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月寶寶臉被燒焦、皮膚壞死:冬季家家都有的禦寒神器,竟把娃送上了手術臺!

2021-02-14 愛兒康

不得不說,今年的冬天要比以往都冷了不少,溫度低到刷新了十幾年的低溫記錄!

對於家長來說,保暖就成了冬季護理寶寶的一件大事!

什麼熱水袋電熱毯暖手寶小太陽啥的統統上!只要別凍著咱的娃,多少錢咱都捨得花!

可是,各位寶媽奶爸你們可知道,這些「禦寒神器」看似安全無害,實則卻暗藏隱患……

多名寶寶的皮膚

因保暖工具燙傷

■ 2020年12月28日,《上海熱線》報導一名男童因使用了熱水袋,脖子和手臂的皮膚被燙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

也因三度燙傷且位置較為明顯,最後做了植皮手術。

■ 2019年,有一位家長發帖子表示自己家孩子被熱水袋燙傷,傷口一個月都沒有好。

可能各位覺得不可思議,一個電熱水袋能有多熱啊,基本也就幾十度,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熱水袋的溫度也會逐步下降。

其實低溫物體短時間接觸並無大礙,但若長時間接觸就會形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其實就是,由於人體皮膚接觸高於 45 ℃ 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

這在冬季很常見,寶寶和老人最易中招!

為啥呢?

因為很多家長在冬季給寶寶使用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寶寶小不會說話,老人呢反應相對遲鈍一些,所以這些保暖物品會長時間與人體接觸。

確實暖和了不少,但也在不知不覺中燙傷了皮膚。而且,傷口極難癒合!

因為低溫燙傷和高溫燙傷是有區別,「低溫燙傷」特別會拋煙霧彈,看似皮膚僅是紅紅的,疼痛也不明顯,充其量出個紅個腫、起個水泡。

實則呢,「低溫燙傷」的創面比其他燙傷還要深一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

若處理不當還會發生傷口潰爛,並且長時間都無法癒合。

除了電熱毯、暖手寶、電熱水袋,會神不知鬼不覺燙傷你家娃的皮膚外,有一種電熱水袋還有爆炸的危險!

電熱水袋成了

寶寶身邊的「定時炸彈」

電熱水袋有兩種,一種是電熱絲(管)式電熱水袋,另一種是電極式電熱水袋。

兩種物品雖然使用效果差不多,但安全性卻是天壤之別。

如果你摸著你家熱水袋裡面裡有個較大的塊狀物體(網狀或弧形線圈裝置)那麼就是相對安全的「電熱絲式的熱水袋」。


(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若你摸著你家熱水袋裡面是一個小小的圓柱體,那麼極有可能是危險係數大的「電極式熱水袋」!


(圖片來源:老爸評測)

像這種電熱水袋,咱就別買,也別用!因為因它引發的安全事故可不少!

■ 廣東有一戶人家在為電熱水袋充電時,電熱水袋突然爆炸!6歲女童右臉被大面積燙傷,至今都留著傷疤。

■ 2018年,南京有一家人在使用電極式熱水袋時,突然發生了爆炸,導致2個月大的寶寶面頸胸部及上肢約有20%面積Ⅱ度燙傷。

因為電極式熱水袋裡面加熱的零件易生鏽,如果僅僅是生鏽也無大礙。

但若因生鏽導致鏽末與液體混合時,就會阻礙熱水袋的加熱系統。這時熱水袋為了達到一定的溫度,不得不提高加熱功率,最終功率超標,溫度急速上升,導致熱水袋因氣化而發生爆炸!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所以在2010年時,正式實施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安全儲熱式電熱暖手器的特殊要求》,已經明確將「電極式電熱水袋」列為禁止生產產品。

如果你家用的就是這種「電極式熱水袋」,建議立即停止使用,並向有關舉報。

「小太陽」的威力也不容小覷!


2018年3月份,蕭縣剛6個月的小浚傑卻由於奶奶的疏忽,取暖時被小太陽燒焦了臉,燒碳化了手…

(圖片來源:網絡)

由於奶奶的疏忽,在小太陽上蓋個毯子引發了火災,導致年僅6個月的小浚傑被燒傷。

(圖片來源:網絡)

小太陽取暖器的表面溫度是非常高的,曾經就有人做過一些實驗,在小太陽表面放置棉花、焦麻布料、紙巾等,實驗結果讓人意想不到……

「3秒鐘引燃棉花」、「2分鐘烤焦麻布料」、「5分鐘讓紙巾燃燒」……

看到這個數據,小康君也是震驚不已,從未想過一個小太陽竟有著如此大的「威力」。

所以,小康君在此提醒各位家長:用小太陽取暖時,至少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不得離太近,以避免皮膚被灼傷!

因為寶寶的皮膚與成人相比,厚度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角質層也尚未發育成熟,離得太近是非常危險的!

