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拜師「掃地僧」學成文武藝,師傅竟是嶽飛帳前大將狄雷後人

2021-01-08 朝朝暮暮為君狂

朱元璋出家皇覺寺,因緣際會拜師「掃地僧」高彬,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就想著趕快學它個幾招幾式。看到朱元璋歡欣雀躍的高興勁兒,高彬長老就問朱元璋:「你想學點什麼呢?」朱元璋說:「弟子想學舞錘、舉鼎。」高彬長老對朱元璋說:「你年齡尚小,舞錘舉鼎臂力不夠,還是先教你拳術、槍法吧。」

這下子可把朱元璋給樂壞了,他往高彬身旁挪了挪,「師父,咱們什麼時候開始學?」高彬長老說:「你先慢著,為師還有幾句話要對你講:「常言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帝王不用,賣給識家;識家不用,作義行俠。

「能夠殺貪官,除惡霸,搭救忠臣孝子,義夫節婦,這也不過是個殺富濟貧、行俠仗義之人。你學藝為報私仇,殺田主,可你一個人能殺盡天下所有的田主嗎?田主作惡的根是在朝廷,只有立大志推翻元朝,才能拯救天下百姓。為了這個宏圖大業,為師提出三條:

「一、學習武藝,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持之以恆,至少要學五年;

二,學藝是件苦事,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吃得下苦才行。

三、學好武藝,要為國為民出力,切不可持藝妄為。

徒兒,這些你能做得到嗎?」

朱元璋立即回答:「弟子全能做到。」高彬長老高興地說:「那好。從明天起,我每晚教你武藝,以後就到後院幹活吧,我也好隨時指點與你。」朱元璋高高興興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從此,朱元璋留在高彬長老身旁,白天學文,晚上練武。高彬長老對朱元璋連說帶講,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經常的把那些救國救民的道理講給朱元璋聽,朱元璋慢慢開竅了。

他本來聰明過人,又肯吃苦,不但學得快,記得牢,有時自己還能琢磨出點新花樣來。高彬長老越發喜愛這個徒弟了,把自已的所有本領都拿出來教他。不覺一晃又是三個年頭。

正在他學得起勁的時候,誰料到,事不隨人願,皇覺寺起了變化。皇覺寺靠收租和香火養活眾僧。淮西的災情越來越重,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裡還有糧交租、有錢進香啊。

寺院的存糧眼看就要吃光了,只好打發掛單兒的和尚去自尋出路,本寺和尚出去化緣,討來生米熟飯大家食用。朱元璋也不能整日守在師父身邊學藝了,只好和其他僧人一樣,拿著木魚、瓦缽出去討口要飯。

他白天出去化緣,晚上回來學藝。後來他又用了一年多時間到淮西一帶的合肥、信陽、亳州等名都大邑化緣。看到的是貪官汙吏敲詐勒索,豪門貴族的巧取豪奪,百姓們怨聲載道。

有些地方,災荒連年,赤地千裡,到處是背井離鄉的人群,真是滿目悽涼。他也聽到不少官逼民反的事情。

這時他才領悟到父親臨終時高喊「天殺我也」的真意。這個天,是指天降的災難,也是指當朝天子。要拯救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就得推翻腐敗無能的朝廷。他懷著這個救國救民的雄心大志,回到皇覺寺向恩師高彬長老求教。

高彬長老笑道:「孩子,俗話說:『孤樹不成林,單絲不成線』。你想成就大事必須雲遊天下,廣交有識之士,聚集英雄豪傑,萬不可單槍匹馬地獨闖。」朱元璋說:「師父所言極是,弟子年幼,所知甚少,到哪裡去尋找高人呢?」

高彬說:「我給你介紹一位當今的豪傑,此人姓劉名基字伯溫,青田人氏。自幼熟讀詩書,知天文曉地理,兵書戰策無一不精,是位博學多オ之士。十八歲中了進士,二十歲做了知府。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深得民心。

