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葉輕眉人人生而平等,如此烏託邦的願景遙遠嗎?

2021-01-09 木木愛叨叨

《慶餘年》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戲,沒有之一。

上一次是《琅琊榜》,果然我還是最愛這種權謀大戲。

上一篇文章寫了我最不舍的人物——滕梓荊。

這一次想聊聊範閒的母親——葉輕眉,那一番「人人生而平等」的盛世願景。

人人生而平等初入京都的範閒,被莫名捲入內庫財權之爭,引來各方勢力的明槍暗箭。

好兄弟滕梓荊為了救他,死在了北齊高手程巨樹的手下。

範閒難掩心中憤怒,誓要揪出背後主謀,還兄弟一個公理。

可是他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告訴他:

有什麼關係呢,一個侍衛而已?

鑑查院成立之初,母親葉輕眉明明立下石碑:

生而平等,人人如龍!

可如今,碑文形同虛設,鋪滿灰塵。

在那個尊卑懸殊、等級分明、三綱五常的舊時社會,此番願景如同笑話!

在那個年代弘揚人人生而平等,這樣的烏託邦,到底是遙遠的!

畢竟一人之力,難敵大勢所趨。

但是站出來的人,依舊勇氣可嘉。

因為有人超越了階級、超越了已存在的人事物,才能推動著歷史的年輪往前走!

單單只說那個年代,這樣高級的思想還是太遙不可及了,太痴心妄想了!

古往今來,烏託邦的願景從未間斷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裡,便描述了一個漁夫誤闖桃花源的奇妙故事: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屋舍,田間小道交錯縱橫,雞鳴狗叫聲悅耳動聽。人們在田間耕種勞作,男女老少怡然自得。

多麼美好的一副畫面啊!

桃花源的人們因為躲避秦時的戰亂,在這裡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美好生活。

在這裡的人們,都安居樂業,人人生而平等。

可是這樣的烏託邦可遇不可求,最後漁夫再回去尋覓時,已不見蹤跡。

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則將這樣美好的國度搬到了天空,

一座以反引力裝置的飛行石為懸浮動力的空中城市——拉普達。

飛越濃重的黑暗,穿過閃電的迴廊,抵達龍捲風的中心,天空之城浮現!

這兒是寂靜的天堂,只有機器人值守的空中都市,植物和遠古生物的家園。

蘊藏著無盡的寶藏與原始資源,是人類開墾文化中所觸及不到的聖地!

可是影片的最後,宮崎駿還是將其破壞掉,重新植入了大自然的懷抱中。

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託馬斯·莫爾在他的《烏託邦》一書中,就虛構出了一個完美國度,

在那裡財產是共有的,人民之間不存在階級,按需分配!

烏託邦的幻想固然美好,可是脫離了現實,終究是遙不可及的!

同樣把「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安放在那個等級分明的古代社會,也是不具有條件的。

21世紀的生而平等歷史的年輪走到21世紀,那些破落腐敗的舊思想早就被摒棄。

人人生而平等這番理論,也早就是家喻戶曉且認同的事實。

帕斯卡說過: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

正因為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學會思考,人類的文明才朝前邁進了一大步。

比爾蓋茨推薦的書籍《事實》,就以一連串有趣的數據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一直都在變好。

接受問卷調查的人數中以固有的思維,認為全世界有59%的人生活在低收入國家。

而事實上,這一數據只有9%!

請記住,事情可以是不好的但同時是在變好的。

我們的文明始終是在往前跨步的,「人人生而平等」早已不是幻想。

當然我們存在的21世紀,也還是會存在著小部分破壞這一和諧的思想與行為。

譬如對待女性存在的偏見。

《82年生的金智英》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成長的一生,卻經歷了各種的坎坷。

這些坎坷雖不足以致命,確是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憂鬱的深淵。

小時候好東西要給弟弟;初中上補習班被男同學跟蹤要怪自己裙子太短;大學被學長偷偷吐槽是「嚼過的口香糖」;工作時能力再好,公司也會更看中男性職員;結婚後要侍奉婆婆老公孩子;當了家庭主婦後喝杯咖啡都會被人說成是「媽蟲」......

