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五哥是怎麼當上侍衛的,為何那麼受康熙喜愛?

2020-12-18 歷史縱橫帝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張五哥可以算是重要的配角,在雍正奪嫡前後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推手。在江南賑災籌款中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和張五哥一家結識,後來張五哥頂替他人受死宰白鵝一案成為太子被廢的導火索。這件案子由康熙直接出面到法場解救,因為張五哥至誠至孝被康熙收為大內侍衛。這位來自民間和各方勢力都沒有瓜葛的張五哥,重情重義在紫禁城猶如一股清流一般的難得。況且張五哥雖然重情重義但是並不盲目,所以才說出十三阿哥人好但是並不適合當太子的話來。因此康熙對他非常看重,不但成為貼身護衛而且成為雍正登基前後很多關鍵環節的執行者。

張五哥雖然在劇中出現的相對短暫,但是卻頗富傳奇。本來居住在距離京城千裡之遙的江夏鎮,但是偶然的接回結識江南賑災籌款的兩位皇子(胤禛和胤祥)。張五哥一家的善良和仗義讓兩位皇子感動,但是雙方身份的巨大差距也許誰也沒有想到會在以後有什麼交集。但是刑部宰白鵝一案不但讓張五哥進入了康熙的法眼,而且在雍正繼位前後發揮了巨大作用。

從居住在千裡之外的江南江夏鎮的普通一家到康熙身邊的貼身侍衛,完成逆襲的張五哥如何影響奪嫡結局

雍正、康熙和張五哥本來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無論是相距千裡的物理距離還是平民百姓與皇族的巨大身份差異都是如此。但是康熙四十六年胤禛和胤祥去江南賑災籌款,張五哥和胤禛胤祥兄弟以及任伯安等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張五哥的宰白鵝案,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張五哥進入大內;阿蘭也成為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女人。如果沒有張五哥一家的拼命相救,也許胤禛等人在江夏鎮會很慘。後來胤禛一行回京受封雍郡王而張五哥一家還得在江夏鎮生活下去,否則也就不會有後來張五哥頂替任季安的宰白鵝了。

胤禛回京後再次領任務要清繳國庫,弄得人心惶惶:王親貴族甚至皇子都從國庫借了銀子,大家為了還債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太子門人為了償還太子借的五十萬兩銀子開始動起了腦筋,太子不但賣官鬻爵而且幹起了宰白鵝頂替死罪的勾當。這次頂替任季安死罪的就是張五哥,阿蘭千裡尋求十三阿哥的幫助這才上達天庭由康熙直接出面解救了張五哥。從而導致太子被廢,張五哥至誠至孝被康熙收為貼身侍衛。張五哥因為自己的人品和不錯的武術入了康熙的法眼,又因為和各方勢力都不沾邊所以受到康熙的重用。況且隨話說宰相門前三品官,何況皇上身邊的張五哥逐漸有了影響帝位傳承的能力。

重情重義的張五哥對十三阿哥和皇上忠心耿耿,擁立雍正登基過程中也立下大功

首先十三阿哥是張五哥的救命恩人而康熙對五哥有知遇之恩,所以對張五哥來說親近程度是胤祥>康熙>胤禛,而無論康熙還是十三爺胤祥都屬意胤禛成為儲君,所以張五哥自然在奪嫡過程中認真幫助胤禛。張五哥對老十三的重情重義讓康熙非常看重,甚至在張五哥請求赦免老十三時給了天大的面子。這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康熙對於來自民間猶如一股清流一般的張五哥的看重。尤其是九龍奪嫡中面對皇子們的忤逆和虛偽,在康熙看來張五哥更為難得。在康熙駕崩當夜,其實張五哥承擔了和傳遺照張廷玉、隆科多同樣重要的任務。康熙派張五哥去接四阿哥胤禛來保證他的安全,而且康熙的最後的歸處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連胤禛都不知道)。

而張五哥也不負眾望,不但保證了雍正的安全;而且得到雍正的信任,帶著金牌令箭去解救老十三進而奪取兵權。可以說在雍正登基穩定帝位過程中老十三帶兵帶兵勤王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沒有張五哥這個忠心耿耿的小人物恐怕雍正登基要費一些周折。因此張五哥對於康熙的忠誠,才讓他在康熙去世後依然忠實執行職責。

