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讀物 | 我的父親母親

2021-02-20 家在黃島

  我的父母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是包辦婚姻,母親比父親大三個月,奶奶說女大三,抱金磚,佔三好。兩個人十四歲定婚,十八歲結婚。

  按照我們老家的習俗,男子結婚前一天晚上必須給全村鄉親們行「四弄」禮。這個規矩世代延續沒人敢打破。可父親在外地上學,那天回來得很晚,急得奶奶到村頭望了無數遍。天己墨黑,仍不見父親的蹤影,奶奶火了,拎著一個笤帚疙瘩,踮著小腳再次來到村頭,連累帶氣正倚在一棵樹下喘粗氣,父親回來了,聽到樹下有人,嚇得倒退幾步,連忙問,誰?誰呀?奶奶聽出是父親的聲音,站起來,掄起笤帚疙瘩邊打邊罵,聽奶奶說那是父親長那麼大第一次挨打。

  婚後,父親繼續去外地讀書,母親則在家中種地,照顧老人。因家中經濟困難父親曾多次提出輟學,母親卻對父親說,你儘管安心讀書,家中一切有我。母親以她瘦弱的身體獨自撐起這個家。

  父親從湖南大學畢業後,全家人的生活有了依靠。父親在校期間俄語成績優異,院校本打算保送他去俄國深造,但被父親謝絕了,父親說以後不能離老婆孩子太遠。畢業以後,先後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工作,雖然離家近了,但一年也見不幾次面,只能靠鴻雁傳書。母親沒進過學堂,掃盲時上過幾天夜校,每次給父親寫信都會有缺胳膊少腿的字,有一次竟然鬧出笑話。母親想讓父親回來時給我們捎點紅糖白糖,竟然把「糖」字寫成了「屎」。母親那些勾勾圈圈的字跡父親總能心領神會,每次給母親的回信中都會把母親的錯別字加以改正。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母親竟能給我們讀小人書了,至今記得母親給我們講孟母三遷、嶽母刺字等故事的情景。父親經常誇讚母親聰明好學,兩個人相敬如賓,從來沒有紅過臉。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多少家庭因飢餓掙扎在生死線上,我家也不例外。母親把吃的省給一家老小,自己餓得腿腳浮腫,走路都打晃。但沒跟父親提過一句,知道父親一人在外也好不到哪裡去。母親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全部換成吃的,唯獨她結婚時娘家陪送的一隻棕紅色的樟木箱子沒捨得賣。那隻箱子,鑲著金邊,上面雕刻著鴛鴦戲水圖案,配一把精製小銅鎖,一直放在炕頭上。箱子裡放著父親的書信,那是母親的精神支柱,也是她的驕傲。夜深人靜的時候,母親拿出父親的信來,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一封封地看,怎麼也看不夠。父親的字如父親的人一樣瀟灑俊逸。

  那年家鄉發大水,父親回家探親,母親像往常一樣執意要送父親到車站,老灣是必經之路,去時水剛過腳面,等母親一人返回時,水就到膝蓋了,母親折了一根樹枝探路,剛趟水到灣中央,洪水呼嘯而來,眨眼就齊腰深了,母親大驚。這時母親看到灣邊有一白髮老者衝她喊,走南邊!北邊是旋渦!母親在老者指引下上了岸,正想答謝時卻不見了人影。母親總說是神仙搭救了她。父親聽說此事後心疼不已,從此再不讓母親送至車站。自那以後,母親只是痴痴地站在灣邊,遙望父親行至灣對面,二人含淚揮手告別。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大批「臭老九」被關牛棚。母親怕父親在運動中受牽連,常常夜不能眠,不能如期收到父親來信的時候,母親就會一個人倚在院子門口,望著遠處,那眼神中有孤獨,有堅定,還有執著。

  父親在來信中囑咐母親,不管世態咋變,要教育好兒女做人,不可荒廢學業。母親不僅教育我們不敢懈怠,自己也很上進,記憶中母親特別愛看書,長大以後我才明白,母親之所以這樣是不想和父親差距太大而無法溝通。母親用自己的行動經營著自己的婚姻,也經營著一個家。母親經常給我們講梁啓超先生「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我們也是百聽不厭。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最終結出了璀璨的花朵,二妹和四妹都是大學畢業,弟弟是碩士研究生。

  後來,父親離開工作環境優越的大城市,調回縣城工作,並且帶全家人農轉非。但只有父親一人掙錢,母親是家屬沒工作,八十多的奶奶常年吃藥,生活依然拮据,好在母親精打細算,手巧又勤快,經常幫人做手工貼補家用,日子還算過得去。母親娘家世代為皇宮做刺繡,母親也學得一手刺繡絕活。

  那年深秋,母親突然離世,家裡的天塌了。弟弟妹妹尚未成人,奶奶年邁,父親蹲在地上抱著頭喃喃自語,你娘就是咱家的秫秸靿子,你娘沒了,秫秸一片散沙。說完,慢慢走回小屋,拿起他心愛的小提琴,拉起母親生前最愛聽的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琴聲裡流露著無限思念和憂傷。

  母親去世不久,奶奶也走了,接連失去兩位親人,父親越來越沉默。有一天,父親下班回來,怯怯地對我們說,一個人很孤獨,想找個伴。我是長女,第一個帶頭跳起來反對,我無法接受一個陌生人替代母親的位置,父母的愛情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童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母親是無法替代的,我希望父親忠誠於母親,永遠!

