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容易抑鬱了 | 大腦裡的伏隔核會引發快感缺失?

2021-03-05 費勇修心課

大家好,歡迎來到費勇修心課。

 

還記得周三的那篇文章嗎?☞☞生活壓力那麼大,年輕人的出路在哪裡 | 讀詩

後臺有位讀者留言:5年社交恐懼症,已經是個廢人了。

 

說真的看到這條消息,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常常會有朋友過來後臺聊天,每一條我們都認真看了,可有時實在不知道怎麼回,比較合適。

 

所以,歡迎大家把自己內心的那些糾結,苦惱等都告訴我們,就像一個遙遠的樹洞。

與此同時,課代表也會為大家介紹一些生活相關的冷知識,小趣聞。

關注內心,是一場終身的實踐,它指向人類與自我間的長期關係。

 

今天是第一期,想和大家討論下「到底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容易抑鬱了?」

 

01 .

 

就像留言的這位朋友,很多人都不願意把消極情緒告訴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總希望自己呈現出的狀態像是一個小太陽,給周圍人帶來光和熱。

 

可是,怎麼可能呢?

 

身體內部有自己的天氣系統,肯定會時晴時雨,偶爾的恐懼,焦慮,抑鬱都是很正常的情緒,當它們來臨時,就坦然地去接受,去面對。

 

如果一開始我們就將其視為脆弱的,不好的而一味壓抑,很可能有一天這些積壓已久的情緒會像大壩決堤一樣。

 

如果你太難釋放自我,那麼自我就會破殼而出,試圖湮滅那個半真半假的自己。

 

02 .

  

還有,心理暗示真的影響挺大的。抑鬱症和抑鬱情緒,這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不要總是一遍遍地去強化「我有……疾病(症)」這種想法。就像社交恐懼,它會成為你給自己邁向別人設下的第一道坎。

 

或許因為很少與人交流,更覺得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的人。

 

但沒有人會是廢人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

 

只是你已經陷入了懷疑自己的漩渦中。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循環往復的肯定,懷疑,去否定中去糾正自我,確認自我。

這是一段必經的心理歷程。

 

人學著去接納一個真實的,不那麼完美的自我,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03 .

 

我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因為我的確一無是處。

這種長此以往的低自尊評價,其實是抑鬱症的一個明顯徵兆。

 

根據2017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抑鬱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負擔,也是導致患者功能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約有1/7的人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遭受抑鬱症困擾。

 

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

到2030年,抑鬱障礙或將成為中國疾病負擔位居第一的疾病。

 

 

04 .

 

許多人依舊堅信,抑鬱症與人體內部化學物質的失衡有關,比如多巴胺和血清素。

這種觀點很有吸引力,且多年來被無數科學研究所佐證,又推翻。

 

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羅伯特·馬蘭卡就認為,關於抑鬱症病因的研究,應著眼於大腦中心的『伏隔核』--它很小,掌握快感和成癮。

 

我們有理由猜測,如果它運行不正常,將導致快感缺失。所謂快感缺失就是人完全沒有能力去感覺到快感,這是抑鬱症的主要症狀。

 

當然,科學總是這樣,很少站穩腳跟過,這些理論我們僅做了解就好。

 

 

05 .

 

課代表最為欣賞的還是喬納森羅滕伯格教授提出的抑鬱症進化理論。

他認為抑鬱症是「一個古老的情緒系統與一個非凡物種創造的高度新穎的運行環境碰撞了」。

 

不論是在認知、情感還是意識方面,人類頭腦本質上是沒有改變的。21世紀的我們在大腦構造上,和遠古時代,農業文明時代,工業文明時代幾乎是一樣的。

 

時代在改變,環境在改變,我們的步邁大了,邁快了,我們的大腦卻沒能跟上?

也許研究某個特定部位或者化學物質並不會給我們一個完美正確的答案。

作為普通人,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當代的生活方式。以及為什麼我們的大腦和內心,其實並不能很好地適應這樣一種高度現代化的生活方式。

 

我們想和你一起著眼於日常生活的許多細節去發現,去改變。

 

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內蘊著,

他們康復所需要的核心力量。

晚安,祝好

下一期我們將和你討論:

 為什麼抑鬱症很難被人理解?


