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烏託邦》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源頭

2020-12-15 中國社會科學網

  託馬斯·莫爾(1478—1535)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格蘭政治家、著名人文主義學者。他的一生樹立了一個淵博、高尚、公正的政治家典範。更使莫爾名垂千古的,是他在1516年發表的《烏託邦》一書。這本書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對人類社會發展持續產生深遠影響。早在1903年,便有至少四部書刊為中國人介紹了託馬斯·莫爾及其《烏託邦》。

  觀察資本主義的興起

  莫爾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法官家庭。1492年,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同一年,14歲的莫爾進入牛津大學讀書,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年少成名,才氣縱橫。莫爾在擔任律師期間,接觸到大量下層民眾,親眼目睹了他們遭受的苦難。他經常主持公道,替下層民眾撐腰,在倫敦很有名望,因而26歲便被選為下院議員。他曾因阻礙亨利七世在國會籌措款項而遭到報復,他父親被關進監獄、罰以巨款。

  亨利八世即位後,莫爾開始擔任倫敦行政司法次官。在這個職位上,莫爾開始深度涉入參與英格蘭的經濟活動,曾受國王派遣兩次出使國外,解決重大貿易糾紛。後來,他又擔任過財政大臣、下院議長、英格蘭大法官等。1535年,莫爾因拒絕承認亨利八世做英格蘭教會領袖,被判處死刑。

  莫爾生活在資本主義興起的歷史轉折點。身處刀光劍影、殺伐紛爭的宮廷,莫爾思考的卻是人類歷史的過去與未來。廣博的見聞、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格、跌宕的人生使莫爾得以站在時代的最前沿,認識資本主義的貪婪,見證原始積累的殘酷,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

  寫作《烏託邦》

  《烏託邦》,全名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正是在這部著作中,莫爾完美展現了自己的遠見卓識,創造了一個概念——「烏託邦」,開創了一種思想傳統——社會主義。烏託邦(Utopia)這個詞有兩個希臘語詞源,一個是Outopos,指現實中不存在的「烏有之鄉」,另一個是Eutopos,指人們理想中的「福地樂土」。所以烏託邦這個詞本身也有雙重含義。莫爾認為「烏託邦」雖然當下在世界上還不存在,但卻代表了人們對未來社會的崇高理想。

  《烏託邦》首先是對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的反映,是近代社會主義先驅反對早期資本主義的最初吶喊。莫爾立足歐洲、特別是英國的社會和經濟事實,對剛剛萌芽的資本主義的罪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其中最典型、最深刻的就是對「羊吃人」現象的批判。

  莫爾最早意識到新時代的本質,顯示了其思想的強大穿透力。在資產階級剛剛登上歷史舞臺、資本主義部分地組織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歷史階段,他就意識到這種新興的生產方式、組織形式以及他們同政治的緊密關聯,可能會對歐洲乃至整個人類的經濟社會結構、社會組織方式乃至政治運行方式產生重大、長期、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可能會產生新的奴役。莫爾認為,私有制是問題的根源。探究這種新的奴役的表現形式和內在邏輯,是莫爾的重大貢獻。

  更超越同時代人的是莫爾的遠大眼光——他大膽想像了替代方案,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莫爾的「烏託邦」中,人們過著吃飯不要錢、視金錢如糞土的生活。之所以能實現理想生活,基礎在於制度設計。烏託邦實行公有制,以實現「每人一無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但莫爾設計的公有制不同於前人。前人往往強調財產共有、集體消費,而莫爾則將重心放在組織共同生產上。每個人都要參加農業生產,除此之外每個人都擅長一門手工生產,相互補充,這樣合起來,就能獲得各種各樣的產品、各種生活資料,能夠滿足人們各個方面的需要。

  在共同生產的基礎上,才是共同消費。國家統一調配,家庭所需物品到倉庫申領,住房每10年要調換一次,以防據為私有。城市和農村的居民也輪流交換,每年都有人結束鄉村生活回到城市,又有城市居民來到農村。沒有窮人富人的差別,沒有城市農村的差別。同時,每人每天只勞動6個小時。除了勞動,還有各種精神活動。每天黎明前,組織大家聽講座。每天晚餐後,是文化娛樂時間。烏託邦憲法規定,所有公民除了從事體力勞動,還有充裕的時間用於精神上的開拓。

  無論中西方文明,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想像自古就有。那麼為什麼說莫爾的《烏託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首先,《烏託邦》不是針對一般的不合理社會現象的,而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其次,《烏託邦》的社會制度設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是通過社會調控實現公平正義的。