貪官汙吏、豪門貴族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暗算於他。說來巧,在他的管轄之內,住有皇上愛妃的表弟,此入名喚王懷。這王懷看中了本村姑娘麗娘,硬要強行婚配。

女家不允他就指使眾惡奴搶親,打死了麗娘的父親,麗娘也含恨自刎身亡。王皇親害死了兩條人命,被人告到府衙。開審之前,這惡棍差人給劉知府送去白銀二千兩,錦緞二百匹。劉伯溫一見大怒,重責王懷行賄,當堂秉公而斷,判以斬刑。

那位妃子在皇上面前屢進讒言,昏君便傳旨罷了劉伯溫的官。從此後劉伯溫換上了道服,雲遊在淮南、湖北、河南等地。

他到處走訪高人結交好漢,遊說抗元之道。你若能得到這位高賢相助,可算如虎生翼,可以縱橫天下了。」朱元璋問:「可是我到何地去訪他呀?」高彬笑道:「他如今隱居在會稽山三清觀。你歇息幾日便去訪他吧」

過了幾天,朱元璋收拾好了行裝,拜別過師伯、師叔們,又走去拜別恩師。高彬長老從內室拿出了一把寶劍,對朱元璋說:「孩子,這把青鋒劍從戰國傳到了唐朝,薛仁貴拿它為國立過功,是為師心愛之物,今日贈與你做個紀念。日後離開為師,你見物猶如見人。」

朱元璋雙膝跪倒,接劍在手,拔出來一看,寒光爍爍,冷氣嗖嗖,真是一把好劍。他眼含熱淚說道:「不知弟子何日才能報答師父的大恩。」高彬說:「你快快起來。為師年事已高,無力上陣廝殺,日後這反元的大業就指望你了。你帶上這寶劍下山去吧。」

說完,又從內室拿出一個紅布小包說:「孩子,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這裡有些散碎銀兩你帶上,途中好用。」朱元璋說:「徒兒不能留在寺中孝敬師父,已然是很感不安了,怎好還拿您老的銀子。」高彬長老硬把銀包塞在朱元璋懷中,說了聲,「我送你一程,還有許多話要對你說。說罷師徒二人離開了皇覺寺。

高彬長老送了一程又是一程,一直送到荒郊野外無人之處,才開口問道:「孩子,你我師徒相處數載,你可知我是誰嗎?」朱元璋感到師父這話問得奇怪,便說:「您是我的恩師,高彬長老。」

高彬說:「我不姓高,也不叫高彬。」朱元璋一驚:「那您是?」高彬笑說:「我是朝廷畫影繪形到處捉拿的要犯。」朱元璋又一驚:「啊?!您是……」高彬說:「我是前朝嶽元帥帳下大將狄雷的後代。」

朱元璋聽說師父是大將狄雷的後代,又驚又喜。他想起了小時候,聽老人們講的朱仙鎮八大車輪戰、大敗金兵的故事,不由得肅然起敬。

又問師父:「那您怎麼到了皇覺寺?」

高彬嘆了口氣說:「說來話長。我是忠良後代,不甘心當元朝順民。二十年前,我到處奔走,聯絡了一批英雄豪傑,在八弓山上樹起了反元大旗。招兵買馬,積草存糧,山上有五千多嘍兵,殺官差,劫軍餉,朝野震驚。朝廷趕緊派了幾萬兵來剿滅我們。

「只因有幾位首領各懷私心,眾兵丁又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在元軍重兵圍困之下,不得不棄寨而逃。我雖然抵擋了一陣,終因寡不敵眾,敗了下來。我的妻子兒女連八十歲的老母都被元軍殺害。官府緊追不放,畫影繪形到處捉我。

「皇覺寺的住持僧真奎是我的好友,便把我留在寺中,這才改姓埋名,削髮為僧,皈依了佛門。」朱元璋聽著師父這些話,望著師父那一把已經花白了的鬍鬚,不由得落下淚來:「日後若能成事,定替恩師報仇!」

