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老物件

2021-02-16 散碎的日子

大年初二了,這幾天忙過年,沒時間來這裡,給朋友們拜個年吧:新的一年,一切如願,健康喜樂,好運常在!

過年幫母親整理衣櫥,意外地發現兩個已經有點發黴的老物件。不知道屏幕前的您會不會知道這玩意兒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

水洗過的繡片有點變形,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美觀,我從這繡片上,仿佛看到年輕時候的母親安靜地坐在那裡,專注於她的每一件作品。那個時代那個場景充滿畫面感,像是一場老電影在我頭腦中過來過去。

在我小的時候,曾經在母親的衣箱裡看到過它們。

記憶中,這些色彩斑斕的縫繡布片形狀各異,繡在綢或緞上,用四條平行的銀線鑲邊,背面帶著襯,託在手裡很有質感。繡片的面底子除了粉色的,還有米色、黃色、嫩綠色、紅色,配上花草魚蟲蝶等不同的圖案,十分鮮豔。

在人們的穿著除了藏藍就是墨綠的那個年代,這抹七彩,著實亮瞎了我們的眼。

繡片其實並不是獨立的,而是三個或五個成一整串,中間用彩珠連接起來。我還記得那種珠子是玻璃的,曾被我因好奇弄碎一個,母親生怕扎了我的手,急忙收了起來。珠子有金色和銀色兩種,形狀有球形和寶瓶形,球形的有如綠豆大小,寶瓶形的則同松子仁一般。

我仔細問了母親。

她溫和地講給我聽:這是門帘飄帶,是舊時候掛在門帘上的一種裝飾。

在她老家那邊,過去的門帘,通常主體為紅色,在靠近門楣的地方有一條幾釐米寬的黑色上邊,門帘飄帶就縫在那黑邊上面,一個門帘上一般縫兩條或者四條。門關著的時候它們垂下來,人走動的時候,掀動門帘,飄帶便飄來飄去,很有動感,很是漂亮。除了用作裝飾,門帘飄帶也彰顯出這家女主人的巧手和能幹。

在母親還很小的時候,應該是民國時期,姥姥教大姨做女紅,很多時候就教這種時興的家飾。母親雖然年齡小,但經常在旁邊看著,慢慢的看了個眼飽,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

門帘飄帶每一個繡片都不大,大約巴掌大小,但做起來還是有些技術含量的。

首先你得會剪花樣,一張紙一剪子下來剪出整個花樣,應該也算是剪紙的一種。剪蟲像蟲,剪蝶像蝶,剪圖案要有變化,不能千篇一律。

母親不僅會剪花樣,還會縫繡。

那時候母親買不起繡花撐子。她用碎布抹袼褙,抹得平整而沒有褶痕,袼褙面上用顏色鮮豔的綢緞、麻線等布料,剪好的花樣當作圖案就貼在面上,然後比著圖案開始縫繡,紙樣直接縫進花裡。

如果仔細看,針腳的細密和勻稱能顯出母親做手工的功底來。

繡工完成後,繡片根據個人喜好和審美裁成各種形狀,有菱形、六邊形、圓形、葫蘆形、對稱的雲子卷形等。

背面的襯布一般不捨得用新布,可以選女孩子穿舊的花衣服邊上相對結實的邊角剪下來。襯布縫好後,再用金線、銀線鑲上邊,一個繡片就做好了。

把三個或者五個繡片用彩珠串起來,下面再用絲線做穗,就完成一條門帘飄帶。

母親輕描淡寫地說,這門帘飄帶是她孩提時候做著玩的。

我想,不管是做著玩,還是用作居家裝飾,在那個相對貧困的年代,這種老物件一定遮住了多少人家流年中的晦暗,讓那些昏黑的土屋熠熠閃光,給那些貧困卻頑強生活的家庭帶來過短暫的驚豔、溫馨和幸福。

大概母親也不會想到,只是一忽兒,她這些作品竟然在箱底靜默了差不多七十年。

 