  莫爾的核心邏輯,他的實踐與思想的主線,是一種關於秩序的想像——一種強烈的、系統的、將社會視為整體的社會主義制度構想。要超越新生的資本主義所預設的世俗化個人主義的立場和方向,莫爾的方法是探尋遵循自然、人人互助的社會秩序。在這樣的社會中,貪婪和罪惡皆無容身之所。正如烏託邦人都相信的:「一個人可以仰視星辰乃至太陽,何必喜歡珠寶的閃閃微光。」

  歷史局限性

  莫爾以他所處時代最先進的思想為武器,利用了宗教改革和人文主義、地理大發現的最新成果,吸收了中世紀基督教的平等、公有觀念,直面時代問題,深刻批判資本主義,提出了關於理想社會的天才設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觀念與實踐。一位社會主義早期歷史研究者說,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還在初露端倪的時期,莫爾已洞見它的本質,以致他在頭腦中所描繪出的和為了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損害而與之比較的那種對立的生產方式,已經包含著不少近代社會主義的最重要特徵。

  然而,遺憾的是,莫爾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歷史局限性。他設想在農業社會形態中、在手工勞動基礎上實現平均分配,消滅私有制,建立人人平等的公有制社會,只能是空想。正如恩格斯所說:「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係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烏託邦方案的局限不是莫爾個人的局限,而是歷史的局限。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莫爾社會主義思想的空想性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偉大。其老友伊拉斯謨說:「我們大可以稱莫爾為一切處於逆境中的人們的共同辯護士。扶助受壓的人,使陷入迷惑困難的人得到解脫,為相互間有隔閡的人達成和解,莫爾認為能做到這些便是他的莫大收穫。」社會主義在莫爾的美好期許中起航了。

