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美麗且神秘,能帶來很多有意思的隱喻。
大腦中,有兩種化學物質,負責產生快感。
一種是多巴胺,一種是內啡肽。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物和人的情慾、感覺有關,它傳遞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與各種上癮行為有關。Arvid Carlsson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使他贏得了2000年諾貝爾醫學獎。
2012年有科學家研究出多巴胺可以有助進一步醫治帕金森症。治療方法在於恢復腦內多巴胺的水準及控制病情。德國研究人員稱,多巴胺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這一發現或有助於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治療。
攝入糖分,情慾,獲得獎勵都能讓大腦裡產生多巴胺。換句話說就是,喝酒吃肉,少兒不宜,不勞而獲,都是多巴胺的發動機。
人類的終極幸福形態,也許就是把大腦泡在灌滿多巴胺的大缸裡。
浪漫的有,愛情,據說是一種基於多巴胺的感覺;
邪惡的也有,吸毒或者藥物成癮,就是讓神經中的多巴胺冒個不停。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多巴胺分泌過量會造成體力急速消耗,再多的話就是病,患者的四肢會不由自主地抽動。如此症狀,還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叫亨廷頓舞蹈症。這病暫時沒救,而且遺傳。
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是一種內成性(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它是由腦下垂體和脊椎動物的丘腦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肽) 。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利用藥物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效果。
英文endorphin是endomorphin的簡化寫法,endo有內在之含意,而morphin則為嗎啡的英文名稱,故 endorphin有大腦自我製造的類嗎啡物質之意。它是歸於藥理學的範疇,並不是化學公式化。
內啡肽是體內自己產生的一類內源性的具有類似嗎啡作用肽類物質。 這些肽類除具有鎮痛功能外,尚具有許多其它生理功能,如調節體溫、心血管、呼吸功能。endorphin具有嗎啡樣活性的神經肽的總稱。
辣本身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當我們吃火鍋或辣條時,辣素刺激舌頭,舌頭告訴大腦「我X,疼疼疼」,大腦趕緊分泌內啡肽,如同安撫藥一樣,讓人不感覺那麼疼。很多人喜歡吃辣,其實是喜歡內啡肽的撫慰。
當然,內啡肽最大的作用是讓你「先苦後甜」,那些「不爽但有用」的事,做起來都要靠內啡肽撐著。
很多人在長跑時,會越跑越爽。在生理上,是肌肉把儲存的養分消耗光了,大腦就開始分泌內啡肽,安慰肌肉。從而本該痛苦的經歷,反而帶來愉悅。這種體驗有一個專門的詞來描述,叫做「跑步者的高潮(Runner’s high)」。當然,不僅限於跑步,遊泳、騎車、舉鐵啥的,都有這效果。
最近也有研究說,儀式感來自內啡肽。宗教典禮,靈魂升華之類的,都是內啡肽噴湧的感覺。
所以啊,我說明白了嗎?
聲色犬馬多巴胺,使人進步內啡肽。
該選哪個,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