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2021-01-07 澎湃新聞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2017-07-20 08:14 來源:澎湃新聞

「荷爾蒙決定一見鍾情,多巴胺決定天長地久,腎上腺決定出不出手。」

這一「多巴胺愛情理論」在網上熱傳,「當兩人相互吸引時,丘腦就開始下令分泌『愛的使者』——多巴胺。」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

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然而,它在傳遞快感信息的同時,卻也和成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成癮的事物大多會給我們帶來強烈的快感,這也是產生依賴性的基礎。而許多神經科學家認為,多巴胺迴路就是腦內負責獎賞和快感的腦迴路。儘管成癮的機制目前在醫學界還存在爭議,但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成癮與多巴胺系統的失衡有著密切的關係。

行為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們的決定帶來了良好的效果,大腦會用愉悅感「獎勵」人們並促使人們繼續這樣的行為——在這樣的「獎賞系統」中,執行獎勵的物質,正是多巴胺。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精神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馮威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多巴胺屬於單胺類神經遞質,其作用非常複雜,單純將多巴胺和愛情快感劃等號有失偏頗,「多巴胺與快感產生的中間機制,以及多巴胺和某些疾病的成因,這些目前在臨床上都還是假說。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功能過高,可能與陽性症狀有關,諸如幻覺、妄想等症狀,而前額葉多巴胺功能不足可能與陰性症狀有關。 再比如,帕金森病、抑鬱症等疾病也可能與多巴胺功能不足有關。目前臨床上的抗精神病藥、抗帕金森藥,有些就是作用於多巴胺受體,通過調節患者體內多巴胺的功能, 從而改善疾病的症狀。」

所謂的多巴胺假說,即精神分裂症的陽性症狀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中腹側被蓋區與伏隔核以及杏仁核之間(即中腦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突觸過度活動有關。對此,國外也有研究人員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丘腦中多巴胺轉運蛋白增加,就會將多巴胺更多地運進細胞,使神經細胞活動過分活躍,導致信息的處理出現紊亂。也正因為這樣患者才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等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狀。

馮威副主任醫師稱,多巴胺分泌不是個體所能控制的,而是腦內自身合成,因此通過跑步等運動能增加神經遞質分泌,改善情緒,也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事實上,運動所產生的快感或成癮不僅僅和多巴胺有關,運動還能帶來成就感,而這和另一種神經肽類神經遞質——內啡肽有關。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和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人員關於「極限運動」的實驗顯示,冒險愛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時都會品嘗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為他們的大腦中沒有足夠的多巴胺「接收器」來儲藏這些物質。這種瞬間的強刺激促使他們不斷重複同樣的冒險行為或追求新的刺激,以此尋求多巴胺帶來的快感。

而在長跑運動員體能到達某一臨界點時,經常會出現平靜、愉悅、滿足感的情緒。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這一表現與內啡肽有關。內啡肽被稱為「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相比多巴胺,內啡肽能夠讓人產生成就感,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內啡肽的激發下,身心處於輕鬆愉悅的狀態中,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不快。而運動能促進內啡肽的分泌,消除了抑鬱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