如果說金智英的遭遇太過於獨特,那就說說25歲以後的女孩子面試的經歷。

幾乎無可避免地會被問到同樣的問題:戀愛了嗎?結婚了嗎?生娃了嗎?

而這些問題的背後,無非就是儘量「規避」公司損失!

可對於人類而言,生娃養娃應該是美妙而偉大的事情,是需要共同承擔的社會責任啊。

為什麼只有女性要在這些問題上受到束縛?

在男女平等的社會,這些不正確的觀念還存在著,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

譬如對於工作之間,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

工作是可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也是人類文明的推力。

但工作不分高低。

曾經有位同事推薦了一篇「你現在一無所有,都是因為你過去不努力」的文章給我。

咋一看,沒啥毛病,雞湯文,主題思想也正確。

可是文章的開頭引用的例子,是一位爸爸載著兒子行駛轎車,在紅燈路口停了下來。

路邊一個大爺穿著環衛衣在烈日炎炎下清掃路面。

爸爸指著那個大爺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努力,不然就會像他一樣。他年輕的時候肯定不努力,今天才會一無所有!」

看完這個開頭,我憤怒許久。

想起了《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時,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擁有的優勢!

也許那位大爺不是不努力,而是他很努力,努力地賺錢養家,努力地賺錢送孩子上大學,努力地活著。

為什麼要用這樣的事例來告訴孩子努力的重要性呢?

這可能在孩子的幼小的心靈中埋下高低貴賤的種子,但凡以後見到這樣的人,總會嗤之以鼻!

《少年說》裡有一位孩子就大方承認自己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

每天起早貪黑地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會莫名收到差評,遇見無理取鬧的客人。

他希望這個世界能給像媽媽一樣的人釋放多一些善意,他也願意以自己的善意作為回報。

陳銘說:

做哪一個職業,從來都不是大家要高看或者低看你的源泉,做成什麼樣才是!

工作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一個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努力的人,都值得敬重。

......

烏託邦的國度雖不切實際,也遙不可及;