編輯 | 雯婷

配圖 | 選自網絡



☟☟ 良言入耳,養心為本

相關焦點

  • 研究 | 伏隔核激活與愉快體驗共享遺傳信息
    作為紋狀體核心結構之一的伏隔核是大腦的獎賞中樞,與動機及情緒加工密不可分。此外,伏隔核功能紊亂也是快感缺乏的重要神經機制。
  • 這可能是預防抑鬱最簡單的方法
    為什麼現代人比古代更容易抑鬱和焦慮,答案可能非常簡單:因為我們有燈。為什麼當代的人比我們的父輩和祖輩抑鬱和焦慮發病率更高,答案也許就是手機。 藍光會影響睡眠,也會增加抑鬱的風險或症狀。調整室內燈光的顏色可以降低抑鬱的風險,減輕抑鬱的症狀。
  • 伏隔核——情感世界腦網絡(七夕特供)
    伏隔核(accumbens nucleus)位於基底核與邊緣系統交界處,隔區的外下方,尾殼核的內下方,前方與嗅前核相連,後續終於紋床核,腹側為腹側蒼白球和嗅結節,亦稱伏核,是基底前腦的一個較大的核團,是一組波紋體中的神經元
  • 抑鬱症、焦慮症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一、5-羥色胺偏低:會出現焦慮、情緒低落、思維反芻(負性認知偏向),自罪或自責,無價值感,甚至出現自殺念頭。過高則會出現躁狂。二、多巴胺濃度偏低:精神狀態表現為:快感缺失、動機、興趣減弱、語言貧乏、不願說話和社交。軀體症狀表現為:運動抑制,常見躺床上不想動。
  • 從最根本上講述抑鬱症成因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
    很多身患抑鬱症的人們同時也患有焦慮症,神經成像研究表明當患有抑鬱症時很多調節情緒的大腦神經網絡失調,位於大腦深處的杏仁核會處理大腦接到高度顯著的刺激,例如受到獎勵或是潛在威脅等,當人們抑鬱時杏仁核過度活躍對負面事件反應過度,杏仁核進而連接大腦的其它區域,這些區域訓練人們對情感刺激的生理和行為反應,這些區域包括內側前額葉皮質、腦內阿肯柏氏核、海馬體和腦島,海馬體和額葉皮質主要負責記憶的生成
  • 抑鬱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抑鬱症越來越多?
    所有的抑鬱,都和自己的內在有關係,一切抑鬱都在告訴您:回到生命的本身,接納真的自己。經由問題和疾病,經由情緒和現象,去看見我們那些真正出錯的意識、信念和根源。面對抑鬱症,如果不究其根源,找到病因所在。 從根源調整自己,生出改變和智慧,過的越來越幸福和快樂。
  • 酒精對你的大腦做了啥?酒精、遞質和精神行為
    酒精還會影響大腦的海馬體,這是大腦轉化記憶的部分,一旦這部分被幹倒了,就會出現喝酒斷片的現象。2.乙醇變身乙醛,混球一個。酒精對你的大腦做了啥?多巴胺看似君子,但卻是「癮君子」,幾乎所有物質依賴都跟多巴胺有關係,當然也包括酒精依賴,因為酒精增加伏隔核的多巴胺濃度,長期飲酒刺激伏隔核——相當於天天跟酒精談戀愛了。五羥色胺是著名的情緒增強因子,與抑鬱息息相關,少了它便動機缺乏、沉默寡言,酒精也增加腦內五羥色胺濃度,所以喝了酒會變得樂觀,有的人變得「能言善辯」,恨不得把娘胎裡的故事都傾述出來。
  • 快感解剖:不要把女性身體看作一臺一成不變的機器
    巴裡·考米薩盧克(Barry Komisaruk)是此類科研的引領者之一,來自美國新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他試圖探明大腦差異是否造成了兩性的性體驗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儘管男女體驗不同,但高潮時二者的神經活動是大體相同的。「男女在高潮中的相似性要遠大於差異性,」考米薩盧克說,「我們看到的是大腦全面興奮;基本上所有系統都活躍起來了。」
  • 快感解剖 ︱ 不要把女性身體看作一成不變的機器!
    一個是大腦中的伏隔核,它通過釋放名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來製造愉悅感。如果可以選的話,老鼠會寧願放棄食物,而選擇享受對伏隔核的電刺激——即使餓死也不後悔。除了性之外,古柯鹼、安他非命、咖啡因、尼古丁及巧克力也有同樣的刺激效果。難怪高潮會讓人想一要再要。不過,高潮過後的確會產生一些重要的差別,這或許導致了高潮後男女反應的差異。
  • 人的大腦其實很可怕,為了快感會讓人瘋狂作死
    簡單易得的刺激會讓多巴胺分泌越來越少,所以,對於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珍惜。同樣的,重複的刺激也會讓多巴胺分泌越來越少。所以,人類也很容易喜新厭舊。大腦會對產生快感的刺激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強烈,人類只好尋找更猛烈的刺激。在自然界尋找的同時,人類還學會了自己製作更猛烈的刺激。古人吟詩作對、鬥酒千金,現代人網上衝浪、掌中遊戲。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
  • 大腦情緒控制系統——邊緣系統
    大腦海馬眶額葉位於眼眶之後,是處理價值的重要腦區,在基於價值的抉擇中起著重要作用(請看:神秘的眶額葉,核心功能到底是什麼?)。另外,眶額葉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抑制恐懼情緒,以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反應。眶額葉皮層下邊緣系統皮層之下的邊緣系統包括嗅球,下丘腦(Hypothalamus),杏仁核(Amygdal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等。
  • 科學家們研究揭示了大腦中5-羥色胺的作用
    宮崎駿博士說:「換句話說,為了提高血清素的耐性,老鼠們必須對獎勵的到來充滿信心,但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到來。」 在先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集中在大腦的一個叫做中縫背核的區域--血清素釋放神經元的中央中樞。中縫背核的神經元延伸到前腦的其他區域,在他們最近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專門探索了哪些其他腦區有助於調節耐心。
  • 【臨床研究】快感缺失量表中文版在中國抑鬱症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在上述量表中,DARS對於快感缺失的評估最為全面,並且具有較好地預測抑鬱症治療效果的作用[6]。由於我國尚無測評抑鬱症快感缺失的專用量表,因此,我們對DARS進行翻譯和修訂,並在抑鬱症人群中進行信效度評價,希望為中國抑鬱症患者快感缺失評估提供可靠的工具。
  • 今天你抑鬱了嗎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抑鬱傾向,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有一定的調節能力,避免了我們陷入抑鬱的沼澤裡。那麼有哪些常見的抑鬱表現了?長時間的的空虛,煩躁;時不時的疲勞;有強烈的負罪感;嚴重的還會有自殘甚至自殺傾向等等。
  • 星巴克貓爪杯引發通宵排隊 為杯瘋狂的人在想什麼?
    有人在星巴克門口搭起帳篷,漏夜排隊;有人一下子衝進店鋪裡,為買199元一隻的杯子,把店裡整櫃的馬克杯全部撞碎;有人排在隊伍前麵包圓所有杯子,排後頭的人屏不牢動手了……  在這些為貓爪杯而瘋狂的人們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科學家早就做過許多有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