再加上小寶寶的好奇心重,喜歡亂抓東西,如果不小觸碰到小太陽的話,很容易被燙傷。

而且,小太陽在加熱的過程中會把爐絲燒的通紅,從而放射出大量的紅外線,這對於寶寶的眼睛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因此家長在用小太陽取暖時也要避免寶寶直視爐絲。

總之,在使用小太陽取暖時最好將其放置在寶寶碰不到的地方,並且寶寶身邊一定要有大人照看,以防意外的發生!

很多事故就發生在家長不經意時,因此小康君再次呼籲各位家長:一定不要忽視生活中的各種隱患,不要再讓類似的悲劇發生!

若發生「低溫燙傷」的情況,第一時間立即對患處進行降溫處理,然後儘快就醫面診。

好了,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分享出去哦~同時不要忘了點個「贊」和「在看」,小康君的雞腿就看你的嘍~

相關焦點

  • 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卻上了手術臺!這類「禦寒神器」別買
    但大家不知道這種取暖方法可能讓娃「很受傷」……暖水袋、電熱寶、電熱毯使用得小心寫作業的時候抱個暖水袋、電熱寶,孩子就不怕手冷了;在暖寶寶的外包裝上,印有「嚴禁直接接觸皮膚」的提示「低溫燙傷」並不「冷門」成人、孩子都容易中招!其實,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容易中「低溫燙傷」的招。
  • 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卻上了手術臺!這些「禦寒神器」要當心……
    >寫作業的時候抱個暖水袋、電熱寶,孩子就不怕手冷了;睡覺的時候打開電熱毯,孩子更容易入睡。深圳市兒童醫院骨科燒傷整形組副主任醫師熊竹表示:「我們曾經遇到過一個三度燙傷的孩子,就是用熱水袋在孩子身邊一直放著就燙傷了,皮膚已經全部壞死、發黑,形成了焦痂。這個孩子後來做了植皮手術。」
  • 用暖腳「神器」取暖,小夥竟坐了輪椅,還上了手術臺!今天這家醫院收...
    小夥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III度灼傷,由於創面太深,不得已還做了個手術。溫度並不算高的取暖「神器」還能把人燙傷,還讓他坐上了輪椅,最終竟然上了手術臺。瑞金醫院透露,今天氣溫創下今年新低,燙傷病人卻大幅增加。今天燒傷科燙傷就診180人次,其中低溫燙傷70人次。
  • 暖寶寶禦寒適合所有人?
    所以,每年冬天,禦寒神器「暖寶寶」都非常紅火。然而,「暖寶寶」怎樣使用才安全?有哪些人群不適合使用「暖寶寶」?1「暖寶寶」是怎麼送溫暖的?2從「送溫暖」變成「送燙傷」暖寶寶造成的燙傷為低溫燙傷,也可稱為低溫燒傷或低熱燒傷,是指機體長時間接觸溫度<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 3月大寶寶腸壞死,就因媽媽衝奶粉時做錯這一步,等於給娃餵毒奶
    3月大寶寶腸壞死新手媽媽婷婷,由於奶水不足,擔心餓到家中3月大的寶寶,所以無奈選擇採用混合餵養(母乳搭配奶粉)的方式餵娃。沒想到,這一查也嚇壞了全家人,醫生一臉沉重地說道,「小腸壞死,已經危及生病了。你們平時都是怎麼餵養的?」婷婷就說:「我母乳較少,就搭配著奶粉喂,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就每次三勺奶粉兌60ml左右的水。」
  • 為禦寒保暖,小夥身上貼了7個「暖寶寶」,突然冒煙了!
    寒風呼嘯,最近的氣溫不斷刷低,每天都只能忍痛與溫暖的被窩分離。又到了禦寒神器「暖寶寶」登場之時,但這個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東西,很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溫水煮青蛙」,造成低溫燙傷。1月9日,廣東廣州的小王貼了7個「暖寶寶」上班,之後險些被燙傷。
  • 家家都有的哄睡神器,用對了寶寶一哄就睡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話說:寶寶「永遠哄不睡」!什麼招都嘗試過:抱著睡,背著睡,抱著搖著睡,媽媽,奶奶,外婆「三班倒」接力哄睡。三十六計都用上了,孩子還是不睡!當媽的既焦心,又心疼, 自責、內疚、焦慮、無助、疲憊,千萬般滋味湧上心頭,感覺自己要瘋了!
  • 寶寶6個月身患「腦癱」,家長眼中的「神器」,卻在危害孩子生命
    孩子的健康問題,是每位當家長的,都要足夠引起重視的問題之一。可是現如今,仍然會有很多意外的悲劇,發生在身邊。 這些意外有些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由於家長的防範意識不強、疏忽大意,往往讓這些不必要的傷害層出不窮。
  • 冬季不想讓娃的臉變成「紅蘋果」,皮膚護理的這些重點,要知道
    3、家長的護膚工作不到位小寶寶的皮膚屏障很薄弱,更需要細心的呵護,雖不需要像成年人有那麼多護膚步驟,但基礎的護理要有的。小貼士:及時給寶寶測量體溫,若是發燒,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燒藥,若是皮膚出現問題,及時就診,以免更加嚴重。如果冬季不想讓娃的臉變成「紅蘋果」,下麵皮膚護理的這些重點,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
