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大權在握的太傅王莽兵不血刃,代漢稱帝,建立新朝,他倡導改革,推行新政,成為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帝王。
王莽五十三歲坐上皇帝寶座,在位十五年。地皇四年(23年),十月初三,綠林軍攻佔長安,商人杜吳在混亂中殺掉王莽,取其璽綬。
校尉公賓找到王莽的屍體,割下首級,士兵數十人爭相肢解、砍剁,屍體遭到嚴重損毀。
王莽的頭顱輾轉到了更始帝劉玄的手中,劉玄下令將其懸掛於宛城(河南南陽)鬧市區示眾。
當地百姓恨之入骨,頭顱也遭到肆意毀壞,毛髮、皮肉蕩然無存,就連舌頭也被百姓分而食之。
王莽僅存的骷髏頭從此去向不明,兩漢史料都沒有相關的記載,直到二百七十多年後,「王莽頭」再次浮現於史料之中。
根據《晉書》記載: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冬十月,西晉武庫發生大火,中書監張華害怕發生變亂,派人封鎖現場,查明原因後才開始救火。
漢朝開始設置武庫署,其中收藏兵器軍械和歷代流傳下來的國寶,相當於現代的博物館。
張華的延誤,造成武庫中二百八十萬器械「一時蕩盡」,與此同時,諸多國寶級文物也毀於一旦。
除「漢高祖斬蛇劍」飛出不見蹤跡外,「孔子屐」、「王莽頭」等「累世異寶」皆毀於火災。
孔子穿過的木屐,劉邦佩戴的寶劍是國寶我們不難理解,王莽的骷髏頭具有什麼收藏價值呢?
王莽是秦漢以來,唯一遭斬首的傳奇帝王,屍體不復存在,頭顱的收藏價值自然攀升。
生前聲名顯赫,死後聲名狼藉的王莽,其頭顱對於統治者來說,可以作為「亂臣賊子」的典型材料,警示膽敢藐視皇權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