但是人人平等尊重和諧的社會,卻近在眼前。

維護這個美麗星球,守護人類文明,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

歡迎關注我@一隻戴著假髮的豬

文/一隻戴著假髮的豬

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慶餘年》人物分析|慶帝心中的宏圖霸業與孤城
    文/松果日曆要說2019年最熱門的網劇,《慶餘年》絕對能夠榮登前三甲。作為一部老戲骨與小鮮肉雲集的精品網劇,《慶餘年》可以說是很多人心中的國產神作。而劇中由老戲骨陳道明飾演的慶帝,更是讓人看了直呼過癮。
  • 《慶餘年》盜版已更完,網友:是葉輕眉洩露的,她認為人生而平等
    《慶餘年》、《鶴唳華亭》以及《劍王朝》作為近期最受關注的三部古裝劇,前者無疑是這三部劇中最為火爆的一部劇,而《慶餘年》當前更是因為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超前點播活動引起了廣大觀眾們的不滿而頻上熱搜;現如今,盜版的《慶餘年》已經更新完了全集,而播放平臺才只更新到33集,這個資源究竟是誰洩露的,我們不得而知
  • 《慶餘年》:人人生而平等
    在眾多的穿越劇中,穿越過來的主角,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就是,人人生而平等,這也是古代和現代區別最大的地方。在古代那種視人命為草芥的時代,作為富人權貴家的奴僕,早已習慣了叩拜作揖,別人給予恩惠,動不動的就以命相報。就像《慶餘年》裡範閒和滕梓荊,這兩個人最初是因為滕梓荊受命刺殺範閒而相識。
  • 人生開掛靠特權,戰勝對手靠陰謀,《慶餘年》不過是平庸的古裝劇
    《慶餘年》在熱播期間經歷了超前點播的種種紛擾,這是它的最大話題。這的確涉及到了平等的一個基本要義:人生無貴賤,生命一樣寶貴。《拯救大兵雷恩》中,史匹柏也不過表達了這樣的一個觀念:雷恩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兵,可是他的生死,卻決定了美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的意義,人性、人道、人倫。可惜,原著也好,劇也好,演員也好,都把對現代的理解,框死在了這個極其狹隘的詞面之中。
  • 《慶餘年》:細思極恐,心思縝密
    面對範閒被劍刺中倒地,《慶餘年》第一季迎來結局,回憶第一季的種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真是叫人細思極恐。範閒是慶帝的兒子,也就是和太子以及二殿下是兄弟,網友紛紛吐槽,狗血。《慶餘年》用現代人的角度解釋古代故事,葉輕眉神一般的存在。
  • 相對於人生而平等,中國的文化觀念是——人生而為大,站位非常高
    人生而平等,這一觀念已深入人心。而相對於人生而平等,中國文化的觀念是:人生而為大——站位是非常高的。你或許會有些疑問,這個說法是不是有些誇張呢?其實一點也不誇張。看看道德經就知道了;看看民間的信奉情況就知道了。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例如,現代政治的諸要素,王權虛化的原則,主權在民的原則,全民選舉的原則,文官政府的原則,三權分立的原則,行政從屬於立法、政府向選民負責的原則,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原則,男女平等參政的原則,政務官與事務官劃分的原則,政治鬥爭中的非暴力、非革命的漸進改革原則,經濟與商務的自由原則,等等,最早都是在英國形成的。
  • 烏託邦對現實主義的意義是什麼?
    但是貧窮和不平等是截然不同的。貧困關聯是一個人所缺乏的東西,不平等與物質財富分配原則直接相關,物質財富分配原則是指貧富差距。我們不能把關係的雙方分開。在許多情況下,貧窮和財富意味著階級水平。反過來,階級水平會促使人們匆忙追求更體面的生活。有些人屏住呼吸,安於現狀,但總有少數人渴望突圍,打破這個圈子,成為上層階級。不管路有多艱難,如果我們贏了,我們會得到我們夢想的。
  • 華晨宇的《逃離烏託邦》,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書寫
    《逃離烏託邦》是華晨宇的第二張專輯《異類》中的一首歌曲,Aurora Aksnes,Martin Odd Skalnes,Magnus Skylstad作曲,代嶽東填詞,鄭楠編曲,於2015年11月以數字專輯的形式發行。
  • 為什麼說《烏託邦》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源頭
    廣博的見聞、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格、跌宕的人生使莫爾得以站在時代的最前沿,認識資本主義的貪婪,見證原始積累的殘酷,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  寫作《烏託邦》  《烏託邦》,全名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
  • 《慶餘年》範閒的「六個爹」,給父親們怎樣的啟示?有你的影子嗎
    有時候父親的一句鼓勵、一個微笑都能讓孩子開心好半天,在孩子的心裡父親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學會正確引導就能使孩子有不一樣的人生。發小研究生畢業,家裡希望她能找個安穩的工作,可是她偏偏不聽硬是要和同伴一起做微商。都說「知識改變命運」, 發小的研究生可真不是白讀的。她做了不到一年就已經實現月收入過萬的目標了,這時候同齡人也不過是拿著三、四千的工資。