今天我又學了一招:掃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家裡的老物件:父母那個年代的故事
    新房早已裝修完畢,母親說,搬進新居,可不能像在老房子時一樣什麼都往家裡塞,是該好好地處理一下了。這一整理,前前後後花了不少時間,這不,反而倒騰出了很多老物件,有的是我們小時候見過的,有的根本沒見過。我當時就問母親,母親一一地做了介紹,是我增長了許多知識。
  • 農村裡的老物件之——箢子
    在上世紀,箢子在農村是一件極為常見,並且使用廣泛的老物件。每年忙完秋後,進入冬季休閒時,街上就會聽到「修理簸箕、箢子」的吆喝聲。人們聽到聲音,便會拿出準備修理的箢子、簸箕等到村中的小廣場上。手藝人早已擺下了地攤,開始了他的工作,只見他的自行車上,掛滿了製作箢子、簸箕的材料。他們一般是來自博興一帶的手藝人,來修理的也都是老主顧,一幹就是幾天。
  • 老物件為您講述光陰的故事
    徐世昌用過的鎮尺、老式相機、糧票、小人書、篩面的籮、老羊骨……12月19日,居民們紛紛拿出自家老物件,來到六條社區「祖孫同趣 看老物件 共話傳承」活動,一起回憶舊時光。現場百餘件展品追憶老時光活動由六條社區思誠永繼胡同文化文保隊主辦,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國忠出席活動,與7個社區百餘位居民一起觀賞老物件,體驗兒時遊戲。當天,共有50多位居民的近百個老物件在東四街道市民小劇場展出。糖罐、雙卡錄音機、迷你鋼琴、火柴、火鉗等老物件將大家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不方便展出的展品如明代的衣櫃、老相機等,工作人員就列印成照片供大家欣賞。
  • 合川手藝人:讓殘缺老物件「妙手回春」 傳遞鄉愁
    9月5日,筆者在合川區南津街街道文峰古街一個名叫「德藝坊」的老物件展示廳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對一堆老物件進行修復。這堆老物件,是一些看上去有一定年代的「八仙」木雕,曹國舅、何仙姑、鐵拐李、呂洞賓等「八仙」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 15種鄧州特色農村老物件,親身經歷用過的人都已老去……
    有那麼一段時光 我們再也無法回去 但是當看著那時的舊物件 卻仍能感受那著的過去,好懷念,同時也好傷感!
  • 我推薦 老物件,穿越時空而來
    對於任何一件老物件而言,無論幾經易手,任何一位曾擁有它的人,於它而言,都是一名過客。站在人的角度,是我們擁有了它;站在物的角度,則是它見證了我們。這真是一枚讓人愛不釋手的老物件。弟弟從小錦囊裡拿出它的那一刻,便讓我欣喜,竟似久違。 自從擁有了它,我時常拿在手裡細細觀賞,想像著它的故事——它一定是枚手工打造的物件,大約200年前,出自一位老匠人之手,在他的家庭作坊裡,在一個擺滿各種工具的操作臺上,老匠人戴著花鏡,一點點打磨,一點點鏨刻,一點點鑲嵌,讓它有了花紋,有了光芒,有了生命。
  • 敗家老婆月薪700花480給我買真皮錢包,現在她成我家老物件了
    這些物品,之所以很少見至於地攤,那是因為這些老物件裡承載著回憶。如果你問我,回憶是什麼?我不會用拗口的專業詞彙,告訴你它的概念。而老物件則是歲月和情感的容器,是時空的穿梭機,看著它,觸摸它,我們仿若真的回到過去,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歷歷在目。@左祍我身邊最老的物件,就是我老婆了,07年末 到現在 13年了。
  • 博山人的老物件一一立櫃帶皮箱
    時代不同了,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變化,一些民間老物件越來越少,有人珍惜,有人丟棄。老物件是歷史,老物件是記憶,老物件是過去生活的寫照,老物件是愛情的追憶,老物件記錄著人生的酸,甜,苦,辣,老物件見證了社會的變遷。        忘不了四十年前的婚禮,忘不了陪我度過四十年風雨人生的立櫃帶皮箱。
  • 檯燈、鐘錶…這些「老物件」搖身變成了這樣……
    檯燈、鐘錶…這些「老物件」搖身變成了這樣…… 2020-05-29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辨別老物件兒
    在很多玩家看來,對於珠子和物件兒的老與新,無法很好的辨識,也沒有一個詳細的解說邏輯。今天,就與大家分享自把玩過程中的一些辨別老物件兒的一些重要的點。從這些基本點著手,新手也不會那麼輕易的打眼或吃藥。那什麼是包漿呢?它是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
