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香姐和她的舞蹈隊是中牟縣狼城崗鎮南仁村的「一枝花」,就連周邊十裡八村的人都知道我們村有個能唱會跳的東香姐,還有一支女子舞蹈隊。
東香姐不是本地人,她的老家在陝西韓城,上世紀八十年代經人介紹嫁到我們村。她長著一張圓圓的臉,大眼睛,個子高高的,說起話來乾脆利索。
我們村地處黃河灘區,土地比較多。前些年,村裡的婦女除了幹農活兒,有點閒空兒就圍坐一起打牌,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當然,那個時候,村裡也沒有什麼活動場所,更沒有人組織開展活動。一向活潑開朗的東香姐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裡就琢磨能幹點什麼。她說:「我們農村婦女也是有夢想有追求的,都應該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生活著。我要讓村裡的婦女們都從家裡走出來,搞點娛樂活動,豐富一下精神生活。」
東香姐高中畢業,當時在學校也是文藝愛好者,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到我們村之後,東香姐心裡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把村裡婦女組織起來,跳跳舞、打打鼓、扭扭秧歌,她想帶著婦女們過有品位的生活。
說幹就幹,東香姐開始組織大家跳廣場舞。可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最初,她的廣場舞隊總共就五個人,除了她自己,還有兩個是親戚,兩個是鄰居。
既然把隊組建起來了,那就開始練吧。東香姐自備音響,藉助村委的空房子,手把手地教。別看她們拿著農具就能靈巧幹活的手,跳起舞來卻不聽使喚。東香姐就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教,耐心細緻。後來,大家跳出了樂趣,人也開始多起來,十個,二十個,慢慢屋子裡裝不下了,大家就挪到院子裡跳。一到晚上,熟悉的音樂一響,大家都麻利地做完家務,換上舒適的運動裝,興衝衝地去跳舞。
周邊幾個村莊的人知道了東香姐,爭先恐後地邀請她去教舞蹈。東香姐說:「有一個村,第一天只來了三四個人,當時心裡還挺失望的,不過我這個勁兒吧,哪怕是來一個人,我也會好好教。沒想到,第二天一下子來了幾十個人,到了第四天人更多,大家都說跟我學跳廣場舞很有意思。」其實,對於她來說,教才是最累的,特別對於零基礎的隊員,她需要一邊示範,一邊用嗓子喊。
後來,東香姐進了村委班子,當上了村裡的文化管理員,還成了鎮裡的文化志願者。這下子,東香姐更有勁頭了。
這幾年,省裡和市裡也經常有「送文化下鄉」活動,這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過足「戲癮」,享用「文化盛宴」。縣裡也大力實施「雙優」(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文化作品)「雙帶」(帶動傳統文化發掘傳承、帶動鄉風民風改善)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引導群眾當文化主角、唱文化大戲,「一村一團隊」「一鄉一品牌」,城鄉文化共同繁榮,重大活動異彩紛呈。
為此,東香姐精挑細選了十幾個人,組建了村裡的舞蹈隊和盤鼓隊,由她帶隊,參加各種演出或比賽,在鎮裡、縣裡都小有名氣。
如今,村裡的文化活動在東香姐的帶動下開展得豐富多彩,鄉親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生活雖平淡,卻是幸福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