也叫「帽正」。那是一朵蓮花,經歷了歲月,寶光內斂,溫潤細膩,婆婆既然給了我,我自然愛惜有加。再加上婆婆的婆婆一生吃齋禮佛,供奉觀音菩薩,蓮花自然便有了不同尋常的寓意。老人家90歲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她生前的愛物到了我手裡,自然是我的福報。 我把它鑲成吊墜戴在胸前,可慢慢的我發現,蓮花上的花紋沒有了,為此,我還專門去珠寶店諮詢,女店員說:「是玉石的根長了,你和這塊玉有緣。」 我理解她的善意,但是,她的話我只信一半:玉石沒有生命,怎麼會長?定是戴久後磨平了;但我與這玉石的緣分卻是有的,婆婆有4個兒媳婦,為什麼偏偏給了我?這大概就是緣分。只是我沒有老婆婆的造化,不能讓蓮花在我這裡汨汨生香,反而磨損了。 我結婚前,老婆婆就去世了,我從未見過她,只是我家的書櫃裡擺著她的一張老照片。她生前恐怕也不會想到,她戴過的紅瑪瑙幾十年後,會到了上千裡外一個從未謀面的晚輩手裡,並被她珍愛著。 古人說:玉有五德,君子比德如玉。「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仁義智勇潔,用其衡量自身的修養,方是佩玉之道。而所謂「玉養人」一說,也絕非簡單地通過手腕、耳垂上穴位的刺激,以達到「養身」的目的,而是追求仁愛之心、表裡如一、分享美好、不躁不驕、潔身自好的「心性滋養」。若玉石真有根,此「根」也是老輩人借玉石之體,把玉之美德和見賢思齊的美好希冀寄望於後人,薪火相傳。 老物件,不僅傳承著文化,也傳遞著美好祝福與血脈親情。 我至今還記得,20年前的一個晚上,姥姥把我叫到屋裡,從她的小柜子裡拿出一個灰色人造革小提包,慢慢從裡面掏出一個布包,一層層打開,露出一對鏨著牡丹花的銀手鐲。手鐲的樣式很傳統,背面還刻著銀鋪的堂號「義和」。花朵和葉脈上細細的網紋如蜻蜓的複眼,不可思議的精細、繁複,都是手工一點點刻的,疏密有致,一絲不亂。實在要讚嘆老手藝的精絕,如此高超的工藝,現在的銀鐲上已見不到了,我想,不是技術達不到,是那份專注的匠心沒有了,技藝也便無從談起。 銀鐲沉甸甸的,很厚實。凹進去的花紋已氧化,有些發烏。鐲面很光亮,看來姥姥經常擦摸它。這是姥爺送給姥姥的,幾十年帶在身邊,亦如姥爺姥姥幾十年生死相隨。姥爺從教書先生到地下黨,從敵後武工隊到新中國成立後調到北京工作,姥姥經歷的擔心、驚嚇、失子、團圓,這對銀鐲見證了所有故事,也陪伴了她一生。在她晚年的時候,她把心愛的手鐲給了她同樣心愛的外孫女,是結束一段愛的故事,也是愛的繼續傳承。 我的小表弟——舅舅的兒子、姥姥唯一的孫子,下個月就要當爸爸了。舅舅自然希望抱孫子,但我卻從內心期冀表弟生個女兒,不為別的,我只想,一對銀鐲我留一隻,另一隻給我的小侄女,那是太奶奶留給她的念想。 所有看似平常的老物件,都有技藝,有記憶;有故事,有傳承。多少老物件,穿越時空而來,讓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700件老物件「穿越」70年,藏著三代人的品質生活
    紅旗牌轎車、上海牌手錶 蝴蝶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 海鷗牌照相機 …… 記者一走進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 就仿佛「穿越
  • 據說,這些人都是穿越時空而來的,其中一個現在還很年輕
    可是,有一個的的確確從前生「穿越」「輪迴」的人就生活在現在,他的名字叫唐江山。唐江山是海南省東方市感城鎮人。據唐江山父母及村裡老人說:唐江山3歲時(1979年)的某一天突然對父母說:「我不是你們的孩子,我前世叫陳明道,我的前世父親叫三爹。我的家在儋州,靠近海邊(在海南島北部,離東方市160多公裡)。」
  • 如何辨別老物件兒
    在很多玩家看來,對於珠子和物件兒的老與新,無法很好的辨識,也沒有一個詳細的解說邏輯。今天,就與大家分享自把玩過程中的一些辨別老物件兒的一些重要的點。從這些基本點著手,新手也不會那麼輕易的打眼或吃藥。那什麼是包漿呢?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
  • 這不是二手貨,是老物件,古著店在西安悄然出現
    (原標題)老物件呈現特有年代感 古著店在西安悄然出現儘管認為自己的店已經小有特色,但孟槐還是最害怕別人問他,古著是什麼?其實古著一詞是「舶來品」,在孟槐看來,這些古著是「真正有年代而現在已經不生產,有特色有價值」的特定物品。