  • 《飢餓站臺》:被反噬的「堂吉柯德」悲劇人物構建烏託邦制度失敗
    在劇中的獄友老頭表示,跟葛蘭相處,日子過得十分開心,道理就是如此了。經歷171層後遭遇的葛蘭,人生經歷了一個低谷期,他變得越來越冷漠,因為葛蘭越來越像監獄坑裡的人了,此時的葛蘭任務狀態就是對任何事情都保持著冷漠,只要自己利益不被人侵犯就好。在電影有一個鏡頭就是葛蘭把書吃掉果腹,明喻他推翻了原來他對於生活的美好文化信仰,性格變得越來越只為基本生存而奮鬥的人,越來越融合於監獄坑中。
  • 《慶餘年》4大女主角內心世界!她們都擁有現代女性獨立自主氣質
    《慶餘年》好看之處不止在於現代與未來的情境設定、角色的明爭暗鬥以及金句對白精警啜核,其中不同女角的人物設定顯露著截然不同又具現代女性氣質一面,戲份及地位不比任何一位男角遜色。林婉兒、範若若、長公主、葉輕眉四位女角均有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有追開劇的你,能看懂她們的內心世界嗎?
  • 《慶餘年》網文影視劇改編為何如此成功?除了編劇給力,還有新文創...
    (原標題:《慶餘年》網文影視劇改編為何如此成功?除了編劇給力,還有新文創的支持!)
  • 機會平等還是結果平等?凌飛怒懟華左平臺「美國華人」
    神文連結在此:美國的教育只講外因不講內因嗎?那麼追求平等的最終結果就是甲和乙決定丙該為丁做什麼?而且甲和乙還必須從中拿走一點佣金。」——我強烈建議華左們多看點書,對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幫助。。人生下來生理上就已經決定了完全各自不相同,而成長過程中各種不可預測的變化更是讓每個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 幹掉我們的不是「老大哥」:從《烏託邦》到《美麗新世界》
    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託馬斯 · 莫爾在小說《烏託邦》中創造了一個社會和諧美滿、科技發達的「美好世界」,這便是烏託邦文學的最早起源。託馬斯 · 莫爾(史上第一位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幸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離理想中的烏託邦社會似乎越來越遠。經濟危機、世界大戰、艱難的戰後重建……於是,人們逐漸對烏託邦進行質疑與反思,這股潮流同樣呈現在文學創作之中。
  • 人生而不平等如何改變
    人生而不平等,是普遍規律,出生對人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後天個人的努力與發展。一,人生而不平等是規律是世態從古至今,無論是帝王將相官宦還是貧民百姓,都有權力和責任繁衍後代,才能使中華民族延綿不絕長盛不衰,同時也是養兒防老的具體表現,至於說生在帝王官宦和將相家的孩子與生在普通百姓家裡的孩子,客觀的講成長的環境,家庭的富裕程度是不同的,但是就一個國家來說,帝王將相和官宦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二,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出身不平等
  • 《慶餘年》女子圖鑑:大男主光芒下,她們每一個都閃閃發亮
    2019收年大戲《慶餘年》第一季收官,同時第二季原班人馬再聚首的消息頻傳,讓人期待。說起慶餘年,毋庸置疑,從原著到改編這都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大男主劇」,劇情似乎也陷入千篇一律的「開掛金手指,打怪升級流」中,但繞是如此,《慶餘年》依然是一部合格的甚至優質的作品,因為在編劇王倦大大的神來之筆下,不僅一改「穿越老梗」,給這部劇披上了「流浪地球之後」的科幻色彩,更是對人物進行了更加深層立體的刻畫,任誰看了,都能感嘆一句:牛比還是王倦牛比。
  • 慶餘年:葉輕眉選擇慶帝上位,其他兩位皇子為什麼不是最優選?
    在慶餘年中,大家都知道慶帝在沒有繼承皇位之前,只是一個最不得寵的誠王世子,那為什麼葉輕眉沒有直接去幫其他兩位根基更好的皇子,反而來幫這個整日無所事事的世子呢?因為慶帝自小就對自己的手下人特別關照,尤其是對這個派來監視自己的怎麼起眼的小太監陳萍萍,也許就是這兩個身份天差地別,人生經歷卻特別相似的兩人仿佛都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慶帝平時也沒什麼兄弟朋友,於是慶帝就對這個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小太監就特別關懷,於是陳萍萍也就成了慶帝最忠實的狗腿子
  • 一個人的烏託邦《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一個人的烏託邦」,和豐子愷先生的詩配圖「不寵無驚過一生」,都是直達靈魂深處的感動。誰能保持一個孩子一樣的心過一生?即使不能,我們仍然要去想!如此,安好!深謀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義,深悉小節。已然,靜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