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家皇覺寺,因緣際會拜師「掃地僧」高彬,心裡非常高興,於是就想著趕快學它個幾招幾式。看到朱元璋歡欣雀躍的高興勁兒,高彬長老就問朱元璋:「你想學點什麼呢?」朱元璋說:「弟子想學舞錘、舉鼎。」高彬長老對朱元璋說:「你年齡尚小,舞錘舉鼎臂力不夠,還是先教你拳術、槍法吧。」
這下子可把朱元璋給樂壞了,他往高彬身旁挪了挪,「師父,咱們什麼時候開始學?」高彬長老說:「你先慢著,為師還有幾句話要對你講:「常言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帝王不用,賣給識家;識家不用,作義行俠。
「能夠殺貪官,除惡霸,搭救忠臣孝子,義夫節婦,這也不過是個殺富濟貧、行俠仗義之人。你學藝為報私仇,殺田主,可你一個人能殺盡天下所有的田主嗎?田主作惡的根是在朝廷,只有立大志推翻元朝,才能拯救天下百姓。為了這個宏圖大業,為師提出三條:
「一、學習武藝,不能操之過急,必須持之以恆,至少要學五年;
二,學藝是件苦事,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吃得下苦才行。
三、學好武藝,要為國為民出力,切不可持藝妄為。
徒兒,這些你能做得到嗎?」
朱元璋立即回答:「弟子全能做到。」高彬長老高興地說:「那好。從明天起,我每晚教你武藝,以後就到後院幹活吧,我也好隨時指點與你。」朱元璋高高興興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從此,朱元璋留在高彬長老身旁,白天學文,晚上練武。高彬長老對朱元璋連說帶講,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經常的把那些救國救民的道理講給朱元璋聽,朱元璋慢慢開竅了。
他本來聰明過人,又肯吃苦,不但學得快,記得牢,有時自己還能琢磨出點新花樣來。高彬長老越發喜愛這個徒弟了,把自已的所有本領都拿出來教他。不覺一晃又是三個年頭。
正在他學得起勁的時候,誰料到,事不隨人願,皇覺寺起了變化。皇覺寺靠收租和香火養活眾僧。淮西的災情越來越重,百姓連飯都吃不上,哪裡還有糧交租、有錢進香啊。
寺院的存糧眼看就要吃光了,只好打發掛單兒的和尚去自尋出路,本寺和尚出去化緣,討來生米熟飯大家食用。朱元璋也不能整日守在師父身邊學藝了,只好和其他僧人一樣,拿著木魚、瓦缽出去討口要飯。
他白天出去化緣,晚上回來學藝。後來他又用了一年多時間到淮西一帶的合肥、信陽、亳州等名都大邑化緣。看到的是貪官汙吏敲詐勒索,豪門貴族的巧取豪奪,百姓們怨聲載道。
有些地方,災荒連年,赤地千裡,到處是背井離鄉的人群,真是滿目悽涼。他也聽到不少官逼民反的事情。
這時他才領悟到父親臨終時高喊「天殺我也」的真意。這個天,是指天降的災難,也是指當朝天子。要拯救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就得推翻腐敗無能的朝廷。他懷著這個救國救民的雄心大志,回到皇覺寺向恩師高彬長老求教。
高彬長老笑道:「孩子,俗話說:『孤樹不成林,單絲不成線』。你想成就大事必須雲遊天下,廣交有識之士,聚集英雄豪傑,萬不可單槍匹馬地獨闖。」朱元璋說:「師父所言極是,弟子年幼,所知甚少,到哪裡去尋找高人呢?」
高彬說:「我給你介紹一位當今的豪傑,此人姓劉名基字伯溫,青田人氏。自幼熟讀詩書,知天文曉地理,兵書戰策無一不精,是位博學多オ之士。十八歲中了進士,二十歲做了知府。為官清廉,兩袖清風,深得民心。
貪官汙吏、豪門貴族都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總想暗算於他。說來巧,在他的管轄之內,住有皇上愛妃的表弟,此入名喚王懷。這王懷看中了本村姑娘麗娘,硬要強行婚配。