  •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冬季騎電動車,為了防寒保暖,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騎車版「禦寒神器」。騎車版「禦寒神器」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
  • 冬季禦寒神器,大衣與長褲的結合,不僅保暖並且時尚耐看
    01貂絨外套搭配牛仔褲貂絨我們都知道,是冬季的禦寒神器,它不僅僅是禦寒效果好,而且集高貴大方,典雅精緻於一身,是冬季時尚穿搭的精緻選擇搭配上一條牛仔褲,作為非常常見並且普通的牛仔褲,雖然普通常見,但是不可否認它是在長褲中比較主流的一種,精緻的版型,耐磨抗寒的面料都穩固了它在長褲中的地位,所以選擇它肯定沒錯。做冬季最潮穿搭,領時尚潮流,你還在等什麼??
  • 兇器竟是家家都有的……
    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官方微博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5月7日晚發布警情通報,2020年5月6日12時許,崇川分局接東方劍橋怡安幼兒園報警稱,該園小班幼兒胡某某發生意外窒息,現送醫院搶救。經初步調查,5月6日中午,該小班三位老師陪護該班幼兒在教室內用餐時,先用完餐的幼兒胡某某獨自跑到教室裡面的寢室玩耍,意外發生窗簾繩纏頸導致窒息。園方發現後迅速送醫救治,經全力搶救於5月7日早晨不治身亡。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嚴格按法律程序開展事件調查,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做好善後等相關處置工作。痛 心!
  • 6個月內寶寶不能喝水?但這三種情況一定要多喝!
    我家鄰居是個新手媽媽,一直都是我們節目的忠實粉絲,堅持科學帶娃,她最近遇到了個麻煩。我們節目中專家說,6個月內孩子不需要喝水。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6個月內的寶寶不需要喝水,但不需要喝≠不能喝。 6-12個月的寶寶順其自然 這個時期的寶寶雖然稍長大了點,但1歲內的寶寶腎臟代謝功能仍然沒有發育完善
  • 0-6個月帶娃神器2-洗澡安撫玩樂篇
    嚶嚶嚶嚶嚶……很多人都覺得寶寶洗澡非常麻煩,實際上大部分寶寶都是喜歡水的,在洗的時候注意方法,再搭配一些「神器」,就不用擔心寶寶邊洗邊哭鬧了。我媽媽給我傳授了她的洗澡小tips:先抱著寶寶把臉和頭髮洗乾淨。
  • 消防實驗:2小時將6個生雞蛋全焐熟了!這個「禦寒神器」你還敢用嗎?
    富有禦寒經驗的美女們通常會丟來這個——暖寶寶冬天「光腿」的少女(圖源網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這種禦寒「神器」,一不小心就會將人燙傷。最近,寧波消防支隊鎮海大隊就專門進行了「暖寶寶」測溫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 冬季電動車騎行的這些「禦寒神器」要警惕!
    冬季騎電動車為了防寒保暖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車把手套、長圍巾、反穿衣、擋風被等騎車版「禦寒神器」騎車版「禦寒神器」NO.1 最開始「車把手套」NO.2 緊接著「長圍巾」NO.3 還是冷?再「反穿衣」NO.4 最後全方位「擋風被」但是這些「禦寒神器」在使用時卻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你身邊有親朋好友在使用
  • 皮膚皸裂?送你一份寶寶冬季護膚指南
    冬季,對寶寶來說,除了防止流感等疾病,還要注意保護皮膚。因為冬季的特點,哪怕寶寶一直呆在室內,也會面對容易乾燥等問題,更不用提出門面對寒風或者冷空氣的侵害啦。此外,與成人相比,嬰幼兒的皮膚角質層要薄30%,表皮層要薄20%。寶寶們的皮膚是十分嬌嫩而敏感的,冬季護膚很有必要。
  • 在寒冷的冬季,宋朝人有什麼禦寒神器呢?
    大家都知道,冬季寒冷,蔬菜短缺,而對於傳統的北方人來說,入冬前要做的準備有兩樣,一是儲存大白菜,二是打開供暖設施。相比之下,在現代人們的生活,還是比較幸福的,可以使用供暖設施抵禦寒冷,那麼古代沒有集中供暖的時候,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下面我們就以宋朝為例,來了解一下,他們在寒冷的冬季,都有什麼禦寒神器呢?
  • 冬季騎行要小心 這些「禦寒神器」有風險
    原標題:冬季騎行要小心 這些「禦寒神器」有風險   天氣越來越冷,對於騎電動車的人來說,出行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 有這6個十幾塊的神器,你老公一定搶著帶娃!
    因為男性思維和女性思維真的超級不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在2013年對近1000個男女腦部進行掃描並繪製了大腦神經連接圖,確證了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男女的大腦迴路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當然,出於安全考慮,豆苗麻麻好物團不可能給你們推薦這樣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