  • 這些老物件裡藏著一段段崢嶸歲月……
    這些老物件裡藏著一段段崢嶸歲月…… 2020-08-05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荊江牌熱水瓶、鴛鴦牌床單……這些老物件您有嗎?
    沙市洋碼頭文創園「沙市老物件」捐贈活動開展以來,社會各界非常關注。6月30日上午,沙市區勝利街道老物件集中捐贈儀式暨老物件徵集工作推進會舉行,社區居民踴躍響應,積極捐獻自己收藏的老物件。這些老物件,不論大小,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片情懷、一段生活,它記錄了生活的點滴,時代的印記、歷史的滄桑。
  • 打磨時光:那些角落裡的老物件兒
    還記得小時候,冰涼的小腳丫滑進帶著寒意的被窩兒裡,炕雖然也燒過,但是腳下那一塊兒還是涼的,母親會燒一鍋開水,讓我們洗過臉和腳之後,便開始灌暖腳壺,塞進我的被窩裡,怕燙了腳,還要裹著一個大毛巾。這個暖腳壺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了,據說第一次是當時還沒出嫁的大姑用,居然把腳燙了一個大泡。於是有了教訓就開始裹著毛巾了 。
  • 漯河農村即將消失的老物件,滿滿的懷舊感!
    雖如此,我們不能阻擋時間帶來的所有,也只有跟隨著時光的日新月異走向未來,然而,人都說,年齡越大越容易懷舊,現在看看也確實是的,在看看過去曾使用過得老物件,滿滿的故事和內心悸動。1、木犁90年代左右的人應該還見過,2000年後聽的都沒聽過,更別說見過。
  • 記憶裡的老物件·蠟燭臺
    一個小女孩看到老師「嗤」的一聲劃根火柴,嚇得跑出了門外……怪不得現在孩子的無知,連蠟燭和火柴都不認得,怪只怪富足的生活和現代文明讓我們丟失了很多傳統的習俗,讓曾經常用的老物件和簡單的快樂成為記憶。回想我的童年,夜晚基本都是圍著這些不被如今的小孩子所認識的蠟燭度過的。
  • 「紅色記憶」直播周六啟動,講述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7日訊(記者萬建輝)「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首場直播將於本周六(19日)上午10時舉行,從抗美援朝老戰士李汝楠的軍功章講起,追憶激戰上甘嶺的故事。系列直播活動由6個專題組成,依次分別為:「紅色足跡——不忘來時的路」「紅色講堂」「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90對話90」「戰『疫』一線黨旗紅」「後浪風採」。
  • 回憶中的上海牌老物件
    上海logo也就是說,現在是無法用上海來申請做商標或品牌名稱的,所以那些上海牌物件都已經變成了老物件和情懷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下那些上海牌的老物件吧。上海牌手錶於1955年推出,其出產的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塊細馬手錶。
  • 綠釉白砂老罐,無意撿到老物件,不知是否撿了露
    人們常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說來真巧,在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居然發現了一具質地尚好的老陶器,真是天上掉下個餡餅砸在了我的身上啊,興奮之餘,對此物件真偽卻拿不準,所以行文請懂行的師傅掌掌眼,如果是一件開門的物件我就留下來,如果是個贗品我就扔了,好了,上貨。
  • 青島這位民間收藏家 讓老物件講述光陰的故事
    「這些別人看不上眼的老物件,見證了青島從小漁村發展到大都市的歷程。」昨日,市民郝利晟向記者展示他近兩年收藏的「寶貝」,這些別人根本看不上的老輩日用品,是他在膠州灣沿岸舊城、舊村改造中,從搬遷居民家中淘回來的。圖為各種零碎的老物件,見證了青島的百年曆程。
  • 農村消失的記憶,黑白電視機,還有另外3種老物件,有誰記得嗎?
    很多或許都已經模糊了,但是隨著家裡的老物件,而逐漸變得清晰。說實話,我家裡有很多的老物件,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是我一生的回憶。有時候,母親坐在後排,我就坐在橫梁上。父親輕快地踩著腳踏板,風在我耳邊呼嘯而過,那一刻很幸福。時隔多年,已經開著4輪轎車的我,再也找不回當初的感覺。而老舊自行車還在家裡擺放著,上面有灰塵,仿佛塵封了之前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