  父親去世後,收拾他的遺物時,我看到他寫給母親聲淚俱下的悼文,這才放下對父親的怨恨,才知道父親的感情世界裡只有母親,任何人都無法靠近。

  如今我也到了父親當年的年齡,常常懊悔自己當年的自私和衝動,那時,我還不懂父親的苦。父親,對不起!

相關焦點

  • 用WPS製作英語有聲讀物和課件
    要是能為他們製作有聲讀物和課件,就能大大減輕他們的學習難度,節省家長的輔導時間。WPS推出了實用辦公小工具——「文出有聲」,中英文單詞、短語、句子、文章全都可以朗讀或生成語音文件,相信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一、製作有聲讀物。1、在WPS文字中輸入文本,並保存。2、用文出有聲工具逐行生成語音文件。 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朗讀引擎,對話部分可交替選擇男、女兩種聲音。
  • 荔枝FM擅播《平凡的世界》有聲讀物 被判賠50餘萬元
    據海澱法院網消息,4月15日,海澱法院宣判,「荔枝FM」擅播《平凡的世界》有聲讀物,被判賠50餘萬元。因認為路遙創作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下稱涉案圖書)未經其許可被製作成有聲讀物在「荔枝FM」平臺上傳播,路遙之女路茗茗以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荔枝FM」的運營者廣州荔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50餘萬元。
  • 有聲讀物 | 兇徒
    父親在西廂房裡同姑媽低聲地爭執著,聲音漸大,隱隱傳到院中。我就立在院中,靜靜凝視著這熟悉的一切,哀傷混合著汗水,打溼了衣衫。  母親招呼我去棺槨前大哭一場,我終是搖搖頭,在堂前靜靜跪下,默默地想著幼時的點滴。女友手足無措地站在我身後,直到母親拉她進了西廂房。  待我進房時,父親與姑媽已經停止了爭吵,彼此垂頭無言。  「怎麼了?」我悄聲問母親。
  • 【警苑·有聲讀物】幸福一直在敲門(文:張澤榮 朗讀:李月玥)
    我回復道。會議結束,騎上自行車便匆匆忙忙趕回家。開了門,飯桌上已經擺好了碗筷,見我回來,妻子端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從廚房裡走了出來。「還沒吃?」我問道。「女兒先吃了去上自習,我等你。」妻子回答道。為我添好飯、盛上菜,妻子關心地問道「餓了吧?」我點點頭顧不上說話,大口大口、津津有味地吃著。「你的血脂高,晚飯少吃點,肉也要少吃,飲食清淡才對身體有好處。」妻子邊吃邊提醒我。
  • 每日雙語有聲名著讀物《木偶奇遇記》第40—42期
    「第一眼看去,我還以為他死了。但我發現自己錯了,因為我一鬆開套在他喉嚨的繩套,他就長嘆了一口氣,用微弱的聲音咕噥著:『這會兒我覺得好多了!』」木偶奇遇記 第41期:藍發少女施救(2)The Fairy clapped her hands twice.  仙女拍了兩下手掌。
  •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見他有米線可賣,覺得家裡肯定不缺吃的,就中意父親了。怎麼聽著都像是一見鍾情的故事,我表示懷疑,父親就說:「那你去問你媽。」母親卻也並不反駁。許多年後,我將信將疑地問母親到底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母親才戳穿了父親的「謊言」。他們的相識就像那個年代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是經媒人介紹認識的。父親在朋友家裡玩,朋友拉二胡,他吹笛子。母親和朋友也被叫去玩,這就算第一次見面了。
  • 《星火燎原》精選本(融媒書)入選 「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
    解放軍報訊閆永春報導:11月30日,「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在京發布,解放軍出版社《星火燎原》精選本(融媒書)入選。  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的「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中央在京及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284家出版單位,共計申報694個項目。
  • 大劇院原創兒童有聲讀物《病毒來了》上線,小動物抗疫妙趣橫生
    最近,國家大劇院原創的兒童有聲讀物《病毒來了》系列,給不少在疫情期間不能出門的小朋友們帶來了歡樂。這部由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的演員們錄製的有聲讀物,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在動物王國裡,小動物們抗擊疫情的故事,共20集,每集在6分鐘左右,適合3歲到8歲的孩子。