上海知音心理諮詢中心教務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孫嘉儀告訴記者:「多巴胺帶來的快感和內啡肽帶來的成就感,心理學上來講相當於快樂和幸福的定義,快樂是短暫的歡欣愉悅感,而幸福是持久的滿足感。心理學上,幸福感包括了一個人潛能實現後的滿足感,可能實現潛能的過程是蠻艱辛的,體驗各種辛酸苦辣,之後得到的成就和個人價值的體現,這種滿足感更持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多巴胺,愛情快感,精神分裂症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多巴胺、穀氨酸與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與穀氨酸系統功能紊亂對機體的生物學影響作為病理基礎,遺傳和環境的作用則作為「負重」對發病有著增強作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將 100 多個風險位點與精神分裂症相關聯,但僅一個基因座與多巴胺 D2 受體有關,許多與穀氨酸能突觸的發生和維持基因有關。
  • 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喜歡的:多巴胺和成癮的秘密
    後來的人只知道這個病人的代號為B-19,並以「B-19號病人」稱呼他。以今天的倫理標準來看,這個實驗的是相當不人道的。B-19是一個很不開心的人,吸食毒品。他因同性戀傾向而被開除軍籍。那時候,不僅毒品成癮是需要治療的,同性戀也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
  • 你以為的熱愛工作,其實是一種成癮
    你以為你熱愛工作,其實可能就是一種成癮。 01.成癮主要指的是人們對某一種或一些事物帶有一種長期的、反覆的、強迫性渴求(craving),並逐漸失去對它的控制。
  • 性癮、賭癮、購物成癮……幾乎所有的「癮」,都和這一點有關
    這種「爽」的感覺與我們大腦分泌的一種物質有關——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它能使人感受到欲望和快感。很多時候,人們會誤以為多巴胺帶來的是快樂,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多這類「上癮」現象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瑞貝卡已經有一屋子衣服了,但還一直想要更多;為什麼許多東西買回來後,就被遺忘在家裡的角落,她甚至不記得自己還買過這樣一條裙子,但下一次還是停止不了購物。因為瑞貝卡買東西,追求的並不是使用場景,而是買到新東西給她帶來的「爽感」。只是這種「爽感」,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它只是對預期將要到來的美好事物的渴望而已。
  • 多巴胺與愛情
    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愛情其實就是因為相關的人和事物促使腦裡產生大量多巴胺導致的結果。吸菸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當信息來到突觸,它就會釋放出能越過間隙的化學物質,把信息傳遞開去,這種化學物質名叫「神經遞質」,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種神經遞質。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傳遞,人們對一些事物「上癮」主要是由於它。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彼得松在評論今屆獎項時就說:「菸民,酒鬼和癮君子統統與多巴胺數量有關,受多巴胺控制。」
  •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千萬別吃它
    這些個性特徵導致的精神分裂症人數佔精神分裂症患者總數的一半多。此外,在母孕期受到病毒感染的胎兒,其成年後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比正常的明顯偏高;患有某些軀體疾病和代謝障礙也可以引起大腦功能紊亂。2、生理原因:多巴胺假說,是最被廣泛接受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假說。抗精神分裂症藥物對多巴胺(DA)(多巴胺【譯】由腦內分泌,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神經遞質的作用得以改善精神病症狀支持這一假說。
  • 菸癮、酒癮、網癮、抑鬱症等問題背後,竟然都是多巴胺作怪
    某些東西成癮是非常危害身體的,比如菸癮、酒癮、毒品、網癮等,雖然這些東西能夠讓人短時間產生快感,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東西無疑對人體的危害是巨大的。究竟上癮是什麼原因呢?有研究者發現,這些都和我們大腦一種神經遞質有關——多巴胺。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該術語是指大腦化學多巴胺除通過突觸傳遞信號外,還可以進入細胞核並控制特定基因的能力。在閱讀本文時,我意識到它完全顛覆了我們對遺傳學和藥物成癮的理解。對酒精和古柯鹼等成癮藥物的強烈渴望可能是由多巴胺控制基因引起的,這些基因改變了大腦迴路,這些基因是成癮的基礎。有趣的是,這些結果也為為什麼治療嚴重抑鬱症的藥物通常必須在服用幾周後才有效做出了回答。
  • 人體快感的秘密:聲色犬馬多巴胺,使人進步內啡肽
    大腦中,有兩種化學物質,負責產生快感。一種是多巴胺,一種是內啡肽。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認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多巴胺和炎症系統已被證明在精神分裂症的認知缺陷中起重要作用,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兩個系統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大多數免疫細胞都表達出多巴胺受體,這意味著多巴胺可以影響幾乎所有的免疫細胞,並促進細胞炎性因子的分泌。