女家不允他就指使眾惡奴搶親,打死了麗娘的父親,麗娘也含恨自刎身亡。王皇親害死了兩條人命,被人告到府衙。開審之前,這惡棍差人給劉知府送去白銀二千兩,錦緞二百匹。劉伯溫一見大怒,重責王懷行賄,當堂秉公而斷,判以斬刑。
那位妃子在皇上面前屢進讒言,昏君便傳旨罷了劉伯溫的官。從此後劉伯溫換上了道服,雲遊在淮南、湖北、河南等地。
他到處走訪高人結交好漢,遊說抗元之道。你若能得到這位高賢相助,可算如虎生翼,可以縱橫天下了。」朱元璋問:「可是我到何地去訪他呀?」高彬笑道:「他如今隱居在會稽山三清觀。你歇息幾日便去訪他吧」
過了幾天,朱元璋收拾好了行裝,拜別過師伯、師叔們,又走去拜別恩師。高彬長老從內室拿出了一把寶劍,對朱元璋說:「孩子,這把青鋒劍從戰國傳到了唐朝,薛仁貴拿它為國立過功,是為師心愛之物,今日贈與你做個紀念。日後離開為師,你見物猶如見人。」
朱元璋雙膝跪倒,接劍在手,拔出來一看,寒光爍爍,冷氣嗖嗖,真是一把好劍。他眼含熱淚說道:「不知弟子何日才能報答師父的大恩。」高彬說:「你快快起來。為師年事已高,無力上陣廝殺,日後這反元的大業就指望你了。你帶上這寶劍下山去吧。」
說完,又從內室拿出一個紅布小包說:「孩子,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這裡有些散碎銀兩你帶上,途中好用。」朱元璋說:「徒兒不能留在寺中孝敬師父,已然是很感不安了,怎好還拿您老的銀子。」高彬長老硬把銀包塞在朱元璋懷中,說了聲,「我送你一程,還有許多話要對你說。說罷師徒二人離開了皇覺寺。
高彬長老送了一程又是一程,一直送到荒郊野外無人之處,才開口問道:「孩子,你我師徒相處數載,你可知我是誰嗎?」朱元璋感到師父這話問得奇怪,便說:「您是我的恩師,高彬長老。」
高彬說:「我不姓高,也不叫高彬。」朱元璋一驚:「那您是?」高彬笑說:「我是朝廷畫影繪形到處捉拿的要犯。」朱元璋又一驚:「啊?!您是……」高彬說:「我是前朝嶽元帥帳下大將狄雷的後代。」
朱元璋聽說師父是大將狄雷的後代,又驚又喜。他想起了小時候,聽老人們講的朱仙鎮八大車輪戰、大敗金兵的故事,不由得肅然起敬。
又問師父:「那您怎麼到了皇覺寺?」
高彬嘆了口氣說:「說來話長。我是忠良後代,不甘心當元朝順民。二十年前,我到處奔走,聯絡了一批英雄豪傑,在八弓山上樹起了反元大旗。招兵買馬,積草存糧,山上有五千多嘍兵,殺官差,劫軍餉,朝野震驚。朝廷趕緊派了幾萬兵來剿滅我們。
「只因有幾位首領各懷私心,眾兵丁又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在元軍重兵圍困之下,不得不棄寨而逃。我雖然抵擋了一陣,終因寡不敵眾,敗了下來。我的妻子兒女連八十歲的老母都被元軍殺害。官府緊追不放,畫影繪形到處捉我。
「皇覺寺的住持僧真奎是我的好友,便把我留在寺中,這才改姓埋名,削髮為僧,皈依了佛門。」朱元璋聽著師父這些話,望著師父那一把已經花白了的鬍鬚,不由得落下淚來:「日後若能成事,定替恩師報仇!」
高彬長老還要相送,朱元說「師父年邁,山路崎嶇,就不要再送了。弟子到了會稽山,一定捎信回來。」高彬說:「此地離會稽山甚遠,一路之上多加小心。劉伯溫雖然學識過人,但性情乖僻,不是輕易能見到的,你要誠心誠意方好。」
朱元璋眼含熱淚,雙膝跪下:「弟子記下了,恩師請回。」說完一頭磕下去。高彬長老強忍住眼淚,說了聲。「去吧。」朱元璋含淚別了恩師,走出很遠了,回頭望望,高彬長老還站在那裡,向他頻頻揮手。
朱元璋此去會稽山,拜訪高人劉伯溫。從而扛起反元大旗,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反元鬥爭。朱元璋拜師掃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