高彬長老還要相送,朱元說「師父年邁,山路崎嶇,就不要再送了。弟子到了會稽山,一定捎信回來。」高彬說:「此地離會稽山甚遠,一路之上多加小心。劉伯溫雖然學識過人,但性情乖僻,不是輕易能見到的,你要誠心誠意方好。」

朱元璋眼含熱淚,雙膝跪下:「弟子記下了,恩師請回。」說完一頭磕下去。高彬長老強忍住眼淚,說了聲。「去吧。」朱元璋含淚別了恩師,走出很遠了,回頭望望,高彬長老還站在那裡,向他頻頻揮手。

朱元璋此去會稽山,拜訪高人劉伯溫。從而扛起反元大旗,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反元鬥爭。朱元璋拜師掃地僧。

相關焦點

  • 歐陽克為何願意跟著楊康混,正所謂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歐陽克之所以跟著楊康混,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歐陽克為帝王家效力,自然得利不少,何樂而不為,更何況他是一個貪慕富貴之人。歐陽鋒雖然在江湖中是五絕之一,但終究是一個武林中人,其身份自然不能和帝王家相比。
  • 嶽飛死後的137年:他的後代,究竟過得怎麼樣?
    而嶽家軍中,背叛嶽飛的並不僅僅姚嶽一人。作為嶽飛的手下大將、嶽家軍前軍副統制王俊,就是害死嶽飛的幫兇之一。在宋高宗授意秦檜羅織冤獄後,或許是為了迎合上意謀求升職,王俊在嶽飛被收押後,隨即跳出來,誣指他受嶽飛和嶽雲的指使,準備進行謀反。
  • 嶽飛枉死後,其家人及秦檜後人下場如何?
    公元1142年1月27日,恰逢這一年的最後一天,隨著宋高宗的一聲令下,一代抗金名將嶽飛被賜死在大理寺獄中,年僅39歲。被斬首前,嶽飛在最後的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曰昭昭,天曰昭昭!」秦檜一直到臨死前,隗順才告訴了自己的兒子。並囑咐他說,在嶽飛的遺體旁,放著一個他生前佩戴著的玉佩。此外,隗順還在埋葬嶽飛的地方,種了兩顆橘樹為證。
  • 金兀朮和嶽飛後人在河南平頂山一起喝酒,結束兩姓800年的恩怨
    最典型的是嶽飛和秦檜,堪稱古代忠臣和姦臣的代表,秦檜害死嶽飛後,兩姓從此不通婚。而還有一個姓氏,跟嶽飛也是世仇,那就是金兀朮後人,與嶽飛後代也是800年老死不相往來。但是現在兩姓後人在河南平頂山一起喝酒,結束兩姓800年恩怨和不通婚歷史,堪稱和諧啊。在河南平頂山市湛河區北渡鎮,住著嶽飛的一支後代,其中嶽飛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嶽玉頂更是嶽飛的直系後代。
  • 嶽飛死後,他的後人為何不跟著他姓「嶽」?原來大多已經改名換姓
    而且,在嶽飛去世後,百姓無不為之哭泣,即使逝去多年,百姓仍然偷偷地把自己的畫像供在家裡。於是,當嶽飛冤死的消息傳到敵國時,金國大臣們便酌酒慶祝。在這種情況下,嶽飛之死簡直是國家之失啊,一個英雄的離去,也讓國人感到痛心。有人說嶽飛被冤殺後,後人都改了姓,不叫嶽,這是為什麼呢?
  • 嶽飛三札,千古英雄之人格寫照
    《嶽飛三札》——《續汝帖》刻四「南宋名臣書」隨軍轉運使薛弼伸頭看了一眼,見嶽飛是請立皇太子,大吃一驚,說:「身為大將,似不應幹預此事。」嶽飛說:「臣子一體,也不當顧慮形跡。」    就是這張小楷,闖進了高宗皇帝心中最隱秘的區域,為四年後的風波獄埋下了伏筆。同樣大殺功臣的朱元璋卻有贊語:「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 嶽飛子女悲慘下場:長子陪葬,女兒悲憤投井
    僅「莫須有」三個字,嶽飛、嶽雲父子喪命風波亭,而朝野上下對此不敢再有議論。將軍應戰死沙場,哪管馬革裹屍,這點覺悟在嶽飛出徵前是有的,但是對於「冤死」卻從未想見。對於嶽飛的離世,歷史已經給出我們極其明確的答案,婦孺皆知。但是嶽飛與嶽雲離開後,嶽飛的其他兒子呢?嶽飛共兩位夫人,第一位乃劉氏,雖說是原配,但在歷史上並不被承認。
