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張文宏教授的一句話「孩子早餐不許吃粥」,引起了網友熱議。
此前,張文宏教授談到病期營養時,也提出生病時應該多喝牛奶、吃粥沒用。
很多家庭都習慣早上喝粥,張爸提出「早上不許吃粥」引起了各種爭議和討論。
我從小到大就喝粥?難道以後不能喝了?
孩子不愛吃牛奶、雞蛋怎麼辦?
可以用豆漿代替牛奶嗎?
有媽媽心存疑慮,有媽媽已經按照張爸的意見,改良孩子的早餐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的早餐怎麼吃,更營養!
正確解讀張文宏教授這段話
「你家裡的孩子不管長得胖,長得瘦,喜歡不喜歡吃東西,這段時間他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1、這段時間孩子的飲食結構,你要超級重視
沒錯。疫情期間,孩子的飲食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免疫力。
2、絕不要吃垃圾食品
沒錯。
3、一定要吃高營養的、高蛋白的
沒錯。張爸的話比較口語化,但真正表達的是,疫情期間孩子早上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不許(只)吃粥。
4、每天早上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
沒錯。雞蛋和牛奶是蛋白質最經濟和便利的獲得來源,是一份好早餐的必備食物。
5、早上不許(只)吃粥
沒錯。粥裡缺乏優質蛋白和植物中的維生素,讓孩子喝一大碗粥,就沒肚子再吃雞蛋、蔬菜、牛奶、肉類了。控制喝粥的量,多留點肚子去吃肉、蛋、奶、蔬菜,這些營養更豐富的食物。
孩子的早餐到底該怎麼吃?
1、孩子早餐的營養密度很重要
營養密度,就是食品當中單位熱量能提供的重要營養素的濃度。
簡單地說,就是食物中除了能讓孩子吃飽有力氣的「能量」,還得有能讓孩子長身體的那些成分,比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一項由哈佛大學Cath erine BerKey博士等人開展的研究發現,乳製品中的蛋白質對幫助長高尤其重要。研究隨訪了超過5000名女孩,最終發現乳製品吃得越多的女孩,成年後平均身高更高。
牛奶中的優質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對維持孩子自己的免疫球蛋白生產也有幫助。
一頓好的早餐,應該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很重要的宏量營養素是蛋白質,而重要的微量元素包括鈣、維生素D和維生素A。
在這一點上,牛奶+雞蛋所提供的營養密度,比白粥+鹹菜要好得多。
2、可以用豆漿代替牛奶嗎?
很多人認為,早上的粥、餛飩、稀湯麵、牛奶、豆漿之類都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從日常習慣來說,這個邏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營養平衡角度來說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首先粥、餛飩(肉很少)、稀湯麵基本上是碳水化合物,跟牛奶相比,營養差異比較遠。
牛奶和豆漿都是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部分方面可以互相替代。
但100毫升牛奶的鈣含量是120毫克,而100毫升的豆漿含鈣量是5毫克,所以如果把早餐當成一天鈣質的重要攝入來源,並不建議用豆漿代替牛奶。
3、生病期間靠喝粥養,不靠譜
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味覺和嗅覺會變遲鈍,沒有胃口吃東西,粥只是清淡易消化,孩子基本不用咀嚼,吃下去沒負擔,但並不意味著,粥是病期的良好食物。
如果孩子胃口可以接受少喝點配方奶/牛奶、蒸個細嫩的雞蛋羹、做個清淡的蔬菜雞蛋面,比喝白粥不知道要好多少。
病期的孩子尤其需要蛋白質、鐵、鈣、鋅等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的攝入,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儘早恢復。
孩子吃早餐的兩個難題
1、孩子不愛喝牛奶怎麼辦?
孩子1歲之後,一般都可以嘗試喝牛奶了,但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孩子很愛喝,有的孩子可能不太接受牛奶的味道,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下酸奶,或奶酪。
美國大多數兒科醫生建議,可以給8~10個月大,且家族沒有食物過敏史的寶寶,適當添加奶酪。在中國,我們通常建議推遲到1歲以後。
給你推薦兩款簡單的奶酪早餐美食——
▲奶酪炒雞蛋
奶酪擦成絲,放入打好的雞蛋裡攪勻,鍋裡放少許油,將奶酪雞蛋倒入翻炒。注意:火一定要小一點,否則奶酪容易燒煳發黑。此外,不要用鐵鍋,可以用不粘鍋或不鏽鋼西餐鍋。
▲簡易小比薩
把奶酪切成薄片放到餅乾、麵包片上,在烤箱或微波爐裡加熱,直到奶酪融化冒泡。烤制時,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添加玉米粒、香腸、水果塊等,也可以烤好後抹上果醬享用。
原制奶酪是發酵而成的,除了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還含有益生菌。再制奶酪只含有60%左右的原制奶酪。
為了達到更好的口感、增加保質期限,再制奶酪還會加入其他添加劑,如防腐劑、奶粉、黃油、增味劑、色素等。
再制奶酪雖然不及原制奶酪有營養、純天然,但也不是不可以吃。
給大家推薦兩款原制奶酪——
荷氏農場馬蘇裡拉Mozzarella
美國最老的品牌之一,荷氏農場家族五代人專注於製作各類型奶酪,品質優秀。是一種半軟質奶酪,有全脂、脫脂、低水分等多種類型,通常用於烹飪。
法國代購小貝勒babybel
原產法國,含有豐富的鈣質、維生素A、維生素D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是一款方便而美味的健康小食,獨立蠟封包裝,特殊設計易拉封口。
2、孩子怎麼吃雞蛋更好?
雞蛋不僅蛋白質營養價值高,維生素含量豐富,它的做法也有很多,有讀者媽媽問:煮、蒸、炒、煎,哪種吃法最適合孩子?
衡量孩子適合怎麼吃雞蛋,首先是營養素保留程度,其實是口感。
雞蛋的蛋白質70攝氏度即可緩慢凝固,炒至軟嫩狀態的雞蛋,或是嫩煎蛋,營養素的熱損失並不大。但炒老或煎老的雞蛋,不建議給孩子吃,口感差,營養素損失也比較多。
蒸雞蛋羹、水煮蛋也最好掌握下火候,雞蛋煮久了會有輕微的臭味兒,蛋黃也容易幹硬噎人,孩子不愛吃。
這樣煮出的雞蛋孩子更愛吃!
煮雞蛋時,水到滾開後立即關火,保持鍋的蓋子緊閉悶6分鐘,然後把雞蛋撈出來,冷卻一下,這樣煮出的雞蛋,好剝皮,而且蛋黃軟嫩,孩子更喜歡吃哦。
每天花樣不一樣的雞蛋軟煎餅
在雞蛋液裡加入一些麵粉、蔬菜,蔬菜最好切絲,可以起到連接作用,可以是西葫蘆絲、胡蘿蔔絲、菠菜絲等都可以,在平底鍋放少許油,油不要太熱,中小火煎熟就行。你也可以在煎餅加入奶酪、蝦肉、三文魚等,口味也不錯。
軟煎餅可以作為主食,一般10分鐘就可以搞定,搭配一杯牛奶,就是一份不錯的早餐。
你今天早上給孩子做的什麼?早餐吃的更營養,你有什麼好經驗?歡迎在留言區聊一聊,我們互相取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