  • 重慶再添年代文化展覽館 上千老物件喚醒「舊時光」
    農耕文化展區老上海展區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鐮刀、石磨、木質播種機、織布機,帶你追溯農耕文化起源;文房四寶、懷舊家具,讓你瞬間沉浸在潔淨幽雅的明清書房;留聲機、收音機、馬頭鍾,又讓你「穿越」到老上海時代……3月30日,記者從涪陵美心紅酒小鎮了解到,該景區的年代文化展覽館已經建設完成,裡面匯聚的上千老物件將揭開珍藏在記憶裡的「舊時光」。
  • 老物件為您講述光陰的故事
    現場百餘件展品追憶老時光活動由六條社區思誠永繼胡同文化文保隊主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國忠出席活動,與7個社區百餘位居民一起觀賞老物件,體驗兒時遊戲。當天,共有50多位居民的近百個老物件在東四街道市民小劇場展出。糖罐、雙卡錄音機、迷你鋼琴、火柴、火鉗等老物件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不方便展出的展品如明代的衣櫃、老相機等,工作人員就列印成照片供大家欣賞。
  • 母親的老物件
    過年幫母親整理衣櫥,意外地發現兩個已經有點發黴的老物件。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會不會知道這玩意兒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水洗過的繡片有點變形,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觀,我從這繡片上,仿佛看到年輕時候的母親安靜地坐在那裡,專注於她的每一件作品。那個時代那個場景充滿畫面感,像是一場老電影在我頭腦中過來過去。
  • 古言文推薦:《我全家都是穿來的》全家穿越,逃難路上的另類故事
    大家好~我是小豬豬,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另類爆笑穿越題材古言小說,《我全家都是穿來的》以全新的視角,跳出原有套路,不一樣的新奇體驗,帶你走進古代生活。書名:《我全家都是穿來的》【故事梗概】宋茯苓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穿越到古代的小康之家,雖然沒有原主的記憶,所幸的是,父母也跟著一起穿越了,外祖對這一家子也很好,送了鋪子,給了銀錢,日子過得也算不算。
  • 荊江牌熱水瓶、鴛鴦牌床單……這些老物件您有嗎?
    沙市洋碼頭文創園「沙市老物件」捐贈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界非常關注。6月30日上午,沙市區勝利街道老物件集中捐贈儀式暨老物件徵集工作推進會舉行,社區居民踴躍響應,積極捐獻自己收藏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不論大小,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片情懷、一段生活,它記錄了生活的點滴,時代的印記、歷史的滄桑。
  • 合川手藝人:讓殘缺老物件「妙手回春」 傳遞鄉愁
    9月5日,筆者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文峰古街一個名叫「德藝坊」的老物件展示廳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對一堆老物件進行修復。這堆老物件,是一些看上去有一定年代的「八仙」木雕,曹國舅、何仙姑、鐵拐李、呂洞賓等「八仙」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 我得翻翻我家有沒有老物件
    若是這樣,他們也太可惡了,他們比那些走街串巷去收購老物件的生意人可惡一萬倍,畢竟如果將老物件賣給收老物件的人還能收穫不菲的人民幣,但是他們卻讓老人家無償交給國家,居心妥測啊。 他們既然是鑑寶專家,想必自己家的寶物也有很多,他們為什麼不先將自己家的寶物交給國家呢?