  • 大奸臣秦檜第30代嫡孫:想請嶽飛後人吃飯,化解800年前的矛盾
    嶽飛和秦檜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了。兩個人是南宋末期的朝廷重臣,但因為政見不和兩個人都互相不待見。後來傳言秦檜為了自己的地位殺死了嶽飛,這件事在當時造成了轟動,因此也被後世的人銘記於心。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嶽飛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風波亭,一代名將就此被冤殺,後人為了紀念嶽飛,為嶽飛立廟,並在嶽飛廟前設置了幾個銅人跪像。五個人分別是:秦檜,專權跋扈,暗通外敵,力主「議和」,投降派典型代表,預謀迫害嶽飛,是殺害嶽飛的罪魁禍首;  秦檜妻子王氏,陰狠險毒,助紂為虐,當秦檜因弄不到為嶽飛定案的證詞而焦急時,她提醒秦檜「捉虎易,放虎難也」,助紂為虐;  万俟卨:心狠手辣,明知嶽飛是冤案,卻用極殘忍的手段搞刑訊逼供,是直接殺害嶽飛等人的劊子手;張俊,嫉賢妒能,依附權勢,
  • 南宋文武四全辛棄疾:通曉詞文,勇謀兼具
    而嶽飛作為歷史頂級武將無需多言,一首《滿江紅》同樣是千古留名。這二人都無愧「文武雙全」之名,你卻很難將這二人想像成同一類人。可見,所謂的「文武」二字,範圍太大了。即使放眼有宋一朝,辛棄疾的詞壇地位也是最頂級的,他與蘇軾並稱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筆下的「生子當如孫仲謀」、「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等,均是名傳千古的美篇佳句,更有後人直接單獨稱其為「詞中之龍」!
  • 朱元璋叮囑後人兩種人必須殺!但這兩種人不能惹!道理很簡單!
    朱元璋叮囑後人:兩種人必須殺!但這兩種人不能惹!道理很簡單! 今天在小編講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段話:「當每個人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希望魚能得,熊掌亦能得。但是因為每一個人的都不同,所以不能都選擇,這才有了能在一起和彼此厭惡,其實有了魚和熊掌的選擇,才更能體現你選擇的價值。
  • 真實的嶽飛究竟長啥樣?畫像珍藏在博物館裡,跟想像中不太一樣
    嶽飛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英勇殺敵的事跡還是不少的,是個文武雙全的良將,可是最後被奸臣秦檜所陷害,最終被斬於風波亭。不少人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嶽母在其背後所寫的精忠報國,這無不提醒著嶽飛要有愛國主義情懷。還有嶽飛寫下的著名詩篇《滿江紅》,字裡行間都透露出意氣風發。
  • 鳳凰職中:徒弟拜師學藝 師傅傾囊相授
    紅網鳳凰縣分站12月3日訊(通訊員 胡國金)12月2日中午,鳳凰縣職業中專學校在綜合樓五樓黨員活動室舉行2020年「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拜師儀式,42對師徒「牽手」成功,並揮筆互籤師徒結對協議書。「師傅要做好傳幫帶工作,將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徒弟,幫助其快速成長起來;徒弟則要有見賢思齊思想,虛心向師傅學習,取其精華,補短板,強弱項,使自己迅速成長起來。」「作為師傅,我們會履行好傳幫帶的責任,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傾囊相授,幫助他們快速成長。」「作為徒弟,我們將謹記師傅教誨,牢記教育使命,在師傅幫助下,好好學習。」師徒雙方紛紛表態發言。
  • 秦檜在嶽飛墓前跪了幾百年,秦檜後代想取消跪姿,這個要求合理嗎