忠心而不欠缺精明的張五哥在十三阿哥胤祥去世後,果斷離開了波雲詭譎的朝堂去給十三爺守陵;並以一句三年回來的為自己返回做了鋪墊

雍正登基以後八爺黨並不甘心失敗,雍正元年的科考舞弊案和諾敏案讓雍正臉上無光;也讓舉薦關鍵人選的總理王大臣胤禩和九門提督隆科多逐漸走向了合流。推行新政、整頓旗務都觸及到了八爺黨的利益,因此引發了後來的八王逼宮案;再加上弘時爭奪儲君意圖謀害弘曆,作為大內侍衛張五哥了解的遠比一般人要多。因此在十三爺去世後,張五哥以為十三爺守陵這個光明正大的理由來離開波雲詭譎的朝堂。而且張五哥離開時一句「三年後奴才再回來侍候您」,也讓他有理由在塵埃落定後返回朝堂。雖然劇中沒有交代張五哥最後的結局,但是此時忠誠不失圓滑的張五哥已經具備了相當成熟的待人處事的能力。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張五哥為何放棄當御前侍衛,執意要為十三爺胤祥守陵?
    刑部發生「以錢買命」的荒唐案件,被矇騙的張五哥險些因此喪命,可最終,在十三阿哥胤祥的幫助下,張五哥不僅洗脫了冤屈得以重獲新生,並且還就此成為了康熙的貼身侍衛,真可謂是否極泰來。其實,康熙將張五哥安排在自己身邊,也是有著他的想法和目的的。
  • 雍正王朝:放棄御前侍衛去做守陵人,看張五哥的思危、思退、思變
    而伴隨著著「刑部冤案」的審結,張五哥也因為他的至仁至孝得到了康熙賞識,被一躍提拔為御前侍衛。可以說,張五哥能夠因禍得福、否極泰來,很大程度都要得益於胤祥在最為危機時刻的力挽狂瀾,甚至稱胤祥給了張五哥「第二次生命」也絲毫不為過。在此之後,胤祥又迎娶了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兩人的關係是愈發緊密。
  • 雍正王朝:這4個隱藏極深的橋段,到底什麼意思,你看明白了嗎
    就像「刑部冤案」審結後,康熙皇帝和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在夜間的一次談話那樣,一場戲、幾個動作、幾句對話,就將人物性格、矛盾衝突、劇情發展盡數展現。就這一場戲,就能給致力於職場和仕途發展的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穫。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而除此以外,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還隱藏著一條暗線劇情,那便是表面來看,這部電視劇雖然只是大體符合歷史走向,具體劇情則是參考糅合了其他時期歷史事件和野史,雖然不是真實歷史再現,但頗有深度,蘊含了各種道理;但是再細看,某種程度上來說,雍正王朝電視劇其實對於康熙、雍正時期的各種謎團,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解釋,並且以劇情完美表現出來了;諸如歷史上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
  • 在《雍正王朝》中,為什麼十三爺在軍隊中有著很高的威望?
    正因為他從小受盡欺負,所以,稍微長大之後,他拼命的跟著大內侍衛學習武藝,苦讀兵書,為的就是不再受哥哥們的氣,也為了將來能有一番成就。因為好武知兵的緣故,所以康熙經常派他去練兵,這給了他和軍隊接觸的機會,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樣喜歡端著架子,而是喜歡和軍士們打成一片,和軍士們同在一個鍋裡吃飯,這贏得了軍士們的信任和敬重,也為他在軍中的威望打下了基礎。
  • 孝敬憲皇后無兒無女,為何受康熙賞識,成雍正唯一冊封皇后
    純元皇后雖然從未露過臉,卻是貫穿整部劇,讓雍正掛念一生的靈魂人物。甚至雍正看中甄嬛,都是因為她和純元皇后相貌相似。在劇中,雍正最愛的人既不是華妃,也不是甄嬛,更不是繼後宜修,而是早已故去的純元皇后。純元皇后是雍正的原配,而在歷史上,她對應的就是孝敬憲皇后,孝敬憲皇后也是雍正唯一冊封的皇后。
  • 為何《雍正王朝》康熙有一半戲份,《康熙王朝》卻隻字不提雍正?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裡,康熙非常器重十三皇子,為何十三爺卻無緣儲位?
    雍正王朝裡,康熙非常器重十三皇子,為何十三爺卻無緣儲位?大家好,首先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百家號,我是「歷史的方向」的小編,在《雍正王朝》中,小編覺得大家應該也看到了,他們之間充滿了鬥爭,主要就是四阿哥和各位皇子之間的爭權奪利,而十三爺的目標非常的明確就是要支持自己的四哥,為雍正登基可以說付出了很多,其實在當時康熙是非常的喜愛十三阿哥的!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這樣反而觀眾緣也不錯
  • 康熙寵愛弘曆,然而最受雍正恩寵的卻非乾隆,八阿哥福慧何許人也