  • 老飯盒盛飯,老物件擺滿,這家快餐帶你魂穿70年代!
    聽說莊裡藏著一家神奇的快餐小店飯都是用老飯盒裝,進門還會穿越70年代大熊的好奇心怎麼能放過他老飯盒就平平無奇低調的藏在一群底商裡,門口略顯復古的裝修可以看出它帶著幾分神秘感。進到裡面,你好像直接魂穿到70年代。厚厚的報紙糊牆,粗曠中帶著點特別的感覺。
  • 這些老物件裡藏著一段段崢嶸歲月……
    近日,在江蘇路街道社區文化中心舉辦的軍旅老物件展中,眾多社區人士捐出了封存幾十年的老物件,講述了許多背後的故事。
  • 推薦大神鳳輕一本完結老書《鳳策長安》,女主穿越特工
    今天先來為大家推薦一本大神老書,書荒必備哦!如果喜歡,請大家點讚留言關注一下,感謝!作者:鳳輕(大神)作品:《鳳策長安》字數:275萬字(完本)作品簡介:別人穿越是宅鬥宮鬥打臉虐渣,贏娶皇子王爺走上人生巔峰。楚凌穿越是逃命、逃命、還是逃命!一朝穿越,楚凌看到了一個滿目瘡痍的世間。皇室女眷屈身為奴,黎民百姓命如草芥。
  • 博山人的老物件一一立櫃帶皮箱
    時代不同了,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變化,一些民間老物件越來越少,有人珍惜,有人丟棄。老物件是歷史,老物件是記憶,老物件是過去生活的寫照,老物件是愛情的追憶,老物件記錄著人生的酸,甜,苦,辣,老物件見證了社會的變遷。        忘不了四十年前的婚禮,忘不了陪我度過四十年風雨人生的立櫃帶皮箱。
  • 【課程基地】新區幼教集團課程案例:趣尋老物件---我是小小傳承人
    這是一個老物件,是以前的人用的,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老物件,大家可以一起回家找一找。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初步了解這些老物件,拍攝了介紹視頻,並且把這些老物件帶到了幼兒園分享。孩子們還把他們布置在了主題牆上,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接觸,摸一摸,看一看。於是,孩子們決定投票選定自己最感興趣的老物件,並進行探究。
  • 逛完這家古著店,更喜歡老物件了
    ,直接在他微信裡買好物件:美國大叔和我聊vintage 他說:每件古董都是一種緣分我和古著的故事也不止於此,因為愛好古著也認識了許多愛好古著的店主和朋友們,也是因為喜歡分享最近又在微博上認識了一個經營古著店的老闆,店主主動加了我,邀請我去體驗一下他們的古著店。
  • 漯河農村即將消失的老物件,滿滿的懷舊感!
    雖如此,我們不能阻擋時間帶來的所有,也只有跟隨著時光的日新月異走向未來,然而,人都說,年齡越大越容易懷舊,現在看看也確實是的,在看看過去曾使用過得老物件,滿滿的故事和內心悸動。1、木犁90年代左右的人應該還見過,2000年後聽的都沒聽過,更別說見過。
  • 佛山77歲眼鏡修補匠人:修補老物件,重拾舊記憶
    有人說,老一輩物件壞了總想著修一修繼續用,年輕人卻認為東西壞了就該換。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時代,「換新」代替「修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曾經街頭隨處可見的修補店,也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
  • 綠釉白砂老罐,無意撿到老物件,不知是否撿了露
    人們常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說來真巧,在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居然發現了一具質地尚好的老陶器,真是天上掉下個餡餅砸在了我的身上啊,興奮之餘,對此物件真偽卻拿不準,所以行文請懂行的師傅掌掌眼,如果是一件開門的物件我就留下來,如果是個贗品我就扔了,好了,上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