    迫害嶽飛,在他眾多的惡行中,是首惡,直到今天還跪在嶽鄂王墓前。有人想讓他站起來,但是秦檜被取消跪姿可以嗎?宋欽宗正視秦檜的奸臣嘴臉,秦檜擔任過左僕射、中丞等職務。明康二年(1127年),與宋徽宗、宋欽宗等共為金國俘虜。到達金國之後,秦檜行小人之道,謀得金穆宗完顏盈哥的兒子、大將撻懶信任。由於南方局勢的變化,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被金國放歸南宋。
  • 朱元璋與大腳馬皇后,都有著怎樣特殊的感情?
    對於馬皇后的來歷,歷史記載有一定的不真實性,對於馬皇后的身世,後人多為一個謎,早期的朱元璋開始和大腳馬皇后相識時,馬皇后都一直隱瞞其身世,朱元璋也不得而知。史書記載馬三原是宿州閔子鄉信豐裡的富戶,後來馬三因殺人避仇,投奔郭子興。讓我們來簡單回顧,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46】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一戰,五十萬明軍慘敗,明英宗被俘,面對也先的勁捷虜騎,舉朝文武一致認為惟造戰車之法應對,這是明代邊境危機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朝堂之上發出的時代強音【47】。另一則《豬精》,言善相人說嶽飛乃豬精託世,他日「建功立業,位至三公,然豬之為物,未有善終,必為人屠宰」「君如得志,宜早退步也」。這個傳說更加說明一個問題,即當時人應該對嶽飛的印象不是很好,不然也不會將一代大將污衊為「豬精」。這與後來明清兩代小說裡說嶽飛是大鵬轉世完全不同。
  • 嶽飛將他引為心腹,他卻賣主求榮,在嶽飛死後極力劃清界限
    嶽飛因為母親姓姚,父親姓嶽,所以對姚嶽另眼相看,將他徵辟為屬官,姚嶽也因此進入了嶽家軍。姚嶽進入嶽家軍後,嶽飛對他十分關愛,他也表現出了對嶽飛的忠誠和信任。沒想到,嶽飛剛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死時年僅39歲。為了拆分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宋高宗趙構對嶽家軍進行打亂重組。
  • 如果有的話,是蒙恬後人還是王翦後人?
    有人考證說,守陵墓的人是大將蒙恬的後代;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說守陵墓的人是秦始皇大將王翦的後人。江山完了,二世胡亥死了,自己的後人也死光光了。幸好秦始皇的皇陵修造得比較牢實,沒有遭遇大的破壞。而且後世還有人為他守陵,秦始皇在九泉下可以嘚瑟了。
  • 王曉琮:吃飯舔盤子的「鍋爐工」,竟是14歲就上北大的「掃地僧」
    而老師一直默默無聞,從不奢望有什麼回報,他們無私奉獻只為了能夠幫助社會,教育後人。 【參考資料:】《吃飯舔盤子的"鍋爐工",竟是14歲就上北大的"掃地僧"》 《哈爾濱理工大學「學生最喜愛教師」獲得者王曉琮事跡》 《榜樣的力量》《人民日報》 【文案編輯】目海志露瀛 【圖片來源於網絡】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勤奮,但苦於分身乏術,不然朝廷機構必精簡到超乎想像。胡惟庸被罷免之後,朱元璋乾脆不再設宰相一職,如此等於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副重擔。唐朝時候,三省六部,宰相多如牛毛,如此得以維持朝政機構的正常運轉,而朱元璋將大權獨攬一身,可以想像他忙的程度。據說,朱元璋一天批閱上千奏摺,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司空見慣。縱觀古代歷史,泱泱數千年,最為勤政帝王,非朱元璋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