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片粽葉、糯米、三層肉、鹹蛋黃、板慄、香菇、海蠣幹、蓮子……
這是不少閩南肉粽的標配,吃起來料足、味香,美味極了。
58歲的寶珠阿嫲
是東孚劉營土生土長的村民
一輩子都在村裡生活
丈夫也是本村人
我有9個兄弟姐妹,除了2個嫁到外地,其他人都留在本村。雖然,我這輩子都生活在東孚劉營,但一家人在這裡過著平凡卻幸福的生活。
山泉水、柴火灶
煮出古早味肉粽
端午作為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吃粽子更是節日必不可少的環節。年輕時,寶珠阿嫲從她的阿嫲那裡學會了包粽子,每年端午都會親手做粽子來分享給親朋好友,一做便是40年。
寶珠阿嫲的閩南燒肉粽,糯米顆顆飽滿入味,與餡料緊緊交融。與大部分肉粽不同的是,她使用的是傳統柴火灶、天竺山的山泉水慢煮6-7小時,吃起來特別軟糯Q彈、香而不膩。這也就是閩南肉粽的古早味了。
來看看
寶珠阿嫲是怎麼做出
古早味的燒肉粽吧!
早上5點左右,寶珠夫妻就起來準備食材,寶珠將本地紅蔥頭清理一番,掐頭去尾,反覆清洗再切成薄片,阿公用柴火灶翻炒糯米,香味瀰漫在空中,飄向十幾米外的地方。
紅燒肉是閩南燒肉粽的靈魂之所在。
寶珠對豬肉也是精心挑選,選用的是優質農家土豬三層肉,每顆粽子放一塊,保證每一口都能夠切切實實地咬到肉,三層肉裡精煉的脂肪經過慢火熬煮,細密地化在整顆粽子裡,把所有食材都浸潤得香甜可口。
經過柴火翻炒的糯米香、入味的土豬肉,與唇齒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朵朵勻稱的香菇、顆顆金黃的板慄、海鮮乾貨、入味幾分的鹹蛋黃,搭配的餡料少一樣都不行。這樣一來,粽子不僅料足,還十分美味。
我一輩子都在照顧家人的三餐,把簡單的食材做得美味,是村裡每個婦女畢生的修為,一開始覺得兒孫吃得開心,自己也就十分滿足。不曾想他們帶給同事朋友們吃,竟然大家也會那麼喜歡。
這便是寶珠阿嫲堅持年年端午節包粽子給家人吃的重要原因了。
通過朋友圈接單
大家好評如潮
前幾年,寶珠阿嫲的兒媳婦送了一臺智慧型手機給她,作為母親節禮物。此後,她學會了微信跟其他人進行交流。閒暇時,寶珠會看一看朋友圈,慢慢地也學會了微信支付。
年初,東孚打造的鄉村振興品牌——過·雲生活,讓村民們了解到直播。寶珠阿嫲從此知道原來每天在廚房裡細緻打磨的美食過程是可以通過一臺手機分享給更多人,近期也開始進行抖音直播。
初夏,有人開始想念寶珠的燒肉粽,她在製作時,嘗試發朋友圈,偶爾也接接單。不久後,讓寶珠阿嫲驚喜的是竟然接到了200個粽子的訂單。
從朋友圈出發,吃過的朋友好評如潮,並且一傳十、十傳百,依靠著這樣的雲上相傳,喜愛她粽子的人越來越多,一個月的時間,寶珠從每周限量製作200個到現在接到端午企業公司的團隊預訂,訂單量已經達到3000個之多。
這樣的訂單量寶珠一個人已經忙不過來了,寶珠阿嫲邀請了村裡其他阿嫲加入到包粽子的隊伍中來,每次寶珠會給來幫忙的阿嫲按小時計算工資,通過微信給幫忙的阿嫲發紅包。
每次製作粽子的時間寶珠家熱鬧非凡,阿嫲們一邊話著家常一邊包著粽子,阿公燒柴煮粽子,做後勤保障,平淡的生活因為手機雲端,讓村裡樸實無華的食物傳遞到城裡人的餐桌上,也讓遠離社會的阿嫲第一次通過雙手換取了報酬。
她說:「希望能將更多村裡的地道美食讓更多人品嘗到,也希望孩子們可以傳承下去。」
文/編輯:洪雅婷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