    導語:乾隆與康熙有著許多相似之處,而乾隆更是時常以皇爺爺為標杆,爺孫的和睦極大的為雍正上臺造就了機會,因此乾隆在雍正面前也十分受用。要知道,康熙六十年的時候,老康熙第一次親臨圓明園並驚喜的看中了皇孫弘曆,天倫之樂給了深受九子奪嫡困擾的康熙樂趣。原本這一年,康熙已經病入膏肓,而受寵有加的十四爺也從西北調回了京師,因此懸念似乎要落下,然而最終卻是老十四被踢回了西北,四爺「勝利」了,這裡頭就有弘曆這幾日來在皇爺爺面前為雍正增添的分數。
  • 《雍正王朝》中的「侍衛領班」圖裡琛,到底屬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除了朝堂爭鬥、權謀心術的精彩演繹外,《雍正王朝》對於清朝的官職、爵位、職能部門乃至地方權力機構都有著極為細緻、真實的展現。當然,《雍正王朝》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和諸多表演藝術家登峰造極的演繹絕對分不開,這部劇中甚至不存在主角和配角的差別,只有出場時間之分。御前侍衛領班——圖裡琛,就是這樣一個原本為配角,卻生生地演繹成了重要人物的角色。
  • 康熙差點隔代傳位給孫子,雍正重用此人,乾隆為何堅決殺他?
    太子胤礽的腦子被驢踢了,竟然用更加惡劣的態度來對抗康熙皇帝的懲戒。 雖然康熙皇帝對胤礽的所作所為非常失望,但是對嫡孫弘皙的表現卻非常滿意,寵愛有加。康熙皇帝在歷史上是多子多孫的皇帝,他共有35位兒子,有97位皇孫,但是只有弘皙和弘曆兩人被接到宮中來教導。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只是一個荒唐昏聵的無能之輩?你可能誤會了
    《雍正王朝》的開劇,就是太子胤礽和康熙妃嬪鄭春華在花園假山間的荒唐情節;黃患災害的朝堂會議上,太子胤礽又是一個無主見、無才識的無能模樣。再加上後來的種種昏聵表現、荒唐舉動,太子胤礽的負面人設已經基本明確。這樣一個無能之輩,為何還能身居太子之位長達30多年?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
    為何康熙和乾隆都是高壽,而雍正活過半百,原來是因為這個壞習慣說到清朝的皇帝,我們老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就是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因為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使這三個人流傳後世,爺孫三代都是清朝有名的明君。但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七歲的時候就開始打理朝政,在六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總共當政六十一年,而且潛錢隆皇帝也是在八十八歲的時候駕崩的,同樣也打理朝政了六十多年。而雍正皇帝在五十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那麼為什麼康熙和乾隆壽命都很長,唯獨雍正皇帝的壽命很短呢?首先,在康熙去世之後留下了許多政務,包括邊境上的戰事,和清朝國家內部的事情。
  • 倍受雍正器重的田文鏡為何不受乾隆待見?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田文鏡自康熙朝步入仕途,到了雍正朝受到雍正寵信步步高升,他在雍正一朝並沒有失寵,但是在死後他卻在乾隆朝備受批評,而且後來還莫名其妙地被乾隆把墳推平了。下面就來說一說田文鏡是如何受雍正寵信,又是如何在乾隆朝飽受批判的。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諸如四福晉、年秋月、阿蘭和喬引娣等女性角色看似遠離政治、遠離紛爭,實則與朝堂對決、奪嫡之爭緊密相連,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和改變了皇位爭奪的最終結果。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和太子胤礽之間產生荒唐關係的鄭春華,就是這樣一位幾乎直接導致「九子奪嫡」事件出現的特殊女人。
  • 「常務副皇帝」胤祥,為何不會被雍正猜忌?3大原因,雍正很放心
    那麼,雍正朝時期的皇十三子胤祥,究竟以何種形象存在?雍正七年,胤祥的權勢、聲望達到頂點,監管戶部三庫、會考府、造辦處、外國傳教士事務、西北軍事的全權指揮、總理營田水利,掌管圓明園八旗禁軍、全國重大案件審理、國庫欠款追繳、各種祭祀大典等等幾乎涵蓋了朝廷的所有事務。
  • 權臣鰲拜,到底怎麼死的?康熙:病死;雍正:病死;嘉慶:別鬧了
    巔峰時期的鰲拜,黨羽勢力遍及朝廷上下、京城內外,甚至連康熙皇帝身邊的近侍太監、大內侍衛都是其親自安排。為了扳倒鰲拜,康熙皇帝隱忍數年,不惜犧牲了忠誠的舒克薩哈;為了扳倒鰲拜,孝莊太后甚至親自出面拉攏了輔政大臣之首——索尼。此時的鰲拜,遠勝於雍正朝的年羹堯、乾隆朝的和珅,甚至能比擬順治朝的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