  • 緊跟社會熱點:各出版單位開放圖書、音樂、有聲讀物等多種免費數字...
    為了豐富公眾在抗擊疫情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廣大人民當前足不出戶的學習、閱讀等精神需求,北京76家出版單位發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我一個」行動計劃,開放在線教育、網絡文學、數位音樂、數字閱讀、有聲讀物等免費優質內容資源供給。
  • 睡前故事-15.長著驢耳朵的國王 (真人有聲兒童讀物 書雅兒童故事)
    可以當糖吃的真人有聲兒童讀物。如果您想每天給寶寶聽故事,請點擊上方藍字「書雅兒童故事」並關注我們。
  • 「有聲精品訪談錄」春風文藝出版社:聲音是故事的開始 有聲的...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選工作正在進行中。評選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將獨家呈現「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訪談錄」,對話本次參選的多家出版社代表及主創團隊,共話有聲出版行業未來。本期訪談嘉賓是春風文藝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劉丹。
  • 胡因夢:父親、母親、我
    日式房子夏季格外酷熱,我在澡盆裡一玩就是一下午,母親在一旁看她的書,我們互不相擾,各得其所。晚上母親戴著頂針專心地縫她的棉被,我站在一旁看著她從上海帶來的繡著小白兔與青岡菜的絲質被面,滿心溫暖地等待著睡前聽母親講故事。三歲半時母親就把我送進了幼稚園,園長是前面提過的那位母親的老同學。
  • 崩坼·橡皮膠·我的父親母親
    我的記憶裡,一到冬天,父親的手是毛的,毛到甚至可以用來為兔子梳理兔毛。我的記憶裡,一到冬天,母親的手也是毛的,毛到甚至可以用來幫我們搔背心。所以,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父母親用他們的手幫我捋背。而冬天裡,我的父親和母親的手指上總是纏滿了橡皮膠。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火與劍》中文有聲書在京發布
    &nbsp&nbsp&nbsp&nbsp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瞿鵬傑 吳俁):11月9日,顯克維奇的史詩巨著《火與劍》中文有聲書新聞發布暨朗誦會在波蘭駐華大使館舉行。
  • 張翠英 || 我的父親母親
    從我記事起,我娘就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家裡的營生剛放下,生產隊長又吹起出工的哨子。父親為這個家更是忙裡忙外,我兄妹五個,三個哥哥一個姐姐,我屬於老小,父親重男輕女特別厲害,曾嫌棄我娘怎麼又生了我這個閨女,我從小就感覺到他不喜歡我,加上父母經常吵架,我對父親特別害怕,所以我從小養成了察言觀色的特性。
  • 我的母親風流,弟弟不是父親的,父親受不住兩次自殺,結果如何?
    我的父母年齡都很大了,今年父親90歲,母親80歲,在那個年代,都是父母包辦的婚姻。那時候,我母親家裡非常窮,她家姐弟七個,我的姥爺是一個吃喝嫖賭樣樣俱全的人。窮得沒辦法,就把我母親以300塊錢和一頭牛的價格賣給了我父親。
  • 【我的父親母親】┃ 香伢
    我大約是五六歲才開始記事,對於之前的發生無甚知曉,更不用說我父親和母親的故事。       我常聽母親講起她童年遭過的罪,吃過的苦,卻很少聽她提起過愛情。或許,這個年代是壓抑的,大家都羞於談情說愛,也不善於赤裸的表達。              本文選編自我父親為我母親寫的傳記,它彌補了我不了解的那段感情。
  • 有聲讀物的IP戰開始了,喜馬拉雅等平臺涉侵權200部
    這兩家音頻平臺的 「暗戰」早在有聲書版權收購上開局。2014年末,蜻蜓FM先行合併了有聲小說版權商央廣之聲,直接獲得了大量有聲小說資源。去年7月,喜馬拉雅與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籤署了版權合作協議,也因此獲得了閱文集團大量版權作品的有聲改編權,閱文集團擁有90%的網絡文學版權。
  • 父親母親的三十年
    我發現年逾花甲的父親,脾性大有收斂,對待母親也略多些情調,偶爾在我面前也「摟摟抱抱」,反倒是母親將其臭罵一頓,說在孩子面前瘋瘋癲癲不著調。幸福大抵是相似且平淡的,我感到慶幸在父母的這個年紀越來越知道如何去愛對方。
  • 【有聲故事】綠蘋果的傳說
    他紅著臉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抱歉,克裡佛,我現在不會再打斷你了。」克裡佛費力地撲稜著翅膀飛過來停在託克力的肩膀上,梳理了一下自己被風吹亂的羽毛,然後開口道:「好了,那就繼續開始講了。」說罷他眯著眼睛像是陷入了回憶:那是在一個下雪的晚上,天氣變得極其寒冷,山裡的一戶人家降生了一個女兒,然而伴隨著孩子哭聲而來的卻是母親的尖叫聲。