  • 筆記|《變態》C4 精神分裂症(下)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1.遺傳因素:對於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因素,不少研究支持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遺傳,即這種遺傳是由許多基因的積累作用造成的。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是遺傳的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神經生化研究:(1)多巴胺假說:根據多巴胺假說,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在某些突觸部位的過量活動所造成的,或者是多巴胺數量增多,或是突觸後多巴胺受體過多,或是多巴胺受體由於某些原因變得過度敏感而造成的。
  • 自慰成癮會不會死?
    很多人覺得自己目前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或者單純地認為自慰沒有任何壞處,怎麼可能會上癮,那咱們來看看成癮的過程你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得來聊聊「癮」的問題,自慰上癮倒不如說是性成癮,因為自慰的本質就是讓自己能夠獲得高潮,感知和性行為一樣的快感。
  •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多巴胺「滿足感」是元兇,要學會打破執念
    甚至是網絡上還爆出過這樣的新聞——江蘇的一位16歲少年,因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玩電子遊戲的想法,在連續上網19個小時之後,猝死在網吧裡,兩天後才被發現。在腦科學研究的一些實驗和調查顯示中或許能找到答案。一:從科學角度研究遊戲成癮的「元兇」:多巴胺與多巴胺d2受體許多人都曾聽說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什麼呢?
  • 有一個詞叫快樂獎賞和成癮
    >而是產生激勵和獎賞行為多巴胺是大腦產生的一種神經遞質,瑞典科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等三人就是研究這種物質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獎,它與興奮、快樂、運動等多種信息傳遞有關;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多巴胺描述成人類愉悅感的來源,也即多巴胺意味著快樂,是大腦感到幸福的根源。
  • 腎虛了:自慰成癮會不會死?
    很多人覺得自己目前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或者單純地認為自慰沒有任何壞處,怎麼可能會上癮,那咱們來看看成癮的過程你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得來聊聊「癮」的問題,自慰上癮倒不如說是性成癮,因為自慰的本質就是讓自己能夠獲得高潮,感知和性行為一樣的快感。在自慰時,大腦的神經間隙中會逐漸積累多巴胺,等著在高潮的一瞬間釋放,釋放完成後濃度會迅速下降。
  • 多巴胺和內啡肽有什麼區別?
    她說了一句話,說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應該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什麼意思?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內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是產生的機理不一樣。2.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也就是說你拿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吃好吃的,玩遊戲,多巴胺就分泌一下,獎勵你一下你爽一下。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它是一種精神疾病,其特徵是思想混亂,信念錯誤,社會關係困難,認知缺陷,運動異常,以及情緒和動機遲鈍。這種嚴重的慢性疾病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的症狀首先出現在青春期後期和成年早期之間的過渡期。精神分裂症治療著重關注症狀,通常由抗精神病藥物組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很複雜。它們包括環境因素---比如出生期間的問題、心理社會因素、壓力和青春期攝入大麻---和遺傳因素作出的類似貢獻。
  • 人體產生的愛情藥——多巴胺 催產素 羥色胺及其它
    隨著多巴胺的減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變為平靜。因此,從理論上說,正在熱烈相愛的情侶,要想在性愛的感情方面「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是不可能的。催產素——保持忠誠的愛    在做愛時人的大腦會分泌出腦垂體後葉荷爾蒙,又稱為催產素。催產素不是只在男女發生情愛關係才產生的,它在母親餵乳時也會產生。
  • 第六章:了解手淫的成癮機制
    當你把一隻雄性老鼠放進一個擁有一隻雌性老鼠的籠子裡,會有什麼事情發生?首先,你會看到一個瘋狂的交配。然後,漸漸地,那隻雄性老鼠會對那隻雌鼠產生厭倦,不想動了,但是,把那隻雌鼠用新的一隻取代之後,雄鼠立即活了過來,積極地試圖讓新雌鼠受精。這個實驗可以不停重複,直至雄鼠精疲力盡,這就是所謂的柯立芝效應 (Coolidge Effect)。
  •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
    你的愁你的樂 螢光多巴胺探針能「看到」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它與帕金森氏症、藥物成癮、精神分裂症、多動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綠色螢光探針讓細胞自己發光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這種腦內分泌物與運動控制、動機、學習、記憶、情緒等生理過程有關,負責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具有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種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