相關焦點

  • 「四史」關鍵詞|社會主義發展史五百年起點莫爾的《烏託邦》
    託馬斯·莫爾。 當然,莫爾最著名的著作還是《烏託邦》。《烏託邦》描述了最完美的國家制度1516年,莫爾出版了《烏託邦》,這部書的全名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從此「烏託邦」(Utopia)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烏託邦,是莫爾發明的詞,本意是「沒有的地方」,延伸為難以實現的理想、「空想的國家」。
  • 社會主義思想從烏託邦到科學的發展
    從16世紀初到19世紀40年代,歷經300多年的發展,烏託邦社會主義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理論越來越完善,對現實制度的觀察與批判越來越深刻,對理想社會的構建也不斷擺脫文學化的色彩而日漸接近科學的形態。烏託邦社會主義的發展過程,便是一個空想色彩日漸淡化、糟粕成分不斷被剔除、科學內涵越來越充實的過程。
  • 社會主義已有500年歷史?源自1516年《烏託邦》
    ——編者    問題1:為什麼說社會主義有500年歷史?    一部社會主義史包括社會主義思想史、社會主義運動史、社會主義制度史、社會主義革新史等等。社會主義思想起源於1516年英國託馬斯·莫爾著《烏託邦》一書,從那時算起,至今已將近500年了。
  • 編吉讀經典|烏託邦對人類來說到底有什麼歷史意義?
    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現在社會中仍然有著不少人,將烏託邦作為自己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從《烏託邦》這本書中,能夠輕鬆地看出文藝復興對於託馬斯·莫爾的影響,以及對於他心中理想社會的構建的影響。拉斐爾最終有沒有在辯論中勝過託馬斯·莫爾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將這一先進的思想傳播給更多的人。自烏託邦以來,有很多人在不斷推進這一思想並且形成了許多社會思想學派。
  • 烏託邦小史:是未來藍圖還是空中樓閣?
    眾所周知,因為各方麵條件的限制以及社會制度的局限,「新拉納克」實驗很快以失敗告終,歐文也於接手工廠僅僅25年後即宣告放棄,前往美國進行新的實驗,羅伯特·歐文這個名字,也被後世列入「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行列之中,而這個群體的另一個名字,是「烏託邦社會主義」。
  • 電視理論節目《社會主義「有點潮」》今晚在湖南衛視首播
    社會主義有點「潮」,為什麼「潮」?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以濃厚的理論氛圍、輿論氛圍、文化氛圍、社會氛圍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從今年3月1日開始,湖南在全省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有點潮』」系列主題活動,併集中進行錄製和播出「『三新』進校園」電視理論節目《社會主義「有點潮」》。
  • 烏託邦對現實主義的意義是什麼?
    我不知道你沒有讀過大師蔡俊在中國製造的小說《肉香》,上面有這樣的描述:她溫柔地對我說。。。殺了我,吃了我的肉。我想餓死。最好死在我的手中,讓我的身體進入你的身體,讓我成為你的一部分。從那時起,我們就不會分開永遠。顧名思義,小說講述是一個以愛情和生存為名義的食人故事。安史起義時期,被起義軍圍困多日的駐軍士兵殺死了愛妻月香,並將其煮熟存活。
  • 華晨宇的《逃離烏託邦》,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書寫
    《逃離烏託邦》是華晨宇的第二張專輯《異類》中的一首歌曲,Aurora Aksnes,Martin Odd Skalnes,Magnus Skylstad作曲,代嶽東填詞,鄭楠編曲,於2015年11月以數字專輯的形式發行。
  • 基於烏託邦思想構建的UTP應用生態 展望人類共產主義未來
    烏託邦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平等、自由、民主、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按需分配」等基於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特性,在理論上,提出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經濟標準,指出私有制產生階級和階級剝削;設想未來理想共產主義制度以公有制為原型,拋棄了平均主義和壓縮私有制主義,將若干可欲的價值與實踐呈現於這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
  • 《慶餘年》葉輕眉人人生而平等,如此烏託邦的願景遙遠嗎?
    在那個年代弘揚人人生而平等,這樣的烏託邦,到底是遙遠的!畢竟一人之力,難敵大勢所趨。但是站出來的人,依舊勇氣可嘉。因為有人超越了階級、超越了已存在的人事物,才能推動著歷史的年輪往前走!單單只說那個年代,這樣高級的思想還是太遙不可及了,太痴心妄想了!
  •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三史」基礎上,加入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何...
    2013年習近平曾以世界歷史大視野,系統回顧了社會主義發展500年的歷程,簡明生動地闡述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經歷6個階段,相繼實現了三次歷史性飛躍。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是指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形態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 一個非絕對烏託邦意義的世界
    彩虹小馬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單純的 meme(指在同一個文化氛圍中,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思想、行為或者風格。譯為「模因」、「迷因」等。可以是一個故意拼寫錯誤的單詞, 一句話、一張圖片、一段視頻、甚至是一個行為。一般都是基於某個流行因素,加以複製、改造、轉播並跟風。作為名詞也指某種梗圖) 製造者,而是一種亞文化。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政治思想「百花齊放」,權利格局方興日盛
    因此,從當時來看,馬基雅維利的這部主要探討君主制度的政治思想作品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並且產生了很大的震動。馬基雅維利在多年的政治經驗中,就已經總結出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政治思想,這部著作應該說是馬基雅維利個人的重要成果。《君主論》這部政治思想的主桌,顧名思義探討的就是當時在西歐世界流行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相關內容。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英國政治制度是現代幾乎所有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母體,其他國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國的政體,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異的制度,就連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機構中也多少有一點英國制度的痕跡。英國人對國家政治藍圖設計的濃厚興趣,也表現在文學創作中,由此形成了「烏託邦文學」。它是一種政治文學,對未來的國家政治和世界政治加以暢想、預測並予以形象表現。
  •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論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統一    ——傳統思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們應該統一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為一個整體,消減中、西方文化之別,促進其相融通、交流與互鑑。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豐富思想寶庫科學行動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接續傳承中書寫了新篇章,而且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創新發展中開闢了新境界。其標誌性理論成果,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 「四史」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何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特點新要求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這裡的「新時代」,是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行的重要基礎性話語,是我黨新的思想、新的徵程、新的政策、新的部署的根本依據。
  • 唯物辯證法:其思想核心是什麼,其思想源頭在哪裡
    對立統一是質量互變規律的基礎為什麼說「對立統一」是質量互變規律的基礎?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態和形式,指明事物的發展是在量變和質變的相互交替中實現完成的。而這個過程,都離開不事物內部的矛盾鬥爭。
  • 桃花源與烏託邦(下)
    我們不要動不動就說這個東西是我們獨有的,那個東西中國怎麼樣,西方怎麼樣,一天到晚說不同。不同之處當然有,但相通之處更多。   接下來,我跟大家談談西方文化傳統中的烏託邦。   形形色色的烏託邦   西方那些形形色色的烏託邦作品,內容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一個人漂洋出海在海外發現一個理想國。
  • 大學應有超凡脫俗的烏託邦色彩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說,追逐名利、貪腐之風已經進入校園,高校道德高地已經失守,社會上很多腐敗現象都可以在大學裡找到。高校對學生應該是科學素養、人文素養、道德的全面培養,而文憑泡沫讓高教背離了教育的本意。這是一幅多麼可怕的大學精神寫照啊。無怪乎劉道玉們要在中國建立理想的大學,並大聲疾呼:教育需要烏託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